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爲什麼一定要擺燈酒

爲什麼一定要擺燈酒

因爲擺燈酒是上林壯族的傳統民俗,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是生活在廣西沿大明山一帶、以壯族爲主的民衆,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民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到吃燈酒之日,必定張燈結綵,熱熱鬧鬧,每個村民都痛痛快快地鬧燈酒。

因爲擺燈酒是上林壯族的傳統民俗,在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是生活在廣西沿大明山一帶、以壯族爲主的民衆,延續了上千年的傳統民俗。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每到吃燈酒之日,必定張燈結綵,熱熱鬧鬧,每個村民都痛痛快快地鬧燈酒。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擺燈酒是中國傳統婚禮中的一種重要儀式,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象徵意義。以下是一些原因:

1. 傳統習俗:擺燈酒在中國婚禮中已有數百年的歷史,是傳統婚禮程序中的一部分。許多人認爲,遵循傳統習俗可以祈求祖先的祝福和保佑,確保婚姻的幸福和順利。

2. 祝福新人:擺燈酒是親友祝福新人的機會。婚禮上,親朋好友會帶上禮物,向新人敬酒並表達祝福。這是一種團結、親密和喜慶的方式,讓婚禮更加溫馨和有意義。

3. 祭拜天地:在擺燈酒的過程中,新人還會行拜天地的儀式。這個儀式是對天地之間的神靈和力量表示尊敬和感謝,同時也是新人對未來的祈願,希望能夠得到神靈的庇佑。

4. 社交互動:擺燈酒是一個社交互動的機會,讓新人與親友們互動並加深感情。親友們可以通過敬酒、致辭或唱歌等方式表達對新人的關愛和祝福,而新人也可以回贈祝福和感謝之詞。

總的來說,擺燈酒在中國婚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有着傳統文化的傳承,又是表達祝福和感激之情的方式,同時也是新人與親友共同慶祝的場合。

“燈火永相傳”之真人圖書館篇

南頭民俗···燈酒文化

真人圖書館(網絡傳播)

傳播對象:親愛的您們

館藏來源:北帝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

據瞭解,南頭燈酒習俗由民間信仰活動世代沿襲流傳,自清末形成以來,流傳至今已經近兩百年。南頭燈酒習俗包含扎燈、開燈、掛燈、祈燈、投燈等環節,特別是每年正月裏的燈酒會,全鎮各社區都舉辦投燈儀式,聚集鄉賢共襄善舉。其中以北帝廟、民安竗靈宮規模最爲盛大,每年宴開數百圍,場面熱鬧恢弘,極具民俗文化氣息。

今日,讓我們一起來閱覽一下燈酒文化吧!

宗教/慈善

南頭燈酒習俗是由傳統宗教活動沿襲流傳下來的,與羣衆的宗教信仰息息相關。北帝,全稱北方真武玄天上帝,是統理北方、統領所有水族(故兼水神)之道教民間神祇。南頭的北帝廟始建於1828年,村民歷來信奉北帝北帝公保佑家宅平安、萬事如意。

展開剩餘83%

南頭燈酒習俗,發展至今,已不單是寄託人們的美好願望,而逐漸形成凝聚鄉情、共話昇平的鄉親聚會,更可貴的是通過傳統的競投花燈,籌集募捐慈善款項,用於公益事業,賦予燈酒習俗慈善博愛的內涵,吸引更多熱心人士踊躍參與。

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9年,“南頭燈酒”被列入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民俗類保護名錄。

百年南頭鄉村花燈煥生機

2012年中秋,由南頭鎮宣傳辦、宣傳文體服務中心、北帝社區等聯合舉辦的花燈設計製作大賽,吸引了近百人蔘加,且都是鎮內7-18歲中小學生、花燈愛好者。這些古色古香的傳統工藝花燈,充滿現代美學的科技花燈,還有變廢爲寶的環保花燈,每一個花燈都透出南頭鎮獨有的花燈酒會文化氣息。

燈酒文化協會

2012年,南頭鎮成立燈酒文化協會,有組織的推動燈酒文化發展,規範財務管理,更好的傳承燈酒文化,弘揚慈善博愛的精神。

春節燈酒氣氛濃厚

2013年,南頭鎮春節期間燈酒氣氛濃厚,南城、北帝、穗西等六個社區花燈酒會上共數萬人參加,籌集善款300多萬元。

傳承手工製作花燈技藝

2016年,南頭鎮第六屆慶中秋迎國慶花燈製作大賽花燈製作大賽在8月底隆重舉行。賽上吸引了廣大花燈愛好者和中小學生踊躍參與,共收集到了200餘盞各具風格的花燈。

籍中秋弘揚民俗文化

2017年9月,南頭鎮啓動“我們的節日·中秋”系列活動,花燈製作大賽、燈酒文化展示是活動亮點,進一步豐富羣衆文化生活,營造良好的節日氛圍,傳承發揚我鎮特色民俗文化。

燈酒文化

所謂的燈酒習俗,就是由村中長老組織、北帝廟理事會籌辦的扎燈、開燈、掛燈、祈燈、投燈、飲燈酒等一系列的傳統民俗活動。村民相信燈酒習俗是一項祈求北帝保佑的活動,因此每年的燈酒活動,村民都積極集資、踊躍參與祈燈、投燈。有幸祈燈或投燈的村民,都將花燈隆而重之地請回家中,掛於神位旁,寓意北帝公長年保佑.

北帝廟燈酒習俗每年有10個節日,包括祈福、還神等等,其中每年正月十六舉辦的燈酒活動最爲盛大。每年農曆年底,村中長老及理事會開始爲明年的燈酒活動籌備,召集村民籌集資金,按各項籌備工作分配人手,各司其職。百多年來,北帝始終是村民心中的一個精神圖騰,而燈酒習俗就是村中每年最盛大的一次傳統文化活動。

1.扎燈

南頭每年的燈酒習俗都有39盞花燈,其中33盞爲竹篾紮成的30釐米高、20釐米寬的“草頭燈”,另外6盞爲80釐米高、60釐米寬的紅木燈。村民自發籌集的資金,由村中長老、理事會統籌管理,首先用於扎燈。燈酒活動用的39盞花燈,一般在前一年的農曆十二月就製作完成。

2.開燈、掛燈

到正月初六,長老先用燒酒、水果拜祭北帝公,然後把紮好的花燈安裝、修整好,此爲“開燈”。待農曆十四、十五日,將所有花燈點亮,懸掛在北帝廟前的蓬頂,供全村村民欣賞、祈福之用。

3.祈燈

北帝廟的祈燈儀式在正月十六日進行,由村中年紀最大、家中人丁最旺的長老主持。長老跪於北帝廟內的北帝像前,經過一輪燒香拜祭後,按照捐資參與燈酒活動的村民姓名,逐個投擲“聖盃”。

聖盃爲一對半圓體木塊,平面爲陰,圓面爲陽。一對聖盃投擲落地,如一陰一陽朝上,則爲“聖”,寓意吉利。祈燈過程一般要投擲近一百輪的聖盃,獲得“聖”次數最多的前33位村民,則可在飲燈酒後獲得一盞小花燈。

4.飲燈酒

正月十六晚,北帝廟前或旁邊的空地大擺筵席,凡參加捐資籌款的村民都可參加燈酒宴,俗稱“飲燈酒”。傳統的燈酒宴,每圍有11個菜、1個湯,從菜色的選材和命名都十分巧究,以求吉利。如“東成西就財(菜)”、“十八羅漢齋”、“慈菇炆豬肉”等。自1921年以來,每年的燈酒宴都擺上了350圍,最盛大的甚至有500圍。

