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民歌《搖船》原文及賞析

水裏搖船水裏歇,水裏搖船能得幾個大銅錢?

民歌《搖船》原文及賞析

六月曬得泥鰍黑,十二月凍得紫蝴蝶。

水裏搖船水裏歇,水裏搖船能得幾個大銅錢?

穿身破衣千個窮心結,頭上戴個井欄圈。

伸腳伸去到竈前,縮腳縮在下巴前。

水裏搖船水裏歇,水裏搖船能得幾個大銅錢?

綠汪汪水當褥子,絲草蓑衣蓋身體。

萬臺眼浪當枕頭,蘆扉眼裏望青天。

——蒲泉、羣明《明清民歌選·萬曲選錦》

這是一首清朝末年流行於浙江的民歌,反映了江南船民的窮苦生活狀況。

全詩共分三章。每章開頭都以“水裏搖船水裏歇,水裏搖船能得幾個大銅錢”起句,對他們艱苦的水上勞動生涯“能得幾個大銅錢”發出深沉的發問。其實,這是不疑而問;更確切地說,這是強烈的反問、責問!搖船所得,能有幾枚銅錢,是一清二楚的事,不需要問;他們要問的是:日夜辛勞,爲什麼只能得這麼幾個大銅錢?這幾個大銅錢又怎麼能養活得了一家老小?船民們對如此不合理的待遇極爲不滿。這一問,正“問”出了他們內心的憤慨,他們的不平!

這種每章開頭都用相同語句表現的方法,是民歌傳統中復疊手法的運用。所謂復疊,是指在詩歌中,將相同的語句(或章)重複使用。這是由於詩人對某一事物心中有着深切的感觸,或受到某一強烈的刺激,忍不住要反反覆覆地訴說(參見程俊英《<詩經>漫話》),不這樣反覆詠歌,一唱三嘆,不足以抒其情。因而,民歌中章句復疊的部分,往往就是這首民歌的情結的着眼點。民歌主要是以人民羣衆口頭歌唱的方式來抒發其情的;相同語句的反覆歌唱,不僅能調諧其“行歌互答”過程中的音樂節奏,更能有效地渲染詩歌的感情色彩,起到動人以情的藝術效應。爲什麼“猿鳴三聲”方纔能“淚沾裳”呢?這就是情感復疊所起的效應。

這首民歌正是在章首復疊造成的情結氛圍統括之下,按章逐段,依次遞進,層層鋪開的。全詩主要從船民的生活環境中引物設譬,兼用誇張手法,生動而直觀地描繪了船民生活的貧窮、困苦,讀來催人淚下。無論是比喻,或是誇張,都很形象,具體,色彩鮮明,生活氣息濃厚,充分體現了民歌樸實生動的風格。第一章寫他們終年風裏來,浪裏去,飽受風霜日曬煎熬,曬得泥鰍般黑,凍得蝴蝶般紫, “黑”“紫”兩色,寫盡了船民勞動條件的艱苦。第二章寫他們穿的破衣襤衫,補釘千結,戴的帽子沒有頂,就像個井欄圈,中間是空的,只剩下邊沿一圈;天冷恨不得要把腳伸到竈前去取暖,睡覺時全身冷得縮成一團,膝蓋緊抵下巴頦。船民的窮苦生活,被刻畫得既形象,又真實。第三章,則將船民的生活狀況和生活環境,水乳交融的糅合在一起。窮得沒有褥子,只好把與船一板相隔的“綠汪汪水”來充當;沒有被子,只能用“絲草蓑衣蓋身體”,來擋擋水氣。“萬臺眼浪”,是方言語音記實;是船民對一種浪花形狀的習慣稱呼。浪形類似枕頭,所以纔有此聯想。 “蘆扉眼裏望青天”,寫他們睡在船上所見,對他們受壓抑的生活從整體上作了暗示。本來,水闊天空,可以“憑魚躍”,可以“任鳥飛”。可是船民們只能侷促於船艙一隅,只能從“蘆扉眼裏”望無限青天之一角!他們被壓迫,他們受剝削,他們只能這樣不得自由舒展的過着“水裏搖船水裏歇”的痛苦生活。

它的結構形式,第一章與以後的兩章明顯的不相稱,少了兩句。一年十二個月中,僅舉了六月、十二月爲例,也不符合通常以“春”“秋”來統括一年的慣例。而且第二章中的“錢”“圈”“前”,和第三章中的“錢” “體” “天”,偶句大體合轍(“錢、圈、前、天”押韻,“體”元音韻母相同),故第一章也應在形式上與後兩章保持一致。現在這樣,很可能是在流傳過程中脫落了兩句,如果我們試將第一章補成:

“水裏搖船水裏歇,水裏搖船能得幾個大銅錢?

三月春荒餓肚癟,六月曬得泥鰍黑,

九月秋雨溼透身,十二月凍得紫蝴蝶。”

這樣,整首民歌,三章回環復沓,反覆詠唱,不僅結構勻稱,形式完整,內容也更豐富了。遺憾的是,這僅僅是我們的設想而已,失落的兩句畢竟是難以補全了。所以,我們今天更有必要重視民歌的蒐集整理工作,保存其精華,以充實、豐富我們的文學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