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武夷山茶葉產量

武夷山茶葉產量

武夷山茶葉產量相當高,是中國主要的茶葉產區之一。根據統計,武夷山茶葉的年產量約爲3萬噸左右,其中以大紅袍爲代表的巖茶是最著名的品種之一。除了巖茶以外,還有水仙、肉桂、毛峯等多種傳統名茶,同時還有綠茶、白茶等種類,是中國茶葉多樣化的代表之一。在武夷山茶葉種植、生產和銷售等方面也有完善的產業鏈,成爲當地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武夷山茶葉年產量噸

武夷山林業局的數據:天心村至2007年底,全村茶山面積7179畝,佔全街道茶葉面積的22.8%,其中大紅袍1002畝、肉桂2244畝、水仙3870畝、奇種63畝。年加工幹毛茶692.1噸。平均畝產幹茶193斤。

武夷山茶葉年產量噸位是多少

南宋最重量級的文學家、詩人莫過於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 ),其留給皖南廣德的唯一文章《廣德軍放生池記》,現抄錄如下:

古者臣之愛其君,何其至也。其禱祈之辭曰“受天百祿”、曰“子孫千億”、曰“如南山之壽”。一話言,一飲食,未嘗忘君。然不聞有以羽毛鱗介之族,祈其君之福者。蓋先王盛時,山澤有虞,川林有衡,漁獵有時,數罟有禁,洋洋乎,浩浩乎,物各遂其生養之宜。

所謂漉陂竭澤者,蓋無有也。所謂相昫以溼。相濡以沫者,蓋未見也。至於後世德化弗行, 厲禁弗施,廣殺厚味,暴殄天物,放而不知止,舍耒耜而事網罟者,日以益衆,於是有以 放生名池,用祝壽祺者,而唐顏真卿之石刻,始傳於世。

宋興,十三聖相繼,以深仁盛德,極高蟠厚,鳥獸魚鱉鹹若矣。而四方郡國,猶相與 築陂儲水,修放生故事,所以廣聖澤之餘,有不敢忽者。惟廣德軍舊以郡圃後池爲之,地隘,水泉淺涸,不與事稱。承議郎曾侯慄,以慶元二年來領郡事,顧而太息。會以事至子城西稍南,得亙溪者,延袤百步,泓渟澄澈,蒲柳列植,藻荇縈帶,水光天影,蕩摩上下,爲一郡絕景。侯因其故而加治焉。築屋於其會,名曰溪堂。民不勞,財不費,煥然告成。重明節,率僚吏放鱗介千計,望行在拜手稽首,禮成而退。父老童稚縱觀興嘆,以爲廣德爲郡以來,逾二百年所未之有。侯移書笠澤陸某俾爲記。

某復之曰。侯奉天子詔,來爲守於此,一賦役非其時,一訟獄非其情,窮僻下里匹夫匹婦有一愁嘆,侯之責也。能不負此責,然後足以對揚天子休命,而致歸美報上之意。放生之舉,蓋賢守善其職之一事爾,豈特是而止哉。期年政成,將屢書之。侯移書笠澤陸某俾爲記。某復之曰。侯奉天子詔,來爲守於此,一賦役非其時,一訟獄非其情,窮僻下里匹夫 匹婦有一愁嘆,侯之責也。能不負此責,然後足以對揚天子休命,而致歸美報上之意。放生之舉,蓋賢守善其職之一事爾,豈特是而止哉。期年政成,將屢書之。

中大夫提舉建寧府武夷山衝佑觀山陰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陸某記。

武夷山茶園面積及產量

介紹

竹葉肉桂茶屬於烏龍茶,產於福建省武夷山市境內著名的武夷山風景區,是武夷最早的名樅。肉桂茶是以肉桂良種茶樹鮮葉,採用武夷巖茶的製作工藝而製成的烏龍茶,烏龍茶中武夷巖茶的著名花色品種之一,在清代年代,肉桂茶已經是武夷山茶園栽種的十個品種之一,具有巖茶的滋味

武夷山茶葉年產值

廣昌縣屬於江西省撫州市。

廣昌縣,江西省撫州市下轄縣,位於江西省東南部,武夷山西麓,建縣於南宋紹興八年(公元1138年),因“道通閩廣、隸屬建昌”而得名。東與福建建寧、寧化接壤,西連寧都,南界石城,北毗南豐。