燈酒宴現場,村民都會自發爲北帝廟捐香油,前100名捐香油的村民都可獲得一張“貴人符”,符上有幾個神靈圖案和“貴人指引、永保平安”字樣。獲得貴人符的村民,都會將此符貼身保管,以求未來一年平安順利。

5.投燈

南頭燈酒習俗的“重頭戲”就是“投燈”。除了33盞小花燈供村民祈福外,村中還準備了6盞大紅木燈,分別命名爲:“頭燈:大展鴻圖”、“二號燈:生意興隆”、“三號燈:財源廣進”、“四號燈:一帆風順”、“五號燈:萬事如意”、“六號燈:東成西就”。

投燈先從六號燈開始競投,最後是“頭燈:大展鴻圖”,價高者得。花燈競投的全部收益,歸理事會管理,用於北帝廟的日常管理和維護。

6.請燈

幸運祈到小花燈或者投得6盞紅木燈的村民,在燈酒宴之後就把花燈送回家中,即爲“請燈”。村民提着花燈,先拜過廟中的北帝公,放鞭炮引路,再有舞獅子跟尾,從北帝廟出來,穿過街巷回到家中。花燈進屋後,掛在廳堂供奉神位的右邊,凡重要節日或喜慶日子就會點亮花燈,寓意北帝公保佑家宅平安、萬事如意。

燈酒文化習俗永遠在路上

南頭燈酒習俗得以沿襲有賴於一班熟悉民間習俗的村民熱心傳承,現如今他們都已經年老了,年輕一輩對此習俗瞭解不多,南頭燈酒習俗頻臨後續無人傳承的狀況。

然而,南頭燈酒習俗反映了人們對美好事物和諧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燈既是供人欣賞的道具,更是村民祈求身體健康家宅平安、事事順利的一個媒介。

親愛的朋友們,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爭當傳播者,保護我們南頭的特色文化習俗,積極向居民朋友宣傳我們的燈酒文化習俗,讓我們的特色文化再創輝煌。

北帝燈酒習俗畫圖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廣東擺燈酒是什麼?

“飲燈酒”是廣東一些地方必不可少的春節活動之一,稱爲“賀燈”。

粵語中“丁”與“燈”同音,添燈即爲添丁。廣東某些地方添了男丁的家庭就用“點花燈”來慶祝添丁之喜、慶祝後繼有人、同時也祈求家族人丁興旺。整個過程分三個步驟:點 燈,開燈,結燈。

親朋好友要給“燈仔”送壓歲包或者“紅袍”(紅色的衣服),主人家也會給予回禮。“燈酒”一般是擺在村裏的祠堂或者酒樓。中國作爲一個以食爲天的民族,對於任何喜事的慶祝方式,儀式之後,都會殊途同歸地化爲六個字,“大家吃好,喝好。”

“飲燈酒”的其他介紹

據廣東省民俗專家介紹,“飲燈酒”在順德保留得最爲完整。明末清初,順德的“飲燈酒”開始在民間流行起來,並在每年正月初六至元宵節期間舉行。在過去一年中添丁的家庭,於農歷正月初六開始掛燈。

在家中掛一盞,“社公”(土地廟)掛一盞,總祠堂、二祠(分祠堂)、三祠(支祠堂)……各掛一盞。有錢人家掛玻璃紙糊的大型走馬燈,窮苦人家則只懸樹頭燈。花燈上貼紅紙一張,上面寫着新添男孩的姓名,第幾世孫字樣。古代,“燈”與“丁”諧音,故燈一掛出,意味着新丁入族。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能夠生一個男孩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農曆正月初二到十六的時間,在很多地方都有掛燈的習俗,而掛燈節是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要到社頭、祠堂和自家廳堂掛燈。以下分享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1

  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有些地方爲確保家裏可以傳下男兒,就在神靈前許下誕生男丁並可以順利長大的心願,家裏有男丁誕生就必須進行“還願”,“還願”的過程便逐漸形成了“點燈”的習俗。“不孝有三,無後爲大”,有些地方便有“點燈”以祈“多育兒”的習俗。

  比如湛江的南三島(湛江多地均有,略有差異,南三島上不同村莊也有一點差異),每年正月初十,育有男丁的家庭,可根據情況(年齡不定,有的孩子幾歲,大的甚至幾十歲也有),進行“點燈”儀式,但是如果在生男孩點燈的過程中燈滅了是非常不吉利的。

   “家中若添丁,今日必上燈”,今天是地日,爲啥要上燈?如何上燈

  今日是農曆的正月初十,是民間傳統的“地日”,也是“石頭日”,同時還是“上燈節”,到底什麼是“上燈”呢?俗話說:“家中若添丁,今日必上燈”,是啥意思?

   地日有啥寓意?

  數字從一到十,九爲陽數之極,十爲陰數之尾,陽爲天,陰爲地,所以正月初九爲“天日”,正月初十爲“地日”。地日也就是土地的生日,也是石頭的生日。古人認爲,組成萬物的基本元素就是木火土金水,其中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就是四季的特徵。

  而土居於四季之中,居於方位之中,對應天之黃龍,故而土生萬物,又是萬物之庫。因此每個季節的最後一個月都屬土,也就是“辰戌醜未”四個月。所以土生木火金水,土爲太極,同樣“木火金水”合而爲一就是土,也就是四象歸一就是土。

  因此土中可以產出金屬,可以流出水源,也可以長出樹木,樹木可以生火,同時木腐朽之後就是土,金鏽盡之後也是土,火燃盡之後還是土,水遇土而入。所以五行都是在土中循環往復的。當然人也是由五行組成,故而要入土才能爲安,入土才能循環。

  所以“土”就是萬物的出生之地,而“地日”也就是“土日”,也是“石頭日”。於是地日“認石頭”就成了一種習俗,所謂“認石父”,也就是讓孩子認石頭爲父親,因爲石頭堅硬無比,可以保護孩子健康成長,寓意着孩子像石頭一樣結實而長久。

   什麼是“上燈”?

  正月初十也是上燈節,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早在漢朝時期就有了,一般“上燈節”爲五天,共分爲三個步驟,分別爲上燈,暖燈和落燈。從正月初十的零時開始“上燈”,也叫“開燈”,而這種上燈是專門爲孩子祈求平安的。

  在《岑溪縣誌》中記載說:“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戶且爲當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滿月的人家,都要在這一天懸燈慶祝”。“上”也就是“懸掛”的意思,而“燈”通“丁”,所以家中生了男孩就被稱爲“添丁”,與“添燈”諧音。

  意思就是前一年家裏生了男孩,並且是在正月初十之前已經滿月的孩子,到了正月初十這一天就要“上燈”,也就是“添燈”。如果沒有滿月,則上燈的時間就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

  在上燈時,一般是孩子的父親帶着鞭炮,從自己家門開始一直放到村中的社根,然後將花燈懸掛在燈棚中,花燈上寫有男孩的名字。“社”指的是村中土地爺居住的地方。

  之後村中負責寫族譜的長輩見到花燈後,就會把燈上面男孩的名字寫進族譜。在“上燈”這一天,最先祭拜祖先,也就是告訴祖先,家裏“添丁”了。並且要擺酒席招待村中人,俗稱“請燈酒”。

  上燈之後還要“暖燈”,也就是從正月十一之後,長輩要早晚到燈前觀看,並且要往燈中添油和祭拜,以確保花燈日夜不滅,代表香火不斷。到了正月十六日,將花燈取下來懸掛於祠堂或者客廳中,謂之“落燈”。

