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茶葉衛生標準規定緊壓茶中的含量

茶葉衛生標準規定緊壓茶中的含量

茶葉衛生標準規定,緊壓茶的含量應符合以下要求:

1. 水分含量不更高於8.0%。

2. 遊離酸(以檸檬酸計)含量不超過0.5%。

3. 砷、鉛、鎘、汞等重金屬和農藥殘留量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定。

4. 不得添加任何有害物質。

5. 微生物數量應符合國家有關標準規定。

6. 不得使用含有致癌物質的染色劑。

以上標準是爲了保證緊壓茶的衛生質量,減少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種植有機茶要求土壤各種重金屬含量低於多少

種植有機茶要求土壤各種重金屬含量及相關要求.

有機茶的理化衛生標準 水分含量≤6.0% (花茶≤7.5%, 緊壓茶≤ 8.5%);粉末含量≤1.0%;總灰分含量名 6.5%(緊壓茶《7.0%);水浸生物含量≥ 34%;銅含量≤30毫克/千克;鉛含量≤1毫克/千克(緊壓茶≤2毫克/千克);六六六、DDT、三氯殺蟎醇均不得檢出。

空氣符合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一級標準,灌溉用水的水質符合國家地面水環境質量一類標準.

茶園周圍100米以內不得設廁所、糞坑、牲a圈等。

茶葉污染物的檢驗指標有哪些?限量多少

我國茶葉衛生質量標準和產品現狀 

茶葉的衛生質量主要包括:(1)農殘留;(2)重金屬;(3)有害微生物等。? 

茶葉的衛生質量標準滯後 

我國現行茶葉衛生標準GB97079-1988,只限定了農殘留(六六六 MRL≤0.2mg/kg,緊壓茶≤0.4g/kg;DDT:MRL≤0.2mg/kg;Cu≤60mg/kg;Pb≤2mg/kg)。該標準較之歐盟指令和CAC的有關標準差距甚大,其中歐盟至目前爲止,僅在農殘留限量中就有108項,限量標準要比我國標準嚴10~200倍。我國現行國標在技術參數的設置和限量指標上均落後於國外先進標準,嚴重滯後於市場需要,不利於茶葉的出口,據統計,如按現行國際,我國90%以上的茶葉衛生質量合格,而同期據國家茶葉質檢中心對2000只茶葉按歐盟新標準分析的結果來看,僅氰戍菊酯一項超標率爲39.9~84.2%。? 

2.茶葉中農殘留的現狀 

茶葉中的農殘留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茶葉出口的最大問題,給我國茶葉出口帶來很大的威脅。1999年、2000年我國對歐盟茶葉出口連續減少1萬噸,其主要原因是歐盟實行新的農殘留標準,造成我國茶葉農殘留偏高。? 

我國茶葉生產由於受到不同時期經濟發展水平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制約,茶葉的農殘留狀況也不斷變化。? 

20世紀80年代之前,由於農的品種較少,主要大面積使用六六六、DDT,茶葉中的農殘留主要是六六六和DDT。鑑於此種情況,農業部於1972 年發佈了“禁止在茶葉生產中使用劇毒農和高殘留農的通知”。此出臺,有效地抑制了農殘留擴散,茶葉中六六六和DDT的殘留得到控制,殘留量普遍下降。但由於當時同期農田作物生產的繼續普遍使用,造成土壤、水、空氣的污染傳播,使茶葉中的殘留水平一直處於0.3~0.5mg/kg之間,難以達到國際標準(≤0.2mg/kg)的要求。據此,我國於1984年宣佈全國禁止生產銷售和使用六六六、DDT,使茶葉中的六六六、DDT殘留問題得以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隨着該的實施,我國的農在管理上得到了有序的法制管理,生產和使用逐步進入科學合理的軌道,但由於農村分散經營的特點,在茶園農的合理使用技術上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茶農農殘留控制的意識不強,造成茶葉農殘水平出現階段性的回升。茶葉農殘控制又出現新的問題。從目前國內茶葉的農殘情況來看。有如下幾個較爲突出的問題:? 

(1)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優樂得殘留超標嚴重。國家茶葉衛生標準對上述三項未作規定,據國內按歐盟新標準檢測的結果和出口茶葉國外檢測的結果反映來看,情況十分嚴峻,國內抽樣結果爲:氰戊菊酯超標率39.9%~84.2%、甲氰菊酯爲22.4~66.6%,優得樂爲14.9~50.0%,歐盟 1999年檢測結果依次爲0%(按新指標爲70%左右),14.2~21.8%和18~21.8%。結果令人擔憂。? 

(2)三氯殺蟎醇的殘留存在潛在危險。三氯殺蟎醇的殘留問題,一段時間內,曾是我國茶葉農殘留的首要問題,自從國家禁止在茶葉中使用三氯殺蟎醇後,三氯殺蟎醇的殘留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仍存在潛在危險。一方面,歐盟新標準將該項指標由MRL≤20mg/kg提高到≤0.1mg/kg,將標準提高了200倍,對我國茶葉將是一個考驗;另一方面,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是在我國生產的三氯殺蟎醇產品中,普遍含有3~10%的DDT,極易造成茶園未施用DDT,而茶葉DDT殘留超標的現象出現。?

國家規定茶葉中鋅(mg/kg)的含量是多少

我國現行茶葉衛生標準GB97079-1988,只限定了農藥殘留(六六六 MRL≤0.2mg/kg,緊壓茶≤0.4g/kg;DDT:MRL≤0.2mg/kg;Cu≤60mg/kg;Pb≤2mg/kg)。

鋅含量未做強制規定。

聽說茶葉也含鉛,想了解一下對健康有損害嗎?

客觀認識茶葉中的鉛含量 鉛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一種物質,任何來自自然界的食品都含有一定的鉛,茶葉也不例外。對於茶葉中所含的鉛,我們應如何科學的看待呢? 造成目前我國茶葉中鉛超標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客觀原因上,近年,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問題還相當突出,加劇了茶葉中鉛含量的升高。目前,對茶葉鉛污染途徑的研究還不深入,但從已有的研究結果來看,可能來自以下三方面:一是環境污染,如汽車尾氣、工廠降塵等;二是茶園土壤富鉛,如鉛礦地區茶園;三是製茶機具,如炒茶鍋含鉛量過高。 在標準原因上,現行國家茶葉衛生標準中鉛的限量指標太嚴,標準規定鉛的限量值≤2mg/kg(緊壓茶爲3)。而世界上一些茶葉主要生產國和進口國對茶葉中鉛的限量指標比我國要寬得多,我國是世界上此項指標規定最嚴的國家。 我國茶葉中鉛限量標準制定於1988年,當時是由衛生部門組織起草,標準值是按幹茶確定的,對茶葉的飲用特性考慮得不夠充分。茶葉畢竟是泡着喝,鉛含量還有浸出率問題。 茶葉不同於一般食品,人們通常不是將茶葉全食,而是飲用茶湯。通過飲茶,茶葉中的鉛究竟有多少能被攝入人體內?農業部茶葉質檢中心曾做過一項試驗。將鉛含量分別爲每千克17.9毫克、13.9毫克、4.3毫克、3.6毫克和3.2毫克五種鉛含量超標的茶葉,模仿沏茶,用100℃沸水沏1小時,測定茶湯中鉛含量,結果5只茶湯中均未測出鉛。可見,儘管茶葉中含有鉛,但這些鉛不溶解於茶湯或浸出率極微,從而可認爲通過飲茶攝入人體的鉛是很微量的。 針對當前部分茶葉產品確實還存在鉛污染問題,應注意做好應對措施,包括開展“茶葉鉛的污染途徑研究”。目前,確實有部分茶葉不同程度地遭到鉛的污染,對此,有關部門、茶業行業和有關科研機構應引起足夠注意,組織力量進行研究,探明茶葉鉛的污染途徑,以期從根本上解決鉛污染問題。修訂茶葉衛生國家標準。參照國外茶葉鉛的限量標準,適當放寬我國作爲飲料用的茶葉鉛的限量值。