距向(塘)莆(田)鐵路南豐站56公里,距省會南昌僅260公里,距京九線贛州站227公里,距浙贛線鷹潭站200公里,距廈門580公里,廣州710公里。全縣總面積1612平方公里,轄6鎮5鄉1場129個行政村和1個省級工業園,總人口25萬。

廣昌是中國白蓮之鄉。廣昌白蓮最早始種於唐朝儀鳳年間,距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爲歷代“貢品”,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年種植面積9萬畝,年產量達900萬公斤,年產值超過5.4億元。因搭載航天衛星太空育種,培育的“太空蓮”品質獨一無二,面積和產量均居全國縣級榜首,成爲全國最大的白蓮科研生產中心、集散中心和價格形成中心。

特別是盛夏時節,廣昌成爲花的世界、花的海洋,呈現的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美好景象。因此,廣昌也有“中國最美的田園風光”之稱,也是中國民協命名的“中國蓮文化之鄉”。

武夷山茶產業產值

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鄉村旅遊、鄉村物流等十大鄉村特色產業!主要特色:

一是產業規模大。

2020年,福建省茶園面積336萬畝,產量46萬噸,茶葉產量、單產、茶樹良種推廣率、全產業鏈產值均居全國第一。

二是產品質量優。

2018年率先倡導建設不用化學農藥的生態茶園,2020年福建省生態茶園面積247萬畝,佔比73.5%。

三是品牌價值高。

“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是中國茶葉十大區域公用品牌,福建有34個茶葉品牌獲中國馳名商標。

武夷山岩茶年產量

2019年福建省茶葉全產業鏈產值近1200億元,茶葉產量、單產、茶樹良種推廣率、全產業鏈產值、出口額增速等五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目前,福建現有茶葉類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13家、省級重點龍頭企業155家,約佔省級以上龍頭企業總數的20%。安溪鐵觀音、武夷巖茶被評爲中國茶葉十大區域公用品牌,福鼎白茶被評爲中國茶葉優秀區域公用品牌。2019年茶葉產量19200噸,比2008年增長260%;據統計,武夷山茶業總產值達到21.12億元,比2008年增長近一倍

武夷山茶葉一年產量多少

平均畝產約150斤,不同品種產量不一。

巖茶乃武夷山特產,全稱叫武夷巖茶。是半發酵的青茶(俗稱烏龍茶)類。按武夷山製作大紅袍的工藝來算,5-7年成林。一畝正巖茶能出大約400-800斤青葉,約40-80斤精製茶。一畝丹巖臺地茶能出大約800-1300斤青葉,約80-130斤精製茶。

武夷山茶葉總產量

武夷山的巖茶總產量約爲600萬斤(3000噸),以三坑兩澗爲核心的正巖產區產量約爲6000斤(3噸)。

武夷山每年產茶量

這個問題挺難的。

很多人可能會認爲,福建人人均消費茶葉量最多。因爲福建人愛喝茶,福建又是中國茶葉產量最大的省份,福建人口又只有3900萬左右。產量最多,人口不多,那麼人均消費量最大,好像沒毛病。但其實不然,只能說福建人均產茶量全國第一,但人均茶葉消費量最多的,應該是新疆,然後是西藏、內蒙、青海等地。

有一份數據顯示,新疆人均消費茶葉接近4公斤,遙遙領先於其他省份。福建作爲喝茶盛行的產茶大省,人均消費量還不到1公斤。

對於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同胞來說,他們平時吃的多是肥膩的肉類、高蛋白質膽固醇的奶食品,吃的蔬菜較少,缺少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攝入,這就很容易造成體內消化不良、脂肪堆積及膽固醇升高等問題。茶恰好可以解除少數民族同胞的憂慮,通過喝茶,不僅能夠消食去膩,也可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效預防少數民族同胞身體出現疾病。在邊疆少數民族同胞看來,“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茶是他們生活的必需品。

而且,他們喝茶喝的是一種叫“磚茶”的茶。磚茶又稱蒸壓茶,外形像磚一樣,是緊壓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磚茶用各種毛茶,曬青,經過篩、扇、切、磨等過程,成爲半成品;再經過高溫汽蒸壓成磚。這種茶比較密實,都是用來煮着喝的。

同樣,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產茶國家,但中國人均茶消費量,其實也不是最多的,在全球範圍內,大概會排在十多位。