  這種習俗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祖先和土地爺的保護,可以健康成長。之所以在“地日”這一天上燈,就是因爲土地是萬物之母,是萬物的出生之地。所以說“家中若添丁,地日必上燈”,是人們對孩子的`一種期望。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2

  玉林土地肥沃,氣候溫和,一年四季皆可耕種,而在田地上耕作的主勞力男丁顯得尤爲重要,所以在鄉村家中生了男孩,新添了男丁是一件大喜事,初十掛燈尤其顯得隆重熱鬧。去年2月9日,記者在福綿區沙田鎮水對嶺村體驗了一回隆重的初十掛燈儀式過程。

  去年,水對嶺村7戶人家添丁,今年初十當天村裏要掛7盞花燈,熱鬧非凡。要掛燈的幾戶人家一大早就開始忙碌了,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上午,各家邀請的賀喜舞獅隊陸續到達,各舞獅隊在路口碰面時都會按規矩對舞一番,就此拉開掛燈儀式的序幕。

  午後3時是掛燈吉時,各戶的.花燈在祖輩的護送下送往社頭、祠堂。一路上羣獅舞動、鞭炮齊鳴、鑼鼓喧天,道路兩旁圍滿了前來觀看的羣衆,熱鬧程度不亞於元宵節。

  拜祭過後,各家的花燈並沒有掛在社頭和宗祠,而是各自送回家,掛在家裏廳堂上。隨後,各個舞獅隊在村裏舉行了舞獅表演。酒席後,還有歌舞雜技晚會,把掛燈活動帶入另一個。

  除了玉林本地,下轄的各縣市也有掛燈的習俗。每年正月初十,是北流下里(北部鄉鎮)特有的風俗節日---掛燈節。按風俗,凡在上一年出生的新生兒如是男孩,男孩家中會在次年的農曆正月初十日,要懸燈慶祝,俗謂“掛燈”。

  因此每到正月初十這天家人會爲其大擺上燈宴,歡飲掛燈酒。如果是到正月初十這天還沒滿月的小男孩,就要等到明年的正月初十再掛燈,這叫掛老燈。這個掛燈酒就等同於其他地方的滿月酒,但它的特色在同一年裏不管是哪月哪天出生的男孩兒都要等到正月初十這xx掛燈。

  燈在嶺南民間有“光明”和“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而“燈”與“丁”諧音相同或相近,代表生男孩。在我們北流下里,城鄉習俗都把正月初十稱爲“頭燈”日,正月十六日稱“完燈”日。“初十日,凡生子家買紙掛燈祖祠神廟以爲慶。古時有上元節盜富家燈盞,置牀下令人有子。

  每年的,正月初十就變成了北流下里人全民的飲酒日。在這喜慶的日子,生男丁的就算家中很貧窮的人家也會向親朋戚友借來錢物擺上二三桌。有錢人家就是幾十上百桌。親戚朋友都帶禮物來道賀,主家設宴招待,是謂請掛燈酒。

  現在的城區裏的人都多是老家在鄉村的,如果有孩子上燈,就讓父母在家設宴宴請老家的親戚朋友們,自己在城裏的酒家飯店宴請離城裏近的親戚朋友同學。到了十六這天早上過神,把初十在社主公上的燈奉回家來,這個掛燈節纔算完滿結束。

  在北流,“掛燈”發展到今天,已經是個盛大的傳統節日了。每當正月初十來臨,街上掛滿花燈,任人採購。一般上燈人家要買回兩到三盞燈,一盞掛在廳堂,一盞掛在家鄉村裏所屬的寺廟。每盞燈裏要包兩顆卵石,表示後繼有人,可以傳宗接代。全市的大小飯店,全都爆滿。

  有的在一個月前就訂了酒桌,少則十幾桌,多則上百桌。有的酒店擺四輪,上午9點開桌,12點一輪,下午3點又開桌,6點又一輪。誰都有三姑六婆,七叔八舅,添丁了,掛燈了,可喜可賀,封紅包,喝喜酒。城裏人到各家飯店,農村人走村串戶。有人說這是全體北流下里人的“飲日”(喝酒日)。

  生男孩子要擺點燈宴3

   哪些地區有過年點燈的風俗

  河南、惠州、客家人,潮汕等嶺南地區都有這一風俗。

  竈下點燈。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元宵節點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

  潮汕等嶺南地區,從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別是元宵當天,家家戶戶都要點燈,而如果去年元宵以後家中生有男孩,則要到鄉中宗族祠堂的燈架上掛上燈籠,以昭告鄉里加重添了丁,接受來自鄉親的祝賀。

  廣州過去在正月十二這天有替牀頭婆開燈之俗,祈求保佑孩子健康平安長大。而正月十三要在廚房點竈燈,直點到元宵夜。

  因爲長期處於農耕社會的中國,家庭的男性勞動力對於家族興旺非常重要,男孩子的出生對於整個家族來說都是一件喜事。古時生男孩有着添丁一言,而丁與燈 在許多方言中諧音。因此元宵夜點燈、吊燈的習俗也有添丁的美好祝願。

   擴展資料:

   春節傳統習俗:

  1、貼春聯:春聯,每逢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貼,以增加節日的喜慶氣氛,寫成對聯的又聯。傳統春貼是由人手以毛筆書寫,但亦有機器印製的春貼。春聯的種類較多,有街門對、屋門對等,但不是每幅春聯都有橫批。

  2、剪窗花,貼門聯:過年過節前會剪一些喜氣洋洋的,寓意吉祥的窗花貼貼。

  3、掛年畫:年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始於古代的門神畫。漢族民間藝術之一,亦是常見的民間工藝品之一。清光緒年間,正式稱爲年畫,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大都用於新年時張貼,裝飾環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慶之意,故名。

  4、舞龍燈:舞龍在起源於中國的傳統舞蹈。舞龍和舞獅,古時是在一年中的大型節日裏面節目之一。隨着華人移民到世界各地,現在的舞龍文化,已經遍及中國、臺灣、香港、東南亞,以至歐美、澳大利亞、新西蘭各個華人集中的地區,成爲中華文化的一個標誌。

廣東人生孩子,爲什麼要辦“開燈酒”呢?

開燈酒:又名“開燈宴”,是生子後第二年掛燈之喜宴,每席菜餚九碗,也稱“開燈九大簋”,何謂“九大簋”?意謂筵席之豐盛,有九個大簋裝放菜餚食物。古時祭祀,常言“二簋”、“四簋”、“八簋”,唯粵地之穗、港、澳一帶,慣稱盛宴爲“九大簋”。在“九”與“簋”之間還加個“大”字,不但言其多,且含有極其豐盛、隆重之意。古人謂“造化之初,九大相爭”。“九大”即風、雲、雷、雨、海、火、日、地、天之謂也,此乃萬物之最。據近年廣東省三水縣金本鎮一座東漢前期之古墓出土物來看,粵人所言之“簋”,是可裝五至六斤米飯之“大碗”。按今人的食量,“九大簋”可供一百幾十人享用。由此可知,“九大簋”是極言其飯菜之豐盛,誇耀其筵席規格之高.   盛宴之所以叫“九大簋”,其原因是,因爲代表多數,加個大字,便含有極爲豐盛及隆重之意;且“九大”即風、雲、雷、雨、海、火、水、地、天,是“造物之初”的“相爭”之物,乃萬物之最,有其獨特意涵。另據近年來廣東省三水縣金木鎮一座東漢前朝古墓的出土文物來看,其“簋”是可裝五至六斤米飯的大容器,如果按今天人們的食量,裝滿九大簋,可供百人享用。

