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什麼是功夫茶藝

什麼是功夫茶藝

功夫茶藝是中國茶文化中的一種傳統飲茶方式和茶藝表演形式。它源於禪宗茶道,注重茶與人的和諧、自然、藝術與儀式感的結合。在功夫茶藝中,泡茶環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它不僅要求泡製出的茶湯色、香、味、形、器等都達到絕佳的狀態,還要注重整個茶藝過程中的節奏、氛圍、動作、儀態等細節表現,以實現茶與人、人與茶的協調和諧,讓品茶者在品茶過程中得到精神和身體上的滿足。功夫茶藝對茶具、水、茶葉的選擇、泡製方法、茶具的擺放等都有着嚴格的要求和規範,是一門非常綜合的茶文化藝術。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什麼叫功夫茶?

是指一種泡茶、烹茶及技法。

“功夫”指的是技藝、技術,“功夫茶”的“功夫”自然體現在泡茶上面。單從治器就包括:起火、掏火、扇爐、潔器、候水、淋杯等六個動作。全部的流程卻不像日本茶道那麼格式化,但要整個過程動作乾淨利落且一氣呵成。

擴展資料:

除了功夫茶,還有另一個同音詞-工夫茶。

時期,肖一山主編的《清代通史》中記載:“葡荷兩國,與我國通商較早... ...紅茶(有工夫茶、武夷茶、小種茶、白毫等)。”這裏工夫茶指的是紅茶的品名。最常見的就是按地域劃分,例如閩紅工夫、祁門工夫、休寧工夫、川紅工夫、滇紅工夫等等。

參考資料:“功夫茶”與“工夫茶”有什麼區別–人民網

功夫茶藝有什麼特色

功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和福建閩南地區傳統的品茶方式,以沖泡烏龍茶而著稱。“功夫茶”因其講究沖泡的功夫和品飲功夫而得名,其中廣東潮汕地區,悠久的飲茶歷史和多元文化交融,逐步發展成獨具特色的“潮汕功夫茶”。潮汕功夫茶泡茶器具講究,有獨特的沖泡方式和斟茶方式,融精神、禮儀、技藝於一體。

功夫茶藝以功夫茶爲基礎加工、整理、提煉而成,是目前中國最流行、最具特色的傳統茶藝。功夫茶藝更將說茶、論茶上升到一定的精神高度,以品茶爲方式修身養性。

潮汕工夫茶茶具

現代茶藝

功夫茶什麼意思?

什麼是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

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

泉州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

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

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

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

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

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

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

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

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

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

鍋爲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衝罐

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製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製品,其壁極薄

茶池形狀如鼓,瓷制,由一個作爲“鼓面”的盤子和一個類似“

鼓身”的圓罐組成。盤子上有小眼四個,爲漏水所用。而圓罐則用於

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衝罐(茶壺),並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

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

倒入其中,養上三月有餘,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

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

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

,淋頂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

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爲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

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

氣韻徹裏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

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

回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

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擡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

程爲“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

方爲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

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功夫茶啥意思?

工夫茶是漢族民間傳統的品茶風尚,其烹煎之法應是源於陸羽的《茶經》。功夫茶歷來講究"品飲工夫"。正因其是講究品飲功夫的一種飲茶方式,故稱爲"功夫茶"。

工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漢族人民傳統的飲茶風俗。是禮賓待客的第一道習俗。今天,海外潮汕華僑還以"工夫茶"作爲認祖追宗的標誌。

功夫茶什麼意思,是形容某類女人的

形容女人值得是女人比較有深度,耐人尋味,並且值得你去慢慢體會

功夫茶是什麼意思

所謂功夫茶,其實是“工夫茶”而不是功夫茶,工夫茶與“功夫茶”混稱的情況,時下十分流行。其實,“工夫茶”不能稱“功夫茶”。故特爲之作文正名。

“工”、“功”有別

工,《說文解字》去:“工,巧飾也,象人有規矩也。”徐鍇注曰:“爲巧必遵規矩、法度,然後爲工。”段玉裁注曰:“凡善其事曰工。” 功,《說文解字》去:“功,以勞定國也,”《爾雅》雲:“績、勳:功也。” 上述引文,說明了“工”、“功”的原始意義,區別一目瞭然,不可混用,如《論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句,“工”絕不能代之以“功”.

