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將樂擂茶

將樂擂茶

將樂擂茶是福建省將樂縣的一種傳統飲品,被稱爲“武夷山之外的好茶”。該茶歷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已有千年歷史。擂茶的製作過程十分講究,需要先選用新茶葉,將其烘乾、壓碎、篩分等多個步驟後,再加入芝麻、花生、瓜子、桂圓、紅棗、龍眼等多種配料進行攪拌,最後用開水沖泡而成。將樂擂茶不僅口感獨特,而且有清熱解毒、消食健胃的功效,是一種很受歡迎的茶飲料。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將樂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將樂的風俗習慣有:擂茶、龍池硯、西山紙堪稱“將樂三絕”,均被列入國家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擂茶廣場“擂鉢銅雕”和玉華洞導遊圖“玉華洞志”入選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

1、將樂擂茶

請喝擂茶是將樂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禮節。凡人們結婚、添丁、喬遷、參軍、提幹、升學、做壽,擂茶便成爲必不可少的喜慶之品。據考證,將樂擂茶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遷時傳入的。

擂茶的藥用功能頗多,酒足飯飽之後喝口擂茶,可感油膩盡退,滿腹舒暢。據驗證,常喝擂茶有防風祛寒、清肝明目、降血壓、潤肺健胃、潤膚美容、延年益壽等功效,是保健飲品。

2、將樂南詞

將樂南詞又稱“八韻南詞”。它的源頭來自浙江的婺劇。

3、玉華洞

由浙江的流浪藝人經江西傳入將樂縣,後經民間藝人不斷加工發展而形成的一種帶有將樂地方韻味的劇種。南詞的道白採用“土官話”(將樂方言腔普通話)。每場戲必先唱《天官賜福》曲目,後唱其他曲目,如《斷橋相會》《合鉢妝妖》《昭君和番》《蘆林相會》《蘇文表借衣》等。

4、接春

立春前夕,將樂縣人民從菜地尋一株上好的油菜,或花瓶菜、芥菜等,帶回家中,栽入花盆,名曰“春花”。然後用大紅紙做成長形條幅,寫上“新春大發”、“春到財來”、“迎春接福”之類的吉利話,插到“春花”旁邊。立春來臨,把“春花”端出來,放到大門前或窗臺上,同時擺上清茶、甜酒,點燃線香,待立春時刻一到,各家各戶燃放鞭炮迎接春天的到來。這就叫“春花接春”。

將樂縣美食

江孜縣美食有將樂擂茶、將樂大卷、碧玉卷、將樂卷筋團、將樂米煃發等。1、將樂擂茶:將樂擂茶是將樂縣傳統名點,以普通茶葉爲主,加入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橘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藥,放在一個特殊的大鉢中。用一根木棍擂動,擂動時發出“隆隆”的聲音。製作好的擂茶香味醇厚,飲用後神清氣爽。

江孜縣美食有將樂擂茶、將樂大卷、碧玉卷、將樂卷筋團、將樂米煃發等。

1、將樂擂茶:將樂擂茶是將樂縣傳統名點,以普通茶葉爲主,加入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橘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藥,放在一個特殊的大鉢中。用一根木棍擂動,擂動時發出“隆隆”的聲音。製作好的擂茶香味醇厚,飲用後神清氣爽。

2、將樂大卷:將樂縣客家傳統宴席上的主菜。把豆腐搗碎,拌入切成丁狀的蘿蔔、瘦肉、筍等原料,調入適量的地瓜粉,放籠內蒸熟後切塊裝盤,再淋上醬油、麻油,灑上少許蔥花,其味鮮美。

3、碧玉卷:碧玉卷是大源特有的美食,外皮由加入韭菜汁兒、蘭姑粉手工磨製的米漿在平底鍋上小火慢煎而成。裏面加入鮮香的筍餡兒和爽口的酸菜餡,韭菜的香味伴隨着煎餅嫩嫩的口感,令人一吃還想再吃!

