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茶葉知識百問百答

茶葉知識百問百答

1. 茶葉是什麼?

茶葉是一種由茶樹的葉子製成的飲品。

2. 茶的種類有哪些?

常見的茶的種類有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和白茶等。

3. 茶葉的產地分佈在哪些國家

茶葉的主要產地分佈在中國、日本、印度、斯里蘭卡、肯尼亞等國家。

4. 茶葉的營養成分有哪些?

茶葉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如咖啡因、茶多酚、氨基酸、維生素等。

5. 茶葉的保存方法是什麼?

茶葉的保存方法是放在乾燥、通風、無味、無異味的環境中,避免陽光直射和潮溼。

6. 茶葉的沖泡方法應該怎樣?

茶葉的沖泡方法應該先燒開水,放入茶葉,等待適當時間,然後倒出茶水即可。

7. 綠茶和紅茶有什麼區別?

綠茶和紅茶的區別在於加工工藝不同,綠茶是未經發酵的茶,而紅茶是經過完全發酵的茶。

8. 烏龍茶和黑茶有什麼區別?

烏龍茶是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的半發酵茶,而黑茶則是壓制後經過溼堆發酵的茶。

9. 茶葉中的咖啡因會有什麼影響?

茶葉中的咖啡因可提高人的神經系統,增強身體活力,但如果攝入過量則會導致頭痛、失眠等問題。

10. 茶葉的成分對健康有哪些益處?

茶葉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降低膽固醇、調節血壓等功效,有益於人體健康。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關於茶的小知識100問

關於茶的小知識

1Q、什麼是綠茶?

A:用茶樹新梢的芽、葉、嫩莖,經過殺青、揉捻、乾燥等工藝製成的不發酵茶稱爲綠茶。

2Q、綠茶有什麼特點?

A:它的採製特點一般爲芽茶類;工藝特點爲不發酵;外觀特點爲“外形綠、湯水綠、葉底綠”其品質。特點是香氣高爽,滋味鮮爽。

3Q、綠茶可細分爲哪幾類?各有哪些代表性品種?

A:綠茶按乾燥工藝可分爲四類。

其一是炒青綠茶,代表性品種有龍井、碧螺春、南京雨花茶、安化松針、陝西午子仙毫等。其二是烘青綠茶,代表性品種有黃山毛峯、太平猴魁等。其三是曬青綠茶,其代表性品種有陝青、滇青、川青、黔青等。其四是蒸青綠茶,其代表性品種有仙人掌茶、恩施玉露、煎茶等。

4Q、龍井茶屬於什麼茶類?創制何時?產何處?

A:龍井茶屬於扁形細嫩炒青綠茶,爲歷史名茶。創制於明朝之前。生產於杭州西湖一帶,現產於浙江省廣大茶區。

5Q、最適宜龍井茶的茶樹品種有哪些?

A:傳統的是龍井茶羣體品種。解放後推廣了龍井43、龍井長葉兩個良種。

6Q、龍井茶是如何分類的?

A:年間按產地把龍井茶分爲獅(峯)、龍(井)、雲(棲)、虎(跑)四字號。1949年國家把4個字號的龍井歸類爲“獅峯龍井”“梅家塢龍井”、“西湖龍井”三個品類。2003年3月1日實施的國家的原產地域保把龍井茶的生產區域推廣到浙江省內的廣大茶區,分爲西湖龍井、錢塘龍井和越州龍井三大產區。

7Q、龍井茶的品質特點是什麼?

A:“色綠、香郁、味醇、形美”並且文化內涵豐富。

8Q、國家標準把龍井茶可分爲哪幾個等級?

A:分爲特級、一級、二級、、四級、五級,共六個等級。

茶葉基礎知識

茶葉基礎知識

  茶葉基礎知識,茶葉的種類是有很多的,在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喝茶,但是茶文化在我國是博大精深的,想要知道什麼茶葉好喝就要先了解茶葉的一些信息,下面分享茶葉基礎知識。

  茶葉基礎知識1

  中國茶葉:分爲根本茶類與再加工茶類。

  根本茶類: 按工藝、茶樹品種差別而分爲(綠、紅、白、黃、黑、青)。

   綠茶:基本工藝流程:鮮葉殺青--揉捻--乾燥 。

  1、炒青綠茶:長炒青--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風眉、秀眉、貢熙等)

  圓炒青--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細嫩炒青(龍井、大方、碧螺春、雨花、松針等)

  2、烘青綠茶:平凡烘青(閩烘青、浙烘青等)

  細嫩烘青(黃山毛峯、平靜猴魁、高橋銀峯等)

  3、曬青綠茶:(滇青、川青、陝青等)

  4、蒸青綠茶:(煎茶、玉露等)

   紅茶:基本工藝流程:鮮葉經萎凋--揉捻(揉切)--發酵--乾燥。

  1、小種紅茶:(正山小種、煙小種等)

  2、光陰紅茶:(滇紅、祁紅、川紅等)

  3、紅碎茶 :(葉茶、碎茶、片茶、末茶)

   青茶:基本工藝流程:曬青--晾青--播青--殺青--揉捻--乾燥。

  1、閩北烏龍:(武夷巖茶、水仙、大紅袍、肉桂等)

  2、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黃金桂)

  3、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等)

  4、臺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等)

   白茶:基本工藝流程:晾曬--乾燥。

  1、 白芽茶:(白毫銀針等)

  2、 白葉茶:(白牡丹、供眉等)

   黃茶:基本工藝流程:殺青--揉捻--悶黃--乾燥。

  1、 黃芽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等)

  2、 黃小茶:(北港毛尖、潙山毛尖、溫州黃湯等)

  3、 黃大茶:(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

   黑茶:基本工藝流程:殺青--揉捻--渥堆--乾燥。

  1、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等)

  2、 湖北黑茶:(蒲圻老青茶、茯茶等)

  3、 四川邊茶:(南路邊茶、西路邊茶等)

  4、 滇桂黑茶:(普洱茶、廣西六堡茶等)(普洱製作根本工藝差異於一樣平常黑茶尺度)

   再加工茶類:以六大茶類作爲根本質料再加工而成。

  1、 花茶:以六大茶類爲底子加以各種鮮花窨制而成:(茉莉花茶、珠蘭花茶、玫瑰花茶等)

  2、 緊壓茶:以六大很茶類爲底子加以百般模具壓抑而成:(各種磚茶、各種餅茶、各種沱茶、元寶形、銅錢型等等)

  3、萃取茶:以六大茶類爲底子加以茶汁濃縮而成:(速溶茶)

  茶葉基礎知識2

   中國茶葉基本知識有哪些

  我國是茶樹的原產地,茶樹最早出現於我國西南部的雲貴高原、西雙版納地區。但是有部分學者認爲茶樹的原產地在印度,理由是印度有野生茶樹,而中國沒有。但他們不知中國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的《爾雅》中就提到有野生大茶樹,而且還有“茶樹王”。

   中國茶葉基本知識

  《神農本草經》是我國的第一部藥學專著,自戰國時代 寫起,成書於西漢年間。這部書以傳說的形式,蒐集自遠古以來,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藥物知識,其中有這樣的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據考證:這裏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說,遠在上古時代,傳說中的炎帝,親口嘗過百草,以便從中發現有利於人類生存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內多次中毒。但由於服用茶葉而得救。這雖然是傳說,帶有明顯的誇張成份,但也可從中得知,人類利用茶葉,可能是從藥用開始的。

  據考察,“茶”字最早出現在《百聲大師碑》和《懷暉碑》中,時間大約在唐朝中期,公元806年到公元820年前後,在此之前,“茶”是用多義字“荼”表示的。

  “茶”字的基本意義是“苦菜”,上古時期人們對茶還缺乏認識,僅僅根據它的味道,把它歸於苦菜一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當人們認識到它與一般苦菜的區別及其特殊功能時,單獨表示它的新字也就產生了。

  茶與糧食,佔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可是,“由於氣候等原因,當地並不產茶,官府爲了增強控制少數民族的力量,對茶葉的供給採取限量,直接分配的辦法,以求達到“以茶治邊”的目的。

  與此同時,官府不僅控制茶葉的供應,而且,以少量的茶,交換多數的戰馬,給兄弟民族帶來沉重的負擔,這就是歷史上的“茶馬互市”。

  茶葉作爲一種飲料,從唐朝開始,流傳到我國西北各個少數民族地區,成爲當地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一日無茶則滯,三日無茶則病”。

  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然而,中國在茶業上對人類的貢獻,主要在於最早發現了茶這種植物,最先利用了茶這種植物,並把它發展形成爲我國和東方乃至整個世界的一種燦爛獨特的茶文化。