2.“工夫”、“功夫”有別

“工夫”、“功夫”雖不乏通用實例,但其區別仍然存在。混用必致概念不清晰。

宋明理學家將“工夫”作爲哲學範疇來使用,如《朱子語類.卷六九》去:“謹信存誠是裏面工夫,無跡。”朱熹尚有“窮理工夫”、“涵養工夫”說。王陽明《答友人問》雲:“知行原是兩個字說一個工夫,這一個工夫,須著此兩個字,方說得完全無弊病。”黃綰《明道篇.卷一》去:“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錢德洪《論學書》去:“見在工夫,…….....此即行着司察、實地格物之功也”(請注意黃、錢話中“工”、“功”聯用的差別)。可見“工夫”範疇是對主體整個現實活動的哲學概括,顯示更深家積功累行,涵蓄存養心性之修養工夫。此類“工夫”,絕不能代之以“功夫”。

:工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工夫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衝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茶經》說:“山水爲上,江水爲中,井水其下。”那個時候還沒有自來水,陸羽自然沒有加以論列,自來水不宜於煮茶,這已經是一個常識。不 過像香港地方,一聲制水,萬衆惶然,“自來”尚不可求,不用自來水又用什麼呢? 《茶經》又說:“山頂泉輕清,山下泉重濁,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渾厚,流動者良,負陰者勝,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無味。”這就已講究得微乎其微了。至於水還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別,這些都是屬於講究的範圍的,不過這些講究實際上也很難做到,像《紅樓夢》中的妙玉用鬼臉青藏着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纔能有此閒情逸致,我輩豈有如是工夫哉。

煮茶要訣,“水常先求,火亦不後”。蘇東坡詩云:“活水仍須活火烹”。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勢生猛之謂也。潮汕人煮茶用的叫做“絞積炭”,“絞積”是一種很堅碩的樹木,燒成炭後,絕無煙臭,敲之有聲,碎之瑩黑,是最上乘的燃料。還有用烏欖核作炭的,火焰淺藍,焰活火勻,更是特別。

品工夫茶是閩南地區、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閩南人、潮汕人,也仍然保存著品工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工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喝工夫茶多采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的開片什麼意思

你所指的是功夫茶茶具的開片嗎?開片本爲瓷器釉面的一種自然開裂現象。開裂的原因有兩種:一是成型時坯泥沿一定方向延伸,影響了分子的排列;二是坯、釉膨脹係數不同,焙燒後冷卻時釉層收縮率大。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製中的一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而製出的開片釉(即裂紋釉),變成爲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了。宋代的汝、官、哥窯都有這種產品。開片又稱冰裂紋, 按顏色分有鱔血、金絲鐵線、淺黃魚子紋,按形狀分有網形紋、梅花紋、細碎紋等。

工夫茶與功夫茶有什麼區別?

兩種說法都有,

“工夫茶”是指茶葉,在清代時是指紅茶及部分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與紅茶都有稱爲工夫茶的品種。之後,巖茶就沒有冠以“工夫”字眼了,“工夫”則全指紅茶

功夫茶是指功夫茶的沖泡方法功夫茶一種泡茶的技法。

功夫茶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普通泡茶和功夫茶的區別

除了功夫茶以外的泡茶都是普通的泡茶法

所謂功夫茶指的是烏龍茶的泡法,在烏龍茶中進行茶藝表演功夫茶多用的是鐵觀音,因爲泡烏龍茶需要很多道程序,就是比較的麻煩,所以叫做功夫茶

功夫茶的衝飲過程: 一溫壺:先用開水燙`壺`茶海`茶杯`聞香杯;二注茶:把水倒幹,把適量(注:壺的1/5到1/4)的茶葉放入壺內並用開水沖泡;三刮沫:颳去浮在壺口上的泡沫,蓋上壺蓋等15到30秒;四注湯:把泡好的茶湯經過濾網注入茶海(及公道杯);五點茶;把茶湯倒入聞香杯,用茶杯倒扣在聞香杯上連同聞香杯翻轉過來;六聞香:把聞香杯從茶杯中慢慢提起在茶杯上輕轉三圈(順時針),聞香杯在手中拂搖後深聞其香;七品飲:細品慢飲茶湯,使茶湯在口中充分滾動迴旋將其飲入,此時,口鼻生香,喉吻生經,周身舒坦。飲攻夫茶,重在細細品嚐。工夫茶可謂是中國一種古風猶寸的茶道。

