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廣州飲茶禮儀

廣州飲茶禮儀

廣州飲茶禮儀是一種古老而典雅的禮儀。在廣州,飲茶已經成爲當地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人們在飲茶盡享美味的同時,也注重禮儀。

1.登茶:登茶是餐前必要的一道“開胃”菜。主人先將茶按次序斟到客人的茶杯裏,然後歸坐主座的主人先行品嚐,給客人一個引導和品鑑標準。

2.遞茶:主人用右手拿起茶壺,把茶滴在抹好油的茶杯裏。 遞給每位客人的時候,用左手託着茶杯底部,右手把茶杯放在桌子上,表示恭敬。

3.巧倒:巧倒是茶師或茶友們喜歡玩的技巧動作之一。巧倒是指茶壺壺嘴儘量靠近杯沿,帶着茶湯,一口倒進茶杯裏,茶湯從杯沿與茶壺嘴之間的距離呈漏斗狀下降,使茶湯增壓,呈現金黃色與綠色交錯的顏色,頓時讓人眼前一亮。

4.沏茶:沏茶是飲茶的核心內容。主人先洗茶,再舀到茶杯裏,最後加上沸水,使茶香四溢。主人應該先沏爲自己的客人盡享“頭一口茶”。

5.品茶:品茶時,喝茶者先看茶色、聞茶香,再慢慢品味、回甘、識茶的質量等。

6.敬茶:敬茶就是把茶杯遞給自己的客人,以示對客人的尊敬和禮貌。

在廣州,飲茶已經演變成爲一種文化,既是一種品味,也是一種修養。掌握飲茶禮儀,可以更好地尊重自己和他人的身份,呈現出一個優雅、自信、文化的風采。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廣東人喝茶有哪些禮儀?

1、受茶,主人以茶相敬,客人一定要報以謙恭、禮貌。特別是女主人或尊長者爲自己上茶、斟茶時,作爲客人、晚輩,應當起身、以雙手狀捧接茶杯。即使是服務人員爲自己斟茶,也應表示適當謝意,如說聲“謝謝”,或點頭致意。

2、品茶,喝茶雖說不像喝酒、喝咖啡那樣小口、少量,但也不能像喝水那樣牛飲。喝茶稱品茗,講究的是品嚐,這不僅是指味覺享受,而且也是禮貌要求。

3、端茶杯時,右手持杯耳,無杯耳者,則以右手握杯之中部。注意飲茶時不要雙手捧杯,或托杯底部,或手握杯口。有茶托者,只以右手端杯,不動茶托;也可以左手將茶托與茶杯一同端起,再以右手端杯飲用。

4、飲蓋碗茶,可用蓋兒將飄在表面上的茶葉輕輕蕩去,不可當衆將茶葉吃進口中;茶熱,不可用嘴吹氣,使其降溫,只能待其自然降溫後飲用;飲茶不出聲;需要續茶時,把蓋兒取下、靠在到茶托邊上,注意不要把蓋兒翻過來放。溫文爾雅品茶時,應適量,不可一杯一杯沒完沒了。

廣東喝茶禮儀手指點是什麼?

廣東喝茶手指禮儀有:

1、長輩對晚輩,一根食指敲一下,表示點頭示意,敲三下,表示讚許;

2、平輩之間,食指和中指兩根手指併攏,代表雙手抱拳作揖,敲三下相當於三作揖;

3、晚輩對長輩,五指併攏,代表五體投地,敲三下行膜拜禮。遇到特別尊敬的人敲九下寓意三拜九叩。

廣東人飲茶的叩指禮

傳說來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乾隆皇帝是微服私訪,大臣如果行三跪九叩大禮,就會暴露皇帝身份,所以就用三根手指彎曲代表三跪,在桌子上輕敲九次代表九叩。漢語中“手”與“首”的發音相同,所以在桌面上“叩手”也相當於在地面上“叩首”。後來幾經流傳,叩手就演變成廣東人的飲茶禮儀。當然了,叩指禮也不僅僅用於喝茶,喝粥,喝酒,喝湯等場合,都可以用。

廣州人飲茶中表示感謝的動作是

扣手指禮。

廣州人喝茶,別人給他斟茶時,常會食指和中指彎曲輕叩桌面以示感謝,這種叩手謝茶禮儀如今已在各地流行。叩手謝茶禮儀非在廣州始創,但卻是禮儀傳承得比較好的所在。扣手指禮相傳是從叩頭禮演化而來的。最早的叩手指禮是比較講究的,必須屈手握空拳,叩手指關節。現在的叩手指禮,也表示一種尊敬,方便又實用,所以很爲人們所喜用。不過現在不屈手握空拳,只用中指和食指併攏輕叩指尖了。這可以說是最“標準”的叩手指禮了。

廣州喝早茶有什麼講究?

