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懂茶,如何品茶

懂茶 如何品茶

品茶順序爲觀茶、聞香、品茶。

1、觀茶,在沖泡時可以觀察茶葉舒展過程和翻騰狀態;

2、聞香,可以把茶湯倒入白瓷碗或者聞香杯,用手煽動捕捉香氣;

3、品茶,品茶時可以先喝一小口感受茶湯滋味,再慢慢品飲。

品茶順序爲觀茶、聞香、品茶。

1、觀茶,在沖泡時可以觀察茶葉舒展過程和翻騰狀態;

2、聞香,可以把茶湯倒入白瓷碗或者聞香杯,用手煽動捕捉香氣;

3、品茶,品茶時可以先喝一小口感受茶湯滋味,再慢慢品飲。

1.選擇好茶:選擇好的茶是品茶的第一步。好的茶一般顏色深綠、色澤鮮豔、香氣濃郁。

2.準備好器具:品茶時需要蓋碗、托盤、茶刀、聞香杯等茶具。

3.洗茶:洗茶是爲了清洗掉茶葉表面的灰塵和雜質,同時預熱茶器。將適量的茶葉放入茶盅,倒入80℃左右的溫水,等待20秒左右後倒掉,這一步叫做“茶藝預熱”。

4.注水:將溫水倒入茶器中,水位要高於茶葉,並在茶器旁邊備一盞涼水。

5.聞香:將聞香杯放在蓋碗上,倒下車殼量的茶湯,拍拍杯子,靠近鼻子聞,感受茶湯的香氣。

6.品嚐:先喝第一口,領會茶水的口感、滋味和甘醇度;第二口用很小的力度吞下去,靜靜回味,品味茶水的茶香和餘韻;第三口則是潤喉,讓口感更暢順。

7.沏多次:好茶可以沏多次,每次沏的時間逐漸加長。

8.咀嚼茶葉:品嚐完茶水後,可以將茶葉嚼幾口,感受茶葉在口中翻滾的感覺,提高品茶氛圍和品茶功力。

9.保養茶具:品茶後,要清洗茶具,晾乾後放好,以保持茶具的品質。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如何品茶

品茶,有人說,品的是其中的禪意,有人說,品的是茶中的韻味,既然是品茶,那就不止“喝”這麼簡單了。品茶重在品鑑茶水的滋味,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如何品茶吧!

1. 看一看

看幹茶 

一款茶葉給到人的第一感覺,就是它的外形了。

看幹茶主要看,色澤、條索、嫩度等是否合乎該品種的特點。不同茶類顏色各異,但品質較好的茶葉幹茶都有光澤的。

看湯色 

茶湯主要是看色度,亮度,清澈度。

好茶的湯色通常具備3個特點:一是色度明顯、二是亮度明亮,三是清澈度高。但判斷的時候要排除茶豪等因素干擾,好茶的茶湯允許有一些茶末沉在杯底,但從上往下看是清澈見底的。

看葉底 

泡完茶之後的茶渣也會暴露很多信息,好茶的葉底看上去有光澤,摸起來光滑,捏起來有一定厚度和彈性。葉底鮮活至少能說明3個問題,一說明茶葉的原料好,二說明茶的製作工藝好,三說明沖泡得當,茶葉充分泡開,有沒有被悶壞。

2. 聽一聽

聽講解 

當別人給我們泡茶前,一般會先講解一下茶的信息,讓我們對茶先有一個基本的瞭解,包括茶葉的名稱、產地、工藝、特色等,這樣在品茶的時候就可以留意與其描述是否一致。

聽聲音 

茶葉落入茶壺的聲音,可以得知茶葉是緊結還是粗鬆,是重實還是輕飄。

揉捻不到位的茶條粗鬆,落入壺中幾乎沒有聲音,緊結成條的茶,放入壺中會有清晰的聲音,當然這也與茶壺的材質有關,用白瓷蓋碗聽聲音是最明顯的。

3

聞一聞

幹聞 

“幹”即茶葉還沒碰水時,這個時候聞到的茶香,通常是配合觀察茶葉外形,對茶葉進行一個基本的判斷。

幹茶的氣味,雖然沒有泡出來的那麼明顯,但也能反映茶的一些信息,在沒有調節泡茶的情況下,可以抓一把茶呵一口熱氣來感受茶的味道。

熱聞 

熱聞可以辨別香氣是否純正。

一開始別靠太近,小心蒸汽燙傷。趁熱聞最能分辨出茶中的異味,如煙味、黴味、青臭氣、餿臭味等等。此外,熱聞還可以判斷茶香是高揚還是低沉。

溫聞 

等茶葉溫度降下來一點之後,這個時候最容易判斷茶葉的香型,如豆香、蘭花香、焦糖香等等。

冷聞 

冷聞可以瞭解茶葉香氣持久程度。

品質優的茶葉,茶湯冷後依然散發幽雅香氣,持久清爽不混雜。如武夷巖茶,獨特的花果香在冷聞中更爲明顯。

4

嘗一嘗

滋味:

嘗滋味一般在看完湯色及溫嗅後進行,茶湯溫度在50℃左右比較適宜。如果溫度太高,易使味覺受燙後麻木;而溫度太低,味覺的靈敏度會變差。

專業的方法是:

用茶匙取適量(約5ml)的茶湯於口中,用舌頭讓茶湯在口腔中循環打轉,使茶湯與舌頭的前後左右各個部分充分接觸,並感受刺激,全面地辨別茶湯的滋味。然後,吐出茶湯或嚥下,體會口中留有的餘味。