4、將樂卷筋:團卷筋團,又叫卷筋,就是芋泥,撒上地瓜粉或木薯粉,製作成的芋子團。好吃的卷筋團首先選材很關鍵,芋必須是好芋。其次煮卷筋必須用豬油,越新鮮口感越好,用植物油,口感的滑膩和香潤方面是會大打折扣的。

5、將樂米煃發:豬在將樂方言稱其爲“煃”,米煃發的原料主要是米漿和豬血。殺豬時主人先用石磨磨好兩到三斤的米漿,待屠夫把一盆生豬血取出,撒入少許鹽,把米漿水倒入還冒着熱氣的豬血中,然後用瓢舀一瓢起來,舉到米餘高的位置下衝到盆中。一遍遍地舀,一遍遍地衝,待米漿和豬血完全融合,凝結成塊。再把結塊的米漿血,切成一大塊一大塊,放入沸水鍋中煮熟,便成了“米煃發”。這還是半成品,要吃時還得加工。依據來客的多少,取一塊或幾塊“米煃發”切片,放韭菜、辣椒、薑絲,用旺火炒,即可做主食吃飽,也可以作爲開胃小菜上桌。

將樂擂茶的介紹

將樂擂茶是福建省三明市將樂縣的漢族傳統名點。該茶以普通茶葉爲主,加入麻籽,放在一個特殊的大鉢中,用一根長尺許的木棍擂動,擂動時發出“隆隆”的聲音。

擂茶是哪裏的特產 擂茶是什麼味道

【導讀】:中國的茶文化可以說是十分豐富,所以對於擂茶可能很多人都不瞭解,那麼擂茶是哪裏的特產?擂茶是什麼味道?下面就來和我一起看一下吧。

擂茶是哪裏的特產

擂茶是湖南益陽桃江的一種特產,但是現在在很多地方都有。對於擂茶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擂茶和普通的茶不太一樣,準確的來說它是一種衝制的飲品。

擂茶是湖南益陽桃江的一種特產,是用芝麻、花生打碎了以後沖水喝的一種飲品。廣東省的揭西、陸河、清遠、英德、海豐、汕尾、惠來、五華等地;江西省的贛縣、石城、興國、於都、瑞金等;福建省的將樂、泰寧、寧化等地;廣西的賀州黃姚、公會、八步等地的新竹、苗粟等地;湖南的安化、桃江、益陽、鳳凰、常德等地。

擂茶發源於中國內陸,又名三生湯,是一種特色食品。主要流傳於益陽安化、桃江、常德等地。起於漢、盛於明清。擂茶一般都用大米、花生、芝麻、綠豆、食鹽、茶葉、山蒼子、生薑等爲原料,用擂鉢搗爛成糊狀,衝開水和勻,加上炒米,清香可口。

擂茶是什麼味道

擂茶喝起來像豆漿、似乳汁,喝起來清涼可口,滋味甘醇,四季可飲。

擂茶主要用生米、生薑、生茶葉擂制,所以又名“三生湯"。發源於漢代、盛於明清,是一種漢族特色的養生茶飲。也有傳說,擂茶起源於中原人將青草藥擂爛沖服的“藥飲"。現在擂茶在中國華南六省: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福建和臺灣都有分佈。各地擂茶製作方法各有不同,尤其是配料的選擇差別較大。

擂茶的功能頗多,酒足飯飽之後喝口擂茶,可感油膩盡退,滿腹舒暢。據驗證,常喝擂茶有防風祛寒、清肝明目、潤肺健胃等功效。清熱、通經理肺,一般人均可用來防病保健,延年益壽。

擂茶的做法

1、首先需要準備的是口徑約50釐米且內壁有粗密溝紋的陶製擂鉢和山楂木或油茶樹幹加工製成的約85釐米長的擂棍,以及炒熟的花生、茶葉、芝麻、薄荷。

2、把茶葉、芝麻和花生倒入茶鉢裏,爲了研磨得夠細,需要先加入少量的開水。一人固定住擂茶鉢,另一人用雙手握住擂茶棍,按順時針方向研磨裏面的食材。兩人可輪流研磨。

3、擂的時候,一般可以夾在大腿間或者放在長條凳上,用腿夾着,或者由另一個人扶着,磨得越細越好。

4、差不多擂好的時候,加入幾片薄荷葉,這是爲了增加香氣。大概一共花15分鐘就研磨好了。

5、把適量的熱開水慢慢地倒入研磨好的擂茶漿,一邊倒一邊攪拌,最後再加入適量的鹽。

6、配上客家炒米和米程(米花糕,類似米老頭的食品)或者蝦米炒青菜等配菜,一鉢香噴噴的客家擂茶就可以端出來和全家人一起享用了。

將樂縣的文化

請喝擂茶是將樂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禮節。凡人們結婚、添丁、喬遷、參軍、提幹、升學、做壽,擂茶便成爲必不可少的喜慶之品。據考證,將樂擂茶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遷時傳入的。