有一份數據顯示,全球人均茶消費量最大的是土耳其,在土耳其,人均茶消費量也是有7、8斤,差不多也是接近我們國家新疆這樣一個人均水平。因爲土耳其烤肉也是很出名,肉吃多了當然需要喝茶來促進消化,同理可證。

福建、廣東等地,也都盛行喝茶。不過福建人喝茶,大多數是那種小包裝茶,一小袋茶可以泡好幾泡,然後慢慢品。一斤茶有個六七十袋這樣子,還是比較耐喝的,不過價格比較貴。

茶葉這玩意還是挺好的,多喝茶對身體有好處。國人均喝茶消費量在不斷上漲,2011年,中國人年均消費茶葉還不到1公斤,2018年,中國人均年消費茶葉達到了1.4公斤這樣。以後還會繼續上漲。

不過目前中國茶葉產能總體有過剩的趨勢,也是需要人們多喝茶。

中糧集團在武夷山每年收多少茶葉

中糧集團在武夷山每年大約收購5000噸左右的茶葉。武夷山是中國著名的茶葉產區之一,生產的武夷巖茶、大紅袍茶、水仙茶等品種享譽全國。中糧集團在武夷山建有茶葉加工廠,採用現代化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確保茶葉的品質和口感。中糧集團在武夷山茶葉的收購主要依靠與當地茶農的合作,通過簽訂長期採購協議,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從而保證茶葉的供應量和品質。同時,中糧集團還積極推廣武夷山茶文化,增加消費者對茶葉的認知和了解,推動茶葉產業的發展和繁榮。

武夷巖茶產業化程度

茶業是福建省重要的優勢特色產業,其中以大紅袍爲代表的武夷巖茶最爲知名。2020年,福建武夷巖茶優勢特色產業集羣列入了中國首批優勢特色產業集羣,福建官方通報,力爭到2022年5個實施縣的茶葉總產量達4萬噸,全產業鏈產值突破200億元。

福建省農業廳副陳明旺表示,產業集羣項目實施區域包括武夷山、建甌、建陽、沙縣、泰寧等5個市(縣、區),未來將以武夷山市爲龍頭,建甌市和建陽區爲重點,輻射帶動沙縣和泰寧縣共同發展,進一步提升武夷巖茶的品牌知名度,將武夷巖茶產業集羣建設成爲中國烏龍茶產業最具知名度、最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羣。

據悉,巖茶產業集羣現有茶葉企業850 多個,其中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0個,國家級 2 個,以及衆多從事茶葉生產的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茶葉大戶,全國各地共創辦直營、營銷網點 8000 多個。

近年來,福建省立足區位優勢,選準巖茶產業,積極完善茶葉種植、加工、營銷產業鏈,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據瞭解,2019 年武夷巖茶全產業鏈產值近 100 億元。武夷山、建甌等地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茶葉收入佔比爲 35% 以上,茶葉已成爲農民、特別是山區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打造品牌 連接世界

福建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茶葉是當時主要的外貿商品。1610 年,福建武夷茶始運歐洲,在英國及西歐上流社會流行後,很快傳遍歐洲及世界各地,引領了全球飲茶風尚。

18 世紀,興起了從福建武夷山至俄羅斯恰克圖的萬里茶路,成爲繼絲綢之路之後中歐之間最重要的陸路貿易通道。至今,武夷巖茶等福建茶葉仍在 170 多個國家(地區)的茶葉消費者中享有盛譽,成爲中國與世界人民相知相交的媒介。享譽海外的品牌影響。

補齊短板 三產融合

爲進一步做好巖茶產業,福建下一步將以茶莊園建設爲抓手,打造一批集茶葉生產、加工、經營、休閒、觀光、文化爲一體,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茶產業新業態。將茶莊園打造成地域特色鮮明、品牌優勢凸顯,集生態觀光茶園、自動化茶葉生產線、茶文化展示中心和“休閒體驗茶空間”等元素齊全的綜合體,打造現代茶產業綠色發展的“福建模式”。

補齊加工設施裝備短板。全面推進武夷巖茶初制加工廠標準化升級,支持企業引進全天候溫溼度自控一體化加工設備、自動化連續化不落地生產線等先進裝備,大力發展精製茶及茶飲料、茶保健品、茶化妝品等精深加工,全面提升武夷巖茶品質效益和產業鏈附加值。