日常喝茶時,也可以用舌尖抵住上齶,嘴脣微微張開,從齒縫中吸氣,使茶湯在口中迴轉翻滾,嚥下後,香氣會隨着呼氣蔓延至鼻腔,這時感受到的茶香會更明顯。

5

摸一摸

☞ 掂:將一小把幹茶放入手心,可以判斷其茶葉是否重實。

☞ 折:將一片幹茶葉折一下,一般來說,茶葉含水量僅爲3%左右。

如果脆斷說明茶葉含水率低,足夠乾燥;如果不能利落折斷說明茶葉含水率高,可能受潮,最好不要再飲用。

☞ 扯:一隻手扯住葉片,一隻手扯住茶梗,判斷茶葉韌性好不好。柔韌度高的茶不容易被扯開,如果輕易就能撕壞的茶,則柔韌度低。柔韌度低的茶活性低,後期轉化價值空間不大。

 

品茶,一種較爲優雅和閒適的藝術享受。品茶的“品”,不僅僅是用嘴巴喝,而是調動五官充分感受茶。一兩次品不出感覺,但慢慢積累,相信總會能品出屬於自己的味道!

如何品茶

品茶講究審茶、觀茶、品茶三道程序。

品茶的首道工序,包括對開水、茶具、茶葉和環境四方面的相關準備工作。品茶的正確方法之洗溫:指對茶具的熱燙、清洗過程,主要時爲了溫杯和消毒。品茶的正確方法之取選:按客人的習慣、喜好,準備各種茶葉品種,以供客人選擇飲用。

品茶的正確方法之沏泡:沏茶時動作要輕柔而穩重,倒開水也有講究,把茶壺上下拉三次,即行家所說的“鳳凰三點頭”,有助於使杯中茶葉能均勻地吸水。剛泡好的茶不要馬上喝,可以先聞茶,觀茶,最後再品茶。

怎樣泡茶

沖水時講究“鳳凰三點頭”,就是將茶壺下傾上提三次,對賓客“點頭致意”的同時,也可以使茶湯濃度均勻。同時也有“茶七飯八”之說,即茶倒七分滿,剩下三分是人情,沸水泡茶一旦倒得太滿,不小心會燙傷賓客。

茶葉細嫩,色澤明亮。玻璃杯沖泡可觀賞茶葉在茶水上下翻動的美妙,極具觀賞價值。白瓷杯沖泡可以使茶色與白色相映成趣,令人賞心悅目。沖泡好之後的茶湯,需要先倒進茶海中,然後再從茶海倒進客人的茶杯中。茶杯又叫品茗杯,有品茶之意。

如何品茶

1、選擇與茶葉相符的的茶壺,俗話說好馬配好鞍,這好茶葉也需要好的茶壺來配,茶壺的質量影響泡茶的效果,如瓷壺屬於密度高的茶壺,沏出的茶香味清揚,適合綠茶、香片、清茶、紅茶等清揚風格的茶葉。而陶壺則屬於密度低的茶壺,沏出的茶香味低沉,所以適合選用普洱、鐵觀音、佛手等味道低沉的茶葉。

2、選擇一個雅緻的環境,泡茶不僅要講究器皿,還要講究周圍環境,一種典雅寧靜的環境,有利於心境放緩,而且可以給精神一種昇華,美景加之茶香味,人生一大樂哉。

3、泡茶前需湯壺與溫杯,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倒入茶壺中,放置三四分鐘,然後將水部分倒入茶杯,部分倒掉。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爲了去除壺內異味,二是溫壺之後有助揮發茶香味。溫水在杯中也放置三四分鐘後倒掉,以達到溫杯的效果。

4、沖茶時最好高衝低泡,高衝既是沖泡時需高提水壺,使水自高點下傾入水壺內,這樣可以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能更好的泡出茶味。低泡則是在倒茶時,讓壺嘴與茶盅距離較近、較低,以保存茶的香味。

5、觀茶,用水沖茶時,可欣賞茶葉在沖泡時上下翻騰的畫面。在茶葉侵泡時,則可欣賞茶葉逐漸展開的過程。茶泡好之後,可以觀其顏色,用視覺感受茶的香味。

6、聞茶的香味,在喝茶之前,要端杯至於鼻下,輕吸氣,以感受茶的香味,還可置茶杯與嘴脣部平行的前方,一手置杯,一手在茶杯外側輕斂茶氣與鼻息處。

7、品茶,品茶時可先呷一小口,在口中展開,閉目慢慢的感受茶的味道,最好低頭品茶,因爲口中上顎與鼻腔的交接處是嗅覺對香氣最敏感的地方,可以更好的感受茶香味。

8、回味茶的餘香,當飲一口茶之後,不要急於第二口,先回味一下留在口中的餘香。

如何品茶 初學者品茶指南?

品茶的關鍵在於選擇好的茶葉。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口感和功效。初學者可以選擇綠茶、紅茶、烏龍茶等較爲普遍的茶葉進行品嚐。茶葉的品質越好,口感越好,所以建議選擇優質的茶葉。

一、選擇好茶具

將沖泡好的茶倒入茶杯中,品嚐時可以先欣賞茶的色、香、味,再慢慢品嚐。品茶的過程中要注意口感的變化,不同的口感可以帶來不同的感受。品嚐完畢後,可以再衝泡一次,品嚐不同的口感。

二、選擇好茶葉

品茶後要及時清洗茶具,保持乾淨衛生。茶壺、茶杯等要用清水沖洗,茶盤要用溼布擦拭乾淨。茶具不要長時間放置茶葉渣,以免影響下一次品茶的口感。

品茶首先要選擇好茶具,包括茶壺、茶杯、茶盤、茶葉篩等。茶壺最好選擇紫砂壺或白瓷壺,茶杯可以選擇透明的玻璃杯或陶瓷杯。茶盤可以選擇木質或竹質的,茶葉篩則要選擇細密的。