大年初十花燈酒傳統文化

分析節日的影響,對人們的生活會起到充實的作用,這樣一個日子對人們的生活具有重要意義,和花燈酒、吃莜麪是生活中重要的傳統文化,每個節日都是值得大家重視的,分析大年初十的節日特色,對新的一年的到來一定是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的。

初十花燈酒共飲同歡

大年初十的時候,有掛花燈、喝花燈酒的風俗,因爲花燈酒被大家稱作是大衆酒,所以這是必須要喝的,分爲掛燈酒和落燈酒兩次,不需主家發帖邀請通知,到了農曆正月初十這一天,親友和鄰居們會送上禮物、紅包前往致賀,共飲同歡。到了正月十六,生育有男孩的家庭照例擺落燈酒。花燈酒期間,有些想早得子孫的婦女,會於晚間潛入社廟和祠堂,偷取一些燈帶回家放在房中,祈求早生貴子。而掛燈人家,則於白天重新掛上更多的新燈帶供別人偷取。指的就是這種習俗。

添丁燈寓意家有好運

在初十的這一天,人們也將花燈稱作是添丁燈,代表的是家中有好運,會有小孩到來的意思,添丁燈的叫法,源自粵語的發音中燈和丁相近,添燈寓意着添丁。過去,在珠村,村裏人家若有男嬰降生,等到正月初十,便要有家人同去社稷壇上掛上花燈。有心的長輩,還會特意在花燈上寫上新丁的名字。這樣的做法,在當時可是關乎傳代的大事情,村裏負責記錄族譜的長者會記錄下新丁的名字,從此便算在氏族中有了名分。

吃莜麪祈求新年交好運

此日還有吃莜麪的風俗,因爲這一天是老鼠娶親的日子,這時候吃莜麪代表的的是討好鼠爺的意思,祈求新年交好運。正月初十爲滿族天倉節,這一天內蒙古東部地區的滿族及漢族人將黏米麪捏成小碗蒸着吃,而西部地區的滿族及漢族人則將莜麪捏成小碗蒸着吃;而內蒙古中西部區的一些漢族人則稱正月初十這一天爲老鼠娶親節。

花燈酒的由來是什麼?

“花燈酒”是桂東地區鄉村中特有的節日風俗。

“花燈酒”主要蘊涵生育風俗文化,較流行於岑溪、富川、陸川等地,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每年的農曆正月初十,凡是上一年生育有男孩的家庭,都會到社廟和祠堂懸掛花燈。花燈一般用竹篾扎架,外糊花紋紙,寫上一些吉祥的謎語;花燈內點燃油燈,需逐日添油。

“花燈酒”是“大衆酒”,分爲“掛燈酒”和“落燈酒”兩次,不需主家發帖邀請通知,到了農曆正月初十這一天,親友和鄰居們會送上禮物、紅包前往致賀,共飲同歡。到了正月十六,生育有男孩的家庭照例擺“落燈酒”。

"花燈酒”節日做的事:

“花燈酒”期間,有些想早得子孫的婦女,會於晚間潛入社廟和祠堂,偷取一些“燈帶”回家放在房中,祈求“早生貴子”。而掛燈人家,則於白天重新掛上更多的新燈帶供別人偷取。

清代有詩人寫道:“元宵佳景約同儔,社稷壇中喜共遊;燈帶已稀無覓處,不知還有幾人偷。”指的就是這種習俗。“花燈酒”一般在村中擺請。近年來,隨着城鎮化的推進,農民入城務工大大增多,“花燈酒”也逐漸演變成在縣城的酒家擺,形成了目前“一桌難求”的局面。

添丁掛燈擺酒

添丁掛燈擺酒

  添丁掛燈擺酒,添丁是帶給人們一種希望,即人丁興旺的意思,聚在一起吃酒席也是添丁掛燈的重要部分之一,是我們很多地方都會有的一個傳統民俗,以下了解添丁掛燈擺酒。

  添丁掛燈擺酒1

  每年正月初六至元宵節期間,順德便處處可見這樣一種場面——長達一公里的汽車停在村口、幾百圍臺擺在祠堂、數千號人齊聚一堂。這,就是“飲燈酒”。

  這個時候,順德鄉親都回到了村裏,平時很少露面的親友也在這天推掉身上的事務;城市街道旁的一條巷子裏張燈結綵,四五百桌燈酒在這狹小的空間裏擠出濃濃的喜慶氣氛······

   “飲燈酒”有段古

  “飲燈酒”是爲慶添丁(生男孩)所擺設的喜宴,起源於明末清初,如今在順德保留得最爲完整。

  “燈”與“丁”諧音,開燈、掛燈有傳宗接代之意。過去一年中添丁的順德家庭,都會舉行“添燈”儀式。

  寶寶的爸爸會買一盞八角紙燈,懸掛在村裏祠堂或廟堂正,爲祈求小朋友快高長大,請祖先神明保護。

  燈在農曆正月初六開始掛出,在家中掛一盞,“社公”(土地廟)掛一盞,總祠堂、二祠(分祠堂)、三祠(支祠堂)……各掛一盞。燈一掛出,意味着新丁入族。

  燈籠紙上描花畫紅,貼上有吉祥圖案的彩色剪紙,裏面吊裝一個盛滿花生油的小碟,整天點燃,象徵燈仔生命力旺盛。

   親朋好友的歡聚

  以前都是正月十一擺燈酒,添丁人家拿出姜、蛋拜“太公”,而“太公”則出錢請子孫後代中的所有男丁宴飲,分豬肉,分姜蛋,並贈一封大“利市”(紅包)給新丁,以示祝賀。

  時至今日,“飲燈酒”由以前爲慶祝添丁轉變被順德人對傳統文化的懷念和注重親情友情聚會的一種情節。

  在順德,每條村的時間不同,一般都在大年初六到元宵節這段時間“飲燈酒”。在前數日,村裏面都會先發佈告示,號召村民購票訂座,參加燈會。

  添丁掛燈擺酒2

   添丁“掛燈”飲燈酒!原來這個儀式在雲浮已有幾百年歷史

  “掛燈啦、掛燈啦,村裏又增加人口了,可喜可賀。”2月14日,正月初十一大早,雲安區高村鎮佛洞村委茶坳村的潘老先生爲自己的小孫子掛上了一盞寓意着吉祥如意、健康成長的“丁燈”。有村民表示,“掛燈”、“慶燈”儀式是雲浮自古以來的一種民俗傳統。

  記者發現,雲浮市各鄉鎮均有類似的“掛燈”儀式,一般會在正月初八至初十進行,正月十五前後“落燈”。熟悉雲浮地方風俗的李建良先生告訴記者,這種極具傳統特色的“掛燈”儀式在雲浮本土已經延續了至少幾百年歷史,有的說法是部分村寨的先祖從中原及福建地區帶過來的,後“改良”成現在的樣子。

  該傳統儀式在白石、鎮安、高村、富林等鎮尤爲盛行,但具體細節又不盡相同。“每條村的具體做法各有千秋,但總歸都是象徵吉祥如意。”李建良說。

  李建良告訴記者,有的村還會掛上一盞“公燈”,意思是公衆大夥的燈,不必每家每戶都掛一盞,而是大家出錢買一盞“公燈”作爲代表,既環保又省錢。同時,凡是村裏有村民添丁了,只要是辦“掛燈宴”,村裏人都會自發幫忙,既拉近了鄰里間的關係,又節約不少開支,對促進農村社會鄰里之間的和諧有很大幫助。