廣州早茶探源

在咸豐同治間有一種館子叫“一釐館”,它的設備很簡陋,木桌板凳,供應糕點,開口掛一個木牌子,寫着“茶話”兩個字,爲客人提供一歇腳敘談,吃東西的地方,後來出現了“茶居”,“居”就是“隱”即躲起來,也是爲了提供一些有閒的人消磨時間的好去處,後來規模大了才改名成茶樓。當時佛山經營茶樓的人,都買下土地建幾層高的茶房,然後全棟用來經營大型茶樓,大茶樓越來越多,此後,廣東人開始有上茶館的習慣了。還有一種叫“二釐館”也供同樣的點心,區別在於價格和設備,茶樓的茶資要三分六釐,而二釐館的茶資只需要二釐,相差甚遠,足足十六倍。老式茶樓有些分等級,樓上比樓下的貴,因樓上有空調(或電風扇)而且地方較寬敞之故。

古廣州的茶樓

廣州茶樓的前身是酒樓,可上溯到清代道光間區永利爲最古,有絕詩說:“萬瓦鱗鱗雉堞遮,小東門外一簾斜,永安橋畔行人識,二百年前舊酒家。”東堤的襟江酒樓亦古老,其聯雲:“襟上酒痕多,廿四橋頭吹玉笛,江心雲色重,萬千帆影集金樽。”

清代同治間,廣州開業的茶座初稱“居”,叫“上茶居”。好像惠愛路城隍廟口的福來居,太平路的陸羽居,第二甫的茅珍居,三甫的永安居,五甫的五柳居,十甫的陶陶居。及光緒間,“居”改稱“樓”,叫做“上茶樓”。怪的是:“如”字號的茶樓涌出,自有其一段來歷:光緒元年有陳惠如者,在惠愛中首創了“惠如樓”。後來,譚新義、譚晴波、趙儉生等先後集股開了衆多“如”字號的茶樓,如珠璣路的多如樓,三角市的東如樓,海珠路的三如樓、惠福路的南如樓、賣麻街的福如樓、長堤五仙門的瑞如樓,河南塹口的天如樓、一德路的寶如樓,同興街的九如樓等。

既然是樓,那地下門市便用來賣糕點餅鉺。樓上中間設廳堂雅座,周邊設安靜套間,茶價也較高,故諺語云:“有錢樓上樓,無錢地下(蹲)。”

陶陶居的“居”爲何沿用至今而不改稱“樓”?乃因其高雅也。粵劇藝人多住在西關,白駒榮、薛覺先常來陶陶居品茗,文化名流亦來此雅集,魯迅、許廣平、巴金就是陶陶居的座上客

解放後,改革後的茶樓發展

這個時候是一個茶樓飛躍的時候。

茶樓發展到現代的酒家,更上了一個臺階。當代的酒家在裝修上舍得花大本錢,有單間的,搞雅座的,西式的;日式的,東南亞式的,各式各樣的擺設,開各種茶座,讓不同階層的市民有更多的選擇。既有早茶,也開設了下午茶,至於夜茶嘛,樣式更豐富,吃燉品,吃海鮮都可以。

至於經營模式也有了很多改變。

廣州酒家,南海城,食爲天等連鎖式經營,南海漁村,江南漁村等一系列海鮮城,還有敦煌等高檔經營的。

廣州茶樓的發展有了個質飛躍,經營模式更趨多元化,從傳統老字號的擴大經營,到連鎖經營,到高檔次茶樓的發展。廣州的茶樓的發展踏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廣州早茶現狀

“食在廣州”,這句話可一點都不假。各種西餐廳,如蒙地卡羅,還有快餐店,如M記(麥當勞),KFC(肯得基)等的加入,使傳統的廣州茶樓受到壓力。例如M記和KFC吧。兩間世界有名的快餐店,給了廣州茶樓一個警告。它們已經把小孩,年輕一輩都吸引住了。而茶樓就變成了老人家纔去的地方。

廣州是個老城,這不僅僅因爲它擁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更是因爲有衆多的老人散佈在大街小巷的茶樓之中。這些閒來無事的老人延續着幾百年來的習慣,一大清早便踱到茶樓中,叫上一壺清茶,兩件小點,或閒聊,或閱報,將早上的大半時光悠閒地打發。廣州的早茶因爲這些老人,顯得格外閒適。即使茶樓還有不少出手闊綽,來去匆匆的生意人,但感覺他們終究不過是過客而已。但對老人而言,早茶就是他們的生活。場地可以換,生活則別無其他。

對此,長年行走於臺、港、深等地的臺商孫先生也表贊同:“香港酒樓裏的顧客70%以上也是60歲以上的老先生老太太,剩下的30%則是40歲以上的男士,20來歲的上班族則是一個都沒有,可見平日的早茶的確是閒來無事的老人家的玩意。在座衆客十之有六每人手上一份當日報紙,這也算是香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吧。”