追問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如何品茶,講解茶道

一泡好茶是必不可少的,然後呢?首先,是有優質泡茶的水;其二要有好的器皿;其三要有舒適的環境。硬件都有了,沒有好的軟件也是枉然,這個軟件就是泡茶的技巧。泡茶技巧分廣東潮汕功夫茶與福建閩南一帶爲代表的閩南工夫茶,閩南功夫茶因泡茶用具不同又分蓋杯功夫茶、紫砂功夫茶。

水的選擇

茶人有句口頭禪,叫做:“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古人對宜茶水品的論述頗多,說法也不完全一樣。綜合起來,大致可以歸納爲以下幾種論點。

(1)強調擇水先擇“源”:如唐代陸羽《茶經》中的“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明代陳眉公《試茶》詩中的“泉從石出情更洌,茶自峯生味更圓”,都認爲,宜茶水品的優劣,與水源的關係甚爲緊切。

(2)強調水品在“活”:如北宋蘇東坡《汲江水煎茶》詩中的“活水還須活火烹,自臨釣石汲深情。大瓢貯朋歸春甕,小勺分江入夜鐺”。宋代唐庚《鬥茶記》中的“水不問江井,要之貴活”。等等這些,都說明宜茶水品貴在“活”。

(3)強調水味要“甘”:如宋代蔡襄《茶錄》中認爲:“水泉不甘,能損茶味。”明代羅廩《茶解》中的“梅雨如膏,萬物賴以滋養,其味獨甘,梅後便不堪飲”,說的是宜茶水品重在於“甘”。只有水“甘”,才能出“味”。

(4)強調水質需“清”:宋代大興鬥茶之風,強調茶湯以白爲貴,這樣對水質的要求,更以清淨爲重,擇水重在“山泉之清者”。明代熊明遇說:“養水須置石子於甕,不惟益水,而白石清泉,會心亦不在遠。”這就是說:宜茶用水需以“清”爲上。

(5)強調水品應“輕”。

器皿的選擇

俗話說:“水爲茶之母,壺是茶之父”。要獲取一杯上好的香茗,需要做到茶、水、火、器四者相配,缺一不可。這是因爲飲茶器具,不僅是飲茶時不可缺少的一種盛器,具有實用性,而且飲茶器具還有助於提高茶葉的色、香、味,同時,一件高雅精美的茶具,本身還具有欣賞價值,富含藝術性。

選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藝術性如何,成了人們選擇時的另一個重要標準。

(1)選配茶具要因地制宜

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的飲茶習俗不同,故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福建及廣東潮州、汕頭一帶,習慣於用小杯啜烏龍茶,故選用“烹茶四寶”--潮汕風爐、玉書碨、孟臣罐、若琛甌泡茶,以鑑賞茶的韻味。

(2)選配茶具要因人制宜

在古代,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們的不同地位與身份。如歷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別強調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蘇東坡在江蘇宜興講學時,自己設計了一種提樑式的紫砂壺,“松風竹爐,提壺相呼”,獨自烹茶品賞。

另外,職業有別,年齡不一,性別不同,對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樣。如老年人講求茶的韻味,要求茶葉香高、味濃,重在物質享受,因此,多用茶壺泡茶;年輕人以茶會友,要求茶葉香清味醇,重於精神品賞,因此,多用茶杯沏茶。

(3)選配茶具要因茶制宜

自古以來,比較講究品茶藝術的茶人,者注重品茶韻味,崇尚意境高雅,強調“壺添品茗情趣,茶增壺藝價值”。認爲好茶好壺,猶似紅花綠葉,相映生輝。

一般說,飲用花茶,爲有利於香氣的保持,可用壺泡茶,然後斟入瓷杯飲用。飲用大宗紅茶和綠茶,注重茶的韻昧,可選用有蓋的壺、杯或碗泡茶;飲用烏龍茶則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飲用紅碎茶與工夫紅茶,可用瓷壺或紫砂壺來泡茶,然後將茶湯倒入白瓷杯中飲用。如是品飲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黃山毛峯等細嫩名優綠茶,除選用玻璃杯沖泡外,也可選用白色瓷杯沖泡飲用。

(4)選配茶具要因具制宜

選用茶具,一般要考慮以下三個方面:一是要有實用性;二是要有欣賞價值;三是有利於茶性的發揮。

舒適的環境

力求茶的質地優良,水質純淨,沖泡得法,茶器精美,這是飲茶的基本要求。但要使飲茶從物質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藝術的享受,那麼,品茶與周圍環境間的關係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清山秀水,小橋亭榭,琴棋書畫,幽居雅室,當然是理想的品茗環境了。

品茗環境包括的方面很多,通常由園林、建築物、擺設等幾方面組成。凡層次較高的聚會茶宴,不但要求室內擺設講究,而且力求居室、建築富有特色,如果周圍自然景色美觀,當然是品茶的理想場所了。而設在車船碼頭、大道兩旁,田間工地的茶水供應點,除了要求清潔衛生之外,並無多大講究。

至於家庭飲茶,環境是固有的,難以選擇,但在有限的空間,通過一定的努力,同樣可以營造一個適宜的品茶環境。例如,可以選擇在向陽靠窗的地方,配以茶几、沙發、臺椅等。儘量把室內之物放得整潔,窗明几淨,儘量做到安靜、清新、舒適、乾淨,同樣也能成爲令人賞心悅目的品飲場所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曆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爲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更因爲品茶本身就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本片將茶文化的妙處、茶道的的演示融於一體,既給您提供了一個瞭解茶藝這項高雅藝術的良機,同時,觀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沏茶工序

一、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爲度。

三、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衝: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五、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爲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

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爲度。

七、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託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爲敬茶。

八、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嚐,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品茶的方法和禮儀

品茶的方法和禮儀

  品茶的方法和禮儀。我們中國的茶文化是非常有講究的,而品茶是中國傳統茶文化的重要部分,品茶的禮儀還是應該注意的,否則容易給他人造成不快。爲大家分享品茶的方法和禮儀。