  如我國史籍所載,在未知飲茶前,“古人夏則飲水,冬則飲湯”,恆以溫湯生水解渴。以茶爲飲則改變了人們喝生水的陋習,較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健康水平。至於茶在歐美一帶,被認爲“無疑是東方賜予西方的'最好禮物”,“歐洲若無茶與咖啡之傳入,飲酒必定更加無度”,“茶給人類的好處無法估計”,“我確信茶是人類的救主之一”,“是偉大的慰藉品”等等。

  世界各國飲茶及茶的生產和貿易,除朝鮮、日本以及中亞、西亞一帶是唐朝前後就從中國傳入者外,其他多是16世紀以後,特別是近200年以來才傳入發展起來的。

  茯磚茶約在1860年前後問世,600多年前,茯茶只能夠在咸陽生產。史書上有記載,加工茯茶茶葉有三個離不開,一個是離不開涇河的水,二是離不開咸陽的氣候,三是離不開城陽寨的手,即天時、地利、人和。[3]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爲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着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之聲譽。

關於茶葉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1、中國四大茶區

(1)江南茶區

名茶最多的茶區,綠茶的主產區,部分紅茶和烏龍茶。

江南茶區位於長江中、下游南部,包括浙江、湖南、江西等省和皖南、蘇南、鄂南等地,爲中國茶葉主要產區,年產量大約佔全國總產量的2/3。生產的茶類主要有綠茶、紅茶、黑茶、花茶以及品質各異的特種名茶,諸如西湖龍井、天目青頂、黃山毛峯、洞庭碧螺春、君山銀針、廬山雲霧等。

(2)華南茶區

中國最南部的茶區,主產烏龍茶、紅茶、綠茶等。

華南茶區位於我國南部,包括廣東、廣西、福建、臺灣、海南等省(區),爲中國最適宜茶樹生長的地方。有喬木、小喬木、灌木等各類型的茶樹品種,茶資源極爲豐富,生產紅茶、烏龍茶、花茶、白茶和六堡茶等。

(3)西南茶區

茶樹的原產地,主要產黑茶(普洱茶)、綠茶、紅茶等。

西南茶區位於我國西南部,包括雲南、貴州、四川、重慶等省市以及東南部,是中國最古老的茶區。茶樹品種資源豐富,生產紅茶、綠茶、沱茶、緊壓茶和普洱茶等。

(4)江北茶區

四大茶區中最北的一個茶區,主要產綠茶。

江北茶區位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北岸,包括河南、陝西、甘肅、山東等省和皖北、蘇北、鄂北等地。江北茶區主要盛產綠茶。

2、茶樹與茶葉的分類

(1)茶樹的分類

按樹的大小分三種:有喬木型、半喬木型和灌木型;

按葉型大小分三類:大葉種、中葉種和小葉種;

按進化程度分三種:原始型、半原始型和進化型。

喬木型茶樹:樹形高大,主幹明顯,分枝部位高。

半喬木型茶樹:又稱小喬木型茶樹,樹形沒喬木型高大,但有明顯的主幹,分枝較低。

灌木型茶樹:樹形矮小,沒明顯主幹,分枝較低也較多,發芽密,乃採摘。

(2)茶葉的分類

綠茶(不發酵)

白茶、黃茶(輕微發酵)

烏龍茶(青茶,輕中度發酵)

紅茶(完全發酵)

黑茶(完全發酵,後發酵)

3、加工茶類

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茶飲料。

茶葉的知識

飲茶的起源和發展

茶最先是作爲食用和藥用的,飲用是在食用、藥用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國人利用茶的年代久遠,可上溯到神農時期,但飲茶的歷史相對要晚一些。先秦時期可能在局部地區(茶樹原產地及其邊緣地區)已有飲茶,但目前還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一 ) 飲茶始於西漢

關於飲茶的起源,到目前爲止是衆說紛壇,爭議未定。大致說來,有先秦說、西漢說、三國說、魏晉說

1、先秦說

陸羽根據《神農食經》“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悅志”的記載,認爲飲茶始於神農時代,“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茶經·六之飲》)神農即炎帝,與黃帝同爲中國上古都部落首領。然而《神農食經》據今人考證成書在漢代以後飲用始於上古原始社會只是傳說,不是信史。 清人顧炎武認爲,“自秦人取蜀而後,始有茗飲之事”(《日知錄·茶》)顧炎武認爲飲茶始於戰國時代也只是推測,並無直接的證據。先秦飲茶,不是源於傳說,就是間接推測,並無可靠材料來證明。

2、三國說

《三國志·吳書·韋曜傳》有“密賜荼荈以代酒”,這種能代酒的飲料當爲茶飲料,足以證明吳國宮廷已經飲茶。據此,《南窗紀談》認爲中國飲茶始於三國。 三國時代東吳飲茶是確鑿無疑,然而東吳之茶當傳自巴蜀,巴蜀的飲茶要早於東吳,因此,中國的飲茶一定早於三國時代。

3、魏晉說

唐裴汶《茶論》、《膳夫經手錄》認爲飲茶始於晉,宋《集古錄》認爲飲茶始於魏晉。

4、西漢說

清代郝懿行在《證俗文》中指出:“茗飲之法,始見於漢末,而已萌芽於前漢。司馬相如凡將篇有荈詫,王褒僮約有武陽買荼。”郝懿行認爲飲茶始於東漢末,而萌芽於西漢。

西漢著名辭賦家王褒《僮約》“烹荼盡具”的約定,是關於飲茶最早的可信記載。《僮約》中有“烹荼盡具”、“武陽買荼”,一般都認爲“烹荼”、“買荼”之“荼”爲茶。《僮約》訂於兩漢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故中國人飲茶不會晚於公元前一世紀中葉的西漢晚期。我們認爲中國的飲茶始於西漢,而飲茶晚於茶的食用、藥用,中國人發現茶和用茶則遠在西漢以前,甚至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

王褒是四川資中人,買茶之地爲四川彭山。最早對茶有過記載的王褒、司馬相如、揚雄均是蜀人,可見是巴蜀之人發明飲茶。

從兩漢到三國,在巴蜀之外,茶是供上層社會享用的珍稀之物,飲茶限於王公朝士。《三國志·吳志·韋曜》記:“曜飲酒不過二升。皓初禮異,密賜荼荈以代酒。”孫皓密賜韋曜以茶代酒,可見東吳宮中飲茶。

西晉詩人張載《登成都白菟樓》詩云:“芳荼冠六清,溢味播九區。”說成都的香茶傳遍九州,這雖有文人的誇張,卻也近於事實。《桐君錄》記:“西陽、武昌、廬江、晉陵皆出好茗。巴東別有真香茗。”晉陶潛《搜神後記》:“晉孝武世,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中採茗。”晉王浮《神異記》:“餘姚人虞洪入山採茗。”說明在兩晉時期,湖北、安徽、江蘇、浙江這些地區已產茶。

兩晉時期,飲茶由上層社會逐漸向中下層傳播。晉幹寶《搜神記》:“夏侯愷字萬仁,因病死,……如坐生時西壁大牀,就人覓荼飲。”這雖是虛構的神異故事,但也反映普通人家的飲茶事實。《廣陵嗜老傳》:“晉元帝時有老姥,每旦獨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竟買。”老姥每天早晨到街市賣茶,市民爭相購買,這反映平民的飲茶風尚。

南朝宋人山謙之《吳興統記》載:“烏程 溫山,出御荈”“長興 啄木岑,每歲吳興、毘陵二郡太守採茶宴會於此,有境會亭。”烏程溫山產貢茶,長興縣有境會亭,兩郡太守在此宴集,督造茶葉。江南一帶不僅飲茶,茶葉生產也有一定的規模。《南齊書·武帝本紀》:“我靈上慎勿以牲爲祭,唯設餅、荼飲、乾飯、酒脯而已,天下貴賤,鹹同此制。”南朝齊武帝詔告天下,靈前祭品設茶等四樣,不論貴賤,一概如此。可見茶已進入尋常百姓家中。

後魏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卷三城南報德寺:“肅初入國,不食羊肉及酪槳,常飯鯽魚羹,渴飲茗汁。……時給事中劉鎬,慕肅之風,專習茗飲。”北朝人原本渴飲酪槳,但受南朝人的影響,如劉鎬等,也喜歡上飲茶。

飲茶始於西漢,起源於巴蜀,經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逐漸向中原廣大地區傳播,飲茶由上層社會向民間發展,飲茶、種茶的地區越來越廣。

茶與宗教結緣

漢魏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發展時期,同時也是起源於印度的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時期,茶以其清淡、虛靜的本性和卻睡療病的功能廣受宗教徒的青睞。