同是生意人,廣州的生意人或許受了廣州老人的影響,喝早茶的節奏也顯得平和、緩慢,有事沒事坐上幾個小時稀鬆平常。而且,廣州的早茶名副其實,大清早4、5點就有茶樓開張,老人們反正睡得少,起得早,天不亮就趕去茶樓。正是由於他們的早起,使得那些生意人即使姍姍來遲,也無礙早茶之實。沒了老人的深圳,早茶可一點不早,別說4、5點,就是7、8點,深圳人也嫌太早,在這麼一個夜生活如此豐富的地方,能一早爬起來吃早茶的深圳人絕對難以湊成對兒。10點後纔是深圳人是吃早茶的理想時間,由於離中午時間太短,不少深圳人乾脆將早茶、午飯一併解決,這使得深圳的早茶、午茶的概念含混不清。

在經營時間上,格蘭雲天酒店的中餐總廚林譽明師傅告訴記者:“廣州人講究個三茶兩飯,廣州人下海較早,有錢較早,一天當中有很多休閒的時間,所以早茶、午茶、夜茶都很旺。廣州的早茶通常清晨4時就開市了,夜茶要到深夜12點,有的甚至要到次日凌晨1-2點才收市,有的更是通宵營業。一般地說,早茶市最興隆,從清晨至上午11時,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的人也很多,尤其在夏天,很多廣東人都把吃夜茶當做消夏的一種方式。”

價格

廣州人講究“食不厭精”,但點心的價格是高低都有,窮富皆宜。老人可以叫上價格實惠、雷打不動的一盅兩件,有錢的生意人自然也可以來些魚翅漱口。

熟悉廣東文化的格蘭雲天大酒店中餐部經理杜廣順也說:“廣州是老城市,吃早茶是幾百年來積澱的生活習慣,價格也比深圳的便宜。與廣州相比,深圳的點心質量高,吃早茶的環境好,更適宜商業客洽談業務。而廣州的早茶因爲主要以家庭客爲主,吃得就沒有深圳這麼斯文,環境也不一定非得上星級,只要一家人吃得開心就好。”

廣州茶樓主導地位依舊存在,畢竟歷史淵源。目前廣州的茶樓在頂着各種阻力,不斷創新,不斷改進經營方式,使廣州的茶樓得以進一步發展。雖然西餐廳,快餐店等的衝擊下有一段沉寂期,但廣州茶樓正在復甦,正在甦醒。

喝早茶的五大理由

理由一:既入此鄉,當隨此俗,到了廣東不喝早茶,豈不枉做嶺南人。

理由二:親人朋友,圍桌而坐,一壺茶水,幾件美點,可以增進感情。

理由三:豐豐盛盛吃頓早飯,對於每日忙碌的自己是件有益的犒勞。

理由四:全家吃個早茶,人均消費卻不過二、三十元,還可早午飯一起解決,經濟又享受。

理由五:有諸多美點可供享用。

不喝早茶五大理由

理由一:週一到週五沒時間,要上班;週末也沒時間,要睡覺。

理由二:早餐我都不吃,幹嗎吃早茶?

理由三:太貴,如果弄成大排擋,可以考慮。

理由四:理由很簡單,沒人請客。

理由五:早茶?早茶是啥?

廣州的早茶文化

飲早茶是廣東人獨特的喝茶習俗。清晨起牀以後,在開始一天的工作、生意之前,名茶美點(早點),一盅兩件,既解決了早餐,也是一種絕妙享受。

茶點,即是茶水與點心。茶有紅茶、綠茶、烏龍茶、花茶、元堡茶等種類,點心的種類就更多了,最常見的是各種包子,諸如叉燒包、水晶包、水籠肉包、蝦仁小籠包、蟹粉小籠包,以及其他各類幹蒸燒賣,各種酥餅,還有雞粥、牛肉粥、魚生粥、豬腸粉、蝦仁粉、雲吞等等。

飲茶是廣東人生活的一個不可缺少的內容。在這裏,緊張的人們開始鬆弛下來,清閒地談着人生,談着故人,講着故事;在這裏,人們揮灑自如地在淡淡的茶香中,把心情晾得清清淡淡。人們在茶樓裏沏上一壺好茶,點上幾道美味點心,有的自斟自飲,有的與朋友海闊天空地大侃一陣,豈不悠哉!

茶樓也是人們謀生的重要場所。各種各樣的人們在茶樓裏談論着股票、樓市,談論着日本的電器、美國的汽車。在這裏,人們交流着各種經濟、商品信息。沒有"泡"茶樓的本事,發財的機會也少很多。在生意場上,不進茶樓,是不會融入廣東的商業社會的。清閒、舒適的茶樓,變成了商業談判的地點,使得茶樓不再只是人們閒談,打發時光的悠靜場所。舊時廣州的"妙奇香"茶樓有一幅對聯:

爲名忙,爲利忙,忙裏偷閒,飲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這正是人在茶樓飲茶的心理寫照。

當然茶樓並不僅僅是爲早茶纔開的。茶客從早到夜總是不斷,茶樓多是早上5點多鐘開門迎客,直到午夜才收市,"三茶兩飯直落"。

在廣東,飲茶有"禮節"。服務員倒茶時,客人一般以食指和中指輕釦桌面表示謝意。傳說這一風俗源出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出巡。一次扮作僕從的皇帝給扮作主子的隨從斟茶,隨從感恩戴德、驚恐萬狀,本應下跪叩拜,但又怕暴露了皇室身份,於是靈機一動,遂以兩指微屈,輕釦桌面代之叩禮,並一直傳襲至今。