  品茶的方法和禮儀1

  1、受茶,主人以茶相敬,客人一定要報以謙恭、禮貌。特別是女主人或尊長者爲自己上茶、斟茶時,作爲客人、晚輩,應當起身、以雙手狀捧接茶杯。即使是服務人員爲自己斟茶,也應表示適當謝意,如說聲“謝謝”,或點頭致意。

  2、品茶,喝茶雖說不像喝酒、喝咖啡那樣小口、少量,但也不能像喝水那樣牛飲。喝茶稱品茗,講究的是品嚐,這不僅是指味覺享受,而且也是禮貌要求。

   注意事項:

  端茶杯時,右手持杯耳,無杯耳者,則以右手握杯之中部。注意飲茶時不要雙手捧杯,或托杯底部,或手握杯口。有茶托者,只以右手端杯,不動茶托;也可以左手將茶托與茶杯一同端起,再以右手端杯飲用。

  飲蓋碗茶,可用蓋兒將飄在表面上的茶葉輕輕蕩去,不可當衆將茶葉吃進口中;茶熱,不可用嘴吹氣,使其降溫,只能待其自然降溫後飲用;飲茶不出聲;需要續茶時,把蓋兒取下、靠在到茶托邊上,注意不要把蓋兒翻過來放。溫文爾雅品茶時,應適量,不可一杯一杯沒完沒了。

   以茶待客注意事項:

  1、茶具要清潔,客人進屋後,先讓座,後備茶。沖茶之前,一定要把茶具洗乾淨,尤其是久置未用的茶具,難免沾上灰塵、污垢,更要細心地用清水洗刷一遍。在沖茶、倒茶之前好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這樣,既講究衛生,又顯得彬彬有禮。

  2、茶水要適量,放置的茶葉不宜過多,也不宜太少。茶葉過多,茶味過濃;茶葉太少,衝出的茶沒啥味道。假如客人主動介紹自己喜歡喝濃茶或淡茶的習慣,那就按照客人的口胃把茶衝好。

  3、端茶要得法,按照我國人民的傳統習慣,只要兩手不殘廢,都是用雙手給客人端茶的。但是,現在有的年青人不懂得這個規矩,用一隻手把茶遞給客人了事。雙手端茶也要很注意,對有杯耳的茶杯,通常是用一隻手抓住杯耳,另一隻手托住杯底,把茶端給客人。

  4、添茶要及時,泡茶時,上司和客戶的杯子裏需要添茶了,你要義不容辭地去給他們添茶,當然平常的客人,也要及時的續杯。如果在酒店,你可以示意服務生來添茶或讓服務生把茶壺留在餐桌上,由你自己親自來添則更好。當然,添茶的時候要先給上司和客戶添茶,後再給自己添,這樣也體現出自己對上司和客戶的尊重。

  品茶的方法和禮儀2

   品茶的知識

  怎樣品茶:品茶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概括。

  備: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對茶葉、開水、茶具和品茶環境四方面的準備工作。

  洗(溫):指對茶具的洗滌、熱燙過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溫杯的作用。

  取(選):按客人的品種、嗜好和飲茶習俗,備齊多種茶葉品種,讓客人點茶和供客人選用。

  沏(泡):沏茶時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倒開水時要把茶壺上下拉三次,高衝低調,即“鳳凰三點頭”。目的是爲了使茶葉在杯中能均勻地吸水,有處於茶葉在杯中顯色、透香和吐味。此時還要仔細辨別沏茶的水聲,仔細觀察茶葉從浮到沉的形態變化。

  端(敬):端茶給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邊緣或握住杯身,正確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好下墊托盤,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過茶後不能舉杯一飲而盡,吃口要小,可從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過舌頭,擴展到舌苔,直接刺激味蕾,此時可以微微、細細、啜啜品之。

  斟(加):給客人斟茶時,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開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國有“淺茶滿酒”的習慣必須注意禮節,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爲宜。

  清:要等客人離後,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來以備下次之用。

  所謂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覺,並隨着季節、環境、與個性的不同而不同。

  就季節而論,若在春風拂面之際,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綠悠悠的碧螺春,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悅;夏日炎炎,飲上一杯碧綠生青、滿口生香的“茉莉茶”,身心便有浸泡在綠陰中的感覺;秋高氣爽,收穫在望,那時最好衝一杯“龍井”、“毛峯”,慢慢地咂咂,細細地品品,反反覆覆地想想,這是一種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鐵觀音”,望着杯中熱氣氤氳的橘紅色茶水,則會從心頭瀰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調。

  由於各自個性所驅,品茶之相亦不相同。有的朋友是急性子,一向辦事風風火火。按其性情便不習慣慢慢細品,故一上來就大口地飲。也有極好耐心的朋友,此君品起茶來,就像“咪”老酒一般,偶爾呷上一小口,說話也像溫吞水,一派篤定泰山、穩坐釣魚臺的派頭。而像我,大約算是中間派,不疾不徐。夜間寫稿,有時文思受阻,就會一個勁地喝茶,似乎茶水能貫通思路;有時文思順暢,則會忘了喝,需好一刻工夫,才能想起,慢慢嘬上一小口,復又埋頭電腦屏前,不斷敲擊鍵盤。所以此類品茶有疾有緩,二下扯平,適中而已。

  品茶的方法和禮儀3

   正確品茶的方法步驟教程

  1、品茶的第一步是準備工作,也就是對茶葉和開水以及茶具等品茶環境等各方面的準備。在做好這一步以後,還要對茶具進行洗滌,可以用熱水把所有茶具都衝燙一遍,能起到消毒和溫杯的重要作用。