(一)道教與茶

道教徒煉丹服藥,以求脫胎換骨、羽化成仙,於是茶成爲道教徒的首選之藥,道教徒的飲茶與服藥是一致的。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雜錄》記:“苦荼輕身換骨,昔丹丘子、黃山君服之。”丹丘子、黃山君是傳說中的神仙人物,飲茶可使人“輕身換骨”,可滿足道教對長生不老、羽化登仙的追求。 晉惠帝時著名道士王浮的《神異記》:“餘姚人虞洪入山採茗,遇一道士,牽三青牛,引洪至瀑布曰:‘予丹邱子也,聞子善具飲,常思見惠。山中有大茗可以相給,祈子他日有甌犧之餘,乞相遺也。’”神仙丹邱子向虞洪乞茶喝。

道教徒的宣揚,提高了茶的地位。

(二)佛教與茶

《晉書·藝術傳》記:“單道開,敦煌人也。……時夏飲荼蘇,一二升而已。”單道開乃佛徒,曾往後趙京城——鄴城(今河南安陽)的法琳寺、臨漳縣的昭德寺,後率弟子渡江至晉都城建業(今南京),又轉去南海各地,最後歿於廣東羅浮山。他在昭德寺首創禪室,坐禪其中,晝夜不臥,飲茶卻睡解乏以禪定。 晉僧懷信《釋門自鏡錄》:“跣足清淡,袒胸諧謔,居不愁寒暑,食不擇甘旨,使喚童僕,要水要荼。”魏晉之際,析玄辯理,清談風甚。佛教初傳,依附玄學。佛徒追慕玄風,煮茶品茗,以助玄談。

《續名僧錄》:“宋釋法瑤,姓楊氏,河東人……年垂懸車,飯所飲荼。”法瑤是東晉名僧慧遠的再傳弟子,著名的涅盤師。法瑤性喜飲茶,每飯必飲茶。

《宋錄》:“新安王子鸞,鸞弟豫章王子尚詣曇濟道人於八公山,道人設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荼茗。’”曇濟十三歲出家,拜鳩摩羅什弟子僧導爲師。他從關中來到壽春(今安徽壽縣)創立了成實師說的南系——壽春系。曇濟擅長《成唯實論》,對“三論”也頗有研究,曾著《六家七宗論》。他在八公山東山寺住了很長時間,後移居京城的中興寺和莊嚴寺。兩位王子拜訪曇濟,曇濟設茶待客。

佛教徒以茶資修行,單道開、懷信、法瑤開茶禪一味之先河。

客來敬茶

王褒《僮約》中的“烹荼盡具”便是規定在家中來客之後烹茶敬客。

南朝宋人何法盛《晉中興書》記:“陸納爲吳興太守時,衛將軍謝安常欲詣納,……安既至,所設唯荼、果而已。”陸納以茶和水果待客。

南朝宋人劉義慶《世語新說·紕漏》記:“任育長年少時,甚有令名。……坐席竟,下飲,便問人云:‘此爲荼,爲茗?’”客人入坐完畢,便開始上茶。同書還記:“晉司徒長史王蒙好飲荼,人至輒命飲之,士大夫皆患之。每欲往候,必雲今日有水厄。”王蒙“人至輒命飲之”,這是他好客的表現。

弘君舉《食檄》:“寒溫既畢,應下霜華之茗,三爵而終。”客來到來,見面寒暄之後,先請飲三杯茶。

客來敬茶不僅是世俗的禮儀,曇濟和尚也是以茶待客,道俗相同。

客來敬茶在兩晉南北朝時成爲中華民族普遍的禮俗。

茶文學初興

晉宋時期的《搜神記》、《神異記》、《搜神後記》、《異苑》等志怪小說集中便有一些關於茶的故事。左思的《嬌女詩》、張載的《登成都白菟樓》詩、王微的《雜詩》是最早的茶詩。南北朝時女文學家鮑令暉撰有《香茗賦》,惜散佚。西晉杜育的《荈賦》是文學史上第一篇以茶爲題材的散文,才辭豐美,對後世的茶文學創作頗有影響。宋代吳俶《茶賦》稱:“清文既傳於杜育,精思亦聞於陸羽。”可見杜育《荈賦》在茶文化史上的影響。

杜育《荈賦》也是隻剩殘篇,存文如下:“靈山惟嶽,奇產所鍾。厥生荈草,彌谷披崗。承豐壤之滋潤,受甘霖之霄降。月惟初秋,農功少休。結偶同旅,是採是求。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器擇陶簡,出自東隅。酌之以匏,取式公劉。惟茲初成,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 。”“調神和內,慵解倦除。”

兩晉南北朝時期,茶文學初步興起。

茶藝萌芽

茶藝是飲茶藝術,是藝術性的飲茶,它包括選茶、備器、擇水、取火、候湯、習茶的程式和技藝。

杜育的《荈賦》中有對於茶藝的描寫,如擇水:“水則岷方之注,挹彼清流”,擇取岷江中的清水;選器:“器擇陶簡,出自東隅”,茶具選用產自東隅(今浙江上虞一帶)的瓷器;煎茶:“沫沉華浮,煥如積雪,曄若春 。”煎好的茶湯,湯華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燦爛;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劉。”用匏瓢酌分茶湯。

《荈賦》所描述的,是中華茶藝的雛形,且茶藝發源於巴蜀。

飲茶習俗的形成

陸羽《茶經·六之飲》也稱:“滂時浸俗,盛於國朝兩都並荊俞間,以爲比屋之飲。”《茶經》認爲當時的飲茶之風擴散到民間,以東都洛陽和西都長安及湖北、山東一帶最爲盛行,把茶當作家常飲料,形成“比屋之飲。” 陸羽《茶經》初稿約成於代宗永泰元年,定稿於德宗建中元年。《茶經》的流行,進一步推動了飲茶風俗的形成。

中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六飲茶載:“南人好飲之,北人初不多飲。開元中,泰山靈巖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又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狹,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於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無不飲者。……窮曰竟夜,殆成風俗。始自中地,流於塞外。”封演認爲禪宗促進了北方飲茶的形成。唐代開元以後,中國的“茶道”大行,飲茶之風瀰漫朝野,“窮日竟夜”,“遂成風俗”,且“流於塞外”。

晚唐楊華《膳夫經手錄》載:“至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德、大曆遂多,建中以後盛矣。”楊華認爲茶始興於玄宗朝,肅宗、代宗時漸多,德宗以後盛行。

《茶經》、《封氏聞見記》、《膳夫經手錄》關於飲茶發展和普及的觀點基本一致。開元以前,飲茶不多,開元以後,特別是建中(公元780)以後,舉凡王公朝士、三教九流、士農工商,無不飲茶。不僅中原廣大地區飲茶,而且邊疆少數民族地區也飲茶。甚至出現了茶鋪,“自鄒、齊、泡、隸,漸至京邑城市,多開店鋪,煎茶買之。不問道俗,投錢取飲。”

《舊唐書·李鈺傳》:“茶爲食物,無異米鹽,於人所資,遠近同俗,既祛竭乏,難捨斯須,田閭之間,嗜好尤甚。”茶於人如同米、鹽一樣不可缺少,田閭農家,同樣嗜好。

由上可知,中國人飲茶習俗形成於中唐。

飲茶的普及

宋承唐代飲茶之風,日益普及。宋梅堯臣《南有嘉茗賦》雲:“華夷蠻豹,固日飲而無厭,富貴貧賤,亦時啜無厭不寧。”宋吳自牧《夢樑錄》卷十六“鰲鋪”載:“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自宋代始,茶就成爲開門“七件事”之一。 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序雲:“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薰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顧近歲以來,採擇之精,製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

吳自牧《夢樑錄》卷十六“茶肆”記:“今之茶肆,列花架,安頓奇鬆異檜等物於其上,裝飾店面,敲打響盞歌賣,止用瓷盞漆託供賣,則無銀盂物也。夜市於大街有東擔設浮鋪,點茶湯以便遊玩觀之人。大凡茶樓多有富室子弟,諸司下直等人會聚,司學樂器、上教曲賺之類,謂之‘掛牌兒’。人情茶肆,本非以點茶湯爲業,但將此爲由,多覓茶金耳。又有茶肆專是王奴打聚處,亦有諸行借買志人會聚行老,謂之‘市頭’。大街有三五家靠茶肆,樓上專安着妓女,名曰‘夜茶坊’,……非君子駐足之地也。更有張賣店隔壁黃尖嘴蹴球茶坊,又中瓦內王媽媽家茶肆名一窟茶坊,大街車兒茶肆、將檢閱茶肆,皆士大夫期明約友會聚之處。巷陌街坊,自有提茶瓶沿門點茶,或朔望日,如遇吉凶二事,點送鄰里茶水,倩其往來傳語。又有一等街司衙兵百司人,以茶水點送門面鋪席,乞覓錢物,謂之‘齪茶’。僧道頭陀欲行題注,先以茶水沿門點送,以爲進身之階。”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市)茶肆林立,不僅有人情茶肆。花茶坊,夜市還有東擔浮鋪點茶湯以便遊觀之人。有提茶瓶沿門點茶,有以茶水點送門面鋪席,僧道頭陀以茶水沿門點送以爲進身之防。茶在社會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茶葉的基本知識大全