  添丁掛燈擺酒3

   添丁掛燈籠習俗

  一般“上燈節”爲期五天,分三個步驟,在正月初十零時開始“上燈”,正月初十到十六“暖燈”,正月十六“落燈”。某些地區在正月初九或十一或十二或十三"上燈“,正月十五或十六"落燈"。在廣東順德,廣西岑溪、容縣、藤縣、北流、興業等很多地方都保留着這個傳統節日。

  據記載,新生兒如是男孩(添丁),滿月後,在次年的農曆正月初十日,要懸燈慶祝(諧音“添燈”),俗謂“掛燈”或“上燈”,寓意添丁發財。在初十日零時,將五彩紙紮的花燈懸於屋廳(太公、宗祠)的棟樑上的燈棚裏。這天親戚朋友都帶禮物來道賀,主家設宴招待,是謂請燈酒。

  正月初十,又到了梧州蒼梧沙頭舊街一年一度掛燈的日子,掛燈,這是當地沿襲了很多年的習俗,與其他地方添丁戶各自掛燈不同的是,沙頭舊街的掛燈是添丁戶集資共同掛燈,共擺宴席聚餐,並且宴席是開在“燈頭哥”家裏。

  初十隻掛燈不聚歺,只分一些供品,宴席聚餐是在正月十六圓燈那天,當天會擡金銀豬,更加熱鬧。

  每年最先出生的男嬰自然而然地被奉爲“燈頭哥”,一到年底,那戶人家就要負責召集各添丁戶開會集資,商量爲孩子慶典祈福的具體事宜。當然啦,到時宴席是開在“燈頭哥”家裏。

  最先出生的孩子如“王者降世”,特別的聰明伶俐,寓意是當年出生孩子未來幸福生活的引領者,每年的.添丁戶如中了“狀元”那般高興!

  掛燈節,天降喜雨,沙頭舊街25戶添丁家庭集體出動,今年是陳姓燈頭哥。掛燈隊伍擡着三牲酒禮,舞着獅子敲鑼打鼓,走街穿巷遊街、並集體到天后宮祭拜媽祖,把花燈高高懸掛在天后宮大殿橫樑上,祈求小朋友聰明伶俐,快高長大,請媽祖他祖先神明保護。

  這是名爲“格食箱”的用來裝供品的物什,是先輩傳下的寶物,硬料木做成的龕子四面雕有精美圖案和有教育意義的詩句,擡起來很沉,後來經過不鏽鋼改裝,少了許多古味。

  與往年相比,舊街今年的上燈慶典有點冷清,巡遊的隊伍少了舞龍和傳統的“八音”以及清脆說悅耳的七星小鼓,因爲生活,舞龍隊中的一些“富娘婆(即婦女)”提前去廣東打工了。

  初十掛燈,十六圓燈,環街環村慶典那天,鑼鼓鏘鏘,鞭炮齊鳴,舞獅舞龍,橫街窄巷,一團團爆竹散發出的硫磺味直鑽人們的鼻孔,驅風祛邪,黑壓壓的人羣擦肩接踵,大有舊日“花街紅粉女,爭看綠衣郎”的盛況。

  十六圓燈慶典活動結束後,添丁的父母們抱着各自的孩子在“娘娘”廟前來一張合照,定格開心時刻,看自已年輕的臉龐和稚嫩的嬰孩,一種責任一份嚮往油然而生…

  有上燈就有圓(落)燈,正月十六爲圓(落)燈日,在正月初十沒有喝上燈酒的親戚朋友到十六落燈日這天要補喝。

飲燈酒的由來,歷史,以及意義

飲燈酒是容桂乃至順德特有的民俗,據本地人介紹,容桂的“飲燈酒”在清代開始流行,以前幾條街稱爲“社”,幾個村稱爲“坊”,每年的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均舉行“飲燈酒”活動,一般在祠堂前張燈結綵,大擺宴席,全村父老鄉親歡聚一堂,開懷暢飲,而“投燈”是席間的重頭戲,那場面更是熱鬧非凡。即以製作好的花燈冠以好意頭的名稱,如:“財源廣進”、“添丁發財”、“身體健康”、“一帆風順”等,每盞燈的價格從幾百元至幾萬元不等,競投場面十分熱烈。參加投燈的大多是私營企業主,他們既可賺個“好意頭”,又可將投燈的費用作下一年度的“飲燈酒”活動,以及公益慈善事業支出,如修路、修公園、架橋、敬老、扶貧等,支援家鄉建設,回報社會,真可謂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爲?聽說,也有投燈後,願望實現的。如某社有人投“添丁發財”,當年還真生下一白白胖胖的小子,傳得沸沸揚揚,你說奇不奇?

隨着容桂人的生活蒸蒸日上,“飲燈酒”活動也越辦越紅火。它融傳統與現代觀念於一體,爲容桂增添幾多新春佳節氣氛。

請問“喝燈酒”是什麼意思?

正確詞是:喝丁酒。指生了小孩兒,特指生了男孩兒。家裏會辦宴席請親戚熱鬧開心。俗稱添丁酒。

現多指新生兒出生降臨(無論男孩還是女孩),血脈相傳、後繼有人。

《辭海》釋義:丁,人口,男稱丁女稱口。南方人口音,燈與丁諧音。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一是代表光明的發揚;二是燈火蘊涵生生不息、薪火相傳之意;三是燈成了人丁的象徵物。

習俗:

上燈活動一般在元宵前後舉行,實際上是各姓各族爲新添男孩舉行的慶祝活動。儀式必須在本姓本族祖屋、祖祠堂裏的祖公廳上舉行。按本族上年度上燈儀式以來所生男孩數,在祖公廳樑上吊掛同等數量的花燈,薪火相傳,感恩生命的民俗載體。

在民間,男孩舉行過上燈儀式後,才能成爲宗族社會裏的正式成員。有的村莊在暖燈或其它日子族裏辦酒席時,族規是十五歲以上的男孩就要負責搬桌椅。

上燈、吊燈習俗與春節一樣,是對血緣意識的一種固化。一年一度的上燈、吊燈習俗,追求的是生命的生生不息,對生命的頌歌,對生命延續的慶賀,對生命的感恩,對生命的敬畏,對美好生活的祈福。

忠信上燈、吊燈習俗從古走到今,歷經風吹雨打。忠信花燈與忠信上燈、吊燈習俗已變爲傳統文化的一個載體,讓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生兒子吊燈酒寓意

生兒子吊燈酒寓意

生兒子吊燈酒,“丁燈”、“掛燈”、“慶燈”儀式是雲浮自古以來的一種民俗傳統。每一家都會爲自己的小孫子掛上了一盞寓意着吉祥如意、健康成長的燈。以下是關於生兒子吊燈酒寓意內容分享

生兒子吊燈酒寓意1

燈酒是裝在燈裏的酒嗎?

“酒”在順德人的生活裏扮演着相當重要的角色。宴會必須有酒、節日喜慶必須有酒、家裏祭祖必須有酒、結婚過禮必須有酒……燈酒,就是添丁(生男孩)人家送出免費享用的酒。昔日農耕社會,更需要男性勞動力,因此大家期望多生男孩,凡生男孩,都需舉辦這種入族儀式。

懸掛在祠堂裏的花燈

據文獻資料記載,明末清初,順德“飲燈酒”開始流行起來,並在每年正月十六前舉行,正月十六這一天,被稱爲“散燈”日,即到了這一天,一年的燈酒正式結束。添丁的人家,在正月十六前開始掛燈,社公(拜祭土地公的地方)掛一盞、祠堂掛一盞、家裏掛一盞。有錢人家加掛玻璃紙糊的大型走馬燈,窮苦人家掛樹頭燈。花燈上貼有紅紙一張,上面寫着新添男孩的姓名、第幾傳孫等字樣。“燈”與“丁”諧音,故燈一掛出,意味着新丁入族。

開燈當日有哪些特色物品?