  2、在準備好茶,距以後,還要根據個人或者自己的需要去選擇茶葉,如果是客人,則可以選擇多種茶葉讓客人選擇,在選好以後,要先觀賞幹茶的外形,聞茶香,最後才能把茶葉投入到茶具中進行沖泡,茶葉的用量可以根據茶具的大小去具體調節。

  3、茶葉放入茶具以後,就可以沏入開水,在清水的時候,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而且倒開水時要把壺上下拉動三次高衝低調,這樣可以讓茶葉在杯子中均勻的吸收水分,有利於茶葉中香味的營養的析出,而且沏茶時還可以觀察茶葉從浮道城的變化過程。

  4、茶湯泡好以後可以慢慢品飲,平時飲食絕對不能一飲而盡,應該要小口慢飲,要讓茶水通過舌頭擴展到舌苔,然後再直接刺激味蕾,這時能細細品之,可以品嚐到茶湯的獨有滋味。如果是和朋友在一起,品茶則要及時給客人斟茶,不能等在到客人的杯子要見底時再去斟茶,那會讓對方認爲是對他的不尊敬。

如何正確的品茶?

怎樣品茶:品茶可用備、洗、取、沏、端、飲、斟、清八個字來概括。具體是:

備:是品茶的第一道工序,包括對茶葉、開水、茶具和品茶環境四方面的準備工作。

洗(溫):指對茶具的洗滌、熱燙過程,主要起到消毒和溫杯的作用。

取(選):按客人的品種、嗜好和飲茶習俗,備齊多種茶葉品種,讓客人點茶和供客人選用。

沏(泡):沏茶時手勢動作要輕柔持重,倒開水時要把茶壺上下拉三次,高衝低調,即“鳳凰三點頭”。目的是爲了使茶葉在杯中能均勻地吸水,有處於茶葉在杯中顯色、透香和吐味。此時還要仔細辨別沏茶的水聲 ,仔細觀察茶葉從浮到沉的形態變化。

端(敬):端茶給客人,切忌用手抓提杯邊緣或握住杯身,正確做法是工恭恭敬敬地用左手托住杯底,最 好下墊托盤,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扶住杯身。

品:客人接過茶後不能舉杯一飲而盡,吃口要小,可從杯口吸吮一小口,茶水通過舌頭,擴展到舌苔,直接 刺激味蕾,此時可以微微、細細、啜啜品之。

斟(加):給客人斟茶時,不要等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開水,而要勤斟少加。我國有“淺茶滿酒”的習慣 必須注意禮節,一般以杯容量的三分之二茶液爲宜。

清:要等客人離後,才能清洗茶具,收藏起來以備下次之用。

所謂品茶,往往品的是感覺,並隨着季節、環境、與個性的不同而不同。

就季節而論,若在春風拂面之際,品一品新茶,吮一口嫩綠悠悠的碧螺春,即有春日晴明的愉悅;夏日炎炎,飲上一杯碧綠生青、滿口生香的“茉莉茶”,身心便有浸泡在綠陰中的感覺;秋高氣爽,收穫在望,那時最好衝一杯“龍井”、“毛峯”,慢慢地咂咂,細細地品品,反反覆覆地想想,這是一種心境;而在隆冬,泡上一杯“鐵觀音”,望着杯中熱氣氤氳的橘紅色茶水,則會從心頭瀰漫出一股暖融融的情調。

由於各自個性所驅,品茶之相亦不相同。有的朋友是急性子,一向辦事風風火火。按其性情便不習慣慢慢細品,故一上來就大口地飲。也有極好耐心的朋友,此君品起茶來,就像“咪”老酒一般,偶爾呷上一小口,說話也像溫吞水,一派篤定泰山、穩坐釣魚臺的派頭。而像我,大約算是中間派,不疾不徐。夜間寫稿,有時文思受阻,就會一個勁地喝茶,似乎茶水能貫通思路;有時文思順暢,則會忘了喝,需好一刻工夫,才能想起,慢慢嘬上一小口,復又埋頭電腦屏前,不斷敲擊鍵盤。所以此類品茶有疾有緩,二下扯平,適中而已。

品茶種種,說道甚多,但大體而言,所謂品茶就是感覺。

如何品茶 初學者品茶指南?

將沖泡好的茶倒入茶杯中,品嚐時可以先欣賞茶的色、香、味,再慢慢品嚐。品茶的過程中要注意口感的變化,不同的口感可以帶來不同的感受。品嚐完畢後,可以再衝泡一次,品嚐不同的口感。

四、欣賞好茶

品茶後要及時清洗茶具,保持乾淨衛生。茶壺、茶杯等要用清水沖洗,茶盤要用溼布擦拭乾淨。茶具不要長時間放置茶葉渣,以免影響下一次品茶的口感。

將沖泡好的茶倒入茶杯中,品嚐時可以先欣賞茶的色、香、味,再慢慢品嚐。品茶的過程中要注意口感的變化,不同的口感可以帶來不同的感受。品嚐完畢後,可以再衝泡一次,品嚐不同的口感。

將茶葉放入茶壺中,用熱水先衝一遍,倒掉水後再加入適量的熱水。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沖泡方法,一般來說,綠茶要用80℃左右的水溫,紅茶要用100℃左右的水溫,烏龍茶則要用90℃左右的水溫。沖泡時間也要掌握好,一般來說,綠茶沖泡1-2分鐘,紅茶沖泡3-5分鐘,烏龍茶沖泡2-3分鐘。

品茶的關鍵在於選擇好的茶葉。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口感和功效。初學者可以選擇綠茶、紅茶、烏龍茶等較爲普遍的茶葉進行品嚐。茶葉的品質越好,口感越好,所以建議選擇優質的茶葉。