茶葉的基本知識包括茶葉的種類、成分、產地等。

根據不同的製作工藝和茶葉的發酵程度,茶葉可以分爲綠茶、紅茶、烏龍茶、黑茶、白茶和黃茶等六大類。茶葉中主要含有茶多酚、咖啡因、氨基酸、有機酸、礦物質、維生素等成分。茶葉的產地主要分佈在中國、印度、斯里蘭卡、日本、韓國、肯尼亞等國家和地區。中國是茶葉的故鄉,有着豐富的茶葉文化和歷史。

茶葉的品質主要取決於其品種、產地、製作工藝、存儲和加工方式等因素。好的茶葉通常具有色澤翠綠、香氣濃郁、滋味鮮爽、湯色清澈等特點。茶葉的沖泡方法也是影響茶葉口感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沖泡時需要用沸水沖泡,不同種類的茶葉有不同的沖泡時間和溫度要求。

選購茶葉的注意事項

1、茶葉的種類:茶葉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茶葉口感和品質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選擇合適的茶葉種類。

2、茶葉的產地:不同產地的茶葉品質和價格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合適的產地。

3、茶葉的等級:同一種類的茶葉,不同等級的茶葉品質和價格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據自己的需求和預算選擇合適的等級。

4、茶葉的外觀:茶葉的外觀應該通透、色澤鮮豔,沒有雜質。需要仔細觀察和比較,以便選購到外觀優美的茶葉。

5、茶葉的氣味:茶葉的氣味應該清香自然,沒有異味或雜味。需要用鼻子仔細嗅聞,以便選購到氣味清香的茶葉。

茶葉的基本知識大全

茶葉的基本知識大全:茶葉,俗稱茶,一般包括茶樹的葉子和芽。別名茶、檟(jiǎ),茗,荈(chuǎn)。茶葉成分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有益健康。茶葉製成的茶飲料,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爲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爲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爲藥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爲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爲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後的事。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蹟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飲茶始於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品種和製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季節採製可分爲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爲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飲料等。

茶葉的生長環境

茶樹種植的自然條件包括地貌、氣候、土壤類型等。地形以丘陵爲主,排水條件要好。降水充沛,年溫差小、日夜溫差大,無霜期長,光照條件好,這樣的氣候條件適宜各種類型的茶樹生長,尤其適合大葉種茶樹生長。

冬末至夏初日照比較多,夏秋雨多霧大(雲南茶區),日照較少利於茶樹越冬和養分積累,利於夏秋茶的品質。磚紅壤、磚紅壤性紅壤、山地紅壤或山地黃壤、棕色森林土,這些土壤發育程度較深,結構良好,適合茶樹生長。

茶葉的基本知識大全有哪些

1、綠茶,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紅茶,紅茶、紅湯、紅葉、香甜味醇;青茶,具有香氣濃郁的特點,是所有茶類中最香的;白茶,多爲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黑茶,色澤呈油黑色或黑褐色;黃茶,具有“黃湯黃葉”的特點。

2、綠茶屬於不發酵茶類,經過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製作,較多的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因此形成了“清湯綠葉,滋味收斂性強”的特點。

3、紅茶屬於全發酵茶類,經過殺青、整形、烘乾等工藝製作,在此過程中茶葉發生以茶多酚酶促氧化爲中心的化學反應,形成了“紅茶、紅湯、紅葉、香甜味醇”的特點。

4、青茶屬於半發酵茶類,經過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等工序製作,使茶葉中所含氨基酸類與還原糖類加溫時經脫水轉化成香氣成分,形成了香氣濃郁的特點。

5、白茶屬於微發酵茶類,經過萎凋、烘焙、揀剔、復火等工序製作,是以最自然,也是最少工序加工的茶葉,所以白茶具有“多爲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的特點。

6、黑茶屬於後發酵茶類,經過殺青、揉捻、渥堆、乾燥等工序製作,由於黑茶堆積發酵時間比較長的原因,因此黑茶呈油黑色或黑褐色,並因此得名。

7、黃茶屬於輕發酵茶類,經過殺青、揉捻、悶黃、乾燥等工序製作,茶葉受到溼熱作用的影響,導致裏面所含有的多酚類化合物減少,這才形成了黃茶“黃湯黃葉”的特點。

茶葉的基本知識大全

茶的基本知識如下:

綠茶:未發酵茶,工藝步驟主要爲殺青、揉捻、乾燥。具有綠茶綠湯,香氣高,味道略苦澀的

品質特點。綠茶的知名品種有黃山毛峯、廬山雲霧、西湖龍井、峨眉雪芽、洞庭碧螺春等。

                                   

白茶:微發酵茶,工藝步驟主要爲採摘、凋萎、烘乾、保存。具有茶葉牙毫完整,銀白相間,

茶湯爲杏色或淺黃,味道香甜爽口的品質特點。主要品種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

等。

黃茶:微發酵茶,工藝步驟與綠茶相似,但多了“悶黃”一步,這使得黃茶具有黃茶黃湯,香

氣清且高,味道甘甜醇厚的品質特點。霍山黃芽、君山銀針、蒙頂黃芽、遠安黃茶、溫州黃

湯、皖西黃大茶、廣東大葉青等都是黃茶類。

青茶:俗稱烏龍茶,半發酵茶,工藝步驟主要爲採摘、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品質

特點有青茶條索粗壯,黃綠相交,茶湯呈,味道醇香。鐵觀音、黃旦、本山、毛蟹等都屬

於青茶。

紅茶:全發酵茶,工藝步驟主要爲凋萎、揉捻、發酵、乾燥,典型特徵爲茶紅、湯紅、葉紅,

味道飄香醇厚。紅茶主要有小種紅茶、功夫紅茶、紅碎茶、祁門紅茶、滇紅等品種。

黑茶:後發酵茶,經過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個步驟製作而成。其品質特性爲黑而又光

澤,茶湯濃黃透明,茶葉可有香氣,陳茶具陳香,味道醇美濃厚。主要品種有云南黑茶(普洱

茶)、湖南黑茶包括茯茶、千兩茶、黑磚茶、三尖等。

茶文化知識

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巴蜀常被稱爲中國茶業和茶文化的搖籃。六朝以前的茶史資料表明,中國的茶業最初興起於巴蜀。茶葉文化的形成,與巴蜀地區早期的、風俗及茶葉飲用有着密切的關係。

① 三國以前的茶文化啓蒙

很多書籍把茶的發現時間定爲公元前2737-2697年,其歷史可推到三皇五帝。東漢華佗《食經》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記錄了茶的醫學價值。西漢以將茶的產地縣命名爲“荼陵”,即湖南的茶陵。到三國魏代《廣雅》中已最早記載了餅茶的製法和飲用:荊巴間採葉作餅,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茶以物質形式出現而滲透至其他人文科學而形成茶文化。

② 晉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隨着文人飲茶之興起,有關茶的詩詞歌賦日漸問世,茶已經脫離作爲一般形態的飲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瘛⑸緇嶙饔謾?br> ③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中唐時,陸羽《茶經》的問世使茶文化發展到一個空前的高度,標誌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茶經》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學雙重內容,探討了飲茶藝術,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飲茶中,首創中國茶道精神。以後又出現大量茶書、茶詩,有《茶述》、《煎茶水記》、《採茶記》、《十六湯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與禪教的興起有關,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廟崇尚飲茶,在寺院周圍植茶樹,制定茶禮、設茶堂、選茶頭,專呈茶事活動。在唐代形成的中國茶道分宮廷茶道、寺院茶禮、文人茶道。《茶經》是個里程碑。幹百年來,歷代茶人對茶文化的各個方面進行了無數次的嘗試和探索,直至《茶經》誕生後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④ 宋代茶文化的興盛