擂茶的藥用功能頗多,酒足飯飽之後喝口擂茶,可感油膩盡退,滿腹舒暢。據驗證,常喝擂茶有防風祛寒、清肝明目、降血壓、潤肺健胃、潤膚美容、延年益壽等功效,是保健飲品。 將樂南詞又稱“八韻南詞”。它的源頭來自浙江的婺劇,由浙江的流浪藝人經江西傳入將樂縣,後經民間藝人不斷加工發展而形成的一種帶有將樂地方韻味的劇種。南詞的道白採用“土官話”(將樂方言腔普通話)。每場戲必先唱《天官賜福》曲目,後唱其他曲目,如《斷橋相會》《合鉢妝妖》《昭君和番》《蘆林相會》《蘇文表借衣》等。

1964年冬,傳唱了近百年的將樂清唱南詞終於以一種嶄新的表演方式被搬上舞臺,由劉懷忠編詞作曲的將樂南詞說唱《趙治水》開了南詞表演形式之先河。在福建五屆農村文藝匯演中取得佳績,被選送參加1965年的《上海之春》音樂會演出。此後,一批如《五婆罵雞》《啞背瘋》《小魚兒》等南詞劇目陸續創作問世,一批南詞藝人如陳維緒、徐素娥、王朝仁等逐步成長,成爲今天南詞演唱的傳人。 立春前夕,將樂縣人民從菜地尋一株上好的油菜,或花瓶菜、芥菜等,帶回家中,栽入花盆,名曰“春花”。然後用大紅紙做成長形條幅,寫上“新春大發”、“春到財來”、“迎春接福”之類的吉利話,插到“春花”旁邊。立春來臨,把“春花”端出來,放到大門前或窗臺上,同時擺上清茶、甜酒,點燃線香,待立春時刻一到,各家各戶燃放鞭炮迎接春天的到來。這就叫“春花接春”。

“開大門”接春,指大年三十夜半子時,這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時辰。人們把大門打開,在門兩側帖上“開門大吉,萬事如意”之類的聯子,燃放鞭炮,這叫“開大門接春”。 在遊藝民俗中,舞龍燈是最熱鬧的。“起燈”時,領頭人帶着大夥到大坪上,面向東海方向敬上一對大紅燭,敬三柱香後口中念着祈禱之詞繞場一週,然後在鼓樂聲和鞭炮聲中開始。走在最前面的是龍珠。緊接着是龍頭,龍頭高約1.6米,長約1.2米左右,接着是九節十八米長的龍身,最後是龍尾。有時是一顆龍珠在逗着它們,有時是“二龍戲珠”,還有“羣龍搶珠”等等表演程式。起龍時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和人羣歡呼聲中,一些新婚女子和未育婦人爭着去拔“龍鬚”,據說拔到了便可生龍子龍孫,可以早生貴子,這也就是“舞龍丁”的由來。

舞獅也是一種遊藝,數白蓮鎮舞獅最有名。每年元宵時節,白蓮人便裸着上身、打着赤腳、腳掛銅鈴,以舞獅頌揚祖先功德。一舞就是十八盤(即十八般武藝套路),舞者大汗淋漓。助興的村民伴着嗩吶、鑼鼓的樂聲載歌載舞。獅有青獅、黃獅兩種。舞獅隊一行約10人,其中1人舞獅頭,1人舞獅尾,動作有洗面、搔癢、打滾、蹂球等。舞青獅者必須當衆表演拳術或刀、、棍術,如兩青獅相遇則須較量武藝,分出高低;舞黃獅者則純爲遊玩不比武。