茶葉衛生標準理化指標規定茶葉中的ddt爲

茶葉衛生標準理化指標規定茶葉中的ddt爲 ≤0.2mg/kg 。

茶葉成分有兒茶素、膽甾烯酮、咖啡鹼、肌醇、葉酸、泛酸,有益健康。茶葉製成的茶飲料,是世界三大飲料之一。

茶葉源於中國,茶葉最早是被作爲祭品使用的。但從春秋後期就被人們作爲菜食,在西漢中期發展爲藥用,西漢後期才發展爲宮廷高級飲料,普及民間作爲普通飲料那是西晉以後的事。發現最早人工種植茶葉的遺蹟在浙江餘姚的田螺山遺址,已有6000多年的歷史。

飲茶始於中國。葉革質,長圓形或橢圓形,可以用開水直接泡飲,依據品種和製作方式以及產品外形分成六大類。依據季節採製可分爲春茶、夏茶、秋茶、冬茶。

以各種毛茶或精製茶葉再加工形成再加茶,包括分爲花茶、緊壓茶、萃取茶、藥用保健茶、茶食品、含茶飲料等。

秦統一中國後,促進了四川和其他地區的經濟交流,種茶和飲茶才由四川逐漸向外傳播。先流傳至長江流域。

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在《凡將篇》中提到的“荈詫”就是茶;西漢末年,在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爲“蔎”;在《神農本草經》(約成於漢朝)中,稱之爲“荼草”或“選”;

信陽農藥茶大量流向外地,如何區分農藥茶?

【信陽再曝大量農藥茶流向外地】

   中國網7月30日訊茶葉農藥殘留問題屢屢曝出,以致國內茶葉出口受挫。今日,信陽茶區被曝大量農藥茶流向外地,消費者再度對茶葉安全心存疑慮。

這次事件主角爲信陽主要產茶地溮河港鄉。然而,這也是信陽毛尖集團的原料產地之一,

這不僅引起消費者質疑,赫赫有名的龍潭茶和五雲茶是不是也難倖免被農藥污染的事實?

【那麼如何區分農藥茶?】

       鑑別茶有感官和理化鑑定兩個方法。

感官鑑定,也叫審評,第一形狀,屬外觀鑑定。

感官鑑定又可分爲四項:

一是條索,條的種類不同,條索的要求與呈現各異,如鬆緊、曲直、粗細、扁圓、整碎、輕重等。要與該品種正常情況相符。

二是色澤,是枯燥還是光潤,還應與該品種要求相符,如紅茶是紅褐色,綠茶是嶄新綠色,花茶爲褐綠色。

三是淨度,應潔淨無梗,塊、片、末不超過限度,不能含有非茶類夾雜物。

四是嫩度,同一品種茶葉以芽尖白毫多者爲佳,條索雖稍粗壯,但嫩潤半透明。

      【 鑑別茶的內質,可分香氣、滋味、湯色、葉底】

【一】是香氣,鼻嗅新鮮,濃厚純正爲好,淡薄不純爲次,悶焦粗澀者更次,有異味者爲劣。各種花茶均應有自己獨特的正常香氣,如茉莉花茶應具茉莉香氣,玉蘭、珠蘭花茶應具玉蘭、珠蘭香氣。

【二】是滋味,用舌部味蕾感覺,甘醇濃郁,鮮嫩純正爲優,澀、苦、粗、酵、淡爲次,黴、辣、生草味爲劣。

【三】是湯色,在茶湯熱時,觀察明暗深淺。一般明淺爲佳,暗深者次,但紅茶湯色比綠茶深,緊壓茶湯色要暗。四是葉底,品嚐沏過的溼茶葉,用手按,柔軟有彈性屬於細嫩,板硬無彈性爲粗老。上述鑑別方法主要是區分優、次、劣。一切事物都是由量變到質變,僞劣茶葉也就往往是在這種感官鑑別中發現。

        茶葉尚無全方位、全過程用文字表述的質量標準,現只有產地收購毛茶標準,即6級18等,和國際GB/T9172-1988《花茶級型坯》標準。其中只有國標GB9679-1988《茶葉衛生標準》具有強制性。感官指標:具有該茶正常應有的外形及固有色香味,不能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得含草類物質,無異味,無異臭,無黴變。理化指標:每kg鉛含量不超過2mg(緊壓茶爲3mg),銅不超過60mg,銻不多於0.2mg(緊壓茶爲0.4mg).

    【有機氯和有機汞農藥殘留指標,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均不得超過0.2mg/kg.】

    【水分指標】:含水量太高,茶葉變質越快;水份越少,茶葉不易劣變,但水份過低,茶葉品質會下降。一般茶葉含水量在3%左右爲最佳。

    【灰分指標】:茶葉中的無機化合物稱爲灰分,灰分中含量較多的是磷、鉀,其次是鈣、鎂、鐵、錳、鋁、硫等,總量不得超過7%.

    【茶葉的理化鑑定分爲物理鑑別和化學鑑別】

【茶葉的物理鑑別有4項內容】:

    1、葉片檢驗:取少許開水沖泡後的葉片,用放大鏡觀察,如果葉片的顏色爲深綠色,上面光滑,背面有茸毛,葉片呈橢圓形,葉端短小鈍圓,葉緣呈鋸齒狀,鋸齒上有纖毛,即可判斷爲真茶。不符合以上特徵的葉片即爲摻假茶。

    2、對摻入已浸泡過的茶葉檢驗:取可疑茶葉片,製成粉末,置於表面皿中後,另於其上端再加蓋一表面皿,控制電爐,用小火烘烤5~10min,在覆蓋的表面皿上,用鏡檢,如果可見許多極細的油滴狀物,並有許多細針狀結晶者爲咖啡鹼,表明是純茶。否則說明咖啡鹼早已溶解無存,可以判爲是已經浸泡過的茶葉。還可以根據浸出液比重法來確定,已經浸泡過的茶葉浸出液比重爲1.0023~1.0057,與新茶浸出液比重1.0098~1.0145相差甚遠,上述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更能準確判斷。

    3、對茶葉中摻入了色素的檢驗:取茶碎末放在白紙上,反覆摩擦,如在紙上留下了各種顏色條痕,說明有着色劑存在。還可取茶少許加入三氯甲烷,振盪後,如三氯甲烷呈現藍色或綠色者,表明茶葉摻入了藍靛或薑黃等着色劑。

    4、對茶葉中摻入蠟質的檢驗:取少許茶葉攤於粗糙白紙上,用電熨斗燙之,如在白紙上有明顯油跡存在,說明茶葉中摻入了蜂蠟或石蠟。

    【茶葉的化學鑑別】:

       如果可疑葉片不含咖啡鹼和錳,已能證明不是茶葉,但若檢出咖啡鹼與錳,也還不能肯定可疑葉片就是茶葉。因此,還需要根據國家標準規定的方法,作有無茶氨酸的檢驗,來最終判定茶葉的真假。

參考地址&推薦閱讀:

http://www.foodmate.net/news/guonei/2013/07/238909.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71264eece009581b6bd9eb6d.html

如何鑑別茶葉中是否有農藥?