您將會感到心曠神怡,美和藝術的享受。

要想泡好一壺功夫茶

首先須注意水質、水溫、茶的品質.茶量與茶具等要素;“水質”必須選用清新的軟水(含礦物質較少者),切忌用硬水;“ 水溫”隨不同茶葉的沖泡而有所不同,對大部分的茶種而言,以接近 攝氏 100 度沖泡爲宜; “茶量”的擺置亦因不同的茶種而異,從茶壺容量的 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均有可能。泡後約15到30秒鐘倒出飲用,但因茶而異 ,再次沖泡時間則須相對延長;至於“茶具”,以紫砂陶壺最佳,茶 壺大小配以適宜的茶杯,杯內以白色較佳,以便於判辨湯色。 愛飲茶的人,也一定喜好把玩茶壺,現今中華一般家庭中, 多流行以小壺泡茶法(功夫茶),這是從十六世紀末明朝神宗時代所 流傳下來的一種習慣,已有四百年的歷史。用小茶壺泡茶,茶味特別 甘醇芳香,明清時代以江蘇宜興的紫砂壺最有名,凡出於名家的作 品,四方爭購,價比黃金,而現在“紫藝網”和宜興紫砂工藝師們密切合作,不僅製作精 美的紫砂壺,並且另外發展出許多改良式的創意壺,爲各方所喜愛 ,而“藏壺”或“養壺”在臺灣已成爲一種高雅的風氣。 茶是中國人的“國飲”,因爲茶中含有多種維他命、茶素、精油 、氟素等成份,有明目、清腦、利尿等功能,因此中國人相信一個常 飲茶的人,必能延年益壽,而現代進步的科學,也已證明茶有醫學上 的效用,對人體有益處,因此茶已被世界各國公認爲是天然的健康飲 料。 在臺灣,茶是經濟作物,也是輸出國外賺取外匯的農產品;各地 的茶行、茶 爲使茶藝普及,推動甚力,而許多內部陳設古典高雅的 茶藝館也紛紛以嶄新的姿態出現。各茶區也定期性舉行評茶比賽活動 ,吸引茶農、茶商、品茗人士前往,一經入選,茶價倍增,使得茶藝 活動,呈現出一股朝氣,因而飲茶的風尚,在臺灣已成爲一種高 層次的精神生活,而這種崇尚自然,無拘無束的茶藝精神,就如同中 華的人情味一般——醇厚溫馨。

功夫茶具是什麼意思?

飲茶離不開茶具,功夫茶具指泡飲茶葉的專門器具,包括茶壺,茶碗,茶杯,茶盤,茶托等等。

功夫茶的主要茶具:

1、蓋碗的陶瓷茶具:蓋碗茶具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茶具。

2、茶海(也叫"公道杯"):茶海,又稱茶盅或公道杯。形狀似無柄的敞口茶壺。

3、聞香杯:聞香之用,比品茗杯細長,是烏龍茶(鐵觀音)特有的茶具。

4、茶壺:高白瓷的

5、茶盤:寬,平,竹,木皆可,最好不用塑料的,有異味

6、茶匙:茶荷,就是幹茶入壺前的量具

7、爐及水壺:電或酒精燒的都可以,本身發熱時不生異味就行。必備,絕大多數功夫茶要求沸水。

8、杯:白瓷薄壁的不影響茶色和茶味,清洗也方便。

9、儲茶的罐:茶罐。

——昌南往事

成就李嘉誠的功夫茶中的功夫茶是什麼意思

功夫茶,我理解最根本的是時間,品茶需要時間,在昇華就是品人生。

什麼叫功夫茶?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 州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 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的茶具,包括爐子,是紅泯小炭爐,一般高一尺二寸,茶鍋爲細白泥所制,鍋爐高二寸,底有碗口般大,單把長近三寸,衝罐如紅柿般大,乃潮州泥製陶壺,茶杯小如核桃,乃瓷製品,其壁極薄 。