構建創業富民新機制。引導茶農、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等主體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大戶等各類主體,建立“1+X”的利益聯結形式,計劃用三年時間培育 200 個茶農、返鄉農民工、高校畢業生深度參與、增值受益的產銷、質量、植保、創業等產業共同體,基本實現“一村一產業共同體”的目標,構建多種形式的創業富民新機制。

一畝巖茶產量

平均畝產約153斤,不同品種產量不一。

巖茶乃武夷山特產,全稱叫武夷巖茶。是半發酵的青茶(俗稱烏龍茶)類。按武夷山製作大紅袍的工藝來算,5-7年成林。一畝正巖茶能出大約400-800斤青葉,約40-80斤精製茶。一畝丹巖臺地茶能出大約800-1300斤青葉,約80-130斤精製茶。

一斤茶暴漲至48萬元,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份茶葉爲何能賣到這麼貴?

主要是一些茶葉上飢餓營銷,故意將價格炒高。來獲取鉅額的利潤。媒體報道,這段時間產茶勝地武夷山引起來茶葉價格飛漲,部分巖茶價格炒作到了幾千甚至上萬元一斤,有福州的茶葉交易市場上,那些包裝非常豪華的巖茶,甚至被惡意炒到了10萬元一斤的天價,而以往,那些標註爲“非賣品”的茶葉,也被銷售人員拿出來,高價售賣,一張口就十幾萬的價格。有行業專業指出,這些高價茶已經脫離了實際的價值,茶葉商只是把包裝做得更好一些,就敢直接價格翻倍銷售,這不僅傷害了消費者,也破壞了武夷山茶葉的品牌形象。

有茶葉商人表示,這幾年武夷山的巖茶銷量很不錯,隨之而來的,價格更是越來越高。當時巖茶剛剛火的時候,一斤也就幾百塊左右,就算是品質好一點的茶葉,最多也就是一千多塊一斤。但這幾年,隨着巖茶越來越受到市場的歡迎,普通的巖茶價格已經漲到了幾千塊了,優質的茶葉甚至可以賣到上萬元一斤,還有一些茶葉商,打着各種噱頭,什麼“稀缺茶葉”等話題,將價格炒到十幾萬,這種價格已經遠遠脫離了其實際的價值了。

有當地的茶葉商也表示,這種高價,不合理的茶葉炒作現象,是對當地茶葉產業秩序的一種破壞,長此以往,還會破壞掉當地茶葉的品牌形象,對其市場銷售造成影響。

參考資料: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天價茶”現象表面看是茶葉價格的混亂,這需要加強監管、行業加強自律,但從根源上看,這實質上暴露出茶行業標準滯後、老化、缺失的問題,即茶葉的定價等缺乏相應的標準。

由於我國六大茶類的歷史悠久,受到茶品類的多樣性及農作物特有的地區性等因素影響,導致規範化的茶葉生產、加工、內涵物質測定和色香味形等標準的制定仍具有一定的難度,相應的成本也較大。

福建省茶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劉紹文指出,近年來,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雖然有所完善,但還是存在一些缺失。

一是爲了考慮行業整體情況,標準整體水平偏低,國際認可度不高,且仍與國際化標準存在較大的差距。

二是標準的制定存在滯後性,跟不上產業目前發展的進度,難以滿足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需求。

三是由於缺乏質量管理、標準化的人才隊伍,導致標準在中小茶企中貫徹、落實不到位。

2016年武夷山岩茶產量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6年,我國茶葉產量達到241萬噸。增產幅度百分之7.4。在福建,2016年茶產業發展穩中有進,毛茶產量、產值仍然位居全國第一,茶葉出口數量、金額均有較大增長,排名均位居全國前列。

最好的茶一年產量多少

中國5大名茶,第一種每年產量二兩,價格不可估量!

上下五千年,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所有的文化中,茶文化不可不提。現在社會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重視養生,喝茶成爲了每天必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喜歡喝茶,所以茶成爲國人都喜歡的飲品。特別是在南方城市,幾乎家家都備有一套茶具,可見人們都茶文化的喜愛。但是有些茶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喝得起的,下面小編就帶領大家見識一下中國最貴的5種茶,保證你都沒喝過!