真正有效辦法是靠茶葉質檢部門用物理或化學的方法來鑑別茶葉是否含有農藥。

鑑別茶有感官和理化鑑定兩個方法。感官鑑定,也叫審評,第一形狀,屬外觀鑑定。感官鑑定又可分爲四項:一是條索,條的種類不同,條索的要求與呈現各異,如鬆緊、曲直、粗細、扁圓、整碎、輕重等。要與該品種正常情況相符。二是色澤,是枯燥還是光潤,還應與該品種要求相符,如紅茶是紅褐色,綠茶是嶄新綠色,花茶爲褐綠色。三是淨度,應潔淨無梗,塊、片、末不超過限度,不能含有非茶類夾雜物。四是嫩度,同一品種茶葉以芽尖白毫多者爲佳,條索雖稍粗壯,但嫩潤半透明。

鑑別茶的內質,可分香氣、滋味、湯色、葉底。一是香氣,鼻嗅新鮮,濃厚純正爲好,淡薄不純爲次,悶焦粗澀者更次,有異味者爲劣。各種花茶均應有自己獨特的正常香氣,如茉莉花茶應具茉莉香氣,玉蘭、珠蘭花茶應具玉蘭、珠蘭香氣。二是滋味,用舌部味蕾感覺,甘醇濃郁,鮮嫩純正爲優,澀、苦、粗、酵、淡爲次,黴、辣、生草味爲劣。三是湯色,在茶湯熱時,觀察明暗深淺。一般明淺爲佳,暗深者次,但紅茶湯色比綠茶深,緊壓茶湯色要暗。四是葉底,品嚐沏過的溼茶葉,用手按,柔軟有彈性屬於細嫩,板硬無彈性爲粗老。上述鑑別方法主要是區分優、次、劣。一切事物都是由量變到質變,僞劣茶葉也就往往是在這種感官鑑別中發現。

茶葉尚無全方位、全過程用文字表述的質量標準,現只有產地收購毛茶標準,即6級18等,和國際GB/T9172-1988《花茶級型坯》標準。其中只有國標GB9679-1988《茶葉衛生標準》具有強制性。感官指標:具有該茶正常應有的外形及固有色香味,不能混有異種植物,葉不得含草類物質,無異味,無異臭,無黴變。理化指標:每kg鉛含量不超過2mg(緊壓茶爲3mg),銅不超過60mg,銻不多於0.2mg(緊壓茶爲0.4mg).

有機氯和有機汞農藥殘留指標,六六六和滴滴涕含量均不得超過0.2mg/kg.

水分指標:含水量太高,茶葉變質越快;水份越少,茶葉不易劣變,但水份過低,茶葉品質會下降。一般茶葉含水量在3%左右爲最佳。

灰分指標:茶葉中的無機化合物稱爲灰分,灰分中含量較多的是磷、鉀,其次是鈣、鎂、鐵、錳、鋁、硫等,總量不得超過7%.

茶葉的理化鑑定分爲物理鑑別和化學鑑別。

茶葉的物理鑑別有4項內容:

1葉片檢驗:取少許開水沖泡後的葉片,用放大鏡觀察,如果葉片的顏色爲深綠色,上面光滑,背面有茸毛,葉片呈橢圓形,葉端短小鈍圓,葉緣呈鋸齒狀,鋸齒上有纖毛,即可判斷爲真茶。不符合以上特徵的葉片即爲摻假茶。

2對摻入已浸泡過的茶葉檢驗:取可疑茶葉片,製成粉末,置於表面皿中後,另於其上端再加蓋一表面皿,控制電爐,用小火烘烤5~10min,在覆蓋的表面皿上,用鏡檢,如果可見許多極細的油滴狀物,並有許多細針狀結晶者爲咖啡鹼,表明是純茶。否則說明咖啡鹼早已溶解無存,可以判爲是已經浸泡過的茶葉。還可以根據浸出液比重法來確定,已經浸泡過的茶葉浸出液比重爲1.0023~1.0057,與新茶浸出液比重1.0098~1.0145相差甚遠,上述兩種方法結合使用,更能準確判斷。

3對茶葉中摻入了色素的檢驗:取茶碎末放在白紙上,反覆摩擦,如在紙上留下了各種顏色條痕,說明有着色劑存在。還可取茶少許加入三氯甲烷,振盪後,如三氯甲烷呈現藍色或綠色者,表明茶葉摻入了藍靛或薑黃等着色劑。

4對茶葉中摻入蠟質的檢驗:取少許茶葉攤於粗糙白紙上,用電熨斗燙之,如在白紙上有明顯油跡存在,說明茶葉中摻入了蜂蠟或石蠟。

茶葉的化學鑑別:

如果可疑葉片不含咖啡鹼和錳,已能證明不是茶葉,但若檢出咖啡鹼與錳,也還不能肯定可疑葉片就是茶葉。因此,還需要根據國家標準規定的方法,作有無茶氨酸的檢驗,來最終判定茶葉的真假。

市場抽查發現,散裝茶普遍質價不符,質次價高;包裝茶中有不少不法商販僞造"猴王"、"京華"等名牌商標、包裝,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而且缺斤短兩。以"京華"牌爲例,其商標、壽字圖案和包裝袋圖案都進行了註冊,受國家法律保護。包裝定點印刷,細緻精美,廣大消費者在購買包裝茶時應仔細辨認,注意比較,避免上當。

1999年第4季度對茉莉花茶國家質量監督抽查結果,農藥殘留量超過國家標準規定限值的佔4.29%.我國產茶區域遼闊,品種繁多,多數茶園地處高山,水土純淨,污染小。但處於丘陵地區的茶園,夏秋茶季病蟲害多,茶農忽視農藥正確使用,致使茶葉中農藥殘留超標。在茶葉加工拼配過程中,原料相互混雜,擴大了農藥殘留污染範圍,嚴重影響了茶葉聲譽和內銷、外貿出口。歐盟從2000年7月1日起實施的新檢驗標準就大大縮小了茶葉的農藥殘留限量指標,我國作爲產茶和出口大國,面臨嚴峻挑戰,北京、天津、上海已制定了嚴格的茶葉質量標準。

怎樣判斷毛茶在製品的含水量?