將樂擂茶的擂茶起源

關於擂茶的起源,有許多不同的說法流傳,最常聽到的故事版本是,東漢時期的大將軍馬援帶兵途經武陵(現今湖南地區)時,隊上士兵們突染瘟疫急病,幸好有當地的農戶及時提供祖上相傳數代的除瘟良方:取生茶、生薑、生米各十石,磨成糊狀後以開水衝食。故事的結果是士兵們茶到病除,擂茶也由此流傳開來。

作文將樂擂茶700 800字

我的家鄉桃江是個景色優美、物產豐富的地方。家鄉的擂茶遠近聞名.它是我們桃江人招待客人特有的飲品。

擂茶顏色呈乳白色,口感清爽,口味純正,有股淡淡的茶香,是色、香、味俱佳的上等飲品。,製作擂茶必不可少的原料是茶葉和芝麻。如果從茶樹上直接摘取新鮮茶葉擂制,擂出的茶乳白色中帶有淡綠色.氣味更加清新擂茶喝起來口感好,細膩柔和。夏天,擂茶不但可以解渴,還有清熱解毒之功效。

相傳,三國時蜀國大將關羽領軍途經桃江時,軍中不少人得了瘟疫,雖多方求醫問藥仍無效。當地一位老的祖傳祕方“三生湯”獻給關羽。這“三生湯”就是把芝麻、花生、茶葉放在一起搗碎,用涼開水調服。一經服用,瘟疫果真不治而愈。後來,這祕方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今天的擂茶。製作擂茶的工具十分簡單,只需一個擂鉢和一根擂茶棒。擂鉢是用陶土燒製而成的,敞口,上大下小,呈淡棕色,裏面密佈很多細槽,排列均勻,這樣容易擂碎食物。擂茶棒一般是用直的油條木削成的呈圓柱形,直徑約六百姓就把他家釐米,長兩米左右。

首先將擂鉢和擂茶一律洗淨,將茶葉先放進去擂碎,然後,將芝麻、花生等原料放迸擂鉢擂制n擂到原料成細小顆粒狀後,加入一些涼開水。每次水不能加得太多,約五擂好一鉢擂茶要加兩三次水。擂的方法也有講究。擂茶棒的轉動一般是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擂的時候用力要均勻,否則就會打翻擂鉢。等到原料擂成糊狀後,用涼開水將沾在邊上的原料衝下來,攪拌,這種糊狀的東西就叫擂茶糕。這個過程需l5分鉀左右。

吃的時候,要加開水稀釋。擂茶糕與水的比例是1:3。喜歡吃甜食的可以加兩勺白糖。夏天一般用冰水或用直接從山洞裏打來的泉水,這樣喝起來清涼爽口。冬天用溫開水調服,能驅寒保暖,還可預防氣管炎、哮喘病呢。吃的時候,也可以在上面放點爆米花等。這對,放在你面前的便是一碗色香味俱佳的擂茶了

現在,我的家鄉正在大力發展旅遊業,“洪山竹海”、“桃江美人窩”等都是旅遊景點。隨着家鄉旅遊業的發展,家鄉的擂茶也必將走出桃江,走向全國。到桃江來吧,來領略一下茶鄉的獨特文化,來嘗一嘗茶鄉的擂茶。

客家擂茶的沖泡

擂茶的用料很講究,主要是:雪白飽滿的芝麻,芳香襲人的綠茶,間以花生果、橘皮、甘草等。

擂茶的製作方法獨特。先把芝麻、茶葉等原料,放置擂鉢內用擂杵細細研磨,待磨成漿狀,即用滾燙的開水沖泡,然後以笊籬撈去渣滓,甘潤芳香、白如琥珀、清爽可口的擂茶就製成了。

將樂擂茶品種繁多。它可因四季氣候的變化,人體狀況的不同而製作,既有去乏解渴的功用,防病健身的療效。據中醫驗證,常喝擂茶,有防風祛寒、清肝明目、潤肺健胃等功效。配料稍加變化,則妙用無窮。加魚腥草、霍香、陳皮等擂成的,能祛溼防暑,曰防暑擂茶;加上鳳尾車、佩蘭葉、銅錢草等擂成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曰清熱擂茶。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擂茶是哪個地方的特產?擂茶出名的地區

中國是世界茶葉的故鄉,種茶、製茶、飲茶有着悠久的歷史,說到製茶,擂茶很多人不瞭解,那麼擂茶是哪個地方的特產?下面一起來了解下。

擂茶是哪個地方的特產?