西湖龍井御前十八顆

西湖龍井茶一直被冠以中國十大名茶之首,其名氣不用再陳述,而龍井中據說是乾隆皇帝親口御封的“御前十八棵”,自然在天價茶之列。目前龍井“御前十八棵”每年產量只有二兩,其價格沒法用確切數字衡量,而“御前十八棵”以外的明前特級龍井茶,在2014年已飆升到10萬/公斤以上。今年天價龍井茶價格下降許多,但絕佳的特級西湖龍井茶依然有不少土豪們追捧,天價的龍井茶仍然不斷涌現。每年產量二兩,價格不可估量!

介紹武夷巖茶

介紹武夷巖茶

  導語:武夷巖茶是漢族傳統名茶,是具有巖韻(巖骨花香)品質特徵的烏龍茶。產於福建閩北“秀甲東南”的武夷山一帶,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最著名的武夷巖茶是大紅袍茶。歐洲人曾把它作爲中國茶葉的總稱。

  武夷巖茶雖是我國曆史名茶,在歷史上大紅袍(武夷名樅)有中國茶王之稱號,解放後歷屆中國名茶評比中都名列前茅。但因正宗武夷巖茶由於產量較其它類型烏龍茶少,在國內市場沒有很大拓寬的數量,故能品飯到真正武夷巖茶的茶友並不多,近年武夷山景區開放後,特別獲得“雙世遺”金牌後,來武夷山的遊量增多,武夷地區茶葉商店和茶藝館遍地皆是。但能買到和品飲到真正武夷巖茶的人並不多,介紹武夷巖茶特點的都隨市場消費者的心理而一變再變,弄的面目皆非,以次充好,以僞亂真,主要關鍵在目前品飲武夷巖茶內質(或其它烏龍茶)往往沒有規範,忽略了關鍵性要素,故對品質的優劣,無所適從,人云亦云,隨意性很大,其它烏龍茶亦有類似情況,故需進行一些必要的探討,以正視聽。

  (一)歷史上對武夷巖茶如何品評內質

  樑章鉅(1845)在《歸田瑣記》中對武夷巖茶稱:“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種(指一般烏龍茶)之類皆有之,今之品茶者以此爲無上妙諦矣,不知等而上之,則曰清,香而不清猶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則曰甘,香而不甘,則若茗也,再等而上之,則曰活,甘而不活,亦不過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須從舌本辨之微乎其微,也必深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比消息。”這活、甘、清、香四字,比較確切地概括了對武夷巖茶內質的描述。

  (二)近代人對武夷巖茶內質之評述

  “武夷巖茶首重巖韻”,“臻山川英精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巖韻與巖骨實際上是同意詞,指滋味而言,是內質上更深一層的表述,只能意會,很難口述,但亦說明“韻”、“骨”、重於“香”。在評茶用語上稱茶底厚而有巖骨則韻顯,相反則底薄無骨則韻不顯,以及杯底香是否持久,若僅有濃度而無底,則非武夷巖茶而是洲茶或外山茶而已。或稱滋味中有無骨頭(即有岩石味的特殊韻味),同時亦有“活色生香、舌本常留甘盡日、齒頰留芳、泌人心脾、香味兩絕”等等形容。

  (三)現代人對武夷巖茶內質評語?

  除外形、色澤、整碎、淨度外、一般以香、味、湯色、葉底四因素的綜合,以前二者爲主,後二者參考。優質茶的香氣一般以銳者需濃烈,幽者需清遠芳香馥郁的天然香、香氣持矽性長則佳。滋味一般以醇厚甘爽、喉韻清冽,回甘快而潤,快感舒適,巖韻顯者更爲可貴。茶湯要求清澈明淨,呈金黃或橙,耐沖泡。葉底要求軟亮不雜,紅點或紅邊鮮明。

  (四)對香、滋味的探討

  1、香氣;張源(1595年)在《茶綠》中說:“香有真香,有蘭香,有清香,有純香。表裏如一,曰純香。不生不熟,曰清香。火候均停,曰蘭香。雨前神具,曰真香。更有含香、漏香、浮香、問香、此皆不正之氣”。

  茶葉香氣是茶葉的揮發氣體,據目前已可測得的有一百餘種,它既代表了初制加工原料鮮芽的老嫩,製作過程芳香物質和茶多酚氧化或轉化程度,各工藝間優劣處理過程,火候(火功)程度等。又代表了各茶葉品種間所具有的特殊品種香是否得到充分的發揮,以及地理小氣候的特點。目前武夷巖茶香氣一般可分爲青臭味(亦是芳香物質)、清香、清花香、花香、花果香、果香。前三種清香型(香氣容易揮發,不能久貯),後三種屬熟香型(較能長久存放和有利於精加工時保存)。