毛茶幹度的感官測定法

不同的含水量毛茶的硬軟、韌脆、手捏感覺,茶葉受力後發出的聲音都是各不相同的。手測水分時,力的作用可概括爲六個字:抓、握、壓、捏、捻、折,並與看、聽、嗅相結合,因爲不同的含水量的茶葉,其外觀和感覺反映是不同的。以條形爲例——含水量5%左右時抓茶一把,用力緊握很刺手,發出“沙沙”響聲,條脆,手捻即成粉,嫩梗輕折即斷,香;含水量7%左右時抓茶一把,用力緊握感覺刺手,有“沙沙”響聲,條能壓碎尚脆,手捻成粉末,嫩梗輕折即斷,香氣充足;含水量10%左右時抓茶一把,用力緊握,有些刺手,條能折斷,手捻有片末,嫩梗稍用力可折斷,香氣正常;含水量13%左右時抓茶一把,用力緊握微感刺手,條無顯著折斷,手捻略有細片,間有碎茶,嫩梗用力可折斷,但梗皮不脫離;含水量16%左右時抓茶一把,用力緊握,茶條彎曲,張手是逐漸伸展,手捻略有碎片,嫩梗用力不斷,有潮氣,新茶出現陳氣。

茶葉衛生標準規定茶中ddt含量是多少

≤0.2mg,,每千克茶葉中含量

急求 《GB中國國家標準彙編》 中的 綠茶標準 786—796頁的內容`` 在線等答案

GB/T 14456-93 綠 茶

1 主題內容與適用範圍

本標準規定了綠茶的花色等級、技術要求、檢驗方法、檢驗規則、包裝及貯運要求。

本標準適用於炒青、烘青、曬青及其經整形、歸類加工而成的精製綠茶產品。

2 引用標準

GB 5009.57 茶葉衛生標準的分析方法

GB 7718 食品標籤通用標準

GB 8302 茶 取樣

GB 8303 茶 磨碎試樣的製備及其幹物質含量測定

GB 8304 茶 水分測定

GB 8305 茶 水浸出物測定

GB 8306 茶 總灰分測定

GB 8307 茶 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測定

GB 8308 茶 酸不溶性灰分測定

GB 8309 茶 水溶性灰分鹼度測定

GB 8310 茶 粗纖維測定

GB 8311 茶 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

GB 9172 花茶級型坯

GB 9679 茶葉衛生標準

GB 9833.5 緊壓茶 沱茶

GB 11680 食品包裝用原紙衛生標準

GB/T 14487 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SB/T 10037S 紅茶 綠茶 花茶運輸包裝

SB/T 10157 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3 定義

綠茶 用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O.kunts)新梢的芽、葉、嫩莖,經過殺青、揉