顧名思義,擂茶得用器具來“擂”。

它的主要器具就是擂持和擂鉢。

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橘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藥。

茶葉其實不全是茶葉,可充當茶葉的品種很多,除採用老茶樹葉外,很多是採摘野生植物嫩葉,如山梨葉、大青葉等等,不下十餘種。

經洗淨、燜煮、發酵、曬乾等工序製作而來,常年取用。

擂茶在中國華南六省都有分佈,保留擂茶古樸習俗的地方有:湖南的桃源、臨澧、安化、桃江、益陽、鳳凰、常德等地;廣東省的揭西、清遠、英德、陸河、惠來、五華等地;江西省的贛縣、石城、興國、於都、瑞金等地;福建省的將樂、泰寧、寧化等地;廣西的賀州黃姚、公會、八步等地;臺灣的新竹、苗粟等地。

擂茶出名的地區特產

1、桃江擂茶

桃江擂茶是芝麻和花生爲主,少量綠茶,一起放入碾鉢裏擂碎,後用白開水沖泡,加入少許白糖。

擂茶製成後稠粘如糊,色呈淡咖啡色,香氣撲鼻,入口滑溜柔潤、甜爽。

2、安化擂茶

風味獨特的擂茶是安化山區聞名遐邇的土特產,堪稱當地一絕。

安化擂茶製作用料很講究,農家在製作擂茶時,都是選用自家產的上好茶葉,按一定比例加入大米、豆、花生、芝麻、甘草、菊花、艾葉等中草藥,放進陶製土鉢(又叫擂鉢),用茶枝做成的圓頭木棒(又叫擂棒),加少許水細細地研碎,磨成泥狀後倒進茶鉢裏備用。

3、將樂擂茶

將樂擂茶是清水擂茶。

將樂人喝擂茶,屬於客家擂茶系列飲食習俗,已有超過1100年曆史。

在將樂,家家戶戶都有擂鉢和擂棍。

將樂擂茶用茶葉、生薑、大米制成,製作講究,先將三種原料放在陶製擂鉢,再用擂棍反覆搗磨,再加入韭菜、陳皮、番薯粉絲、粳米粉幹,以及適量的鹽,加水在大鍋裏煮成稀粥狀。

食用時,再撒上一些香料,如油炸花生、炒大豆、炒芝麻等。

客家擂茶的做法

【文化習俗】

在祖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湛的茶文化藝苑中,贛南、閩西、粵東、湘中、湘南、川北、臺灣、香港等地的客家擂茶,是一枝獨秀的奇葩;其以古樸見奇趣,以保健見奇效,自古聞名遐邇。

客家人熱情好客,以擂茶待客更是傳統的普遍的禮節,無論是婚嫁喜慶,還是親朋好友來訪,即請喝擂茶。客家人制擂茶,以婦女見長。其擂茶有一套稱爲“擂茶三寶”的工具:一是口徑50釐米且內壁有粗密溝紋的陶製擂鉢;二是用上等山楂木或油茶樹幹加工製成的約85釐米長的擂棍;三是用竹篾製成的撈濾碎渣的“撈子”,製作擂茶,用一把好茶葉,適量芝麻,幾片甘草等,置入擂鉢,手握擂棍沿鉢內壁順溝紋走向有規律旋磨,間或鉢中間擂擊,將茶葉等研成碎泥,即用撈子濾出渣,鉢內留下的糊狀食物或叫“茶泥”、或稱“擂茶腳子”。再衝入沸水,適當攪拌,再佑以炒米、花生米、豆瓣、米果、燙皮等,就是一缸集香、甜、苦、辣於一體的擂茶了。品嚐擂茶時,茶桌上蕩溢出一片誘人的清香,一口試飲,口舌生津,滿腔留香;二口深飲,神氣仙人,通體舒暢。

