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蔡文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點分析

郭沫若一九五九年的五幕歷史劇《蔡文姬》給歷史上的“文姬歸漢”的事件灌注了新的生氣,劇作家用“自己的心血和生命”塑造的蔡文姬,是一個才華橫溢、襟懷壯闊的古代女詩人的形象。

《蔡文姬》人物形象及性格特點分析

蔡文姬歸漢是貫穿全劇的中心情節。劇作家本是天才的浪漫詩人,他的狂放而沉鬱的情感:使他筆下的蔡文姬幾乎就像一座情感的火山,噴射着熾烈、耀目的岩漿。

蔡文姬,漢代碩儒蔡邕之女,幼年受過卓越的詩書薰陶,後卻因戰事流落匈奴,歷經了半生的離合悲歡。她外表清麗端莊。內心飽經戰亂的創傷。曹操浩蕩的文治武功深刻地改變了她的命運。爲擴張漢朝的威力,改善漢朝與匈奴之間的民族關係,曹操派特使抵達匈奴饋贈金璧無數,以贖回文姬,加強民族融和,並實現文姬繼承父業,續撰《漢書》。漢使的到來,蔡文姬一陣狂喜,然而帷幕拉開時,她已有三天三夜被置身在“到底是回去,還是不回去”的複雜感情的漩渦中。遠離故土十二載,對祖邦刻骨的思念和繼承父業的遠大志向,使她的心早已飛越茫茫戈壁到了中原,而在匈奴她與左賢王生下的一雙子女卻苦痛地啃齧着她那顆母親的心。強硬地阻止她將兒女帶回漢朝的左賢王,作爲匈奴人同樣有着對故土的一片誠摯的深情,同樣對自己的骨血傾注着一片珍愛。正因爲蔡文姬理解這一層,民族的感情與母子的感情雙重交織成她當時兩難的心理背景。對兩個民族根本利益的敏感和體察,迫使她在兩種同樣都是神聖的感情中作出了冷靜的富有政治遠見的選擇。她既是偉大的母親,又有着政治和事業的熱情,於是便在擺脫了“肝腸攪碎”、難以自拔的精神危機後,毅然地決定隻身迴歸漢朝,重大義而棄私情,表現出女人難有的剛強性格。當然,她的決定是有所長遠的挾持的,所以當週近用大漢族主義觀念私下要挾左賢王——“若不把文姬送回漢朝,曹丞相的大兵要蕩平匈奴”——時,在那種有傷兩個民族情感的壓力面前,蔡文姬當即表示:如果是造成民族分裂,那寧死不歸。這種態度已超出一般婦人的常軌,儼然是政治家的判斷,消釋了全部個人感情的成份。蔡文姬的“去”和“留”,是一場心理戲劇,她的那份深沉的感情,那份卓識遠見,反映了她性格中平民的和政治家的兩種傾向,她的自我解脫的過程,突出了她雖重感情但又決不感情用事的性格光彩。

蔡文姬終於忍痛棄子,踏上歸漢的前途。遠涉千里,蔡文姬一行來到長安。在長安郊外她父親墓畔,別夫離子的悲傷,對事業的嚮往,縈繞紛繁。時已夜靜更深,她獨自一人來到古墓前,仰天嘆息,悲慟以至於昏厥,柔情寸腸的夢境越發使她傷情。她自行彈唱的《胡笳第十四拍》,如泣如訴,怨恨交集,瞻前顧後,矛盾重重, 敞開了一個私情難捨而又具有宏圖大志的女子的心扉。恐怕是劇作家本人曾有過的別婦拋雛的經歷,他對蔡文姬此時的體貼入微,加重了蔡文姬作爲一個普通女子,爲人女,爲人妻,爲人母的全部複雜的感情矛盾。因此,不是女主人公思想上的倒退,而是女主人公面臨着常人情理中的嚴重考驗。最後經董祀的批評、勸慰、勉勵,蔡文姬又重振了“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的高尚情操,擺脫了私情的漩渦,給她原先博大的情懷和宏偉的抱負增添了熠熠異彩。

抵達鄴下,蔡文姬遇上了珍惜人才的曹丞相,她如魚得水, 無比興奮。由於週近進讒言,董祀受謗,曹操一怒之下嚴責董祀服罪自裁,蔡文姬突然跌入冤屈之中。才涉急流,又歷險灘。爲了伸張正義,解救朋友,也爲了幫助一位恩重如山的長輩及時糾偏,蔡文姬不畏曹操的威嚴,也不顧及任何嫌疑,更不拘泥於舊的詩書禮教,征塵未洗,便披髮跣足主動拜見曹丞相,毫無遮掩地澄清了是非。直爽的陳述,侃侃的談吐,從容的姿態,真誠的情誼,充分顯示了她的坦蕩胸懷和博學多才的詩人氣質。董祀被解救了,對於製造事端的週近,她卻不計私仇,懇請曹操從寬發落,實在是一片清明大度的精神世界。

劇作家在劇本最後,讓蔡文姬寫出詩篇《重睹芳華》,把這位女主人公性格推上更爲堅強更爲輝煌的峯巔, “生死鴛鴦,鏡劍配合”的大團圓消釋了女主人公往昔所有的悲愁酸辛——“春蘭秋菊呵競放奇葩,薰風永駐呵吹綠天涯”——在曹操文治武功的燭照下,蔡文姬新的生命誕生了。

蔡文姬歸漢前後感情變化發展過程,是大喜大悲、大起大落、大開大合的衝突過程,蔡文姬形象也是在這回環往復的戲劇衝突中完成的。全劇以詠唱《胡笳十八拍》始,至詠唱《胡笳十八拍》終,隨着劇情的發展和人物思想的變化,不時穿插出現,既成爲全劇貫穿始終的一條線索,又使人物詩人的氣質躍於紙上。尤其是長安郊外一幕, 《胡笳第十四拍》奔瀉千里的感情,那凝結着血和淚的詩句,準確而貼切地體現了蔡文姬彼時彼地的悲憤悽惋的情懷。全劇結尾,《重睹芳華》在一片歌舞昇平中,凸現出蔡文姬歸漢後明朗堅毅的心境。

《蔡文姬》全劇的另一重要人物曹操,遠非蔡文姬深厚動人。但是,他的偉大的功業,他的愛才若渴的胸懷提供了蔡文姬閃現性格、改變命運的重要時代契機。並且他在全劇中的表現,大有掩映蔡文姬光彩的功能。蔡文姬如同太陰,藉着曹操這顆“太陽”,放射着璀璨的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