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潮汕人的功夫茶是什麼茶

潮汕人的功夫茶是什麼茶

潮汕人的功夫茶是什麼茶:答案是烏龍茶。

潮汕人的功夫茶是什麼茶:答案是烏龍茶。

潮汕功夫茶多用烏龍茶,主要有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樅等。功夫茶是潮汕地區最具有特色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喝功夫茶,也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喝上幾輪。

潮汕人的功夫茶是一種傳統的中國茶,主要由普洱茶、龍井茶、鐵觀音等不同種類的茶葉混合而成,加入特殊配方的糖、奶和香料調製而成。這種茶的特點是香味濃郁,口感醇厚,茶湯呈現出深褐色,適合與點心搭配品嚐。功夫茶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潮汕地區人們的日常飲品。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潮汕功夫茶用什麼茶 潮汕功夫茶用哪種茶

1、潮汕功夫茶大多用烏龍茶,烏龍茶介於紅茶,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葉,沖泡出的功夫茶色香味俱全。功夫茶是潮汕地區最具有特色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幾乎家家戶戶都喝功夫茶,都有一套功夫茶具。

2、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主要選用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一次沖泡可以沖泡二十次左右。功夫茶沖泡出來的茶湯濃度較高,喝習慣之後,會覺得其他茶的茶味較淡,沒有功夫茶滋味醇厚。

什麼是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是一種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

“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擴展資料:

功夫茶的用具 

一、蓋碗的茶具,蓋碗茶具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蓋爲天、託爲地、碗爲人。

二、茶海:(也叫“公道杯”),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爲避免濃淡不均,先把茶湯全部倒至茶海中,然後再分至杯中。同時可沉澱茶渣、茶末。亦可於茶海上覆一濾網,以濾去茶渣、茶末。

三、茶匙、茶荷:(就是幹茶入壺前的量具)跟其他雜七雜八的用具一套買的,擱在一筆筒似的東西里,整套叫茶道。

四、爐及水壺:電或酒精燒的都可以,本身發熱時不生異味就行(必備)。絕大多數功夫茶要求沸水,萬萬不能用飲水機或電熱水壺代替,因爲它們設置的恆溫是90~95度,而且太多水不斷地沸騰水質會受影響。

五、茶杯:白瓷薄壁的,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六、儲茶罐:紙罐,外套密封袋最方便實惠,紙罐遮光,密封袋封氣味和潮溼。

潮汕地區喝的功夫茶是什麼茶葉

先糾正你一個語誤:潮汕工夫茶非潮汕功夫茶。\x0d\x0a\x0d\x0a傳統的潮汕工夫茶葉多爲烏龍茶,主要有鐵觀音、大紅袍、鳳凰單叢(樅)等。\x0d\x0a\x0d\x0a這幾年受外來茶葉的影響,也有不少人開始喝普洱和紅茶,但相對來說,還是屬於小茶種。\x0d\x0a\x0d\x0a大紅袍:主產於福建武夷巖,烏龍茶類,此外還有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並稱“四大名樅”;\x0d\x0a鐵觀音:主產於福建安溪縣,烏龍茶類,半發酵;\x0d\x0a鳳凰單叢:主產於廣東潮州市鳳凰山,烏龍茶類,爲潮汕本地產名茶。

潮汕功夫茶是什麼茶

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與茶具的結合。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和特有的茶具,此功夫,乃爲沏泡時的學問,品飲的工夫。工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工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州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工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州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潮州功夫茶是潮州人獨特的飲茶習慣。“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爲最佳。放茶葉一般都是放半壺,衝過後茶葉會展開,剛好呈一壺滿的狀態。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滾燙的熱水灌進壺裏,馬上衝出來,頭道茶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三個茶杯放在一起,不能斟滿了這杯再斟那杯,而要輪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先喝一小口,慢慢品,一邊品着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功夫茶以濃度高着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潮州功夫茶,不同於一般的喝茶,二者之異首先在於非同一般喝茶那樣,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與其說爲解渴,不如說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敘情;其次,潮州功夫茶特別地講究食茶的禮節,待茶衝完,主客總是謙讓一番,然後請長者、貴賓先嚐,杯沿接脣,茶麪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功夫茶這一套禮儀正是中國傳統的“茶道”。