在茶樓裏,當客人需要續水時,只要把壺蓋打開,服務員便會意而來。關於這一禮儀的由來,相傳是過去有一富商到茶樓飲茶,叫堂倌給他加水,堂倌剛把壺蓋打開,他"呵嗬"大叫一聲,賴稱壺中有隻價值千金的畫眉給堂倌放飛了,定要茶樓賠償。老闆無奈之下,從此規定,茶客凡要加水者,自己打開壺蓋,以防有詐。時至今日,這習慣動作已成爲茶客要加水的示意信號,無須叫喚服務員了。

叩手禮起源於哪個朝代

叩手禮起源於清朝

乾隆微服下江南,有一次,到松江“醉白池”遊玩,與隨從在附近一家茶館坐下歇腳。茶館夥計先端上茶碗,隨着退後,離桌几步遠,拿起大銅壺朝碗裏沖茶,只見茶水猶如一條白練自空而降,不偏不倚,不濺不灑地衝進碗裏。

乾隆好奇,忍不住走上前,從夥計手裏拿過大銅壺,也站在幾步開外,學夥計的樣子,向其餘的茶碗裏沖茶。隨從見皇上爲自己沖茶,嚇得想跪下叩恩,可又怕暴露了乾隆的身份,窘急之下,於是紛紛屈起手指,“篤篤篤”不停地在桌子上叩擊。

事後,乾隆不解地問隨從:“你們爲什麼用手指叩擊桌子?”

隨從們答道:“萬歲爺給奴才倒茶,萬不敢當,以手指叩擊桌子,既可以避免泄漏皇上身份,也是代表叩頭致謝也。”

以後,民間也開始以手指叩桌的謝禮風尚。

叩手禮是廣東人飲茶的禮儀。

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這就是廣州人飲茶的“叩手禮”。

方式方法

以“手”代“首”,最新二者同音,這樣,“叩首”爲“叩手”所代,三個指頭彎曲即表示“三跪”,指頭輕叩九下,表示“九叩首”。至今還有不少地方和港澳地區行此禮,每當主人請糖倒茶之際,客人即以叩手禮表示感謝。

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這就是廣州人飲茶的“叩手禮”。

在喝茶的時候,別人幫你倒茶,你用手指在桌上敲幾下什麼意思

別人幫你倒茶,你敲下桌子,相當於謝茶禮,至於敲幾下,並不是隨便去敲的,這都是有規定。如果和懂茶的人在一起喝茶,就要掌握一些喝茶的一些禮儀,這是對別人的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

謝茶禮是一種非常講究的方式,當你去主人家做客,主人給你倒茶的時候,一定要記得敲幾下會累我們中國的茶文化受到很多人的喜歡與尊重,茶也有很多種泡法,在喝茶過程中有很多的禮儀。這些禮儀一般都表現在喝茶和泡茶的過程中,尤其體現在廣東地區。

謝茶禮又被稱之爲“屈指代跪”,有這樣的一個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在廣州體驗民情的時候,路過一個茶館,於是就在那裏喝茶,當時他做了一個驚人的舉動,皇帝親自給大臣們倒茶,大臣們看到皇帝的舉動,覺得受寵若驚。按照皇宮裏的規矩,他們應該跪在地上謝主隆恩,但由於皇帝身穿便裝,不方便惹人注意。於是大臣們就想出了用手指做出跪拜的形狀,在桌上輕敲相當於是謝主隆恩,後來這個習慣就被延續了下來。

擴展資料

茶禮中有“五指投地”的扣手禮,當長輩親自給晚輩倒茶時,晚輩應該將右手握成圈,手背朝上,親敲三下桌面,用以表達對長輩五體投地,以表敬意;

品茶時可以介紹茶的來源,特色,故事,但是不宜說茶的價格,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越貴的茶不一定好喝。故意炫耀的話自然會讓茶友們感到不愉快。

參考資料來源:鳳凰網-品茶要重茶禮

廣州人爲什麼要喝早茶

早茶,中國社交飲食習俗。早茶習俗多見於中國南方地區,尤其是廣東和江蘇揚泰地區。談及廣東的傳統文化,早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廣東的風土人情介紹

廣州人嗜好飲茶。早上見面打招呼就是問“飲佐茶未”,以此作爲問候早安的代名詞,可見對飲茶的喜愛。飲茶是廣州人的一個生活習慣,也是“食在廣州”的一大特色。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飲茶,不僅飲茶、還要吃點心,被視作一種交際的方式。廣州的茶樓與茶館的概念也不盡相同。它不但既供應茶水又供應點心,而且建築規模宏大,富麗堂皇,是茶館所不能比擬的,因此,廣州人聚朋會友,洽談生意,業餘消遣,都樂於上茶樓。一壺濃茶几件美點,三三兩兩聚在一起,邊吃邊談,既填飽了肚子、聯絡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談成了一樁生意,實在是一件愜意的事情。正因爲如此,廣州人把飲茶,又稱“嘆茶”。“嘆”是廣州的俗語,爲享受之意。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歷百年而不衰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廣州的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