宋代茶業已有很大發展,推動了茶葉文化的發展,在文人中出現了專業品茶社團,有組成的“湯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趙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宮庭中設立茶事機關,宮廷用茶已分等級。茶儀已成禮制,賜茶已成皇帝籠絡大臣、眷懷親族的重要手段,還賜給國外使節。至於下層社會,茶文化更是生機活潑,有人遷徙,鄰里要“獻茶”、有客來,要敬“元寶茶”,定婚時要:“下茶”,結婚時要“定茶”,時要“合茶”。民間鬥茶風起,帶來了採製烹點的一系列變化。

⑤ 明、清茶文化的普及

此時已出現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類,茶的飲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傳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畫卷》、《品茶圖》,文徵明的《惠山茶會記》、《陸羽烹茶圖》、《品茶圖》等。茶類的增多,泡茶的技藝有別,茶具的款式、質地、花紋千姿百態。晚明時期,文士們對品飲之境又有了新的突破,講究“至精至美“之境。

在那些文人墨客看來,事物的至精至美的極至最後之境就是“道”,“道”就存在於事物之中。張源首先在其《茶錄》一書中提出了自己的“茶道”之說:“造時精,藏時燥,泡時潔。精、燥、潔茶道盡矣。”他認爲茶中有“內蘊之神”即“元神”,發抒於外者叫做“元體”,兩者互依互存,互爲表裏,不可分割。元神是茶的精氣,元體是精粹外觀的色、香、味。只要在事茶的過程中,做到淳樸自然,質樸求真,玄微適度,中正沖和,便能求得茶之真諦。張源的茶道追求茶湯之美、茶味之真,力求進入目視茶色、口嘗茶味、鼻聞茶香、耳聽茶濤、手摩茶器的完美之境。

張大復則此基礎上更進一層,他說:“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愛山水而不會其情,讀書而不得其意,學佛而不破其宗。”他想告訴我們的是,品茶不必斤斤於其水其味之表象,而要求得其真諦,即通過飲茶達到一種精神上的愉快,一種清心悅神、超凡脫俗的心境,以此達到超然物外、情致高潔的仙境,一種天、地、人融通一體的境界。這可以說是明人對中國茶道精神的發展與超越。到清朝時,茶葉出口已成一種正規行業,茶書、茶事、茶詩不計其數。

⑥現代茶文化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茶葉從1949的年產7500T發展到1998年的60餘萬T。茶物質財富的大量增加爲我國茶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個以弘揚茶文化爲宗旨的社會團體---“茶人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陸羽茶文化研究會”,1990年“中國茶人聯誼會”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國茶葉博物館在杭州西湖鄉正式開放。1998年中國國際和平茶文化交流館建成。隨着茶文化的興起,各地茶藝館越辦越多。國際茶文化研討會已開到第五界,吸引了日、韓、美、斯及港臺地區紛紛參加。各省各市及主產茶縣紛紛主辦“茶葉節”,如福建武夷市的巖茶節,雲南的普洱茶節,浙江新昌、泰順和湖北英山及河南信陽的茶葉節不勝枚舉,都以茶爲載體,促進全面的經濟貿易發展。

2、飲茶的發源時間

(1)神農時期:唐·陸羽《茶經》:“茶之爲飲,發乎神農氏。”在中國的文化發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與農業、與植物相關的事物起源最終都歸結於神農氏。歸到這裏以後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也正因爲如此,神農才成爲農之神。

(2)西周時期:晉·常璩《華陽國志·巴志》:“周武王伐紂,實得巴蜀之師,......茶蜜......皆納貢之。”這一記載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紂時,巴國就已經以茶與其他珍貴產品納貢與周武王了。《華陽國志》中還記載,那時並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園了。

(3)秦漢時期:西漢。王褒《僮約》:“烹荼盡具”,“武陽買荼”,經考該荼即今茶。近年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發現陪葬清冊中有"?一笥"和“?一笥"竹簡文和木刻文,經查證"?"即"檟"的異體字,說明當時湖南飲茶頗廣。 我們現在還飲用着與很古老的祖先如姜太公之流相同的飲料,確實是很使人心潮澎湃的事情。能夠給我們很多的遐想。

3、飲茶發源地點的考證

對這一點的探求往往集中在茶樹的發源地的研究上來。關於茶樹的發源地,有這麼幾種說法:

1.西南:“我國西南部是茶樹的原產地和茶葉發源地。”這一說法所指的範圍很大,所以正確性就較高了。

2.四川:清·顧炎武《日知錄》:“自秦人取蜀以後,始有茗飲之事。”言下之意,秦人入蜀前,今四川一帶已知飲茶。其實四川就在西南,四川說成立,那麼西南說就成立了。四川說要比西南說“精密”一些,但是正確的風險性會大些。

3.雲南:認爲雲南的西雙版納一代是茶樹的發源地,這一帶是植物的王國,有原生的茶樹種類存在完全是可能的,但是這一說法具有“人文”方面的風險,因爲茶樹是可以原生的,而茶則是活化勞動的成果。

4.川東鄂西:陸羽《茶經》:“其巴山峽川,有兩人合抱者。”巴山峽川即今川東鄂西。該地有如此出衆的茶樹,是否就有人將其利用成爲了茶葉,沒有見到證據。

5.江浙:最近有人提出始於以河姆渡文化爲代表的古越族文化。江浙一帶目前是我國茶葉行業最爲發達的地區,歷史若能夠在此生根,倒是很有意義的話題。其實我認爲在遠古時期肯定不只一個地方有自然起源的茶樹存在。有茶樹的地方也不一定就能夠發展出飲茶的習俗來。前面說到茶是神農發明的,那麼它在哪一帶活動?如果我們求得“茶樹原生地”與“神農活動地”的交集,也許就有答案了,至少是縮小了答案的“值域”。

4、發明飲茶的方式

人類是怎樣發明飲茶習慣的?或者說茶是怎樣起源的?對這個問題的研究始終是茶學的一個“基本問題”。因爲做爲任何一個茶學學者或茶學工作者,如果連“茶是怎樣來的”都不能解釋的話,那就太不夠了。而現在對這一問題的回答有多種答案:

1.祭品:這一說法認爲茶與一些其他的植物最早是做爲祭品用的,後來有人償食之發現食而無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藥用”,最終成爲飲料。

2.藥物:這一說法認爲茶“最初是作爲藥用進入人類社會的。”《神農百草經》中寫到:“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古者民茹草飲水”,“民以食爲天”,食在先符合人類社會的進化規律。

4.同步:“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爲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爲烤煮的食物,同時也逐漸爲藥料飲用。”這幾種方式的比較和積累最終就發展成爲“飲茶”是最好的方式。

以上這幾種說法中最無用的就是第四種,它把前面的三種說法加在一起,就成爲了自己“萬無一失”的解釋了。也許這種解釋就是最恰當的了。

現在我們可以論證茶在中國被很早就有認識和利用,也很早就有茶樹的種植和茶葉的採製。但是也可以考證,茶在社會中各階層被廣泛普及品飲,大致還是在唐代陸羽的《茶經》傳世以後。所以宋代有詩云“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春茶”。也就是說,茶發明以後,有一千年以上的時間並不爲大衆所熟知。

5、茶樹的起源

中國是最早發現和利用茶樹的國家,被稱爲茶的祖國,文字記載表明,我們祖先在3000多年前已經開始栽培和利用茶樹。然而,同任何物種的起源一樣,茶的起源和存在,必然是在人類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之前,直到相隔很久很久以後,才爲人們發現和利用。人類的用茶經驗,也是經過代代相傳,從局部地區慢慢擴大開了,又隔了很久很久,才逐漸見諸文字記載。

茶樹的起源問題,歷來爭論較多,隨着考證技術的發展和新發現,才逐漸達成共識,即中國是茶樹的原產地,並確認中國西南地區,包括雲南、貴州、四川是茶樹原產地的中心。由於地質變遷及人爲栽培,茶樹開始由此普及全國,並逐漸傳播至世界各地。

參考資料 海峽茶學港

秋冬喝茶小知識

1. 冬季喝茶有什麼講夠

冬季喝茶,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茶? 每樣茶都有它各自的特性,不同的口味對我們的身體有不同的影響。

你知道嗎,在冬天的時候喝茶是對身體極度有好處的做法,甚至還能幫助你預防流感侵襲呢。來看看這個冬天要怎樣喝茶才能幫助你更健康吧。

不同的茶有不同的“性格”: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綠茶性寒可清熱,烏龍茶潤喉生津,花茶養肝利膽。從中醫養生的理論上講,喝茶也有治病防病的功效,但是不同的茶有不同的“適應證”,每個人都應該對症選擇適合自己飲用的品種。

1.喝紅茶預防流感 冬天喝茶以紅茶爲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暖腹,能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

在我國一些地方,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這樣既能生熱暖腹,又可增添營養、強身健體。 研究發現紅茶可以減少中風和心臟病的發病率。