  功夫茶之衝法,有一套十分繁瑣的程序。按過程,是治器、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釃茶等;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

功夫茶一般用什麼茶葉

功夫茶一般用烏龍茶沖泡。

傳統功夫茶則是用安溪鐵觀音和武夷巖茶沖泡的,能夠將功夫茶本身的色香味發揮到極致,因此用這兩種茶來沖泡功夫茶,可以說是最爲正宗的,口感也是最誘人的。除此之外,鳳凰單叢、臺灣烏龍、東方美人也能將功夫茶泡得有滋有味。

功夫茶:

潮州工夫茶藝,別稱潮汕工夫茶,是廣東省潮汕地區一帶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負盛名,蜚聲四海,被尊稱爲“中國茶道”。

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潮州茶道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潮州工夫茶歷史悠久。中國茶文化盛行於唐朝,潮州工夫茶則盛行於宋朝,貴族茶就是源於潮州工夫茶,已有千年歷史。

在潮州當地更是把茶做爲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爲茶在許多方面有着養生的作用更因爲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喝工夫茶是廣東潮州人一項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了,飯後,或者客人來訪,好友相見,都是以一壺茶來陪襯。

日本的煎茶道、中國臺灣地區的泡茶道都來源於潮州的工夫茶。

潮汕功夫茶簡介

【功夫茶介紹】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僑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持着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鍋爲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衝罐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製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製品,其壁極薄。【功夫茶茶藝】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爲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裏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擡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爲“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爲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功夫茶是什麼?

潮州工夫茶藝,別稱潮汕工夫茶,是廣東省潮汕地區一帶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負盛名,蜚聲四海,被尊稱爲“中國茶道”。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引自百度百科

工夫茶是一種喝茶方式,廣泛流傳於廣東潮州地區,在這裏喝功夫茶已經成爲了當地人們一種生活習慣,具有獨特的本地特色和民族特點,外地人來到潮汕地區一定要品嚐。這裏的功夫茶喝功夫茶也成爲當地人接待客人,一種基本禮儀。

無論是在公衆場合還是在居民家裏,都可以看到功夫茶的身影,以茶會友,以茶待客。從功夫茶中可以體會到潮汕地區人們的熱情和,功夫茶也成爲潮汕地區的文化符號,人們提起工夫茶就會想到潮汕地區。

功夫茶現在已經被列爲全國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功夫茶至今爲止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是中華茶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朝時期,人們已經有了飲用功夫茶的習俗,宋朝時期更是開發出多種多樣的飲用方式,在功夫茶的泡製過程當中極具觀賞性,可以說是在欣賞一部斥巨資打造的影視作品,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是指什麼茶

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

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功夫乃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首先綠茶的泡茶工序簡單,要求也沒那麼多講究,所以一般功夫茶表演都不用綠茶。

綠茶可以用功夫茶,比如龍井來說的話,一般綠茶(不是頂級)可以用蓋碗,高檔綠茶(牙葉完整比較漂亮的)可以用透明的玻璃杯。

步驟跟一般功夫茶一樣:溫杯潔具,洗茶,沖水,奉茶。

潮汕功夫茶

    潮汕工夫茶即潮汕茶道,亦稱"潮州功夫茶",潮州工夫茶,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潮州工夫茶歷史悠久,中國茶文化盛行於唐朝,而潮州工夫茶則盛行於宋朝,至今已有千年歷史。品茶早已成爲潮汕人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有潮汕人的地方就會有工夫茶的影子!潮汕人都十分喜歡喝茶,在潮汕當地更是把茶作爲待客之道,並約定俗成地制定出一套完整禮儀習俗。這不僅是因爲茶在許多方面有着養生的作用更因爲自古以來茶就有"待君子,清心身"的意境。