捻、乾燥等工藝製成的初製茶(或稱毛茶)和經整形、歸類等工藝製成的精製茶(或稱成

品茶),保持綠色特徵,可供飲用的茶。

4 品名、花色、等級

4.1 初製茶根據乾燥工藝,形態特徵定品名,按產品質量分級。

4.1.1 炒青 用炒滾方式爲主幹燥的茶,分長炒青和圓炒青。

4.1.1.1 長炒青 呈長條形的炒青。分爲一級、二級、、四級、五級、六級。

4.1.1.2 圓炒青 呈圓形的炒青。分爲一級、二級、、四級、五級、六級。

4.1.2 烘青 用烘焙方式乾燥,呈長條形的茶。分爲一級、二級、、四級、五級、

六級。

4.1.3 曬青 用日曬方式乾燥,呈長條形的茶。分爲一級、二級、、四級、五級。

4.2 精製茶根據初製茶原料老嫩、加工工藝,按形態和色香味的品質特徵定花色。各花色

按產品質量分級。

4.2.1 珍眉 以長炒青爲原料,經過整形、歸類、拼配成的條形茶。分爲特珍特級、一

級、二級,珍眉一級、二級、、四級、不列級。

4.2.2 珠茶 以圓炒青爲原料,經整形、歸類、拼配成的圓形茶。分爲特級、一級、二

級、、四級、五級、不列級。

4.2.3 雨茶 從長炒青或圓炒青加工中分離出的短條形和雨點狀茶拼配而成。分爲一

級、二級。

4.2.4 貢熙 從長炒青加工中分離出的呈圓形和扁塊形茶拼配而成。分爲特貢一級、

二級、貢熙一級、二級、、不列級。

4.2.5 鳳眉 從長炒青或圓炒青加工中分離出的部分細小、短鈍的條形茶拼配而成。

不分級。

4.2.6 秀眉 從長炒青或圓炒青加工中分離出的部分嫩梗莖、筋、細條和片形茶拼配

而成。分爲特級、一級、二級、。

4.2.7 茶片 從長炒青或烘青加工中分離出的部分輕身片形茶。不分級。

4.2.8 烘青花茶坯 以烘青爲原料,經整形、歸類烘窨制花茶用的條形茶。分爲一級、

二級、、四級、五級、六級。

4.2.9 蒸壓綠茶 以曬青爲原料,經整形蒸壓成的團茶,如沱茶。

5 技術要求

5.1 基本要求

5.1.1 品質正常、無劣變、無異味。

5.1.2 不得含有非茶類夾雜物。

5.1.3 不着色,不添加任何香味物質。

5.2 感官指標

5.2.1 各品名、花色、等級的感官品質必須符合實物標準樣茶,對外貿易應符合雙方合

同規定的成交樣茶。

5.2.2 各品名、花色、等級的感官品質應符合本級品質特徵要求,見附錄A。

5.2.3 各品名、花色、等級的實物標準樣爲該級產品品質最低界限。實物標準樣由國

家主管部門參照本標準規定的技術要求換配。

5.3 理化指標

5.3.1 初製茶理化指標

初製茶各品名理化指標,見表1。

表1

━━━━━━━━━━━━┳━━━━━━━━━━━━━━━

┃ 指 標

項 目 ┣━━━┳━━━┳━━┳━━━━

┃長炒青┃圓炒青┃烘青┃曬青

━━━━━━━━━━━━╋━━━┻━━━┻━━╋━━━━

水分,%(m/m) ≤ ┃ 7.0 ┃ 9.0

━━━━━━━━━━━━╋━━━━━━━━━━┻━━━━

總灰分,%(m/m) ≤ ┃ 7.0

━━━━━━━━━━━━╋━━━┳━━━┳━━┳━━━━

碎末茶,%(m/m) ≤ ┃ 6.0 ┃ 1.5 ┃ 5.0┃ 6.0

━━━━━━━━━━━━╋━━━┻━━━┻━━┻━━━━

水浸出物,%(m/m) ≥ ┃ 36.0

━━━━━━━━━━━━╋━━━━━━━━━━━━━━━

粗纖維,%(m/m) ≤ ┃ 16.0

━━━━━━━━━━━━┻━━━━━━━━━━━━━━━

5.3.2 精製茶理化指標

5.3.2.1 珍眉、珠茶、雨茶、貢熙、鳳眉、秀眉、茶片理化指標,見表2。

表2

━━━━━━━━━━━━━━━━┳━━━━━━━━━━━━━━━━━━━━━

┃ 指 標

項 目 ┣━━┳━━┳━━┳━━┳━━┳━━┳━━━

┃珍眉┃珠茶┃貢熙┃雨茶┃鳳眉┃秀眉┃茶片

━━━━━━━━━━┳━━━━━╋━━┻━━┻━━┻━━┻━━╋━━┻━━━

水分,%(m/m) ┃ 出廠檢驗 ┃ 6.5 ┃ 7.0

≤ ┣━━━━━╋━━━━━━━━━━━━━━╋━━━━━━

┃ 出口檢驗 ┃ 7.5 ┃ 8.0

━━━━━━━━━━╋━━━━━╋━━━━━━━━━━━┳━━╋━━┳━━━

粉末,%(m/m) ┃ 出廠檢驗 ┃ 1.0 ┃2.0 ┃3.0 ┃ 4.0

≤ ┣━━━━━╋━━━━━━━━━━━╋━━╋━━╋━━━

┃ 出口檢驗 ┃ 1.5 ┃3.0 ┃4.0 ┃ 5.0

━━━━━━━━━━┻━━━━━╋━━━━━━━━━━━╋━━┻━━┻━━━

總灰分,%(m/m) ≤ ┃ 7.0 ┃ 7.5

━━━━━━━━━━━━━━━━╋━━━━━━━━━━━┻━━━━━━━━━

水浸出物,%(m/m) ≥ ┃ 34.0

━━━━━━━━━━━━━━━━╋━━━━━━━━━━━━━━━━━━━━━

粗纖維,%(m/m) ≤ ┃ 16.0

━━━━━━━━━━━━━━━━╋━━━━━━━━━━━━━━━━━━━━━

水溶性灰分,佔總灰分,%(m/m) ≥ ┃ 45.0

━━━━━━━━━━━━━━━━╋━━━━━━━━━━━━━━━━━━━━━

酸不溶性灰分,%(m/m) ≤ ┃ 1.0

━━━━━━━━━━━━━━━━╋━━━━━━━━━━━━━━━━━━━━━

水溶性灰分鹼度(以KOH計) ┃ 1.0~3.0

━━━━━━━━━━━━━━━━┻━━━━━━━━━━━━━━━━━━━━━

5.3.2.2 烘青花茶坯按GB 9172規定執行。

5.3.2.3 沱茶按GB 9833.5規定執行。

5.4 衛生指標

衛生指標按GB 9679規定執行。

6. 檢驗方法

6.1 取樣,按GB 8302規定執行。

6.2 感官質檢驗,按GB/T 14487和SB/T10157規定執行。

6.3 理化品質檢驗

6.3.1 總灰分、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灰分鹼度、粗纖維、水浸出物檢

驗的樣品製備,按GB 8303規定執行。

6.3.2 水分檢驗,按GB 8304規定執行。

6.3.3 碎茶、粉末檢驗,按GB 8311規定執行。

6.3.4 水浸出物檢驗,按GB 8305規定執行。

6.3.5 粗纖維檢驗,按GB 8310規定執行。

6.3.6 總灰分檢驗,按GB 8306規定執行。

6.3.7 水溶性灰分檢驗,按GB 8307規定執行。

6.3.8 酸不溶性灰分檢驗,按GB 8308規定執行。

6.3.9 水溶性灰分鹼度檢驗,按GB 8309規定執行。

6.4 衛生檢驗,按GB 5009.57規定執行。

6.5 包裝檢驗,按GB 11680和GB 7718規定執行。

7 檢驗規則

7.1 產品均應以批(嘜)爲單位,同批(嘜)產品的品質規格和包裝必須一致。

7.2 交收(出廠)檢驗

7.2.1 每批產品交貨時,初製茶檢驗感官品質、水分、碎末茶和包裝規格,精製茶檢驗

感官品質、水分、粉末和包裝規格。

7.2.2 產品出廠,必須經過廠質檢部門的檢驗,簽發產品質量合格證,方可出廠。

7.3 型式(例行)檢驗

7.3.1 有下列情況之一時,應對產品質量進行全面考覈,即進行型式檢驗。

a. 新產品試製定型鑑定;

b. 投產後,如原料、工藝、機具有較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質量時;

c. 國家質量監督機構檢查產品質量時。

7.3.2 型式檢驗時,應按規定的技術要求第5章全部進行檢驗。

7.4 檢驗結果判定

7.4.1 凡劣變、有污染、有異氣味和衛生指標不合格的產品,均判爲不合格產品,不得

作爲飲料銷售。

7.4.2 交收檢驗時,按7.2.1條規定的檢驗項目,其中一項不符合技術要求的產品,均判

爲不合格產品。

7.4.3 型式檢驗時,技術要求規定的各項檢驗,有一項不符合技術要求的產品,均判爲不

合格產品。

7.5 複驗

對檢驗結果有爭議時,應對留存樣進行復驗,或在同批(嘜)產品中重新按GB 8302規

定加倍取樣,對不合格項目進行復驗,以複驗結果爲準。

8 標籤、包裝、運輸、貯存

8.1 標籤

出廠產品的外包裝上應按GB 7718規定或貿易合同規定條款清晰標明標記。

8.2 包裝

8.2.1 包裝容器應該用乾燥、清潔、無異氣味及不影響茶葉品質的材料製成,接觸茶葉

的內包裝材料應符合GB 11680規定。

8.2.2 包裝要牢固、防潮、整潔、美觀、無異氣味,能保護茶葉品質,便於裝卸、倉儲

和運輸。

8.2.3 包裝規格應符合SB/T 10037的規定。

8.3 運輸

運輸工具必須清潔、乾燥、無異味、無污染;運輸時應防雨、防潮、防曝曬;裝卸

時輕放輕卸,嚴禁與有毒、有異氣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運。

8.4 貯存

產品應貯於清潔、乾燥、無異氣味的專用倉庫中,倉庫周圍應無異氣污染。

附 錄 A

綠茶各花色(品名)等級感官品質特徵

(補充件)