中風和心臟病正是冬季高發的疾病,因此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人在冬季經常泡上一杯暖暖的紅茶,不但可以暖身體,還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此外,常用紅茶漱口或直接飲用還有預防流感的作用,這在冬天也是很有必要的。

而喝紅茶對於預防骨質疏鬆、降低皮膚癌發病率也有獨到的作用,這樣使紅茶的受衆更廣泛。由於紅茶是一種發酵茶, *** 性弱,還特別適合腸胃和身體比較虛弱的人。

專家提醒,喝紅茶時茶葉量控制在3到5克最佳,注意一定要熱飲,最好現喝現泡,如果放的時間長了,營養和口感都會打折扣。 2.上火找綠茶幫忙 冬天氣候乾燥,加上人們喜歡吃油膩、辛辣的食物,上火就成了困擾許多人的健康問題,並帶來便祕、口乾舌燥甚至口舌生瘡等後果,而這個時候就可以求助綠茶。

綠茶是未發酵茶,性寒,可清熱,因此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輕度胃潰瘍還有加速癒合的作用,並且能降血脂、預防血管硬化。因此容易上火的、平常愛抽菸喝酒的,還有體形較胖的人(一般是實熱體質),都比較適合飲用綠茶;而腸胃虛寒的人則不宜服用綠茶。

3.口乾舌燥求助烏龍 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因此又得名“青茶”。在味道上,烏龍茶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因此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的作用,可以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的變化。

而冬天裏室內大多空氣乾燥,人們容易口乾舌燥、嘴脣乾裂,這時泡上一杯烏龍茶,可以緩解乾燥的苦惱。此外,烏龍茶對蛋白質及脂肪有較好的分解作用,能防止肝臟脂肪堆積,對於怕冬季裏貼膘的人來說,青茶也有一定的減肥功效。

4.抑鬱不妨品花茶 花茶包括茉莉花茶、玉蘭花茶、桂花茶、玫瑰花茶等,是以綠茶爲茶坯加入不同香花熏製而成的。一般來說,花茶可以養肝利膽、強健四肢、疏通經脈。

以茉莉花茶爲例,可以清熱解暑、健脾安神,對治療痢疾和防止胃痛有良好效果。而金銀花茶則可以清熱解毒、提神解渴,並對咽喉腫痛等有較爲理想的療效,對預防流感效果亦佳。

因此在冬季不妨適當選擇,尤其是女性在更年期及經期前後容易心情抑鬱,性情煩燥,不妨用喝花茶的方法來消解鬱悶。 三、哪些人不適合在冬季喝茶? 茶作爲中國百姓不可缺少的一種常用飲品有着它不可撼動的地位,但是,冬季,很多人羣是不適宜在冬季喝茶的,你屬於這類人羣嗎? 茶是咱們中國老百姓非常喜愛的一種飲品,千百年來,人們飲茶品茶,甚至用茶來治病,因而,這種略帶苦味的小葉子早已成爲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有的人甚至是一年四季以茶帶水,茶不離口。殊不知,茶水雖好,但在冬季,由於溫度和溼度的大幅度變化,因而還是有一些人羣是不適宜喝茶的。

李時珍《本草綱目》中記載,茶有清頭目、醒昏睡、化痰消食下氣和利尿止瀉的作用,現代科學研究喝茶還能消脂減肥的功用。所以很多女性,放棄了西方一些昂貴又不實用的減肥藥,轉而選擇喝茶來幫助自己保持一個苗條的身材。

但是,有幾點還是需要注意的: 1. 孕婦不宜喝茶 懷孕的準媽媽們通常會在飲食上有很多的注意,不能吃這個不能吃那個,但是,卻沒注意茶這個很普通的飲品。由於茶葉中含有的茶鹼有興奮作用,這對胎兒的形成和發育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而且我們常喝的大部分茶葉,大多數都是寒涼性的,這也對胎兒的發育很不利。因此要特別注意。

2. 經期不要喝茶 冬天,天氣寒冷,一些女性喜歡通過喝茶來保持身體的熱度,但是如果是在經期中本身失血過多,如果再喝茶的話,就會造成體內的鐵流失,形成缺鐵性貧血。同時,醫學專家研究發現,與不喝茶者相比,有喝茶習慣發生經期緊張症機率高出2.4倍,每天喝茶超過4杯者,增加3倍。

3. 老人冬季少喝茶 又是一個寒冷的冬季,對茶葉偏愛的老年人在這個時節對於茶葉的攝入量不減反增。但是,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

因爲,我們上文中提到,茶葉本身寒涼,老年人到了冬季,抵抗力下降,手腳容易出現冰涼的現象,如果此時再喝上一杯茶,那隻會更加重寒氣,從而導致疾病的入侵。因此,在冬天,老年人還是少喝茶爲好。

我們說到冬季老人應少喝茶,那麼許多老人幾十年已經養成了喝茶的習慣。

2. 春夏秋冬喝茶有什麼講究

祖國醫學主張:春飲花茶,夏飲綠茶,秋飲青茶,冬飲紅茶。

春飲花茶

我國大部分地區是季風氣候,春溫、夏熱、秋涼、冬寒,四季極爲分明。在春天的日子裏,春風復甦,陽氣生髮,給萬物帶來了生機,但這時人們卻普遍感到睏倦乏力,表現爲春困現象。人喝花茶,能緩解春困帶來的不良影響。花茶甘涼而兼芳香辛散之氣,有利於散發積聚在人體內的冬季寒邪、促進體內陽氣生髮,令人神清氣爽,可使“春困”自消。

花茶是集茶味之美、鮮花之香於一體的茶中珍品。“花引茶香,相得益彰”,它是利用烘青毛茶及其他茶類毛茶的吸味特性和鮮花的吐香特性的原理,將茶葉和鮮花拌和窨制而成,以茉莉花茶最爲有名。這是因爲,茉莉花香氣清婉,入茶飲之濃醇爽口,馥郁宜人。高檔花茶的泡飲,應選用透明玻璃蓋杯,取花茶3克,放入杯裏,用初沸開水稍涼至90℃左右沖泡,隨即蓋上杯蓋,以防香氣散失。二三分鐘後,即可品飲,頓覺芬芳撲鼻,令人心曠神怡。

夏飲綠茶

夏日炎熱,驕陽似火,人在其中,揮汗如雨,人的體力消耗很多,精神不振,這時以品綠茶爲好。因綠茶屬未發酵茶,性寒,“寒可清熱”,最能去火,生津止渴,消食化痰,對口腔和輕度胃潰瘍有加速癒合的作用。而且它營養成分較高,還具有降血脂、防血管硬化等藥用價值。這種茶沖泡後水色清冽,香氣清幽,滋味鮮爽,夏日常飲,清熱解暑,強身益體。綠茶中的珍品,有浙江杭州獅峯的龍井,湯色碧綠,清香宜人,被譽爲“中國綠茶魁首”;江蘇太湖碧螺春,茶色碧翠嫩綠,香氣濃郁;安徽黃山毛峯,茶味清香。

沖泡綠茶,直取90℃開水泡之,高級綠茶和細嫩的名茶,其芽葉細嫩,香氣也多爲低沸點的清香型,用80℃開水沖泡即可,沖泡時不必蓋上杯蓋,以免產生熱悶氣,影響茶湯的鮮爽度。

秋飲青茶

秋天,天高雲淡,金風蕭瑟,花木凋落,氣候乾燥,令人口乾舌燥,嘴脣乾裂,中醫稱之“秋燥”,這時宜飲用青茶。青茶,又稱烏龍茶,屬半發酵茶,介於綠、紅茶之間。色澤青褐,沖泡後可看到葉片中間呈青色,葉緣呈紅色,素有“青葉鑲邊”美稱,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有紅茶醇厚的滋味,不寒不熱,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讓機體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作用。常見的烏龍茶名品有福建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以閩北武夷巖茶、閩南安溪鐵觀音爲著名。但烏龍茶類很多以茶樹品種而分,有鐵觀音、奇蘭、梅佔、水仙、桃仁、毛蟹等。烏龍茶習慣濃飲,注重品味聞香,沖泡烏龍茶需100℃沸水,泡後片刻將茶壺裏的茶水倒入茶杯裏,品時香氣濃郁,齒頰留香。