茶池形狀如鼓,瓷制,由一個作爲“鼓面”的盤子和一個類似“鼓身”的圓罐組成。盤子上有小眼四個,爲漏水所用。而圓罐則用於容納由盤子漏下的廢茶水。

功夫茶所用的衝罐(茶壺),並非買來就用,而要先以茶水“養壺”。一把小壺,須先以“洗茶”(即泡茶時的第一道茶)之水頻頻倒入其中,養上三月有餘,方可正式使用。

潮汕功夫茶,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

標準的功夫茶藝,有後火,蝦鬚水(剛開未開之水),捅茶,裝茶,燙杯,熱罐(壺),高衝,低斟,蓋沫(以壺蓋將浮在上面的泡沫抹去),淋頂十法。

潮汕功夫茶一般主客四人,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 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爲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裏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斟茶時,四個茶杯並圍一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四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擡頭地依次點入四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爲“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四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爲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雙手依長幼次策奉於客前,先敬首席,然後左右佳賓,自己最末。

功夫茶是指什麼茶,綠茶有功夫茶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功夫茶作爲傳統飲茶習俗,綠茶之中有哪些是功夫茶的代表?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說一下。

按字面解釋,"功夫"指的是技藝、技術,"功夫茶"則是指泡茶、烹茶及技法,講究的是品飲方式。功夫茶追求的是茶的滋味,對禮節並不怎麼看重,注重的是沖泡和品飲過程,最大限度地將茶味精華沖泡出來,茶客們在茶桌說討論的也更多是茶味本身,如香氣、口感。可一人獨飲,可二三好友對飲暢談,但不宜牛飲,那樣就不叫品茶了。 在潮汕,福建閩南等地,如果去他人家做客,不論輩分高與低,主人都會親自泡茶。簡單的茶具,簡單的沖泡方式,茶味卻不簡單。潮汕功夫茶如潮汕菜一樣,都是對完美滋味的追求,即便是普通的青菜,都能將味道做到極致。 而日本茶道也跟日本菜並無二致,都是極其注重形式,飲食文化崇尚節儉、重禮。

功夫茶重在"品"字:品功夫茶是閩南地區、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閩南人、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

1、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中國傳統名茶,屬於青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原產於福建泉州市安溪縣西坪鎮,發現於1723—1735年。"鐵觀音"既是茶名,也是茶樹品種名,鐵觀音茶介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屬於半發酵茶類,鐵觀音獨具"觀音韻",清香雅韻,沖泡後有天然的蘭花香,滋味純濃,香氣馥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譽 "。福建閩南、廣東潮汕等鐵觀音傳統茶區最具特色的功夫茶俗之一。

2、鳳凰單叢

鳳凰單叢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其可分爲桂花、茉莉、蜂蜜等風味,是繼嶺頭單叢茶之後又一潮汕功夫茶代表之一。

功夫茶是什麼?

潮州工夫茶藝,別稱潮汕工夫茶,是廣東省潮汕地區一帶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負盛名,蜚聲四海,被尊稱爲“中國茶道”。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引自百度百科

工夫茶是一種喝茶方式,廣泛流傳於廣東潮州地區,在這裏喝功夫茶已經成爲了當地人們一種生活習慣,具有獨特的本地特色和民族特點,外地人來到潮汕地區一定要品嚐。這裏的功夫茶喝功夫茶也成爲當地人接待客人,一種基本禮儀。

無論是在公衆場合還是在居民家裏,都可以看到功夫茶的身影,以茶會友,以茶待客。從功夫茶中可以體會到潮汕地區人們的熱情和,功夫茶也成爲潮汕地區的文化符號,人們提起工夫茶就會想到潮汕地區。

功夫茶現在已經被列爲全國重點非物質文化遺產。功夫茶至今爲止已經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是中華茶文化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朝時期,人們已經有了飲用功夫茶的習俗,宋朝時期更是開發出多種多樣的飲用方式,在功夫茶的泡製過程當中極具觀賞性,可以說是在欣賞一部斥巨資打造的影視作品,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工夫茶的影子。