  茶葉在沖泡後要求熱湯香長久,清而不俗,細而幽長,杯底冷香明顯者爲優。香輕飄,浮而短者爲劣。

  但由於茶樹品種之差異,及採摘嫩度的區別,香氣又可分成各種不同類型,如:毫香、乳香、桂花香、蘭花香、桂皮香、蜜桃香、杏仁香、雪梨香、蘋果香、板粟香、蜂蜜香……等,但這些都是一些近似的形容詞,不一定完全確切,品飲者實踐越多,越能體會個中之奧妙。但往往有些茶葉中包含一些不正常的“香氣”或“異味”滲入其中就會影響品飲效果,如:在初制加工中未達到多酚類氧化工藝程度而產生的“青味”誤認爲是“清香”,超過工藝要求產生的酵味或不正常劣變而產生的“焦味”誤認爲熟香,特別是搖青工藝溫溼度過高和烘焙涼索中攤放過厚,溼度達大而產生的“酵味”,經高火烤焙後誤認爲火功香,某一些煙味誤認爲是桂圓香(小種紅茶屬正常)等。另一種是該品種應該發揮該品種特點的“品種香”不現,而出現非該品種應有的其它異香,如:花粉香(輕而浮或生而不熟)。因此對各種香氣的判斷是一個非常細緻的過程,假使再涉及粗香型和細香型,銳香與幽香,長與短等就更復雜了。

  2、滋味:茶湯滋味是與口腔甚至胃部直接產生影響的,它實際上亦包含了香氣的一部份,不能完全分開,是人們品飲中直接體會到的'。優質茶湯的滋味品飲後,直如范仲淹詩云:“不如仙山一啜好、冷然便欲乘風飛,”蘇軾詩云:“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的飄飄然之感,是一種至高優雅的物質和精神上的享受。

  茶湯滋味內容很廣,樑章鉅提出的活、甘、清、香,是其主要部份,應還需包括濃淡、厚薄、韻味、持久性等等,若對其稍加解釋。

  活:係指潤滑、爽口有快感而無滯澀感,喉韻清洌。(包括巖韻)

  甘:係指回甘快捷,清爽甘潤。

  清:係指清純不雜,清快舒適。

  香:係指口含茶湯有芬芳馥郁之氣沖鼻而出,飲後有齒頰留芳之感。

  濃:係指濃而醇,無明顯苦澀感。

  厚:係指茶底厚薄,啜之有骨,持久不衰,所謂“舌本常留甘盡日”之感。

  韻:係指巖韻明顯與否(觀音則爲觀音韻),即“巖骨花香”中指巖骨而言。

  持久性:係指口腔舒適快感的持久性,而不是苦澀及雜味的持久性。特優者應飯前飲了茶,飯後尚有餘味。

  以上只是一些主要因素,當然還有一些環境、時間、身體好壞、心情、飲食前後等因素,亦會影響品飲效果。

  (五)如何品飲欣賞武夷巖茶

  一般品飲武夷巖茶應用工夫茶傳統泡飲法中的壺杯法和蓋杯法。而目前各茶藝館中所表現的茶藝是泡茶的藝術化,加了一些藝術上誇張,更有甚者參加了臺灣的離奇誇張,均非飲茶者所需要的,故簡述將傳統泡烏龍茶法如下:

  1、壺杯法:

  是較古老傳統的泡法,亦較講究,袁枚(1780—1800)在《隨園食譜》中是這樣描寫的“餘向不喜武夷茶,厭其濃苦如飲藥。然丙午秋,餘遊武夷,到曼亭峯、天遊寺諸處,僧道爭以茶獻,杯小如胡桃,壺小發香椽,每斟無一兩,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試其味,徐徐咀嚼而體貼之,果然清芬撲鼻,舌有餘甘,一杯之後,再試一二杯,令人釋燥幹矜,怡情悅性,始覺龍井雖清而味“薄”矣,陽羨雖佳而“韻”遜矣,頗有玉與水晶品格不同之故。故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恭,且可以淪至三次而其味猶未盡。這是袁枚不懂武夷享巖茶泡飲方法而不喜武夷茶,而僧道獻茶以較適合的泡飲法很快改變了袁枚對武夷茶的看法並高度評價,說明泡飲法正確與否的重要意義。壺杯法的茶具較爲講究,有“品茶四寶”及附屬的茶盤、茶托等。四寶即玉書煨(燒水陶瓷壺)、汕頭風爐(紅泥爐)、孟臣罐(宜興紫砂茶壺)、若琛甌(小白瓷杯),品飲過程簡介如下:先洗淨茶具,用風爐以欖核、蔗渣或硬炭爲燃料,用煨燉火,水開先燙罐,繼以壺容量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的茶加入,即以開水淋洗壺我,起潔淨和加溫作用,然後於一較大中杯注入開水、將四小杯放入,並一一旋轉燙熱取置於盤,一分鐘後可將壺中茶湯均勻巡迴倒入四小杯中,務使濃淡均勻(目前用茶盅中先入盅再分注小杯亦可,但不宜使用濾鬥過濾,以免影響茶質),品評者以母食二指接杯邊,中指托杯底,先移至鼻前聞香,稍離後再聞,以欣賞香之奧祕,後徐試其味,不能一口吞下,要“啜英咀華”。武夷巖茶首重“巖韻”,味以活、甘、清、香爲正,並十分講究“山骨”,“喉韻”,“咀底”,“杯底香”等體感享受,不能民急,而要細品。?

  2、蓋杯法:?

  較簡便,洗淨茶具後以開水燙杯(包括蓋杯和小飲瓷杯)放蓋杯加入容量五分之二或五分之三的茶葉(因蓋杯容量差異很大),高衝開水滿杯,以蓋括動員水面泡沫,將蓋括去水面泡沫,將蓋沖洗後稍傾斜放好。一分鐘後即可用母中指拿凹形杯蓋聞香氣,以辯香氣無純雜、高低、長短、反覆數次,再將蓋放回原處,用母中指拿杯沿,食指壓蓋頂,提杯傾斜,將茶湯分置於飲用之小白瓷杯中,速度要快,巡迴往復,傾完爲止(可繼續沖泡數次),即可品用小杯茶湯,先聞香,後試味。每增加一次沖泡,蓋停時間需增加一分鐘,以便可溶物浸出。一般可沖泡五次,優質者可增加沖泡次數。

  六、總上所述,品飲武夷巖茶要注意有相對清靜環境,必要茶具,按沖泡程序(其它烏龍茶均相類似),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1、各類烏龍茶有不同特點:?

  武夷巖茶“重味以求香”,安溪鐵觀音則“以香而取味”,故對各類烏龍茶習慣上優劣之區分標準亦有所不同,根據酚歷年實踐認爲,粗分應爲:?

  武夷巖茶:以活爲首,次爲甘、清、香。?

  安溪觀音:以香爲首,次爲清、甘、活。?

  臺灣烏龍:以清爲首,次爲香、甘、活。?

  2、沖泡後的茶湯,在品飲時都帶一定程度的苦澀味,這是茶葉中的咖啡鹼、茶多酚等內含物和在加工過程中轉化程度不同,而形成不同程度的苦澀味,在區別品飲該茶內質優劣時,苦澀味在口腔體現的部位不同而不同,一般認爲舌面略感苦澀是正常現象,能很快回甘,舌根下面的苦是真苦,不易消除,舌二側澀感屬輕澀,尚能較快回甘,兩頰感澀爲重澀,回甘較慢,齒根及嘴脣澀爲之“麻”,不易回甘,是劣質茶的體現。?

  3、茶葉作爲飲料,受個人愛好而有區別,除對不同茶類喜愛外,還有人喜濃郁,有人喜清淡,故品飲時用茶量需按不同愛好而調節不必強求一致。

;

一斤茶暴漲至48萬元,誰會是最終收益者?

   福建武夷山的一些巖茶價格從每斤數千元、上萬元漲至十幾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一份流傳於茶友朋友圈的“天價巖茶價目表”顯示,最貴的一款茶每斤價格更是高達48萬元!