廣州人飲茶並無什麼禮儀上的講究。唯獨在主人給客人斟茶時,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輕叩桌面,以致謝意。據說這一習俗,來源於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傳乾隆皇帝到江南視察時,曾微服私訪,有一次來到一家茶館,興之所至,竟給隨行的僕從斟起茶來。按皇宮規矩,僕從是要跪受的。但爲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僕從靈機一動,將食指和中指彎曲,做成屈膝的姿勢,輕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後來,這個消息傳開,便逐漸演化成了飲茶時的一種禮儀。這種風俗至今在嶺南及東南亞的華僑中依然十分流行。

潮汕功夫茶是廣東潮汕地區獨特的飲茶習慣。“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那麼大,薄胎瓷,半透明,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選用色香味俱全的烏龍茶,以半發酵的爲最佳。放茶葉要把壺裏塞滿,並用手指壓實,掘說壓得越實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經過沉澱的,沏茶時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裏,開頭一兩次要倒掉,這主要是出於衛生的考慮。斟茶時不能滿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時是用舌頭着慢慢地品,一邊品着茶一邊談天說地,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濃,鹼性大,剛飲幾杯時,會微感苦澀,但飲到後來,會愈飲愈覺苦香甜潤,使人神清氣爽,特別是大宴後下油最好。

廣州之所以被稱爲“花城”,不單是因爲廣州氣侯溫和、四季如春、鮮花常開(昆明也四季鮮花常開),更由於廣州每年春節前都舉行迎春花市,這種傾城人民逛花市的習俗,全國唯廣州所獨有。迎春花市是由古代花市、夜花市逐漸發展形成規模。

早在兩漢時,廣州人便有愛花的癖好。陸賈出使南越國時,已說嶺南人“彩縷穿花”。因廣州人愛花,也就出現了以種花、賣花爲業的人。

南漢時,河南一帶被稱爲“素馨斜”,就是專門藝植花木的地方。花農和賣花女就在現在的海珠橋南岸西側的“花洲方渡頭”划艇過河北賣花。形成花市的,約在明萬曆年間(1573一1630年)。但那時是天天都有花市,地址最初是在天字碼頭,後陸續擴大到廣州九個城門。花的品種也主要是素馨花。年宵花市則到19世紀清咸豐、同治年間始形成。

花市舉行的日期,固定在春節前三天,即從年甘八開始,到除夕之夜達到,正月初一清晨02時結束。而且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到除夕午夜時分,花農必將售不出去的花砸個稀爛。這種習俗一直保留至今。現在,廣州迎春花市的數量越來越多、規模越辦越大。市內各區均有花市 :越秀區在教育路;東山區在濱江路;荔灣區在多寶路;海殊區在江南大道。另外,越秀公園、烈士陵園、海幢公園、流花湖、荔灣湖等大小公園,無不在春節前後舉辦形式多樣的花展、花會,成爲廣州花市的一個組成部份。而教育路花市則成爲廣州花市的中心。每個花市搭起綵樓 ,張燈結綵,在馬路架起長長的花棚,一層一層擺滿各種花果。廣州人好講意頭,認爲春節逛花街,買支靚花,來年便能行個“好運”。當然,逛花街不只是爲了買花,更多的是爲了賞花。花市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百多種花果。

每年陰曆(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原名“端五”,端是初始的意思。亦叫重五、端陽。因端午正是夏季之中,太陽處在正陽的位置,所以稱端陽,還叫天中節。

端午節民間有吃糉子和賽龍舟、洗龍舟水等習俗。廣州端午賽龍舟已有一干多年曆史。明代以來,人們多數在珠江河海珠島對開的海面進行。但那時的龍舟比今天的高大得多,樣式也複雜、美觀。有十幾丈長,六、七尺高的,龍船上還有臺閣,一隻船上有近百人。實質是以藝術性爲主。現在,賽龍舟已成了羣衆性的體育競賽運動了。龍舟的形狀也多製成狹而長,形如獨木舟,以利船速。龍舟的槳數不等,少則六對,多的有五十多對。大型龍舟一般都設旗手和鑼鼓手,鑼鼓手擊鑼打鼓統率全船,劃漿的隨鼓聲或快或慢。此外划槳的只管劃漿,掌舵的把穩舵向。奪標進入時,擊槳激起的水花能把整個船罩住,以致岸上觀看的羣衆不見龍舟,只見一團團水霧在江面飛馳,甚是扣人心絃。賽龍舟奪標者可贏得整隻燒豬出回村裏分了吃。很可惜,廣州的珠江河面因交通繁忙,河道擠擁,已有好幾年沒能在這裏舉辦賽龍舟了。92年曾有建議在白雲山腳的麓湖上舉行賽龍舟的,也未能實現。好在廣州番禹的市橋,近年每年都舉辦龍舟節,盛況空前,吸引了大批海外遊客前往觀看。