什麼是功夫茶 功夫茶起於什麼時候

1、功夫茶是潮州工夫茶藝,別稱潮汕工夫茶,是廣東省潮汕地區一帶特有的傳統飲茶習俗,潮汕的工夫茶最負盛名,蜚聲四海,被尊稱爲“中國茶道”。潮州工夫茶是中國茶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是融精神、禮儀、沏泡技藝巡茶藝術、評品質量爲一體的完整的茶道形式,既是一種茶藝,也是一種民俗,是“潮人習尚風雅,舉措高超”的象徵。潮州工夫茶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潮州工夫茶,起於明代,盛於清代,成爲潮汕地區飲茶習俗的文化現象,是潮州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唐宋時期就已存在的“散茶”品飲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屬散條形茶瀹(yue)泡法的範疇,是瀹飲法的極致。

“功夫茶”是什麼意思?急!急!急!急!

工夫茶盛行於廣東潮汕地區。飲工夫茶一般以3人爲宜,比較考究的是選用宜興產的小陶壺和白瓷上釉茶杯,這種茶杯口徑只有銀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壺(罐)裏裝入烏龍茶和水,放在小炭爐或小酒精爐上煮。

茶煮好後拿起茶壺在擺成品字形的3個瓷杯上面作圓周運動(當地俗稱爲“關公巡城”)依次斟滿每一個小杯,此時就可以捧起香氣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品嚐。飲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製要功夫外,飲茶也需要費工夫。

擴展資料:

明末清初福建閩南的一些明代遺臣不服清廷統治,入武夷山爲僧,種茶、製茶、品茶、銷茶。清代才子、浙江錢塘文人袁枚於雍正四年到武夷賞茶,記曰:“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椽,每斟無一兩……”此法與俞蛟所記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爲講究,程序更爲繁複而已。

俞蛟出生於乾隆十六年,明顯比袁枚遊武夷山遲了25年,其文章問世肯定更遲了,說明武夷茶品飲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雛形。且武夷山由於是正山小種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當時製茶者又多爲閩南人,因此對“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爲茶葉,後者爲沖泡技巧。

“功夫茶”的泡飲技藝經發展、完善,程序雖繁複,卻富涵文化,因而爲飲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藝、閩式功夫茶、臺灣功夫茶茶藝等都是在此基礎上挖掘、深化而來的,已成了閩、粵、臺的飲茶藝術。近幾年來功夫茶藝已向中國北方傳播,爲北國飲者賞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工夫茶

功夫茶是什麼茶,功夫茶源自何處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功夫茶是漢族民間傳統的品茶風尚,其烹煎之法應是源於陸羽的《茶經》。功夫茶歷來講究“品飲功夫”。正因其是講究品飲功夫的一種飲茶方式,故稱爲“功夫茶”。

  功夫茶是福建閩南地區和廣東潮汕地區漢族人民傳統的飲茶風俗。是禮賓待客的第一道習俗。今天,海外閩南潮汕華僑還以“功夫茶”作爲認祖追宗的標誌。

  品茶禮儀

  傳統的潮州功夫茶一般只有三個杯子,不管多少客人都只用三個杯子。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這種習俗據說是人們爲了表示團結、友愛和互相謙讓的美好品德。

  品茶,要先聞香味,然後看茶湯的顏色,最後纔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爲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後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這就是功夫茶的三個境界——“芳香溢齒頰,甘澤潤喉嚨,神明凌霄漢”。據說專業的品茶師可以憑一杯茶品出茶藝師當時的心情。

什麼是工夫茶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爲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爲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爲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爲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保存着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爲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它之所以和其它喝茶方法有別也在於茶具。據說陸羽所造茶器,凡二十四事。潮州功夫茶所用的茶具最少也需要十種。這就是:

一、茶壺

潮州土語叫做“衝罐”,也有叫做“蘇罐”的,因爲它出自江蘇宜興,是宜興紫砂壺中最小的一種。選擇茶壺,好壞標準有四字訣,日:“小、淺、齊、老。”茶壺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等的分別,以孟臣、鐵畫軒、秋圃、尊圃、小山、袁熙生等製造的最受珍視。壺的式樣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六角形、栗子形……等等,一般多用鼓形的,取其端正渾厚故也。壺的色澤也有很多種,硃砂、古鐵、栗色、紫泥、石黃、天青……等等,還有一種壺身銀砂閃爍,朱粒累累,俗謂之抽皮砂者,最爲珍貴。但不管款式、色澤如何,最重要的是“宜小不宜大,宜淺不宜深”,因爲大就不“工夫”了。所以用大茶壺,中茶壺,茶鼓,茶篩,茶檔……等等衝的茶,那怕是用一百元一兩的茶葉,也不能算是工夫茶。至於深淺則關係氣味,淺能釀味,能留香,不蓄水,這樣茶葉纔不易變澀。除大、小、深、淺外,茶壺最講究的是:“三山齊”,這是品評壺的好壞最重要標準。辦法是:把茶壺去蓋後覆置在桌子上(最好是很平的玻璃上),如果壺滴嘴、壺口、壺提柄三件都平,就是“三山齊”了。這是關係到壺的水平和質量問題,所以最爲講究。“老” 主要是看壺裏所積成的“茶渣”多寡,在前面已經說過了。當然,“老”字的講究還有很多,例如什麼朝代出品,古老歷史如何,什麼名匠所製成,經過什麼名家所品評過……等等。但那已經不是用一般茶壺的問題,而是屬於玩古董的問題了。

衝功夫茶除了用“衝罐”之外,有時客人多時,也可以用“蓋甌”。在潮州菜館中每吃一道菜後就必定上來一巡功夫茶,那就是用“蓋甌”衝的,這是爲了適用於人數較多的場合,一次可以有十杯至十二杯。但畢竟蓋甌口闊,不能留香,氣味比使用衝罐就差得多了。不過,只要沖茶的人“工夫”好,用蓋甌也可以衝出好功夫茶的。

二、茶杯

茶杯的選擇也有個四字訣:小、淺、薄、白。小則一啜而盡;淺則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襯托茶的顏色;質薄如紙以使其能以起香。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藍花、底平日闊、杯底書“若深珍藏”的“若深林”爲珍貴,但已不易得。江西景德鎮和潮州楓溪出品的白瓷小杯,也是很好的,俗稱爲“白果杯”。

至於有的人還講究什麼“春宜牛眼杯,夏宜栗子杯,秋宜荷葉杯,冬宜吊鐘懷”,這又未見講究太多了。不過,用喇叭杯、牛乳杯……這些作爲工夫茶的茶杯,都是不很合適,有失“斯文”之道了。

三、茶洗

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烹功夫茶必備三個,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一個用以浸衝罐,一個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過的茶葉。

四、茶盤

茶盤是用來盛茶杯的,也有各種款式,圓月形、棋盤形……等等。但不管什麼式樣,最重要也是四字訣:寬、平、淺、白。就是盤面要寬,以便就客人人數多寡,可以放多幾個懷;盤底要平,纔不會使茶杯不穩,易於搖晃;邊要淺,色要白,這都是爲了襯托茶杯、茶壺,使之美觀。

五、茶墊

比茶盤小,是用來置衝罐的,也有各種式樣,但總之要注意到“夏淺冬深”。冬深是因爲便於澆罐時多裝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墊裏還要墊上一層“墊氈”,“墊氈”是用絲瓜絡按茶墊的形狀大小剪成的,所以要用絲瓜絡而不用布氈者,爲了不會生異味,墊氈的作用是爲了保護茶壺,功夫茶在灑茶後還要將茶壺倒置過來,以免壺裏積水,一點點的水,也會使茶味變苦,原因是單寧酸溶解了。

六、水瓶與水鉢

作用一樣,都是用以貯水烹茶的。水瓶,修頸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種束頸有嘴,飾以螭龍,名叫螭龍樽的也不錯。(螭龍,潮州土話叫做“錢龍”,潮州話是雙聲疊韻的,錢、螭就是疊韻字,即是壁虎。)

水鉢,也是用來貯水以備烹茶的,大小均相等於一個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紅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魚二昆在鉢底,舀水時水動,好像金魚也泳躍欲出,這是很少見的珍品,一般的多見素瓷青花,置於茶牀上,蓋上硃紅的木蓋,舀水時用的是椰子殼做的,椰瓢當茶未煮,主人啓蓋舀水時,“功夫茶”之功夫已經不飲而使人信服矣。