追問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網頁鏈接

中國茶文化?如何品茶?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並將成爲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爲“茶的祖國”。茶,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茶樹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我國茶史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一、野生藥用階段。茶的利用始作藥料,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曾經指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茶原名荼),說是遠在公元前2737-2697年茶被神農所發現,並用爲藥料,自此後,茶逐漸推廣爲藥用。但何時開始作爲飲料,史料極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約》一文,曾提到“武陽買茶”“烹茶盡具”等工作內容,這是茶用來飲用的最早記載。

二、少量種植供寺僧、貴族飲用階段。飲茶的習慣,最早應當起源於川蜀之地,後逐漸向各地傳播,至西漢未年,茶已成爲寺僧、皇室和貴族的高級飲料,到三國之時,宮廷飲茶更爲經常。

三、大量發展階段……

茶的起源

中國歷史上有很長的飲茶紀錄,已經無法確切地查明到底是在什麼年代了,但是大致的時代是有說法的。並且也可以找到證據顯示,確實在世界上的很多地方飲茶的習慣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所以,很多人認爲飲茶就是中國人首創的,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飲茶習慣、種植茶葉的習慣都是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傳過去的。

但是也有人能夠找到證據指出,飲茶的習慣不僅僅是中國人發明的,在世界上的其他一些地方也是飲茶的發明地,例如印度、非洲等。1823年,一個英國侵略軍的少校在印度發現了野生的大茶樹,從而有人開始認定茶的發源地在印度,至少是也在印度。中國當然也有野生大茶樹的記載,都集中在西南地區,記載中也包含了甘肅、湖南的個別地區。茶樹是一種很古老的雙子葉植物,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在國內,也有關於茶樹的最早原產地的爭論,有好幾種說法。今人不少人認定在雲南,有一學者在認真研究考證以後斷言,雲南的西雙版納是茶樹的原產地。人工栽培茶樹的最早文字記載始於西漢的蒙山茶。這在《四川通志》中有載。

其實到底在哪裏現在對我們飲茶者來說並不重要。也許具有文化意義。我們可以先來看看學術界的一些說法:

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裏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爲如此,神農才成爲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着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飲茶發源的地點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說:“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說: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說:認爲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爲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說: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衆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爲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說: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爲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爲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爲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茶,是中華民族的舉國之飲。它發乎神農,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如今已成了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茶葉、咖啡和可可)之一,並將成爲21世紀的飲料大王,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全世界已有50餘個國家種茶,尋根溯源,世界各國最初所飲的茶葉,引種的茶種,以及飲茶方法、栽培技術、加工工藝、茶事禮俗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中國傳播去的。中國是茶的發祥地,被譽爲“茶的祖國”。茶,乃是中華民族的驕傲!

茶樹原產我國西南地區,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我國茶史的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一、野生藥用階段。茶的利用始作藥料,在《神農本草經》一書中曾經指出:“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注:茶原名荼),說是遠在公元前2737-2697年茶被神農所發現,並用爲藥料,自此後,茶逐漸推廣爲藥用。但何時開始作爲飲料,史料極缺,只有公元前59年的王褒《僮約》一文,曾提到“武陽買茶”“烹茶盡具”等工作內容,這是茶用來飲用的最早記載。

二、少量種植供寺僧、貴族飲用階段。飲茶的習慣,最早應當起源於川蜀之地,後逐漸向各地傳播,至西漢未年,茶已成爲寺僧、皇室和貴族的高級飲料,到三國之時,宮廷飲茶更爲經常。

三、大量發展階段……

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爲做爲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說:這一說法認爲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爲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爲飲料。

2、藥物說:這一說法認爲茶“最初是作爲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說:“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爲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說:“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爲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爲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爲藥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爲“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爲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製。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爲大衆所熟知。

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爲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爲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着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爲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茶樹起源於何時?必是遠遠早於有文字記載的3000多年前。歷史學家無從考證的問題,最後由植物學家解決了。他們按植物分類學方法來追根溯源,經一系列分析研究,認爲茶樹起源至今已有6000萬年至7000萬年曆史了。

茶樹原產於中國,自古以來,一向爲世界所公認。只是在1824年之後,印度發現有野生茶樹,國外學者中有人對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提出異議,在國際學術界引發了爭論。這些持異議者,均以印度野生茶樹爲依據,同時認爲中國沒有野生茶樹。其實中國在公元200年左右,《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且現今的資料表明,全國有10個省區198處發現野生大茶樹,其中雲南的一株,樹齡已達1700年左右,僅是雲南省內樹幹直徑在一米以上的就有10多株。有的地區,甚至野生茶樹羣落大至數千畝。所以自古至今,我國已發現的野生大茶樹,時間之早,樹體之大,數量之多,分佈之廣,性狀之異,堪稱世界之最。此外,又經考證,印度發現的野生茶樹與從中國引入印度的茶樹同屬中國茶樹之變種。由此,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遂成定論。

近幾十年來,茶學和植物學研究相結合,從樹種及地質變遷氣候變化等不同角度出發,對茶樹原產地作了更加細緻深入的分析和論證,進一步證明我國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主要論據,簡單地講,有三個方面:

1、從茶樹的自然分佈來看

目前所發現的山茶科植物共有23屬,380餘種,而我國就有15屬,260餘種,且大部分分佈在雲南、貴州和四川一帶。已發現的山茶屬有100多種,雲貴高原就有60多種,其中以茶樹種佔最重要的地位。從植物學的角度,許多屬的起源中心在某一個地區集中,即表明該地區是這一植物區系的發源中心。山茶科、山茶屬植物在我國西南地區的高度集中,說明了我國西南地區就是山茶屬植物的發源中心,當屬茶的發源地。