【歷史淵源】

擂茶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閩有“居建陽縣的畲族雷大爺創始擂茶”的傳說;湘有“諸葛亮麾下進軍湘中遭遇瘟疫,一老嫗制擂茶祛疾”的故事。有關的文學記載也散見在一些古籍中,如黃升《玉林詩話》所載《肝胎族舍》一詩曰:"道旁草屋兩三家,見客擂麻旋足茶。漸近中原語音好,不知淮水是天涯"。足證研麻,泡茶款客,是當時江南的一種風俗。此外,汪增棋先生引《都城紀勝,茶坊》"冬天兼賣擂茶"、"冬月添賣七寶擂茶";又引"杭州人一天吃三十文木頭"這一古語,說明歷史上南宋偏安,人口衆多,擂茶相當普及,甚至日耗大量木質棗擂杵。

【制 作】

製作客家擂茶是要科學合理的配料。這除了要用好茶、芝麻爲主要原料外,配料可隨時令變換。春夏溼熱,可採用嫩的艾葉、薄荷葉、天胡荽;秋日風燥,可選用金盞菊花或白菊花、金銀花;冬令寒冷,可用桂皮、胡椒、肉桂子、川芎。還可按人們所需,配不同料,形成多種多樣多功能的“擂茶”。如加茵陳、白芍、甘草,爲“清熱擂茶”;加魚腥草、霍香、陳皮,爲“防暑擂茶”。經醫學驗證,擂茶對常年生活在大山長谷瘴氣較重的客家人,有一種獨到的驅邪健身功效。君不見客家老翁老嫗,精神健旺,少病少痛,這不能說不是得益於常飲客家擂茶。客家人每當勞作回來,一進客門,就要先飲一碗擂茶,再說進食解飢腸事。客家人又常用糯米做餈粑,或用大米做米果(粑粑)當點心。故有俗諺說:“喝擂茶,吃粑粑,壯身體,樂哈哈。”以致說這奇特的客家擂茶是“藥食兼佳,味中有味”的“客家保健飲料”。

【配 料】

擂茶的配料多種多樣,可以因寒暑不同或葷素各異加不同的佐料和藥物,但製作過程基本是一樣的。春夏溼熱,常用新鮮艾葉、薄荷葉;秋天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金銀花;冬天寒冷,便用桂皮、肉柱子、川芎等。據中醫驗證,從茶具有生津止渴、防風祛寒、開胃健脾、清熱解毒、清肝明目、潤膚美容、延年益壽之功效。在客家祖地石壁,每戶每天都製作普通擂茶一鉢,勞作後回來喝上幾碗,一天的辛苫便煙消雲散。客人遠道而來,喝上一碗,便可提神醒腦,充飢益體。葷、素擂茶是石壁擂茶的特有品種。葷擂茶用冬季醃藏的生豬大油,拌佐料,加炒好的肉絲或小腸、煎豆腐、粉幹、香蔥等,泡入擂茶中;素的則用淨茶油拌佐料,然後加熟花生米、綠豆、糯米飯、地瓜粉條、粉乾等。

【典 故】

相傳三國時,劉備領兵駐紮江南,時正酷暑,將士們不服水土,一個個又吐又瀉,軍營皆成了病房。這可急煞了劉備,到處求醫尋藥及不濟事。有客家老婆婆聞如此事,大發善心,走家串戶動員衆客家鄉親動用“擂茶三寶”,製成大量擂茶,使劉備的將士們飲後病情大減。客家擂茶從此更是盛名遠播。