A1 珍眉感官品質特徵要求,見表A1。

表 A1

━━━━━┳━━━━━━━━━━━━━━━━┳━━━━━━━━━━━━━━━━━━

┃ 外 形 ┃ 內 質

級 別 ┣━━━┳━━━┳━━━┳━━━━╋━━━━┳━━━┳━━━━┳━━━━

┃ 條索 ┃整碎 ┃ 色澤 ┃ 淨度 ┃ 香氣 ┃滋味 ┃ 湯色 ┃ 葉底

━━━━━╋━━━╋━━━╋━━━╋━━━━╋━━━━╋━━━╋━━━━╋━━━━

特珍特級 ┃ 細嫩 ┃勻整 ┃綠光潤┃ 潔淨 ┃ 鮮嫩 ┃鮮爽 ┃嫩綠明亮┃含芽嫩綠

┃顯鋒苗┃ ┃ 起霜 ┃ ┃ 清高 ┃濃醇 ┃ ┃ 明亮

━━━━━╋━━━╋━━━╋━━━╋━━━━╋━━━━╋━━━╋━━━━╋━━━━

特珍一級 ┃ 細緊 ┃勻整 ┃ 綠潤 ┃ 淨 ┃高香持久┃鮮濃 ┃ 綠 ┃嫩勻嫩綠

┃有鋒苗┃ ┃ 起霜 ┃ ┃ ┃爽口 ┃ 明亮 ┃ 明亮

━━━━━╋━━━╋━━━╋━━━╋━━━━╋━━━━╋━━━╋━━━━╋━━━━

特珍二級 ┃ 緊結 ┃尚勻整┃ 綠潤 ┃ 尚淨 ┃ 高香 ┃濃厚 ┃ 黃綠 ┃ 嫩勻

┃ ┃ ┃ ┃ ┃ ┃ ┃ 明亮 ┃ 綠明亮

━━━━━╋━━━╋━━━╋━━━╋━━━━╋━━━━╋━━━╋━━━━╋━━━━

珍眉一級 ┃ 緊實 ┃尚勻整┃綠尚潤┃ 尚淨 ┃ 尚高 ┃濃醇 ┃ 黃綠 ┃ 尚嫩勻

┃ ┃ ┃ ┃ ┃ ┃ ┃尚明亮 ┃黃綠明亮

━━━━━╋━━━╋━━━╋━━━╋━━━━╋━━━━╋━━━╋━━━━╋━━━━

珍眉二級 ┃尚緊實┃勻稱 ┃ 黃綠 ┃稍有嫩莖┃ 純正 ┃醇和 ┃ 黃綠 ┃ 尚勻軟

┃ ┃ ┃ 尚潤 ┃ ┃ ┃ ┃ ┃ 黃綠

━━━━━╋━━━╋━━━╋━━━╋━━━━╋━━━━╋━━━╋━━━━╋━━━━

珍眉 ┃ 粗實 ┃勻稱 ┃ 綠黃 ┃ 帶細梗 ┃ 平正 ┃平和 ┃ 綠黃 ┃葉質尚軟

┃ ┃ ┃ ┃ ┃ ┃ ┃ ┃ 綠黃

━━━━━╋━━━╋━━━╋━━━╋━━━━╋━━━━╋━━━╋━━━━╋━━━━

珍眉四級 ┃稍粗鬆┃尚勻稱┃ 黃 ┃ 帶梗樸 ┃ 稍粗 ┃ 稍 ┃ 黃 ┃ 稍粗

┃ ┃ ┃ ┃ ┃ ┃粗淡 ┃ 稍暗 ┃ 綠黃

━━━━━╋━━━╋━━━╋━━━╋━━━━╋━━━━╋━━━╋━━━━╋━━━━

珍眉 ┃ 粗鬆 ┃尚勻稱┃ 黃 ┃有輕樸梗┃ 粗 ┃稍粗淡┃黃較暗 ┃ 粗老

下列級 ┃帶扁條┃ ┃ 稍花 ┃ ┃ ┃帶澀 ┃ ┃ 黃暗

━━━━━┻━━━┻━━━┻━━━┻━━━━┻━━━━┻━━━┻━━━━┻━━━━

A2 珠茶感官品質特徵要求,見表A2。

表A2

━━━━━┳━━━━━━━━━━━━━━━━━┳━━━━━━━━━━━━━━━━

┃ 外 形 ┃ 內 質

級 別 ┣━━━━┳━━━┳━━━━┳━━━╋━━━┳━━━┳━━━━┳━━━━

┃ 顆粒 ┃ 整碎 ┃ 色澤 ┃ 淨度 ┃ 香氣 ┃滋味 ┃ 湯色 ┃ 葉底

━━━━━╋━━━━╋━━━╋━━━━╋━━━╋━━━╋━━━╋━━━━╋━━━━

特級 ┃細圓緊結┃ 勻整 ┃深綠光潤┃ 潔淨 ┃ 香高 ┃濃厚 ┃嫩綠明亮┃芽葉完整

┃ 重實 ┃ ┃ 起霜 ┃ ┃ 持久 ┃ ┃ ┃嫩綠明亮

━━━━━╋━━━━╋━━━╋━━━━╋━━━╋━━━╋━━━╋━━━━╋━━━━

一級 ┃ 圓緊 ┃ 勻整 ┃ 綠潤 ┃ 淨 ┃ 高 ┃濃醇 ┃ 黃綠 ┃嫩勻黃綠

┃ 重實 ┃ ┃ 起霜 ┃ ┃ ┃ ┃ 明亮 ┃ 明亮

━━━━━╋━━━━╋━━━╋━━━━╋━━━╋━━━╋━━━╋━━━━╋━━━━

二級 ┃ 圓結 ┃ 勻稱 ┃ 尚綠潤 ┃ 稍有 ┃ 尚高 ┃醇厚 ┃ 黃綠 ┃ 尚嫩勻

┃ ┃ ┃ ┃ 黃頭 ┃ ┃ ┃ 尚明亮 ┃黃綠明亮

━━━━━╋━━━━╋━━━╋━━━━╋━━━╋━━━╋━━━╋━━━━╋━━━━

┃ 圓實 ┃尚勻稱┃ 黃綠 ┃顯黃頭┃ 純正 ┃醇和 ┃ 綠黃 ┃尚嫩勻

┃ ┃ ┃ ┃有嫩莖┃ ┃ ┃ ┃黃綠明亮

━━━━━╋━━━━╋━━━╋━━━━╋━━━╋━━━╋━━━╋━━━━╋━━━━

四級 ┃尚圓實 ┃尚勻稱┃ 綠 黃 ┃顯黃頭┃ 平正 ┃ 平和 ┃ 黃 ┃葉質尚軟

┃ ┃ ┃ ┃有莖梗┃ ┃ ┃ ┃尚勻綠黃

━━━━━╋━━━━╋━━━╋━━━━╋━━━╋━━━╋━━━╋━━━━╋━━━━

五級 ┃ 粗圓 ┃尚勻稱┃ 綠 黃 ┃顯黃頭┃ 稍粗 ┃ 粗淡 ┃黃稍暗 ┃ 稍粗老

┃ ┃ ┃ 稍 枯 ┃有筋梗┃ ┃ ┃ ┃ 稍黃暗

━━━━━╋━━━━╋━━━╋━━━━╋━━━╋━━━╋━━━╋━━━━╋━━━━

不列級 ┃ 粗扁 ┃尚勻稱┃ 黃枯 ┃有樸片┃ 粗 ┃粗帶澀┃ 黃暗 ┃粗老黃暗

┃ ┃ ┃ ┃ 老梗 ┃ ┃ ┃ ┃

━━━━━┻━━━━┻━━━┻━━━━┻━━━┻━━━┻━━━┻━━━━┻━━━━

A3 雨茶感官品質特徵要求,見表A3。