   "工夫"一詞,在潮州話中是做事方法講究的意思,這裏指烹茶品茶方法的講究,潮州工夫茶有一套講究茶具、茶葉、用水、衝法、品味的茶經。"工夫"二字在潮語中爲做事考究、細緻而用心之意。做事考究、細心得有點過分的,叫做"過工夫"。工夫茶推崇"和、敬、精、樂"的精神,它必將超越侷限,與更多的人們共享。

   喝工夫茶是潮汕人一項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過的事了,飯後,或者客人來訪,好友相見,都是以一壺茶來陪襯,邊喝茶邊說話。若是飲茶間又來了新客人。主人必須換新茶,以表歡迎。重新沏一壺新茶,先用開水燙洗茶具,頭遍衝出來的茶水不喝,用來燙杯,一輪關公巡城,繞着茶杯360度的手法沖茶,這樣衝出來的每一杯茶會色澤均勻;朝信點兵,最後的點滴茶水落入茶杯之中。待客時茶杯不可裝太滿,八分滿即可,因爲茶杯溫度較高,免致客人燙手。沏出來的第一杯香茗會雙手奉到客人面前,並說一句“吃茶”。 奉茶的先後順序也有講究,先尊後卑、先老後少、先客後主,沏茶者往往都是最後一個喝茶。

   常見的配套是一個陶瓷茶盤、三個小茶杯,一個小茶壺。隨着時代的發展,現階段的喝茶已經簡化了不少。愛茶如癡的潮汕人爲了滿足喝茶的愛好,沒有喝茶的條件也要創造出喝茶的條件。比如旅行裝茶具、快客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由此可見潮州人對茶的情有獨鍾。

  工夫茶,當地不分雅俗,十分普遍,以茶會友。不論是公衆場合還是居民家中,街頭巷尾更是可見到功夫茶的身影,家家戶戶俱備一套茶具。不論是路邊村頭還是工廠商店,無處不見人們長斟短酌。品茶並不僅爲了達到解渴的目的,而且還在品茶中或聯絡感情,或互通信息,或閒聊消遣,或洽談貿易,潮州工夫茶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內容。

     近代詩人張華雲曾爲工夫茶著詩一首,《潮汕工夫茶歌》:“因知工夫茶,最具凝聚力。昔人開其端,歷代有增益。乃成茶文化,世世沐膏澤。”其中就描述到了對工夫茶文化的見解。

     空閒時,總會泡上一杯功夫茶,時而專注於杯水茶之間協奏出來的樂曲,時而若有所思,泡杯功夫茶總是能讓人從中思考,心沉靜下來。又或是與三五知已,喝茶聊天,歡聲笑語……

    一份思鄉,一種文化,一代又一代人的傳承。有些東西已經烙在心裏,拿不走,揮不去。點點滴滴,盡顯功夫。濃濃滋味,最解鄉愁。

功夫茶是什麼茶,功夫茶源自何處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功夫茶是漢族民間傳統的品茶風尚,其烹煎之法應是源於陸羽的《茶經》。功夫茶歷來講究“品飲功夫”。正因其是講究品飲功夫的一種飲茶方式,故稱爲“功夫茶”。

  功夫茶是福建閩南地區和廣東潮汕地區漢族人民傳統的飲茶風俗。是禮賓待客的第一道習俗。今天,海外閩南潮汕華僑還以“功夫茶”作爲認祖追宗的標誌。

  品茶禮儀

  傳統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據說是人們爲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聞香味,然後看茶湯的顏色,最後纔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爲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後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這就是功夫茶的三個境界——“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神明凌霄漢”。據說專業的品茶師可以憑一杯茶品出茶藝師當時的心情。

標籤:功夫茶 潮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