據大良古鑑村82歲的銀婆婆介紹,開燈時必須準備果、酒、肉拜祭神靈,其中盛有豬腳姜醋的鉢子和酸姜紅雞蛋必不可少。“豬腳姜醋是新生兒誕生後款待親朋好友的食品,也是產婦補身食品,酸姜意味着多子多孫,紅雞蛋也意味着添丁之意。”

姜醋鉢寓意多添人口

銀婆婆說,開燈當天,準備三盞“燈”,這種燈用小樹頭做成,本村人稱之爲“樹仔頭”,樹仔頭上扎有紙花,白色、紅色等色彩斑斕,還有茨菇一個,寓意添丁。開燈當天,先在祠堂掛一盞“燈”,再到社公掛一盞“燈”,然後在家裏掛一盞“燈”,燈上以紅紙寫上添丁的是哪家人等信息。每天,家裏人爲“燈”點蠟燭,至正月十六散燈後,祠堂和社公的燈便帶回家中。

傳統的飲燈酒風俗是怎樣的?

近年來,我們見到的大多是有組織的大規模的飲燈酒活動。事實上,自古以來流傳於鄉間的飲燈酒活動,或許更多的是自發而成的。傳統的鄉間飲燈酒是三五知己甚至不認識的人同臺吃飯,自己帶佳餚,一起品嚐燈酒。

新春期間,在鄉間的社公掛上“燈”,社公處擺放着一箱一箱的燈酒,每天中午或傍晚,社公旁或祠堂裏的桌子上必有人在打邊爐,少的三五人,多的幾桌。這些人是自發到此地飲燈酒的,自己帶食材,到達目的地後將食材往桌上一擺,清水煮開,便開始了最傳統的“飲燈酒”。

根據老人回憶:“自有記憶起,每一年正月頭每一個社公或祠堂都是這麼興旺,添丁人家開燈時送酒到社公或祠堂,給大家享用,以前是一埕一埕的,現在是一箱一箱的。從開燈之日起,每天中午和晚上均有三五鄉里在此小聚,誰有空誰去買鯇魚,誰家有青菜順便帶來,不論男女,不論族內族外,只要喜歡,都可坐下享用。大家圍坐在一起,一邊是簡單的清水火鍋,一邊是添丁人家贈送的燈酒,聊聊家常,非常開心。不要看這些飲燈酒比不上別處上規模的,但我們一直保留下來的傳統,自祖輩一直傳承至今。”

生兒子吊燈酒寓意2

開燈時段的燈酒喝不完怎麼辦?

留待扒龍船時再拿出來供大家享用。這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做法。

關於燈酒,村內80多歲的老人說,以前不用糯米酒,據說糯米難發芽,意味着難育後代。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現在大家開燈所用的酒,也沒有太多的講究。

太公給族人分豬肉

按照傳統習俗,祠堂開燈這一天,太公向族人分豬肉,主要分爲丁肉和壽肉。族內男性可以獲得丁肉,年滿60歲的老人可獲得壽肉。

太公分的豬肉

祠堂需要提前預定上等豬肉,半夜時分族人驅車往市場取豬肉。然後將豬肉帶回祠堂廚房,天剛亮,大家齊心協力將豬肉分好塊,洗乾淨,用柴爐燒火,用大鍋的開水將豬肉煮熟。這是傳統的分豬肉,分的是煮豬肉。

此時廚房內兩個大鍋架在柴爐上,爐子裏柴火旺盛,鍋裏清水煮開,大塊豬肉放進去,待水沸騰,每鍋豬肉倒入米酒一瓶,據說這樣煮出來的豬肉更香。豬肉煮熟一批,再下另一批。煮好的豬肉首先放在涼水裏過冷河,再次洗乾淨豬肉,這會讓豬肉吃起來更爽口。然後將豬肉切成一小塊一小塊,放到大盆裏。待所有豬肉切好後,進行調味。放入鹽、糖等調味料後,便可上碗。

豬肉上碗後,還須在每個碗裏放入茨菇兩個、柑橘兩個、利是一封,便成爲一份一份太公要分給族人的豬肉。如今,有些祠堂也給女丁分豬肉,可見傳統習俗也會隨着時代而改變。

給飲燈酒賦予更多的寄望

時至今日,安居樂業的順德人對燈酒更爲重視,幾百上千桌的燈酒不爲少見,而且宴請對象不侷限於族中男丁,更是敞開大門誰願意來都歡迎,有些地方還請長者免費吃宴。席上的佳餚豐富多彩,珍饈也並不少見。

一些祠堂或社公不是很多的村落,也希望加入喜慶行列,於是以廟宇爲號召人,也辦起了燈酒。現在的燈酒在席上還設投燈環節,給每一件吉祥物命名,如“生意興隆”“添丁發財”“一帆風順”“學業進步”等,首個吉祥物的競投往往是最激烈的,大家都想“獨佔鰲頭”或“先拔頭籌”,所以價格往往也會更高。每一年投燈收入,將用於下一年“燈酒”支出及修橋補路、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燈酒發展至今,已經賦予了新的內涵。

上燈酒指的是上燈節喝的酒。

據史料記載,“上燈節”早在中國古代的漢朝就已經有了,而且在廣東廣西比較盛行。具體的內容是什麼呢?就是正月初十的時候進行“上燈”,這個“燈”的意思就是“丁”,男丁的丁,所以上燈就是“添丁”的意思,看到這裏,相信不少讀者都知道,這就是在說明,自己家裏生了兒子啦。

這個節日隨着時代的變遷,有些地方的隆重程度也逐漸降低,但是有一個地方卻絲毫沒有降低對它的重視,這個地方就是廣西的岑溪市,可以說在全中國境內,關於“上燈節”這個節日的隆重程度,絕對數岑溪市排第一,這個節日在現在看來可以直接簡化爲“上燈酒”。上燈酒的意思,類似於喜酒,但是它的重要程度遠比喜酒重要。

生兒子吊燈酒寓意3

添丁賀詞:

1、寶寶降生,恭喜賀喜,願新生的小寶貝給你們帶來數不盡的快樂,祝小寶貝身體健康,茁壯成長,祝新媽媽您甜蜜美滿!

2、一個生命的來到,是你兩人希望,組成了三口之家,我祝他從此四時八節,學富五車,六六順心,七星高照,八斗之才,九天攬月,十全十美,百順千隨,萬事亨通。

3、當新生寶寶的降臨,意味着爲世界增添10億分之一的色彩,但又意味着爲一個家庭增添無比的歡樂和喜悅。衷心祝福你們全家幸福美滿,祝願寶寶健康成長,聰穎過人!