冬飲紅茶

冬天,天寒地凍,萬物蟄伏,寒邪襲人,人體生理功能減退,陽氣漸弱,中醫認爲:“時屆寒冬,萬物生機閉藏,人的機體生理活動處於抑制狀態。養生之道,貴乎禦寒保暖”,因而冬天喝茶以紅茶爲上品。紅茶甘溫,可養人體陽氣;紅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糖,生熱曖腹,增強人體的抗寒能力,還可助消化,去油膩。紅茶類在加工過程中經過充分發酵,使茶鞣質氧化,故又稱全發酵茶。茶鮮葉經過氧化後形成紅色的氧化聚合產物―――茶黃素、茶紅素、茶褐素,這些色素一部分溶於水,沖泡形成了紅色茶湯。傳統工夫紅茶名品有湖紅、宜紅、寧紅、閩紅、臺紅、祁紅,以安徽祁門縣的祁紅爲著名。沖泡紅茶,宜用剛煮沸的水沖泡,並加以杯蓋,以免釋放香味。英國人普遍有飲“午後茶”習慣,常將祁紅和印度紅茶拼配,再加牛奶、砂糖飲用。在我國一些地方,也有將紅茶加糖、奶、芝麻飲用的習慣,這樣既能生熱暖腹,又可增添營養,強身健體。

3. 喝茶的常識

喝茶是中國傳統的保健方法,現代研究表明,喝茶還有有助於減肥等新功能。

只要你能堅持喝茶,肯定對你的身體有好處,即使是用一般的茶葉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262373237、一般的水。當然,如果在這個過程中注意一些細節,會使健身效果和口味更好。

喝好茶的物質保障首先要選好適合自己的茶葉從習慣來講,有些人愛喝綠茶,有些人愛喝紅茶,還有一些人愛喝花茶、烏龍茶等。而且還有明顯的地域性,可能和當地的氣候條件、人文條件有關,沒法說誰好誰壞,可以選自己愛喝的茶葉。

從營養健身角度來講,紅茶比較適合於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如果在其中加些糖,效果會更好;青年人以綠茶爲好;花茶有疏肝解鬱、理氣調經的功效,對婦女經期前後以及更年期;紅茶、沱茶、烏龍茶有助於減肥;綠茶的解毒效果更佳,對經常接觸有度物質的人有好處。其次是水《茶經》中說山泉水最好,江河湖水次之,井水要差一些;現在還有自來水、純淨水和礦泉水等。

對大衆來說,用上等山泉水比較困難;用自來水最常見,不過用自來水沏茶,最好用無污染的容器,先貯存一天,待氯氣散發後再煮沸沏茶爲好;隨着純淨水的出現,純淨水成爲泡茶的好水,許多茶藝館多用純淨水來泡茶;除純淨水外,一些質地優良的礦泉水也是較好的泡茶用水。喝茶用茶具茶具首推紫砂茶壺加瓷器茶杯,日常喝茶用的最多的可能是玻璃杯了,還有一些不鏽鋼的、搪瓷的、紙質的等。

由於日常工作較忙,所以往往一杯茶要分幾次喝,中間往往會蓋上蓋子防灰塵,這樣回頭來再喝茶就不是味了。可以考慮用紫砂壺或者紫砂杯,由於透氣性好,所以茶不容易變味。

喝好茶的技術保障有了上面的條件,喝好茶就有保障了,當然還需注意一些泡茶技術茶葉用量:太多會很苦,很難喝,如果不知道自己多少合適,儘量少,以後慢慢調整。水溫:泡茶用的水要用要大火急沸,不要文火慢煮。

綠茶不能用100度的沸水泡,容易傷茶葉,一般可以先倒1/5左右的水,晃一下杯子,再放茶葉,再到水。紅茶、花茶及中低檔綠茶則要求用100°C沸水。

茶葉又較粗老,更要求用沸滾的水沖泡。 沖泡次數:茶葉沖泡以三次爲宜。

據測試,沖泡第一次時,可溶性物質能浸出50%~55% ; 第二次能浸出30%左右; 第三次能浸出10%左右;第四次則所剩無幾。喝茶時刻:喝茶一定要喝熱茶,冷茶對身體有害。

李時珍《本草綱目·茶》引陳藏器曰:“飲之宜熱,冷則聚痰。”。

4. 秋天喝茶有什麼講究

秋天喝茶有講究。

有些人爲了圖省事兒,都是抓什麼茶喝什麼 茶,也有些人一年四季只喝一種茶,這些做法是很不正確的。秋天 空氣漸漸乾燥,人們易出現皮膚、鼻腔、咽喉乾燥不適的“秋燥” 症狀,一不小心,就會被疾病纏身。

這個季節最好選擇喝青茶, 因爲青茶介於綠茶、紅茶之間,茶性平和,而且不寒不溫,可以 潤膚、除燥、生津、潤肺、清熱、涼血,十分有利於秋天的保健 養生。 青茶又稱烏龍茶,色澤綠潤,內質馥郁,不寒不燥。

喜食肉類 食物的人羣容易形成酸性體質,缺乏維生素C,經常飲用烏龍茶、磚茶等鹼性較強的茶葉,可以消食開胃。青茶屬半發酵茶,介於 綠、紅茶之間。

色澤青褐,沖泡後可看到葉片中間呈青色,葉緣呈 紅色,素有“青葉鑲邊”的美稱,既有綠茶的清香和天然花香,又 有紅茶醇厚的滋味。 烏龍茶溫熱適中,有潤膚、潤喉、生津、清除體內積熱,讓機 體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作用。

常見的烏龍茶名品有福建烏龍、廣東烏龍、臺灣烏龍,以閩 北武夷巖茶、閩南安溪鐵觀音爲著名。烏龍茶類很多以茶樹品種而 分,有鐵觀音、奇蘭、梅佔、水仙、桃仁、毛蟹等。

烏龍茶適於濃 飲,注重品味聞香。

5. 秋冬季喝什麼茶比較好

以季節來分飲茶,根據不同茶類的特性,一般秋冬季宜喝點花茶、紅茶及烏龍茶、鐵觀音等青茶。因爲秋冬季氣候乾燥,常有秋燥之痰,人們常感到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因此,人們需要通過多喝水或喝茶水來補水防燥。

如茉莉花茶;我國常見的花茶。北方人尤爲喜愛,《本草綱目》載其:“辛熱無毒”,可“蒸油取液,作面脂光澤,長髮潤燥香肌”。而且具有使平滑肌收縮和降血壓等藥理作用,對秋冬季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特殊功能。此外,茉莉還有安定精神的效果,可以認人情緒鎮定、舒緩緊張、心情清新、舒暢。茉莉花茶具有:茶味花香交融一體,以“伏花”窨制的香氣最爲鮮靈,滋味甜美、沁人心脾,秋冬季尤宜婦女飲用,既補水潤膚又防秋燥。

青茶類(習稱烏龍茶)具有紅、綠茶的優點,既有紅茶的色香,又有綠茶爽口感,但沒有綠茶的苦味和紅茶的澀味,茶味 *** 性小、醇平,如鐵觀音其香氣如空谷幽蘭,清高雋永,靈妙鮮爽;湯色濃銫清澈,滋味醇厚甜鮮,蜜底甜香,回味無窮,尤其是“秋香”品質,特別適合秋冬季飲用。

冬季適宜喝紅茶,紅茶是一種發酵茶,通過紅茶的特殊工藝而成爲特有的色、香、味的品質特徵。紅茶富有更多的咖啡鹼,有提神利尿、可以幫助胃腸消化、促近食慾,消除水腫,強壯心肌,預防輻射造成皮膚癌等功效。紅茶性溫和, *** 性小,具有紅色紅湯特點,給人以溫暖的感覺,冬季飲用有和胃、暖身效果顯著。在茶湯中加奶和糖衝飲,既養胃、又滋補。

6. 春夏秋冬喝茶有什麼講究

春天適合喝信陽毛尖和碧螺春,綠茶有生髮作用,可以緩解春困

夏天喝綠茶能清熱解毒、降低血脂。另外,熱性體質的人也應多喝綠茶,因爲綠茶性涼。需要注意的是,空腹時不宜喝綠茶,其豐富的茶多酚有收斂作用,會 *** 腸胃,空腹情況下這種 *** 更強

秋天最該喝青茶。青茶,即烏龍茶,以鐵觀音、凍頂烏龍爲代表,烏龍茶介於綠茶、紅茶之間,茶性平和,而且不寒不溫,非常適合秋天飲用,可以興奮神經,使人神清氣爽

冬天最適合喝黑茶。黑茶,尤其是熟普洱茶,茶性溫和,冬天飲用最爲合適。冬天寒氣重,是陽氣閉藏的季節,熟普洱可以生熱暖胃

擴展資料:

日常飲茶的禁忌

過濃不飲:濃茶會使人體的“興奮性”過度增高,會對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造成不利影響。有心血管疾病者在飲用濃茶後可能會出現心跳過速、心律不齊的現象,易造成病情反覆。