廣東習俗調查報告

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着"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

菊花在廣州一年四季都能生長,花開最盛時一般從深秋至春節前後,舉辦菊花展覽也是廣州的一種傳統習俗。

廣州菊展以其規模盛大、品種繁多、造型奇麗而著稱,以大力菊花爲主(南菊的一種,有黃、白、紫等多種顏色,一株大力菊花有時能開3900多朵花),還有凌波仙子、玻璃白、粉牡丹、荷蘭麗金、大白蓮、臺黃、深紅、一點紅、迎春舞、三色花,以及日本白、日本黃、灣紅、紫荷蓮、金黃等外來品種。

在迎春花會上,越秀、文化、荔灣湖、流花湖、東山湖、海幢、曉港等公園均有菊花展覽,也叫“春菊展”。而在秋日、國慶前後舉辦的大型菊展則被稱之爲“秋菊展”。

最熱鬧節日——聖誕節每年聖誕,深圳整座城市響徹讚美詩樂聲,大小舞廳、飯店、影院人滿爲患,人們盡情狂歡。 最冷清的節日——春節每到春節,各地來的“移民”們大都回鄉過年,本地人也會去香港或其他地方度假,深圳成了一座安靜的空城。 最有趣的節日——荔枝節荔枝節現已成爲深圳市市節,每年6月28日至7月8日的節日期間,會有各種以荔枝爲主題展開的經貿和文化聯誼活動。而該城市民則有一個傳統習俗,就是每逢這種蟬鳴荔香的時候,都要和親朋好友一起去荔枝公園品鮮,即摘即嘗,他們往往是你爭我奪,場面十分歡快。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廣州的涼茶歷史修久,涼茶品種甚多,有王老吉涼茶、三虎堂涼茶、黃振龍涼茶、大聲公涼茶、石歧涼茶、廿四味涼茶、葫蘆茶、健康涼茶、金銀菊五花茶、古瓜乾涼茶等;甚至連龜苓膏湯、生魚葛菜湯、紅蘿蔔竹蔗水等,也成爲廣州人喜愛的傳統老牌涼茶。

最著名的王老吉涼茶,歷來爲廣州人所推崇。進入80年代以後,各種涼茶沖劑及軟包裝涼茶應運而生,如神農涼茶、夏桑菊茶等,已成爲許多家庭夏季裏的一種時尚飲料。

飲早茶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爲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着“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廣州人所說的飲茶,實際上指的是上茶樓(習慣叫茶居)飲茶。不僅飲早茶,還要吃點心(作爲早餐);不僅飲早茶,還要飲下午茶、夜茶;不僅填飽肚皮,還順便傳播新聞、敘說友情、洽談生意。可見,廣州人的飲茶實際上是一種社會交際的方式。

這也正是廣州茶樓業爲什麼歷百年而長盛不衰的一個重要和根本原因。在廣州老字號飲食店中,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當年的茶樓、茶居。

廣州的茶客大致可分爲兩類:一類是熟客,每天清早必到一間固定的茶樓,通常是“一盅”(排骨飯)“兩件”(點心),這類人以離退休老人居多;另一類是飲“禮拜茶”,即在休息日去飲茶,不限“一盅兩件”,而是品嚐多款點心,從容“嘆茶”。

廣州的茶市每天有早、午、晚三市,其中以早茶市最爲興旺,從清晨至中午十一時許,往往座無虛席。飲夜茶也漸有興盛之勢尤其是盛夏,一邊飲茶一邊聽戲曲演唱,還一邊享受空調冷氣。廣州的早茶通常是清晨4時開市,晚茶要到次日凌晨1-2時才收市。

飲“功夫茶”

廣州人在閒暇時以飲“功夫茶”爲樂趣。飲“功夫茶”原來在潮汕地區盛行,現已在廣州城大行其道。“功夫茶”對茶具、茶葉、水質、沏茶、斟茶、飲茶都十分講究。功夫茶壺很小,只有拳頭般大,薄胎瓷,隱約能見壺內茶葉。杯子則只有半個乒乓球大小。茶葉則選用烏龍茶。放茶葉要把壺裏塞滿。並用手指壓得實實的。據說壓得越實茶的香味越濃,越醇。水最好是經過沉澱的,或是礦泉水。沏茶時要將剛燒沸的水馬上灌進壺裏,開頭一兩次要倒掉。斟茶時要不停地來回斟,以免出現前濃後淡的情況。飲茶之時,一面品茗一面談天說地,這叫做“功夫”。

宵夜

宵夜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一般是晚間十時以後,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異:有的晚上自己動手煮食;有的單獨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邊大排檔或茶樓食肆的夜市中進食,因而市裏漸漸地形成了多條“夜食街”,以及各個茶樓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樓中的夜市往往開設有音樂茶座,以招徠食客。