這是什麼茶?背後又是誰在炒作“天價茶”?爲何經歷過多次疾風驟雨的整頓後,天價茶現象仍然屢屢發生?近日,據報道,在福州茶葉市場,包裝奢華、每斤10萬元以上的巖茶充斥市場。其中一些標註“非賣品”的茶葉,不僅在專賣店公開出售,並且店員一張口就是每斤十幾萬元乃至數十萬元。一份在網絡流傳的所謂“天價巖茶”榜單顯示,名單裏的產品每斤價格都是5萬元起價,超過30萬元的產品多達14款。而一款標註“非賣品”的手尚工夫“遠香”茶葉,10克1泡的價格爲9600元,摺合每斤48萬元。看起來平平無奇的一份茶葉爲何能賣到這麼貴?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一些茶商以稀缺、獨特等爲賣點,過度包裝、飢餓營銷、推高價格。

以近年來備受追捧的牛欄坑肉桂爲例,稀缺是其最大賣點。資料顯示,武夷山茶園面積14.8萬畝,每年巖茶產量1萬多噸,來自核心產區“三坑兩澗”的茶不足10%。然而走訪發現,北京馬連道茶葉一條街多家店面都有售賣。巖茶的價格雖然賣上去了,但帶來的負面效應卻不斷顯現。

在投機分子炒作“天價茶”的過程中,甚至摻雜大量外地茶售賣,以次充好,欺騙消費者。

福建省政協常委、民建主委吳志明曾表示,一些茶企過度炒作、過度包裝,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巖茶的信譽度有持續下降趨勢。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天價茶”現象表面看是茶葉價格的混亂,這需要加強監管、行業加強自律,但從根源上看,這實質上暴露出茶行業標準滯後、老化、缺失的問題,即茶葉的定價等缺乏相應的標準。

燕子窠爲什麼火了?

因爲燕子窠青山披翠,景色宜人。它還有不爲常人所知的,另一個地標性身份,武夷巖茶中的上品“正巖茶”主產區之一。

“據農業科學家、福建農林大學廖紅教授測算,燕子窠生態茶園的碳匯效果非常顯著。一畝茶園一年能達到碳盈餘一噸,也就是一年固碳一噸,相當於一畝竹林的碳匯效果。”

說起茶園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的成效,茶園負責人之一楊文春滿臉笑容,欣喜之餘更是自豪。

如今,位於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地武夷山的燕子窠生態茶園,一年碳排放減少30%,磷的使用也銳減90%。

從原來的“碳虧欠” 到現在的“碳盈餘”,楊文春指出,最根本的原因是“科技特派員帶來的綠色管理模式”。

自2015年以來,在廖紅教授帶領的“科特派”團隊指導下,燕子窠生態茶園採取“等量化肥替代有機肥+綠肥輪作”、生態防治、機械防治等方式,達到了降低成本、提高產量、提升品質的目標。

爲茶葉生態種植提供了可推廣可複製的解決方案;科學理論、防蟲裝置、機械採摘等處處體現燕子窠生態茶園中“農技”與“農機”的結合。

楊文春說:“廖紅教授來了,我們才知道茶樹的生長需要多達14種微量元素,茶農們的種植知識一下子增長了。她也實實在在地讓我們的茶園產茶量不斷增加,由原來的畝產量500斤左右上升到現在的700-800斤。”

提到茶質,楊文春感慨道:“茶葉的質量是從‘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水平提升到了‘棋琴書畫茶’的檔次!所以說,科學種植和管理模式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發明!”

因茶致富,因茶興業。從粗放種植到科學管理,燕子窠生態茶園也實現了茶企壯大和茶農增收,促進了武夷山茶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和茶文化的品牌建設。

2020年,武夷山市共有茶山面積14.8萬畝,年茶葉總產量2萬噸,茶產業鏈產值109億元。

據茶園相關負責人介紹,武夷山從事茶產業的人口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年人均因茶增收超過5000元,佔農民純收入的四分之一以上。

踐行“兩山”理論,探索“兩山”轉化,綠色管理模式讓農業與科技完美融合。

正如楊文春所說:“茶葉種植實現了生態可持續發展,還要大力推廣碳匯產業。” 綠色是未來發展的成色,從茶產業到碳匯產業,燕子窠生態茶園大有潛力、大有可爲。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燕子窠“科特派”:生態茶園裏“碳”出新產業。

請教茶農,一畝茶園一年能產多少茶葉

一畝地的產量,要看你種植的方式,管理的水平,採摘的標準,做什麼茶而定。

以江浙爲例:如果做龍井這樣的名茶,一年只採一季春茶,一畝地也就產幹茶十幾二十斤的樣子。

要是以做蒸青綠茶這樣的標準,一年可以產幹茶300斤

通常的管理水平,與一般的種植方式。從3月中下旬開始採到9月份。在江浙一畝地可以產幹茶300-400斤。(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