睡前不飲:這一點對於新茶客尤爲重要。很多人睡前飲茶後,入睡會變得非常困難,甚至嚴重影響次日的精神狀態,有神經衰弱或失眠症的人要特別注意。

餐前不飲:進餐前或進餐中少量飲茶並無大礙,但若大量飲茶或飲用過濃的茶,則會影響很多常量元素(如鈣等)微量元素(如鐵、鋅等)的吸收。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喝牛奶或其他奶製品時,不要同時飲茶。因爲茶葉中的茶鹼和丹寧酸會和奶製品中的鈣元素結合成不溶解於水的鈣鹽,並排出體外,使奶製品的營養價值大爲降低。

酒後不飲:飲酒後,酒中乙醇通過胃腸道進入血液,在肝臟中轉化爲乙醛,乙醛再轉化爲乙酸,乙酸再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酒後飲茶,茶中的茶鹼可迅速對腎起到利尿作用,從而促進尚未分解的乙醛過早地進入腎臟。乙醛對腎有較大的 *** 作用,會影響腎功能,所以,經常酒後喝濃茶的人易發生腎病。不僅如此,酒中的乙醇對心血管的 *** 性很大,而茶同樣具有興奮心臟的作用,兩者合二爲一,更增強了對心臟的 *** 。所以,心臟病患者酒後喝茶危害更大。

新茶不飲:新茶會 *** 胃黏膜,造成腸胃不適,甚至會使病情加重。從營養學角度來講,太新鮮的茶葉其營養成分不一定是最好的。因爲所謂新茶是指採摘下來不足一個月的茶葉,這些茶葉由於沒有經過一段時間的放置,存有對身體健康不良影響的物質,如多酚類、醇類、醛類等物質,且沒有被完全氧化,如果長時間喝新茶,有可能出現腹瀉、腹脹等不舒服的反應。

隔夜茶不飲:隔夜茶因擱置時間太久,容易受到病源性生物污染,茶水中的複雜成分也易發生變化,飲隔夜茶可導致胃腸疾病。小時候一直被教導“隔夜茶,拉肚子”看來真是自有道理的。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喝茶講究最佳時間 專家詳解喝茶養生時間表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喝茶8大禁忌你知道幾個 一天喝茶的3個最佳時間

7. 冬天喝茶好麼

秋冬可以喝有 去油膩 去火 養胃 功效的茶` 所以這個時候喝 菊普茶 鐵觀音是最好的 菊普茶就是 菊花和普洱混着 泡的茶 口感即清爽 又柔和 `` 菊普茶 鐵觀音 的茶性溫和。都是有很好的 養胃 去火。減肥。美容 保健等功效

選擇好茶葉,還需要喝對了時間。

(1)早晨起牀後飲淡茶水,補充一夜之間的水消耗;

(2)上午10時左右飲濃些的茶水,可補充流汗及尿液排出的水分;

(3)下午3時左右飲淡茶水,再度補充體內排出的水分,並使體內囤積的廢物順利排出,防止人體酸性化。

(4)晚上8時左右,睡前飲水,因睡眠時血液濃度增高,睡前飲水可以沖淡血液,加速血液循環。

介紹一些常識,因人而易,喝出健康長壽來! 天韻茶莊

8. 最應該懂得的8大飲茶常識,你都知道麼

1、正常人一天宜飲多少茶?

飲茶量的多少決定於飲茶習慣、年齡、健康狀況、生活環境、風俗等因素。一般健康的成年人,平時又有飲茶習慣的,一日飲茶12克左右,分3-4次沖泡是適宜的。對於體力勞動量大、消耗多、進食量也大的人,尤其是高溫環境、接觸毒害物質較多的人,一日飲茶20克左右也是適宜的。油膩食物較多、菸酒量大的人也可適當增加茶葉用量。孕婦和兒童、神經衰弱者、心動過速者,飲茶量應適當減少。

2、吃過鹽漬蔬菜和醃臘肉製品爲什麼要多喝茶?

鹽漬蔬菜如泡菜、醃鹹菜和醃臘肉製品如醃肉、臘肉、火腿、臘腸等,常含有較多的鹽,食物中在有二級胺同時存在的情況下,鹽和二級胺可以發生化學反應而產生亞硝胺,亞硝胺是一種危險的致癌物質,極易引起細胞突變而致癌。茶葉中的兒茶素類物質,具有阻斷亞硝胺合成的作用,因此食用了鹽漬蔬菜和醃臘肉製品以後,應多飲些兒茶素含量較高的高級綠茶,可以抑制致癌物的形成,而且能增強免疫功能,有益於健康。

3、爲什麼常吸菸的人要多喝茶?

從健康角度考慮,戒菸勢在必行。而對那些一時還難以戒掉煙痛的吸菸者來說,飲茶則是減輕吸菸危害的最好方法。因爲茶葉中的茶多酚、維生素C等成分對香菸中所含有的各種有害物質有降解作用,邊飲茶邊吸菸,毒素可隨飲茶不斷解除,通過糞便排出體外。吸菸者常飲茶,主要有四大好處:

一是可以減輕吸菸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二是可以有助於減輕由於吸菸所引起的輻射污染。

三是可以防治由於吸菸而促發的白內障。

四是可以補充由於吸菸所消耗掉的維生素C。

4、熒屏面前常飲茶

茶中還含有β-胡蘿蔔素、鉬、鈣、脂多糖、茶多酚類物質,它們也有減輕視覺疲勞和防輻射的效用。

其實,屏幕射線對人體的損害還不僅僅是視力,而會對神經、免疫力、心血系統等都有不利影響,只是表現等不似視力那麼直接罷了。飲茶對減輕屏幕射線的危害很有益,最直接的一個作用就是飲茶能夠增加排尿,將毒素排出,“淨化”了身體環境。

所以,當看電視時,坐在電腦面前,一杯清茶入口,既是享受,又能防病,何樂而不爲? 小小茶葉,渾身是寶,當是常備常用之物。

5、爲什麼不能用茶解酒?

酒精能使血液流動加快,血管擴張,而且對心臟有很大的興奮作用,使心跳加速。茶中的茶鹼同樣具有興奮心臟的作用,雙管齊下,更加重了心臟的負擔。

酒後飲茶時,茶中的茶鹼會迅速通過腎臟,產生利尿作用。這時,酒精被轉化爲乙醛而尚未被轉化爲乙酸,更未被轉化爲二氧化碳和水,就從腎臟排出。由於乙醛對腎臟有較大的 *** 作用。因而會危害健康。由此可見,酒後是不宜飲茶的。可喝點醋、果汁或糖水,吃些水果。

6、胃病患者如何飲茶?

胃病的種類很多,最常見的有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出血等。胃病患者服藥時一般不宜飲茶,服藥2小時後,飲用些淡茶、糖紅茶、牛乳紅茶,有助於消炎和胃粘膜的保護,對潰瘍也有一定療效。飲茶還可以阻斷體內亞硝基化合物的合成,防治癌前病變。

7、喝什麼茶對健康更有利?

喝什麼茶對健康更有利,不能用一句話來作簡單的回答,也就是說,各種茶葉的營養、藥效成分有一定差異,可適合不同身體條件的人們飲用。比如身體比較虛弱的人,喝點紅茶,在茶中添加點糖和奶,既可增加能量又能補充營養。

青年人正處發育旺盛期,以喝綠茶爲好。

婦女經期前後以及更年期,性情煩躁,飲用花茶有疏肝解鬱、理氣調經的功效。

身體肥胖、希望減肥的人,可以多喝些烏龍茶、沱茶等。

常年食牛羊肉較多的人,可以多喝些磚茶、餅茶等經過後發酵的緊壓茶,有助於脂肪食物的消化。

經常接觸有毒害物質的工作人員,可以選擇綠茶作爲勞動保護飲料。

腦力勞動者、軍人、駕駛員、運動員、歌唱家、廣播員、演員等,爲了提高腦子的敏捷程度,保持頭腦清醒、精神飽滿,增強思維能力,判斷能力和記憶力,可以飲用綠茶類。

8、一杯茶沖泡幾次爲宜?

從營養的角度來看,茶葉中的維生素C和氨基酸,第一次沖泡後,就有80%被浸出,第二次沖泡後,95%以上都已浸出。其它有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礆等也都是第一次浸出量最大,經三次沖泡後,基本達到全量浸出。由此可見,一般的紅、綠、花茶,沖泡次數通常以三次爲度。烏龍茶因沖泡時投茶量大,可以多衝泡幾次;以紅碎茶爲原料加工包裝成的袋泡茶,由於易於浸出,通常適宜於一次性沖泡。

標籤:百問 百答 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