七、龍缸

大龍缸類似庭中栽種蓮花之蓮缸,或較小些。用以貯存大量的泉水,密蓋,下託以木幾,放在書齋一角,古色古香。龍缸也多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難見到。康熙帝乾隆帝年間的產品,也已極爲珍貴。用近代製品,只要色彩大小調和,也就很好了。

八、紅泥小火爐

“綠蟻新焙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可見古人是用紅泥小火爐溫酒的,自然那是在北方。至於“寒夜客來茶當酒”,這時是否用紅泥小火爐煮茶,煮的茶是否像現在的潮州功夫茶,像喝酒一樣喝茶,詩人們並沒有說明.不過我想大約應當是如此,不然寒夜之時,一大碗一大碗的喝茶,豈不令人小便頻頻,坐立不大?那個客人早就拔腿跑掉了,誰還能坐下來細談。所以,我想這個“寒夜客來茶當酒”的茶,應當相等於今日之功夫茶纔是。

紅泥小火爐,潮安、潮陽、揭陽都有製作,式樣好看極了。同樣有各種形式,特點是長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爐心深而小,這樣使火勢均勻,省炭,小爐有蓋和門,不用時把它一蓋一關,既節約,又方便。小爐門邊往往還有一副很文雅的對聯,益發增添茶興。 小火爐是放在精製的木架上面的,木架像塔形,下大上小,上面一格放爐子,剛好一伸扇子便是爐門。中間一格,是放扇子、鋼筷等物。下面一格放木炭或欖核炭,或引火之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這樣的設置,煮茶自然是很方便的。

九、砂跳

“砂跳”,潮安楓溪做的最著名,俗稱“茶鍋”,是用砂泥製成的,很輕巧,水一開,小蓋子會自動掀動,發出一陣陣的聲響。這時的水沖茶剛剛合適。至於用鋼鍋,鋁鍋來煮水沖茶的,雖然也無不可,可是金屬的東西,用以煮水沖茶畢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十、羽扇與鋼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時既須用勁,又不可煽過爐門左右,這樣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對客人的尊敬。所以,特製的羽扇不但有利於“工夫”的施展,而且一枝用潔白鵝翎編成的扇,大不過掌,竹柄絲穗的精雅,襯托着紅、綠、白……各種顏色的茶具,加上金紫色的濃茶,自然別有風趣。鋼筷則不但爲了鉗炭、挑火,而且可以使主人雙手保持清潔。

以上,雖然還不夠陸羽所規定的二十四式茶具的規格,但也已經洋洋大觀了。如果還要再說些,那麼二十四件也不爲多,例如裝茶葉的錫罐,就以潮汕造的爲最上品。還有茶巾,專門以淨滌茶具。茶几,用以擺設茶具。茶擔,可以貯藏茶器,春秋佳日,登山浮水,臨流漱石,林墅深幽,席地小坐,烹茗啜飲,自然又是人生一樂。

功夫茶獨成一格,如果烹茶沒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沖茶之法。

欲飲功夫茶,須先有一套合格的茶具。茶壺(潮州人稱“衝罐”)是陶製的,以紫砂爲最優。壺爲扁圓鼓形,長嘴長柄,很爲古雅,有兩杯、三杯、四杯壺之分。將壺倒置桌上,其口、嘴、柄均勻着地,中心成直線的,爲茶壺之優者。優者若置水中,平穩不沉。精巧別緻、潔白如玉的小茶杯,直徑不過5釐米,高2釐米,分寒暑兩款。寒杯口微收,取其保溫,暑杯口略翻飛,易散熱。盛放杯、壺的茶盤名曰“茶船”,凹蓋有漏孔,可蓄廢茶水約半升。整套茶具本身就是一種工藝品。茶杯、茶船有釉上彩或釉下彩繪。茶壺最貴重,一把古老名貴的茶壺,就是件可供鑑賞的古玩,有的嵌鑲一層鏤刻精美的白銀或黃金花紋圖案,便成了少有的傳家寶。茶壺裏的茶鏽不可洗去,越多越珍貴,可保茶的韻味

標籤:茶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