表A3

━━━━━━┳━━━━━━━━━━━━━━━┳━━━━━━━━━━━━━━━

┃ 外 形 ┃ 內 質

級 別 ┣━━━━┳━━┳━━━┳━━━╋━━━┳━━┳━━━┳━━━━

┃ 條索 ┃整碎┃ 色澤 ┃ 淨度 ┃ 香氣 ┃滋味┃ 湯色 ┃ 葉底

━━━━━━╋━━━━╋━━╋━━━╋━━━╋━━━╋━━╋━━━╋━━━━

一級 ┃細短緊結┃勻稱┃ 綠潤 ┃ 稍有 ┃ 高純 ┃濃厚┃ 黃綠 ┃ 嫩勻

┃帶蝌蚪形┃ ┃ ┃ 莖梗 ┃ ┃ ┃ 明亮 ┃黃綠明亮

━━━━━━╋━━━━╋━━╋━━━╋━━━╋━━━╋━━╋━━━╋━━━━

二級 ┃ 短純 ┃尚稱┃ 綠黃 ┃筋條莖┃ 平正 ┃平和┃ 綠黃 ┃葉質尚軟

┃ 稍鬆 ┃ ┃ ┃梗顯露┃ ┃ ┃ 稍暗 ┃尚勻綠黃

━━━━━━┻━━━━┻━━┻━━━┻━━━┻━━━┻━━┻━━━┻━━━━

A4 貢熙感官品質特徵要求,見表A4。

表A4

━━━━━━┳━━━━━━━━━━━━━━━━━┳━━━━━━━━━━━━━━━

┃ 外 形 ┃ 內 質

級 別 ┣━━━━┳━━━┳━━━┳━━━━╋━━━┳━━┳━━━┳━━━━

┃ 顆粒 ┃整碎 ┃ 色澤 ┃ 淨度 ┃ 香氣 ┃滋味┃ 湯色 ┃ 葉底

━━━━━━╋━━━━╋━━━╋━━━╋━━━━╋━━━╋━━╋━━━╋━━━━

特貢一級 ┃ 圓結 ┃勻整 ┃ 綠潤 ┃ 淨 ┃ 高 ┃濃爽┃ 綠亮 ┃ 嫩勻

┃ 重實 ┃ ┃ ┃ ┃ ┃ ┃ ┃ 綠亮

━━━━━━╋━━━━╋━━━╋━━━╋━━━━╋━━━╋━━╋━━━╋━━━━

特貢二級 ┃ 圓結 ┃尚勻整┃ 綠 ┃稍有黃頭┃ 尚高 ┃醇厚┃ 黃綠 ┃ 尚嫩勻

┃ ┃ ┃ 尚潤 ┃ ┃ ┃ ┃ 明亮 ┃黃綠明亮

━━━━━━╋━━━━╋━━━╋━━━╋━━━━╋━━━╋━━╋━━━╋━━━━

貢熙一級 ┃ 圓實 ┃勻稱 ┃ 黃綠 ┃ 有黃頭 ┃ 純正 ┃醇和┃ 黃綠 ┃尚嫩尚勻

┃ ┃ ┃ ┃ ┃ ┃ ┃ ┃黃綠尚明亮

━━━━━━╋━━━━╋━━━╋━━━╋━━━━╋━━━╋━━╋━━━╋━━━━

貢熙二級 ┃尚圓實 ┃尚勻稱┃ 綠黃 ┃黃頭顯露┃ 平正 ┃平和┃ 黃 ┃葉質尚軟

┃ ┃ ┃ ┃ ┃ ┃ ┃ ┃ 綠黃

━━━━━━╋━━━━╋━━━╋━━━╋━━━━╋━━━╋━━╋━━━╋━━━━

貢熙 ┃尚圓略扁┃尚勻 ┃ 黃 ┃ 有樸片 ┃有粗氣┃ 粗 ┃稍黃暗┃ 稍粗老

┃ ┃ ┃ 稍枯 ┃ ┃ ┃帶澀┃ ┃ 黃稍暗

━━━━━━╋━━━━╋━━━╋━━━╋━━━━╋━━━╋━━╋━━━╋━━━━

貢熙 ┃ 鬆扁 ┃尚勻 ┃ 黃枯 ┃ 夾樸片 ┃ 粗老 ┃粗澀┃ 黃暗 ┃ 粗老

不列級 ┃ ┃ ┃ ┃ ┃ ┃ ┃ ┃ 黃暗

━━━━━━┻━━━━┻━━━┻━━━┻━━━━┻━━━┻━━┻━━━┻━━━━

A5 秀眉感官品質特徵要求,見表A5。

表A5

━━━━━┳━━━━━━━━━━━━━━━━┳━━━━━━━━━━━━━━━━━

┃ 外 形 ┃ 內 質

級 別 ┣━━━━┳━━┳━━━┳━━━━╋━━━┳━━━┳━━━┳━━━━━

┃ 條索 ┃整碎┃ 色澤 ┃ 淨度 ┃ 香氣 ┃滋味 ┃ 湯色 ┃ 葉底

━━━━━╋━━━━╋━━╋━━━╋━━━━╋━━━╋━━━╋━━━╋━━━━

特級 ┃嫩莖細條┃勻稱┃ 黃綠 ┃ 帶細梗 ┃ 尚高 ┃尚濃醇┃ 黃綠 ┃ 尚嫩勻

┃ ┃ ┃ ┃ ┃ ┃ ┃尚明亮┃黃綠尚亮

━━━━━╋━━━━╋━━╋━━━╋━━━━╋━━━╋━━━╋━━━╋━━━━

一級 ┃筋條帶片┃尚勻┃ 綠黃 ┃ 有細梗 ┃ 純正 ┃濃帶澀┃ 黃綠 ┃ 尚軟

┃ ┃ ┃ ┃ ┃ ┃ ┃ ┃尚勻綠黃

━━━━━╋━━━━╋━━╋━━━╋━━━━╋━━━╋━━━╋━━━╋━━━━

二級 ┃片帶筋條┃尚勻┃ 黃 ┃ 稍帶 ┃ 稍粗 ┃稍粗澀┃ 黃 ┃稍粗綠黃

┃ ┃ ┃ ┃ 輕片 ┃ ┃ ┃ ┃

━━━━━╋━━━━╋━━╋━━━╋━━━━╋━━━╋━━━╋━━━╋━━━━

┃ 片形 ┃尚勻┃黃稍枯┃ 有輕片 ┃ 粗 ┃粗帶澀┃黃稍暗┃較粗黃暗

┃ ┃ ┃ ┃毛衣不露┃ ┃ ┃ ┃

━━━━━┻━━━━┻━━┻━━━┻━━━━┻━━━┻━━━┻━━━┻━━━━

A6 鳳眉、茶片感官品質特徵要求,見表A6。

表A6

━━━━┳━━━━━━━━━━━━━━━━┳━━━━━━━━━━━━━━━━

┃ 外 形 ┃ 內 質

級 別┣━━━━┳━━┳━━━┳━━━━╋━━━┳━━┳━━━┳━━━━━

┃ 條索 ┃整碎┃ 色澤 ┃ 淨度 ┃ 香氣 ┃滋味┃ 湯色 ┃ 葉底

━━━━╋━━━━╋━━╋━━━╋━━━━╋━━━╋━━╋━━━╋━━━━━

鳳眉 ┃細小尚緊┃尚勻┃ 黃綠 ┃ 稍有 ┃ 純正 ┃濃厚┃ 黃綠 ┃ 尚勻軟

┃ ┃ ┃ ┃ 筋片 ┃ ┃ ┃ ┃黃綠尚明亮