4、神八才上天,貴子降臨了。喜報接連到,江湖你笑傲。國家添利器,你家添新丁,形勢一片大好。我把祝福送到,你將喜酒備好。抱完新娘抱寶寶,兄弟你天生是好腰。

5、好茶要慢慢喝,才能沉澱出誘人的清香;好酒要用心品,才能體會出沉醉的滋味,孩子要精心養,才能蘊育出人中的龍鳳;恭祝你喜得貴子,祝願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

6、你閉月羞花,他才子配佳人;我是一個外人,只給你們送去最誠摯的祝福,祝福你永遠是絕代佳人,月裏嫦娥;喜得貴子,祝福快樂包圍你,幸福跟着你,健康陪着你。

7、可愛的.臉蛋,揮舞的腿,還有那不時噘起的小嘴,寶寶百日顯富貴,一眼便知前程亮,兩眼望去狀元郎,多看幾眼不一般,似錦的前程盡顯。祝寶寶活潑健康,開心成長!

2、當官又上一品,升了;股票又漲一塊,升了;你家喜添一丁,生了;人生之喜,財喜,業喜,不如人之歡喜;友之祝福,千福,萬福,不如賀喜之福,恭喜朋友喜添貴子!

9、恭賀你,家添新丁,人丁興旺。恭喜你,喜得“活寶”,閤家吉祥。祝福你喜上眉梢,喜笑開顏,嘻嘻哈哈,嘻嘻呵呵,“老頑童”牽手“小頑童”,幸福快樂,其樂融融!

10、在寶寶百天的時候,我給寶寶送來祝福,願寶寶百事和順,百項強勁,百事吉祥,考試課課全百,讀書百讀不倦,意志百折不撓,終成百年不遇之人才,獲得百世流芳之名聲。

11、龍年喜得寶,歡樂上眉稍:小小龍顏鬧,黴運都嚇跑;小小龍體安,萬事都美妙;小小龍嘴笑,全家都熱鬧,龍寶生來有吉兆,閤家歡樂添美好,祝你全家幸福美滿,歲歲平安!

12、恭喜得一馬寶貝,給你送上馬字祝福;祝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高頭大馬,汗血寶馬,單匹馬,飛鷹走馬,金戈鐵馬,橫刀躍馬,馬上快樂,馬上幸福,馬上平安,馬上健康。

13、祝賀朋友得龍子:生逢盛世天生“龍雛鳳種”;天生貴氣笑容“龍顏大悅”,走起路來“龍行虎步”,將來才華“虎略龍韜”。祝願你這“臥虎藏龍”的家,龍年大吉,幸福無邊。

14、愛情的花朵豔麗芬芳,愛情的碩果撲鼻濃香,今生貴子喜從天降,親朋好友喜氣洋洋,家庭樂曲又譜新章,快樂生活新的方向。祝你家業興隆人丁興旺,祝願寶寶活潑可愛健康成長!

15、傳說東海羊宮有一個美麗的小公主失去了蹤跡,今天看你們的“小羊女”這麼漂亮聰慧,難道就是東海小公主轉世。開個玩笑,祝福小羊女快樂成長,祝福她父母羊年吉祥,快樂每一天。

16、(晉升令)欣聞你近日喜得貴子,特頒佈此晉升令,你的級別晉升爲“父親”,任職期從孩子出生之日起,有效期永久,希望你升職後繼續努力,爲爭創“優秀父親”而奮鬥!祝得子快樂!

17、相傳幸福是一個美麗的玻璃球,跌碎散落羅世間每個角落,有的人拾到多些,有的人拾到少些,卻沒有誰能擁有全部,可你卻拾了個乖寶寶回來,十萬個玻璃球也不跟他換哦!幸福無極限!

18、他是我新的期盼,他是我新的祝願,他是我新的希望,他是我新的夢想,他是我親愛的寶貝,是我們夫妻愛的延續。相識的朋友,相交的知己,兒子滿月誠邀您相聚,分享我們的幸福與甜蜜。

19、喜從天降,紫氣東來,喜鵲繞樑,餘音嫋嫋,喜得貴子,文曲行星,人中龍鳳,定能高中,喜氣洋洋,其樂融融,開心相伴,幸福永遠。祝寶貝健康有才氣,定能創世紀。祝你幸福得像花一樣。

20、寶寶太可愛,長得很有派,胖胖的.小手握好運,胖胖的小腳蹬五彩,雙眼明亮觀財路,天庭飽滿前程開。寶寶滿月日,祝福翩翩來,祝願寶寶健康可愛快成長,祝願寶寶和爸媽都能幸福美滿樂開懷!

21、聽說你喜得貴子,老友我祝你可愛的孩子:一表人才,雙目炯炯,三生平安,四季快樂,五子登科,六六大順,七步成章,八斗之才,九五之尊,十全十美。我祝你們全家快快樂樂,和和美美,身體健康,心想事成!

22、恭喜!恭喜!聽聞貴府,喜得愛子,真是上天之德,萬物之幸啊!朕甚是高興,特賜予褪下“準”字帽,披上“父母”衣,加官一級,此後,相親相愛,同甘共苦,共同撫養朕的小侄兒,欽此。

23、朋友,聽說你添寶寶了,願你下班回家多抱抱,抱抱寶寶驅煩惱,抱抱寶寶財運到,抱抱寶寶萬事順,抱抱寶寶吉祥繞,抱抱寶寶夫妻和,抱抱寶寶家安好;最後祝你抱抱寶寶抱來吉祥安康爲你繞!

24、一個小活寶,十手來相抱,百般的呵護,千金的供養,只爲家庭要延續,只爲父母的寄託,只爲孩子的明天。祝新生的寶寶茁壯成長,不負衆望,終成大器,引來萬福齊聚,萬事如意,帶給家人萬千歡喜。

25、家是歇息的港灣,愛是心靈的驛站,而寶寶則是家庭升起的希望,愛情交融的結晶;恭喜你,如心所願,喜得貴子;借你的寶寶滿月之時,恭祝你的寶寶成長康健,願你事業因爲寶寶帶來的歡樂而輝煌燦爛!

廣東人點燈風俗

廣東人點燈風俗

廣東人點燈風俗,農曆正月初二到十六的時間,在玉林的年俗中,是掛燈節,而掛燈節是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要到社頭、祠堂和自家廳堂掛燈。以下分享廣東人點燈風俗。

廣東人點燈風俗1

廣東某些地方正月的開燈宴,是爲了慶賀什麼?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出生是頭等大喜事。每一家都會用各種方式慶賀新生命的來臨。一般不外乎四種:出生三天的洗三;滿月擺場滿月酒;百日設個百日宴;一週歲讓孩子抓週。但在廣東這邊有些村鎮還有一種慶祝方式,就是孩子出生後的來年農曆正月擺一場開燈宴。

粵語中“丁”與“燈”同音,添燈即爲添丁。廣東某些地方添了男丁的家庭就用“點花燈”來慶祝添丁之喜、慶祝後繼有人、同時也祈求家族人丁興旺。整個過程分三個步驟:點 燈,開燈,結燈。

家裏生下男孩,長輩就會去紙紮店訂製紙燈。正月初一“點燈”,把這些紙燈懸掛在家中、本家宗祠、本村廟堂,由爺爺點亮花燈。紙燈八角形,外面描花貼畫,裏面吊着一個盛油的小碟用來點亮發光,下方掛着幾個小紙袋,裏面裝着紅棗、花生、桔子、慈菇等寓意美好的物品。在宗祠懸掛時,還要將男孩的生辰八字和名字錄入族譜。

接着就擺開燈宴,正月初二至十五的某一天,具體哪天主家自己定,邀請同族和親戚朋友飲燈酒。也有一個村或者一個家族一起擺開燈宴的。“結燈”就是到了正月十五這一天把所有花燈取下來(就是燒掉),向天祈福。