2、從地質變遷來看

西南地區羣山起伏,河谷縱橫交錯,地形變化多端,以致形成許許多多的小地貌區和小氣候區,在低緯度和海拔高低相差懸殊的情況下,導致氣候差異大,使原來生長在這裏的茶樹,慢慢分置在熱帶、帶和溫帶不同的氣候中,從而導致茶樹種內變異,發展成了熱帶型和帶型的大葉種和中葉種茶樹,以及溫帶的中葉種及小葉種茶樹。植物學家認爲,某種物種變異最多的地方,就是該物種起源的中心地。我國西南三省,是我國茶樹變異最多、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當是茶樹起源的中心地。

3、從茶樹的進化類型來看

茶樹在其系統發育的歷史長河中,總是趨於不斷進化之中。因此,凡是原始型茶樹比較集中的地區,當屬茶樹的原產地。我國西南三省及其毗鄰地區的野生大茶樹,具有原始茶樹的形態特徵和生化特性,也證明了我國的西南地區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地帶。

如何品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曆史的瑰寶,如今茶文化更是風靡全世界。這不僅僅是因爲喝茶對人體有很多好處,更因爲品茶本身就是一種極優雅的藝術享受。本片將茶文化的妙處、茶道的的演示融於一體,既給您提供了一個瞭解茶藝這項高雅藝術的良機,同時,觀看本片本身就是一種很好的享受!

沏茶工序

一、燙壺:

在泡茶之前需用開水燙壺,一則可去除壺內異味;再則熱壺有助揮發茶香。

二、置茶:

一般泡茶所用茶壺壺口皆較小,需先將茶葉裝入茶荷內,此時可將茶荷遞給客人,鑑賞茶葉外觀,再用茶匙將茶荷內的茶葉撥入壺中,茶量以壺之三分之一爲度。

三、溫杯:

燙壺之熱水倒入茶盅內,再行溫杯。

四、高衝:

沖泡茶葉需高提水壺,水自高點下注,使茶葉在壺內翻滾,散開,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稱"高衝"。

五、低泡:

泡好之茶湯即可倒入茶盅,此時茶壺壺嘴與茶盅之距離,以低爲佳,以免茶湯內之香氣無效散發,俗稱"低泡"。一般第一泡茶湯與第二泡茶湯在茶盅內混合,效果更佳;第三泡茶湯與第四泡茶湯混合,以此類推。

六、分茶:

茶盅內之茶湯再行分入杯內,杯內之茶湯以七分滿爲度。

七、敬茶:

將茶杯連同杯託一併放置客人面前,是爲敬茶。

八、聞香:

品茶之前,需先觀其色,聞其香,方可品其味。

九、品茶:

"品"字三個口,一杯茶需分三口品嚐,且在品茶之前,目光需注視泡茶師一至兩秒,稍帶微笑,以示感謝。

史上最全品鑑茶葉知識!懂茶就在這幾點,實際沒多難(收藏版)

茶,自古是中華民族的天然飲料。演變到現代 社會 ,茶成了一門綜合性的藝術。茶葉,本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所謂茶葉的品質也是需要對比同類茶葉的不同品質來說,或依照個人口味來挑選。

一般說來,判斷茶葉好壞可以從觀察茶葉的形狀、色澤,聞茶葉的香氣,品嚐茶味和分辨茶渣(葉底)來看。

茶葉的形狀不同的茶葉有不同的形態,有扁的、松針狀的、螺形的、眉形的,圓形的,球形的,半球形的,雀舌形的,菊花形的,自然彎曲形狀的,總之,大茶肆中的茶葉姿態各異。取一小嘬放入茶杯,衝上熱水,茶湯散開來,茶葉的形態會隨着茶水發生變化,或快或慢,宛如妙曼的舞姿,極致展露其原本的形態,令人賞心悅目。

首先要看茶葉的乾燥程度,太脆的容易碎,但會回軟的不能要,最好不買。

另外要看茶葉的葉片是否整潔,如果有太多的葉梗、、渣沫、雜質,則不是上等茶葉。然後,要看幹茶的條索外形。條索是茶葉揉成的形態,什麼茶都有它固定的形態規格,像龍井茶是劍片狀,凍頂茶揉成半球形,鐵觀音茶緊結成球狀,香片 則切 成細條或者碎條。

茶葉由於製作方法不同,茶樹品種有別,採摘標準各異,因而形狀顯得十分豐富多彩,特別是一些細嫩名茶,大多采用手工製作,形態更加五彩繽紛,千姿百態。

(1)針形——外形圓直如針,如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君山銀針、白毫銀針等。

(2)扁形——外形扁平挺直,如西湖龍井、茅山青峯、安吉白片等。

(3)條索形——外形呈條狀稍彎曲,如信陽毛尖、桂平西山茶、徑山茶、廬山雲霧等。

(4)螺形——外形捲曲似螺,如洞庭碧螺春、臨海蟠毫、普陀佛茶、井岡翠綠等。

(5)蘭花形——外形似蘭,如太平猴魁、蘭花茶等。

(6)片形——外形呈片狀,如 六安爪片 、齊山名片等。

(7) 束形 ——外形成束,如江山綠牡丹、婺源墨菊等。

(8)圓珠形——外形如珠,如泉崗輝白、涌溪火青等。

此外,還有半月形、捲曲形、單芽形等等。

品茶觀色,即觀茶色,湯色和底色。

(1)茶色

大茶肆中的茶葉依顏色分有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類(指幹茶)。由於茶的製作方法不同,其色澤是不同的,有紅與綠、青與黃、白與黑之分。即使是同一種茶葉,採用相同的製作工藝,也會因茶樹品種、生態環境、採摘季節的不同,色澤上存在一定的差異。