━━━━╋━━━━╋━━╋━━━╋━━━━╋━━━╋━━╋━━━╋━━━━━

茶片 ┃ 片形 ┃尚勻┃ 枯黃 ┃毛衣不露┃ 粗 ┃粗澀┃ 黃暗 ┃ 粗暗

┃稍輕飄 ┃ ┃ ┃ ┃ ┃ ┃ ┃

━━━━┻━━━━┻━━┻━━━┻━━━━┻━━━┻━━┻━━━┻━━━━━

A7 花茶坯感官品質特徵要求,見表A7。

表A7

━━━━┳━━━━━━━━━━━━━━━━━┳━━━━━━━━━━━━━━━

┃ 外 形 ┃ 內 質

級 別 ┣━━━━┳━━━┳━━━┳━━━━╋━━━┳━━┳━━━┳━━━━

┃ 條索 ┃整碎 ┃ 色澤 ┃ 淨度 ┃ 香氣 ┃滋味┃ 湯色 ┃ 葉底

━━━━╋━━━━╋━━━╋━━━╋━━━━╋━━━╋━━╋━━━╋━━━━

一級 ┃細緊勻直┃勻整 ┃ 綠潤 ┃ 淨 ┃ 嫩香 ┃醇濃┃ 黃綠 ┃細嫩勻齊

┃顯鋒苗 ┃ ┃ ┃ ┃ ┃鮮爽┃ 清亮 ┃ 明亮

━━━━╋━━━━╋━━━╋━━━╋━━━━╋━━━╋━━╋━━━╋━━━━

二級 ┃ 緊直 ┃勻整 ┃尚綠潤┃稍有嫩莖┃ 清香 ┃醇厚┃ 黃綠 ┃嫩勻綠亮

┃有鋒苗 ┃ ┃ ┃ ┃ ┃ ┃ 明亮 ┃

━━━━╋━━━━╋━━━╋━━━╋━━━━╋━━━╋━━╋━━━╋━━━━

┃ 緊直 ┃尚勻整┃ 綠 ┃ 有嫩莖 ┃ 尚高 ┃醇和┃ 黃綠 ┃ 尚嫩勻

┃ ┃ ┃ ┃ ┃ ┃ ┃尚明亮┃ 尚綠亮

━━━━╋━━━━╋━━━╋━━━╋━━━━╋━━━╋━━╋━━━╋━━━━

四級 ┃ 尚緊 ┃尚勻整┃ 綠黃 ┃ 有筋梗 ┃ 純正 ┃平和┃ 黃綠 ┃稍有攤張

┃ 略扁 ┃ ┃ ┃ ┃ ┃ ┃ ┃ 黃綠

━━━━╋━━━━╋━━━╋━━━╋━━━━╋━━━╋━━╋━━━╋━━━━

五級 ┃稍鬆帶扁┃尚勻 ┃ 黃綠 ┃ 有梗樸 ┃ 平和 ┃平淡┃ 綠黃 ┃ 稍粗大

┃條圓塊 ┃ ┃ 稍暗 ┃ ┃ ┃ ┃ 稍暗 ┃黃綠稍暗

━━━━╋━━━━╋━━━╋━━━╋━━━━╋━━━╋━━╋━━━╋━━━━

六級 ┃鬆扁輕 ┃尚勻 ┃黃稍枯┃ 顯梗 ┃ 粗 ┃粗淡┃ 綠黃 ┃ 較粗

┃ ┃ ┃ ┃ 多樸片 ┃ ┃ ┃ 較暗 ┃ 稍黃暗

━━━━┻━━━━┻━━━┻━━━┻━━━━┻━━━┻━━┻━━━┻━━━━

A8 沱茶感官品質特徵要求。見表A8。

表A8

━━━━┳━━━━━━━━━━━━━┳━━━━━━━━━━━━━━━━

┃ 外 形 ┃ 內 質

花 色┣━━━━━━━┳━━━━━╋━━━┳━━┳━━━━┳━━━━

┃ 形態 ┃ 色澤 ┃ 香氣 ┃滋味┃ 湯色 ┃ 葉底

━━━━╋━━━━━━━╋━━━━━╋━━━╋━━╋━━━━╋━━━━

沱茶 ┃ 碗臼狀、緊實 ┃ 墨綠光滑 ┃ 純濃 ┃濃厚┃橙黃尚明┃嫩勻尚亮

┃ 白毫顯露 ┃ ┃ ┃ ┃ ┃

━━━━┻━━━━━━━┻━━━━━┻━━━┻━━┻━━━━┻━━━━

A9 長炒青感官品質特徵要求,見表A9。

表A9

━━━━┳━━━━━━━━━━━━━━━━┳━━━━━━━━━━━━━━━━━

┃ 外 形 ┃ 內 質

級 別 ┣━━━┳━━━┳━━━┳━━━━╋━━━━┳━━━┳━━━┳━━━━

┃ 條索 ┃整碎 ┃ 色澤 ┃ 淨度 ┃ 香氣 ┃滋味 ┃ 湯色 ┃ 葉底

━━━━╋━━━╋━━━╋━━━╋━━━━╋━━━━╋━━━╋━━━╋━━━━

一級 ┃ 緊細 ┃勻整 ┃ 綠潤 ┃稍有嫩莖┃ 鮮嫩 ┃鮮醇 ┃ 清綠 ┃柔嫩勻整

┃顯鋒苗┃ ┃ ┃ ┃ 高爽 ┃ ┃ 明亮 ┃嫩綠明亮

━━━━╋━━━╋━━━╋━━━╋━━━━╋━━━━╋━━━╋━━━╋━━━━

二級 ┃ 緊結 ┃勻整 ┃綠尚潤┃ 有嫩莖 ┃ 清高 ┃濃醇 ┃ 綠 ┃ 綠嫩

┃有鋒苗┃ ┃ ┃ ┃ ┃ ┃ 明亮 ┃ 明亮

━━━━╋━━━╋━━━╋━━━╋━━━━╋━━━━╋━━━╋━━━╋━━━━

┃ 緊實 ┃尚勻整┃ 綠 ┃稍有梗片┃ 清香 ┃醇和 ┃ 黃綠 ┃尚嫩黃綠

┃ ┃ ┃ ┃ ┃ ┃ ┃ 明亮 ┃ 明亮

━━━━╋━━━╋━━━╋━━━╋━━━━╋━━━━╋━━━╋━━━╋━━━━

四級 ┃尚緊實┃尚勻整┃ 黃綠 ┃ 有片梗 ┃ 純正 ┃平和 ┃ 黃綠 ┃稍有攤張

┃ ┃ ┃ ┃ ┃ ┃ ┃尚明亮┃黃綠尚明亮

━━━━╋━━━╋━━━╋━━━╋━━━━╋━━━━╋━━━╋━━━╋━━━━

五級 ┃ 粗實 ┃欠勻整┃ 綠黃 ┃有梗樸片┃稍有粗氣┃稍粗淡┃ 黃綠 ┃ 有攤張

┃ ┃ ┃ ┃ ┃ ┃ ┃ ┃ 綠黃

━━━━╋━━━╋━━━╋━━━╋━━━━╋━━━━╋━━━╋━━━╋━━━━

六級 ┃ 粗鬆 ┃欠勻整┃ 綠黃 ┃ 有黃樸 ┃有粗氣 ┃粗淡 ┃ 綠黃 ┃ 粗老

┃ ┃ ┃ 帶枯 ┃ 梗片 ┃ ┃ ┃ 稍暗 ┃綠黃稍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