【風 俗】

擂茶是客家人的特製飲料,其製作與風味別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持和擂鉢。前者取一握粗的樟、楠、楓、茶等可食雜木,長短2-4尺不拘,上端刻環溝繫繩懸掛,下端刨圓便於擂轉;後者乃內壁佈滿輻射狀溝紋而形成細牙的特製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圓臺狀。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葉、米、芝麻、黃豆、花生、鹽及桔皮,有時也加些青草藥。茶葉其實不全是茶葉,可充當茶葉的品種很多,除採用老茶樹葉外,更多的是採摘許多野生植物的嫩葉,如山梨葉、大青葉、中藥稱淮山的雪薯葉等等,不下十餘種。經洗淨、燜煮、發酵、曬乾等工序而大量製備,常年取用。加用藥草則隨季節氣候不同而有所變換,如春夏溫熱,常用艾葉、薄荷、細葉金錢、斑筍菜等鮮草;秋季風燥,多選金盞菊或白菊花;冬天寒冷,可用竹葉椒或肉桂。原料備好,同置鉢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協助或僅用雙腿夾住擂鉢,右手或雙手緊握擂持,以其圓端沿擂鉢內壁成圓周頻頻擂轉,直到原料擂成醬狀茶泥,衝入滾水,撒些碎蔥,便成爲日常的飲料。相傳擂茶起源於中原人將青草藥擂爛沖服的"藥飲",客家先民在流遷過程中,艱辛勞作,容易"上火",爲防止"六淫"致病,經常採集清熱解毒的青草藥製藥飲,江南可供採用的藥草很多,"茶"就是其中的一味。茶,古稱賈,《本草經集註》謂主好眠,兼有清熱、解暑、止渴、生津等多種功效,所以成了藥飲必不可少的用料。後又有人在藥飲中添加一些食物,便改良成了鄉土味極濃的家常食飲。勞動歸來,美美地享用一碗,甘醇的清流沁人心脾。如果用來淘飯,一股馨香,格外爽口。逢有普通客到,一勺笊飯,一把炒豆,攪入茶中,便可以招待。令人稱絕的是擂茶不排斥任何"饗料",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可加入,可葷可素,可粗可精。農家取材,極爲方便。豆米花生、粉條幹果之類應先煮熟,連水衝入;菇筍香料和肉類應另行炒熟再加;芝麻米花則可直接撒入茶中。用勺攪勻,即成佳品。既可解渴,又可充飢,用以待客,經濟實惠。客家人熱情好客,吃擂茶往往見者有份,越吃人越多,客人吃了一碗又一碗,主人添滿這碗舀那碗,歡聲笑語,彼此間感情得以充分交流。

斗轉星移,歷史變遷。如今擂茶在許多地方都消失了,可將樂還保存着這一古代飲食習俗,並富於濃郁的地方風情。將樂擂茶的主要工具是:擂鉢,以陶土燒製而成,內徑一尺左右,成倒置的圓臺形,內有溝狀堅絞;擂杵,由山茶樹幹製成,長2尺許;笊籬,即竹編的撈瓢,供瀘去渣滓用。

擂茶的用料很講究,主要是:雪白飽滿的芝麻,芳香襲人的綠茶,間以花生果、橘皮、甘草等。

擂茶的製作方法獨特。先把芝麻、茶葉等原料,放置擂鉢內用擂杵細細研磨,待磨成漿狀,即用滾燙的開水沖泡,然後以笊籬撈去渣滓,甘潤芳香、白如琥珀、清爽可口的擂茶就製成了。

將樂擂茶品種繁多。它可因四季氣候的變化,人體狀況的不同而製作,既有去乏解渴的功用,也有防病健身的療效。據中醫驗證,常喝擂茶,有防風祛寒、清肝明目、潤肺健胃等功效。配料稍加變化,則妙用無窮。加魚腥草、霍香、陳皮等擂成的,能祛溼防暑,曰防暑擂茶;加上鳳尾車、佩蘭葉、銅錢草等擂成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曰清熱擂茶。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請喝擂茶是將樂傳統的社交手段。每過婚嫁壽誕、喬遷之喜、親朋聚會、鄰里串門,常以擂茶相待。誰家子女高考中榜,家長便會請老師到家喝擂茶。大碗敬,小碗添,以示不忘導師栽培的深情。擂茶席上,一般還有糖果、餅乾、瓜子、花生等鬆、甜、香、脆的佐茶食品。

一場擂茶席,就是一幅淳樸的風俗書。一張張桌子排開來,男女老少團團圍中。這邊客人喝着茶,說今論古,談笑風生;那邊女主人手持擂杖,在擂鉢內有節奏地旋轉擂動,時而像高山流水,時而似鸞鳳和鳴,構成一幅立體的民俗風情圖。

中國是茶的故鄉,中國的茶文化淵遠流長。而將樂擂茶作爲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澈飲方式,倍受人們的喜愛,被稱爲"古代茶文化的孑遺。"

標籤:將樂 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