其中的重頭戲是開燈宴。“飲燈酒”是廣東一些地方必不可少的春節活動之一,稱爲“賀燈”。親朋好友要給“燈仔”送壓歲包或者“紅袍”(紅色的衣服),主人家也會給予回禮。“燈酒”一般是擺在村裏的祠堂或者酒樓。中國作爲一個以食爲天的民族,對於任何喜事的慶祝方式,儀式之後,都會殊途同歸地化爲六個字,“大家吃好,喝好。”

傳統的燈酒有九大簋,寓意長長久久。菜也很有講究,這九個菜,每道菜都包含着一個美好的祝福。比如燜豬手叫手足同心、蓮子湯叫蓮生貴子。具體選什麼菜多少道菜,主要是看主家的意願。但不管選什麼菜其中肯定會有一道芽菇。芽菇又叫慈 菇,在粵語中有代表男丁的意思。

正月裏遊客在廣東一些酒樓常會看到“某府開燈宴”的指示牌。聽當地人解釋後忍不住問,那如果生的是女兒呢?筆者有個朋友當時苦笑着回答:那就什麼都不用做,我母親生了我們三姐妹。

我父母最後從廣西那邊領養了一個兒子,他對我父母並不好,但家裏房子什麼還是全部都歸他,村裏分紅那些的他都有。朋友接着告訴我們,他們村裏老人說在舊社會家裏添了男丁沒有擺燈宴,就表示沒有認籍,不被承認是本宗男子,祠堂更不會分豬肉給他。

說到底不就是重男輕女嗎!難道沒聽說過,在江浙一帶的農村裏,早在十幾年前女兒就跟兒子一樣上族譜了。朋友已經三十多歲了,按她的年齡,說的應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現在應該不會有這類事發生了。但是開燈宴在每年的正月還是經常可以見到。對此,你有什麼想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說出你的看法。

廣東人點燈風俗2

正月初十風俗民俗盤點 掛花燈寓意家族添丁

正月初十的到來,代表着人們要去了解這個節日的特點,以及這一天的風俗民俗,因爲每個節日的文化不同,盤點不同的節日文化和風俗,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掛花燈、焚香和敬紙燈時這一天一定會做的事情,這是深入文化的重要步驟。

正月初十風俗盤點

正月初十的時候,有掛花燈、水甕裏點燈、焚香、敬紙燈風俗。因爲這一天是石頭節,人們會用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要祭祀石頭,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擡石頭神的說法。農曆大年初十,中國民間認爲是地生日。有天還有地。比是爺孃不多異,人畜房屋都依地;米麥百穀都生地。菜蔬風味拿來祭,祭他生日他歡喜。人生忠孝與節義,地維賴以立;作事須求腳腳踏實地。

掛花燈寓意添丁

在初十的時候,人們還會去掛花燈,但是掛花燈也被大家稱作是添丁燈,代表的是家族中能夠添丁,添丁燈的叫法,源自粵語的發音中燈和丁相近,添燈寓意着添丁。

過去,在珠村,村裏人家若有男嬰降生,等到正月初十,便要有家人同去社稷壇上掛上花燈。有心的長輩,還會特意在花燈上寫上新丁的名字。這樣的做法,在當時可是關乎傳代的大事情,村裏負責記錄族譜的長者會記錄下新丁的名字,從此便算在氏族中有了名分。

此日掛花燈注意事項

在初十的時候掛花燈,人們需要注意氛圍掛和落燈酒兩次,這兩個是需要區分開的,雖然說不需主家發帖邀請通知,到了農曆正月初十這一天,親友和鄰居們會送上禮物、紅包前往致賀,共飲同歡。

到了正月十六,生育有男孩的家庭照例擺落燈酒。花燈酒期間,有些想早得子孫的婦女,會於晚間潛入社廟和祠堂,偷取一些燈帶回家放在房中,祈求早生貴子。而掛燈人家,則於白天重新掛上更多的新燈帶供別人偷取。

廣東人點燈風俗3

點燈這一習俗,是爲了祈福還是驅鬼,不瞭解這些可能會惹上麻煩

點燈這個習俗一般在廣東地區比較常見,但是一般都是在女士生孩子後進行的一項活動。這生子點燈的主要寓意爲順順利利,健康成長。還有一種點燈就是辦喜事時會點燈,這個寓意不言而喻,一般都是希望新婚夫婦有紅紅火火,幸福美滿的生活。

這是比較常見的點燈方式,但是在巴渝地區,特別是在農村地區,有一種不常見的點燈方式。那就是在大年三十點燈,或許在其他地方這不叫點燈,而且點燈的方式和廣東地區的點燈方式是不同的。

不僅方式不同,而且目的和寓意也不同。廣東地區主要是爲了慶祝,而巴渝地區主要是爲了祭祀。而這種與我們所熟知的祭祀也不是很相同,普通的祭祀是爲了祭祀我們的已逝去的親人,幫他們點燃香燭,以表追悼之情。但是我們很多人都不知道,還有一種比較古老的'點燈儀式。

這種點燈儀式可進行也可不進行,因爲它不是爲了悼念我們的逝去的親人,而是給一些不認識的過路鬼魂點的燈。在大年三十晚上,正是闔家團圓的時候,也會給逝去的親人燒紙錢,點香燭。但是一些老長輩會在屋外的馬路邊上點幾根香燭,甚至會盛一碗飯倒扣在地上,他們管這個叫點燈。

記得每年回老家過年,吃完團圓飯後,奶奶都會一個人拿着香燭和一碗飯出去,以前總是好奇那是在做什麼呢?後來問大人,他們說那是給過路的鬼魂點個燈。當時也沒明白,爲什麼要給他們點燈呢,又不認識。

長大了漸漸的明白,那就像是給沒有家的人一點施捨或者說是溫暖。因爲世間總有被拋棄的人,而鬼魂也是一樣的,也會被人遺忘,沒有人爲他們點燃香燭,更不用說有祭祀品去祭祀他們。所以我認爲這是老一輩人對那些無家可歸的鬼魂的可憐吧。

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讓那些迷路的鬼魂找到回家的路。其實我認爲不管是哪種原因,這都是人類的一種善良的表現方式,對親人也好,對陌生人也好,都有一種尊敬的意義在裏面。但那都是過去的做法了,現在基本上沒有這種說法了。倒是有另一種說法,不是爲了祭祀,而是爲了守歲。

在農村過年,在除夕都會通宵點燈,家家戶戶出除夕都是燈火通明。以前沒有電燈就是用煤油燈,而且家裏火爐的燒得旺,整個村子顯得很光亮。這個習俗是由守歲而來,在農村生活過的人都知道,農村除夕都會睡得很晚,全家人坐在一起吃飯聊天,或是做一些春節小吃,通常很晚才睡。

守歲這個習俗的由來已經很久了,據記載南北朝時就開始有了。我們家鄉一直就有“三十晚上的火要旺”的說法,所以在除夕家裏燈會一直亮着直到天亮,而且家裏通常會多準備一些烤火用的東西。這是表達對逝去歲月的留戀和對新年的美好期望之情,有辭舊迎新的意味。

記得小時候家裏吃完年夜飯,就會貼春聯放煙花,平常都會很早要求小孩睡覺,但是在除夕卻鼓勵小孩熬夜,而且誰能堅持就可以得到儘可能多的壓歲錢。並且父母總會說過了今晚你就大一歲了,要更懂事,不能再調皮,其實這是在告誡我們要珍惜光陰。

不管你是在哪個地方,聽着哪一種點燈方式,那都是一種傳統,都是一種好的祈福方式。祭祀也好,祈福也好,都體現出了我們中華傳統習俗文化的深奧與久遠,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標籤:擺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