飲糖水

廣州人四季喜愛飲糖水。認爲經煲制某些藥材、豆類、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而成的糖水,有清潤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糖水品種名目繁多:豆類的有紅豆沙、綠豆沙、眉豆沙;糊類的有芝麻糊、杏仁糊、花生糊、鳳凰奶糊;藥材類的有百合糖水、蓮子糖水、清補涼糖水;還有燉蛋、燉木瓜、番薯糖水、麻蓉湯丸、蛋奶、薑汁撞奶、糖西米、豆漿、豆腐花等。糖水煮沸後飲用的爲熱飲;冷凍後飲用的爲冷飲,冷飲又常常與冰室(供應雪糕冰淇淋、汽水、啤酒等的冷飲專門店,廣州最有名的是北京路的太平館冰室)連在一起。

http://www.ahhzl.com/forum/forum_display.asp?keyno=1143

廣東文化飲食習俗

南方網訊 人類對食物的選擇不僅取決於其個人的機體特徵、時代條件、周圍的自然環境等,而且更取決於其文化特點。不同的文化,對食物有不同的標準和消費方式,如中國人視動物的肝、腎、心肺爲佳餚,所謂“以形補形”,而美國人卻拿來喂貓、狗,認爲對人健康無益;中國人不習慣吃蝸牛,而法國人卻視之爲珍品;印度是世界上養牛最多的國家,但他們卻寧肯餓死,也不吃牛肉,連聯合國救濟署運到印度的牛奶也只能被倒進大海,這與他們的傳統文化(宗教信仰)有密切關係。

飲食習俗是廣東文化很有特色的一個分支,粵菜享譽海內外,“食在廣州”也早已聞名於世。飲食的改革與創新始終不能離開文化的範疇,通過對廣東飲食現象的描述與分析,我們可以透視其生活方式中所蘊含的文化底蘊。

選料雜博無所不吃

粵菜作爲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尤以選料之廣博而聞名。在粵菜中,飛禽走獸、山珍海味、野菜山花,無不可入餚,蛇、鼠、雀、蟲、狗、貓等,在其它菜系中令人瞠目結舌的選料,卻被奉爲席間珍品。如蛇是其它省份的人不敢入口的,如古時代有“杯弓蛇影”的成語,連誤以爲蛇的影子映在酒杯中就要嚇得生病,更不要說吃了。而在粵菜中,蛇卻是上佳選材,廣東人吃蛇,可謂源遠流長,而在粵菜中卻是上佳選材,《南越異物志》中就有一首吃蛇的歌謠:“蚺蚺大蛇,既洪且長,賓亨嘉宴,是豆是觴。”如今,廣東的蛇饌已有近50餘種,並有多間以蛇爲基本菜式的餐館,許多外國人、外地人來廣東,都會品嚐一下蛇饌,以爲快事。

事實上,廣東人的這種無所不吃的性格,也正是其開放的心態在飲食上的反映。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環境造就了不同的地域性格。廣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經之地,形成了廣東人一種開放性的思維結構,同時由於地處邊疆,歷代王朝對它的控制比內地弱,受正統封建思想的影響較小,中原傳統文化對它的影響不斷淡化,從而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納力。

博採衆長講究實際

粵菜形成於秦漢時期,它以本地的飲食文化爲基礎,吸收國內京、魯、蘇、川等菜系的精華和西餐的烹飪技術,如粵菜中的泡、扒、川就是北方的爆、扒、氽中移植過來的,煎、炸等法就是從西餐中借鑑過來的,逐漸形成獨特的南國風味。

凡是相似的文化,都可以從歷史接觸中探求關係,在兩地同樣事物的比較中,質的相似愈大,相互傳播也愈顯著。廣東文化的開放性,必然具有兼容性,從而使飲食文化具有兼容幷蓄的特點,在不知不覺中推動飲食習俗的發展。

廣東飲食習俗在博採衆長的同時,能逐漸摒棄外地飲食中的某些陋習,形成不尚奢華、講究實際的風格。廣東人的飲食,講究少而精,即使宴請賓客,也絕不鋪張浪費,以吃飽、吃好爲原則,這與北方的某些地方的大吃大喝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北方人的鋪張,正是由於禮儀上的拘泥,這固然有其豪爽可愛的一面,但更應看到,飲食上的繁文縟節,是無法爲現代社會的行爲方式所接納的。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廣東人不重視禮儀,恰恰相反,廣東人請客非常注重禮貌,使客人乘興而來,盡興而歸,而那種脫離實際的鋪張,則是務實的廣東人所不願爲之的。

廣東人體現在飲食風格上的務實精神,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廣東人不尚虛名,講究實際,儒家文化中注重形式等務虛的精神對廣東的影響不深,相反,他們卻受到西方人的求實態度的薰陶。這種影響形成了廣東人對飲食既能博採衆長,卻又保持着務實態度。

