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龍古文怎麼寫

1. 關於“龍”的文言文有什麼

1、《雜說一·龍說》唐代:韓愈

龍古文怎麼寫

龍噓氣成雲,雲固弗靈於龍也。然龍乘是氣,茫洋窮乎玄間,薄日月,伏光景,感震電,神變化,水下土,汩陵谷,雲亦靈怪矣哉!

雲,龍之所能使爲靈也;若龍之靈,則非雲之所能使爲靈也。然龍弗得雲,無以神其靈矣。失其所憑依,信不可歟 !

異哉!其所憑依,乃其所自爲也。《易》曰:“雲從龍。”既曰:龍,雲從之矣。

2、《葉公好龍》兩漢:劉向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3、《宮之奇諫假道》 先秦:左丘明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

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啓,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 。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爲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

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弗聽,許晉使。

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

對曰:“克之。”

公曰:“何時?”

對曰:“童謠曰:‘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旗。鶉之賁賁,天策燉燉,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從媵秦穆姬。而修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故書曰:“晉人執虞公。”罪虞公,言易也。

5、《吊屈原賦》段落 兩漢:賈誼

訊曰:已矣!國其莫我知兮,獨壹鬱其誰語?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蟥?所貴聖人之神德兮,遠濁世而自藏;使騏驥可得系而羈兮,豈雲異夫犬羊?般紛紛其離此尤兮,亦夫子之故也。歷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懷此都也?鳳凰翔於千仞兮,覽德輝而下之;見細德之險徵兮,遙曾擊而去之。彼尋常之污瀆兮,豈能容夫吞舟之巨魚?橫江湖之鱣鯨兮,固將制於螻蟻。

2. 龍的繁體字怎麼寫

龍的繁體字:

龍拼音:lóng

釋義:

1、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神異動物,身體長,有鱗,有角,有腳,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雲降雨。

2、封建時代用龍作爲帝王的象徵,也用來指帝王使用的東西。

3、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的圖案的。

4、古生物學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動物,如恐龍、翼手龍等。

5、姓。

擴展資料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龍燈[lóng dēng]

民間舞蹈用具,用布或紙做成的龍形的燈,燈架由許多環節構成,每節下面有一根棍子。

2、錢龍[qián lóng]

錢串子

3、鼉龍[tuó lóng]

揚子鱷。

4、水龍[shuǐ lóng]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長橢圓形,花黃色,蒴果圓柱形。

5、龍眼[lóng yǎn]

常綠喬木,羽狀複葉,花黃白色,果實球形,外皮黃褐色,果肉白色,味甜,可以吃,也可入藥。

3. 葉公好龍的古文翻譯

譯文: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着龍,居室裏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裏,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裏。

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頭於牖,施尾於堂。 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擴展資料:

寓意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裏不一的人。

詞語辨析

葉公好龍是指表面很喜歡,實際上不喜歡,實際使用過程中要注意不要把含義用反,下面的例句就是正確的用法:

他憤憤地大談社會如何腐敗,暗地裏卻收受賄賂,這種做法和葉公好龍沒有兩樣。

我對文學的喜愛不是葉公好龍,而是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獲取更多的知識,開闊視野。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葉公好龍

4. 葉公好龍的古文因怎樣劃分

葉公好龍(shè【yè】 gōng hào lóng):比喻自稱愛好某種事物,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愛好,甚至是懼怕、反感。出自漢·劉向《新序·雜事》。

【原文】

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於是天龍聞而下之,窺⑽頭於牖,施尾於堂。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是葉公非好龍也,好夫似龍而非龍者也。

(此文選自【漢】劉向《新序·雜事五》)

【譯文】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着龍,居室裏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裏,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裏。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寓意】

這個故事,用很生動的比喻,辛辣地諷刺了葉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們只唱高調、不務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通過這個故事,我們要丟棄"理論脫離實際"的壞思想、壞作風,樹立實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風。同時也諷刺了名不副實、表裏不一的人。

5. 表示龍意思的字

蛟、夔、虺、虯、蟠

一般泛指能發洪水的有鱗的龍。相傳蛟龍得水即能興雲作霧,騰 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來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關於蛟的來歷和形狀,古典文獻中說法不一,有的說“龍無角曰蛟”,有的說“有鱗曰蛟龍”。而《墨客揮犀》卷三則說得更爲具體:蛟之狀如蛇,其首如虎,長者至數丈,多居於溪潭石穴下,聲如牛鳴。倘蛟看見岸

邊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繞之,使人墜水,即於腋下吮其血,直至血盡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中有周處入水三天三夜斬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鱷魚。

想象性的單足神怪動物,是龍的萌芽期。《山海經·大荒東經》描寫夔是:“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有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則說夔是蛇狀怪物。“夔,神魅也,如龍一足。”(《說文解字》)“夔,一足,?踔而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裝飾上,夔龍紋是主要紋飾之一,形象多爲張囗、卷尾的長條形,外形與青銅器飾面的結構線相適合,以直線爲主,弧線爲輔,具有古拙的美感。

虺(hui

是一種早期的龍,以爬蟲類——蛇作模特兒想象出來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爲蛟,蛟千年化爲龍。”是龍的幼年期,曾出現在西周末期的青銅器裝飾上,但不多。

一般把沒有生出角的小龍稱爲虯龍,是成長中的龍。故古文獻中註釋:“有角曰虯,無角曰龍。”另一種則說幼龍生出角後才稱虯。兩種說法雖有出入。但都把成長中的龍稱爲虯。還有的把盤曲的龍稱爲虯龍,唐代詩人杜牧在《題青雲說》詩中就有“虯蟠千仞劇羊腸”之句。

指蟄伏在地而未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我國古代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爲蟠龍。在《太平御覽》中,對蟠龍又有另一番解釋:“蟠龍,身長四丈,青黑色,赤帶如錦文,常隨水而下,入於海。有毒,傷人即死。”把蟠龍和蛟、蛇之類混在一起了。

標籤: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