如細嫩的高檔綠茶,色澤有嫩綠、翠綠、綠潤之分;高檔紅茶,色澤又有紅豔明亮、烏潤顯紅之別。

(2)湯色

沖泡茶葉後,內含成分溶解在沸水中的溶液所呈現的色彩,稱爲湯色。因此,不同茶類湯色會有明顯區別;而且同一茶類中的不同花色品種、不同級別的茶葉,也有一定差異。一般說來,凡屬上乘的茶品,都湯色明亮、有光澤,具體說來,綠茶湯色淺綠或黃綠;清而不濁,明亮澄澈;紅茶湯色烏黑油潤,若在茶湯周邊形成一圈金的油環,俗稱金圈,更屬上品;烏龍茶則以青褐光潤爲好;白茶,湯色微黃,黃中顯綠,並有光亮。

將適量茶葉放在玻璃杯中,或者在透明的容器裏用熱水一衝,茶葉就會慢慢舒展開。可以同時泡幾杯來比較不同茶葉的好壞,其中舒展順利、茶汁分泌最旺盛、茶葉身段最爲柔軟飄逸的茶葉是最好的茶葉。

視茶湯要快,要及時。茶湯的顏色也會因爲發酵程度的不同,以及焙火輕重的差別而呈現深淺不一的顏色。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原則,不管顏色深或淺,一定不能渾濁、灰暗,清澈透明纔是好茶湯應該具備的條件。

(3)底色

就是欣賞茶葉經沖泡去湯後留下的葉底色澤。除看葉底顯現的色彩外,還可觀察葉底的老嫩、光糙、勻淨等。

一般情況下,隨着湯溫的下降,湯色會逐漸變深。在相同的溫度和時間內,紅茶湯色變化大於綠茶,大葉種大於小葉種,嫩茶大於老茶,新茶大於陳茶。茶湯的顏色,以沖泡濾出後10分鐘以內來觀察較能代表茶的原有湯色。不過千萬要記住,在做比較的時候,一定要拿同一種類的茶葉做比較。

茶在沖泡過程中,經吸水浸潤而舒展,或似春筍,或如雀舌,或若蘭花或像墨菊。與此同時,茶在吸水浸潤過程中,還會因重力的作用,產生一種動感。信陽毛尖舒展時,片片怒放。如此美景,映掩在杯水之中,有茶不醉人自醉之感;太平猴魁舒展時,猶如一隻機靈小猴,在水中上下翻動;君山銀針舒展時,好似翠竹爭陽,針針挺立。

對於茶香的鑑賞一般要三聞。一是聞幹茶的香氣(幹聞),二是聞開泡後充分顯示出來的茶的本香(熱聞),三是要聞茶香的持久性(冷聞)。

先聞幹茶,幹茶中有的清香,有的甜香,有的焦香,應在沖泡前進行。如綠茶應清新鮮爽、紅茶應濃烈純正、花茶應芬芳撲鼻、烏龍茶應馥郁清幽爲好。如果茶香低而沉,帶有焦、煙、酸、黴、陳或其它異味者爲次品。

聞香的方式,多采用溼聞,即將沖泡的茶葉,按茶類不同,經1~3分鐘後,將杯送至鼻端,聞茶湯麪發出的茶香;若用有蓋的杯泡茶,則可聞蓋香和麪香;倘用聞香杯作過渡盛器(如臺灣人沖泡烏龍茶),還可聞杯香和麪香。另外,隨着茶湯溫度的變化,茶香還有熱聞、溫聞和冷聞之分。

熱聞的重點是辨別香氣的正常與否,香氣的類型如何,以及香氣高低;冷聞則判斷茶葉香氣的持久程度;而溫聞重在鑑別茶香的雅與俗,即優與次。一般說,綠茶有清香鮮爽感,甚至有果香、花香者爲佳;紅茶以有清香、花香爲上,尢以香氣濃烈、持久者爲上乘;烏龍茶以具有濃郁的熟桃香者爲好;而花茶則以具有清純芬芳者爲優。

熱聞的辦法也有三種,一是從氤氳的水汽中聞香,二是聞杯蓋上的留香,三是用聞香杯慢慢地細聞杯底留香。如安溪鐵觀音沖泡後有一投濃郁的的天然花香,紅茶具有甜香和果味香,綠茶則有清香,花茶除了茶香外,還有不同的天然花香。茶葉和香氣與所用原料的鮮嫩程度和製作技術的高下有關,原料越細嫩,所含芳香物質越多,香氣也越高。

冷聞則在茶湯冷卻後進行,這時可以聞到原來被茶中芳香物掩蓋着的其他氣味。

指嘗茶湯的滋味。茶湯滋味是茶葉的甜、苦、澀、酸、辣、腥、鮮等多種呈味物質綜合反映的結果,如果它們的數量和比例適合,就會變得鮮醇可口,回味無窮。茶湯的滋味以微苦中帶甘爲最佳。好茶喝起來甘醇濃稠,有活性;喝後喉頭甘潤的感覺持續很久。

一般大茶肆中的茶客認爲,綠茶滋味鮮醇爽口,紅茶滋味濃厚、強烈、鮮爽,烏龍茶滋味釅醇回甘,是上乘茶的重要標誌。由於舌的不同部位對滋味的感覺不同,所以,嘗味時要使茶湯在舌頭上循環滾動,才能正確而全面地分辨出茶味來。

品滋味時,舌頭的姿勢要正確。把茶湯吸人嘴內後,舌尖頂住上層齒根,嘴脣微微張開,舌稍向上擡,使茶湯攤在舌的中部,再用腹部呼吸從口慢慢吸入空氣,使茶湯在舌上微微滾動,連吸兩次氣後,辨出滋味。

若初感有苦味的茶湯,應擡高舌位,把茶湯壓人舌根,進一步評定苦的程度。對有煙味的茶湯,應把茶湯送人口後,嘴巴閉合,舌尖頂住上顎板,用鼻孔吸氣,把口腔鼓大,使空氣與茶湯充分接觸後,再由鼻孔把氣放出。這樣重複二三次,對煙味的判別效果就會明確。

標籤:品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