製作精細追求享受

一道鮮美佳餚的製作,有賴於各個環節之間有條不紊的協作,粵菜在配料、刀工、火候、烹飪時間、起鍋、包尾、器皿、上菜方式等諸多環節都有着非常嚴格的要求。如做魚講究即殺即烹,這樣才能保持魚的鮮味;再如其拼盤的製作,必須注意配料的選擇,以達到造型美觀、口味豐富的效果,一道好的拼盤,不僅是一盤佳餚,更是一件藝術品,讓人賞心悅目,胃口大開。

在粵菜中,最見於師傅製作功夫的莫過於雞饌了,凡幾百種之多,能讓客人遍嘗幾十種雞餚而絕無重複之感,幾乎每個有名的酒家都有自己創制的招牌雞,如廣州酒家的文昌雞、北園酒家的花雕雞、佛山的柱侯雞、清遠的白切雞等,不勝枚舉,各具特色。如白切雞,必須選用小母雞或閹雞,以清遠三黃雞爲最佳,製作中最重要的是火候,以剛熟、切開後兩腿骨還微帶血絲者爲宜,倘若過火,肉質變老,便失去了白切雞爽滑鮮美的特點。

飲食製作的精細,與廣東人強調個人價值、追求享受的文化分不開。享受並不是片面地追求吃喝玩樂,它屬於一種道德的範疇,同禁慾主義相對應。禁慾主義拒絕塵世的財富和享受,抑制以達到某些社會目的或道德的自我完善。從道德類型來看,廣東文化不屬於禁慾主義,而表現出享受主義的傾向,充滿了世俗享樂的人性和情調,表現在對舒適、快樂、美好生活的追求,以拼命地幹活,盡情地享受爲宗旨。享受一詞,在中國文化中一直被賦予貶意,總把它與不勞而獲聯繫在一起,認爲享受就是資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似乎只有資產階級纔有資格享受。其實,享受是人類非常高級的一種生存方式,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的一種必然的文化選擇。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飲食習俗更向高檔次發展,對傳統的價值觀念進行強烈的衝擊,傳統儒家思想的“君子固窮”,安於“簞食瓢飲”的生存觀念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儒家把操守作爲衡量人格的唯一標準,把守窮作爲堅持操守的象徵,這種思想的本質是將人類在最低的生活水平線上。改革大潮中的廣東人意識到,生活上不尚奢華是可取的,但絕不能以窮作爲判定操守的標準,這使他們能夠放開思想,去勇敢追求生活標準的不斷提高。

飲食習俗是一種重要的文化現象,食物不僅僅是含有可供人類利用以維持生命的有機物,對於每一種食物及其消費方式,還需要由文化對其可靠性加上同意的標籤。同樣,廣東人對其飲食的選擇,也正是其文化長期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美食的改革與創新,可以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以文化爲基礎,才能夠爲人們所接受和喜歡。

廣東人的禮儀

各個地方都有各個地方的習俗。比如德昂族每年的六月二十五日要過火把節;滿族的每天正月初一都要赫哲年;壯族人民從來不吃豬肉……習俗先輩雲:“習俗移人,賢智者不免。”今一衣一帽、一器一物、一字一語,種種所作所爲,凡唱自一人,羣起而隨之,謂之“時尚”。或尚坐關,羣起而坐關;或尚禮懺,羣起而禮懺;羣起而背經,羣起而持準提,羣起而讀等韻,羣起而去註疏、專白文,羣起而齋十萬八千僧,羣起而學書、學詩、學士大夫尺牘語,靡然成風,不約而合。獨於刻心勵志,真實參禪唸佛者,則有唱而無隨,謂之何哉?!

下面,我給大家介紹廣東人的生活習俗:

菊花在廣州一年四季都能生長,花開最盛時一般從深秋至春節前後,舉辦菊花展覽也是廣州的一種傳統習俗。

飲涼茶也是廣州人常年的一個生活習慣。 所謂涼茶,是指將藥性寒涼和能消解內熱的中草藥煎水作飲料喝,以消除夏季人體內的暑氣,或冬日乾燥引起的喉嚨疼痛等疾患。

廣州人喜愛飲茶,尤其愛飲早茶。早上見面,往往以“飲咗茶未”(意即“你喝茶了嗎”)作爲問候,可見對飲茶的喜好。飲茶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民間流傳着“清晨一壺茶,不用找醫家”的諺語。

宵夜是廣州人的生活習俗,一般是晚間十時以後,故名“宵夜”,或叫“夜宵”。宵夜的方式因人而異:有的晚上自己動手煮食;有的單獨或邀三五知己好友到街邊大排檔或茶樓食肆的夜市中進食,因而市裏漸漸地形成了多條“夜食街”,以及各個茶樓酒店中的“夜市”茶座。茶樓中的夜市往往開設有音樂茶座,以招徠食客……

廣東還有許許多多的生活習俗,都是十分有趣的,因爲我在這裏不能一一介紹,所以你們可以查找資料,來了解廣東人的生活習俗。讓我們生活在廣東,也多多瞭解廣東吧!

標籤:廣州 禮儀 飲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