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淮南子《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原文及鑑賞

〔說林訓〕 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①。

淮南子《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原文及鑑賞

〔註釋〕 ① 驥: 良馬,千里馬。

【鑑賞】 此語出自《說林訓》。它的意思是說,人們只是根據虎皮上的一點斑紋,是不會知道老虎的威武的;同樣的,只是看到騏驥身上的一根毛,也是不會知道它善跑的。在這裏,《淮南子》作者通過以上兩個比喻來反對那種只是根據事物的局部或表面來盲目下判斷或作決定的、以點代面的錯誤觀點。

在現實生活中,任何事物總是有着不同的面向,這既表現在時間上,又表現在空間中。因此,我們對於事物的認識也是不能一蹴而就的,而應該是多維性的。因爲在特定的時間或空間中,事物總有一些面向是“在場”的,也有一些面向卻是“缺席”的。我們的認識活動卻是在特定時空中開展的。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的任何認識活動總是“殘缺”的、片面的。20世紀流行的現象學運動曾十分關注於這種“在場”與“缺席”的形式結構問題。對於老虎來說,它的威武也有着不同的面向,這些面向總是在特定時空中以“在場”與“缺席”相交織的形式呈現給我們,例如,虎發威時的面部表情、四肢動作、吼叫聲等。其中任何一個面向都會向我們傳達出關於老虎在那時那地的信息,但是這種信息又是“殘缺”的、不完整的。如果從虎之“一文”傳遞出來的信息是“其武”,但是虎的面部表情、四肢動作乃至身體狀況等傳達出來的又是“這是隻病虎”的話,那麼,我們又該如何判斷老虎的威武與否呢?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無法僅僅根據虎之“一文”來判斷老虎的威武與否,因爲我們所能得到的信息是“殘缺”的、片面的、不完整的,所以我們無法作出完整的、準確的、全面的結論。同樣的,我們也無法通過騏驥的“一毛”來斷言它是否“善走”。

但是,同樣是在《說林訓》中,有這樣一句話:“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意即: 嘗一小塊肉就知道一鼎鍋的肉味。那麼,這種說法是否與“見虎一文,不知其武;見驥一毛,不知善走”相矛盾呢?其實不然,二者並不矛盾,這裏的關鍵在於“一臠肉”與“一鑊之味”的關係與虎之“一文”與“其武”、騏驥之“一毛”與“善走”的關係是有區別的。“一臠肉”是一鑊之中的“一臠肉”,它蘊含着“一鑊之味”的全部信息,因此,“一臠肉”之味與“一鑊之味”的關係是大小之別,只是同一味道所附着的物質形體大小不同而已。而“一文”是老虎的毛皮的部分,而“其武”是老虎的體能等性質的部分,因此,二者雖然同是老虎這一整體的部分,但就二者關係而言,卻是同一整體的不同部分之間的關係,是老虎的“一文”這一毛皮部分與老虎體能性質部分的關係。它們的關係不是大小之別,而是性質之異。同樣地,騏驥之“一毛”與其“善走”之間也是這種同一整體的不同部分之間的關係,二者有着性質之異,而不是大小之別。

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嘗一臠肉”而知“一鑊之味”,這是“由小見大,以近喻遠”(《說林訓》),是人們理性認識方式的具體表現。但是,要想通過虎之“一文”而斷其威武與否,通過騏驥之“一毛”而認其“善走”與否,則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論,是“以點代面”的認識方式和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