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功夫茶怎麼做

功夫茶怎麼做

功夫茶是中國傳統茶藝,以綠茶、紅茶、烏龍茶等爲茶葉原料,採用獨特的茶具和技藝製作而成。具體的製作步驟如下:

1. 準備茶具:功夫茶需要用到茶盤、茶壺、茶杯、茶荷等茶具;

2. 準備茶葉:選擇適合的茶葉,如綠茶、紅茶、烏龍茶等;

3. 水溫控制:適當控制水溫,不同種類的茶葉有不同的要求,綠茶一般使用70℃-80℃的水溫,紅茶和烏龍茶需要較高的水溫,約90℃-100℃。

4. 洗茶:將少量的熱水倒入茶壺中,輕輕晃動,浸泡茶葉幾秒鐘,然後倒掉茶水,這個過程可以去除茶葉表面的雜質和浸溼茶葉,使茶香更香。

5. 沖泡:將適量的茶葉放入茶壺中,倒入適量的熱水,待茶葉沉澱後再倒入適量的熱水進行沖泡,不同的茶葉需要不同的沖泡時間和方法,如綠茶需要短時間的浸泡,紅茶需要較長的時間,而烏龍茶需要多次沖泡。

6. 品嚐:將泡好的茶倒入杯中,品嚐茶香和茶味,欣賞茶湯色澤和清香。品茶需要用到多種感官,如視覺、嗅覺、味覺等,逐步領會茶的特點和韻味。

以上就是功夫茶的基本製作步驟,如果想喝好的功夫茶,不僅要掌握技巧,還需要用心對待每一步驟,才能品嚐到茶的真正味道。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功夫茶的八個步驟是什麼?

功夫茶的八個步驟:治器、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釃茶等。

治器——沖茶前的準備工作;

納茶——將茶葉進行粗細之分,並分別裝進茶壺中,最粗的茶葉放在茶壺低端,依次往上,最上面是最細的茶葉,裝至茶壺的七八成即可;

候茶——初沸的水沖茶最好;

衝沫——開水從茶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

刮沫——沖茶時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壺蓋颳去,然後把茶壺蓋好;

淋罐——茶壺蓋好後,用開水衝淋壺蓋,既可衝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壺外加熱;

燙杯——在篩茶前,先燙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溫,茶不易涼,也能使茶生香;

篩茶——講究“低篩”,這是潮州工夫茶的特有篩茶方法,把茶壺嘴貼近已整齊擺放好的茶杯,然後連續不斷地把茶均勻地篩灑在各個杯中,不能一次注滿一杯,但一壺茶卻必須循環篩酒以至於盡。

工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雖有好的茶葉、茶具,而不善衝,也全功盡廢。

功夫茶沖茶要訣

工夫茶分福建、潮汕、臺灣三個派系,福建喝鐵觀音較多,潮汕喝大紅袍、單樅茶較多,臺灣則喝凍頂烏龍較多,但是從沖泡方法上來說,三者是共通共融的。

1、水分三等

工夫茶從水質、器皿到沖泡方法都有特定的要求。水分爲天水、地水、泉水三等。天水當然就是最上乘的,指的是雪水、露水等。地水指的是山泉水,按照土質的不同還分爲土質、沙質、泥質等。

2、高衝低斟

“高衝低斟”說的是沖茶和斟茶的方法。

沖茶,要沿茶壺口內緣衝入沸水,水柱不能從壺心直衝而入,因爲那樣會“衝破茶膽”,破壞茶的味道。

斟茶,茶壺要儘量靠近茶杯,這樣才能防止熱氣四散,水可能不夠燙,使茶香過早揮發。同時,低斟還不會激起泡沫,也不會發出滴答的聲響。

3、品茶禮儀

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

品茶,要先聞香味,然後看茶湯的顏色,最後纔是品味道,一杯茶要剛好分爲三口品完。香味從舌尖逐漸向喉嚨擴散,最後一飲而盡,可謂暢快淋漓。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功夫茶

功夫茶的步驟

  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下面是我精心爲你整理的功夫茶的步驟,一起來看看。

   功夫茶的步驟

  (一)鑑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鑑賞幹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爲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四)懸壺高衝: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爲止。

  (五)春風拂面(刮頂淋眉):少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產泡沫。淋壺可衝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衝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爲清洗,二爲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六)薰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爲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衝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九)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淨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十)關公巡城:循環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爲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爲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餘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爲序。

  (十三)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十四)高衝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十五)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複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十七)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衝泡三次,希望能爲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

   功夫茶的茶具

  ⑴ 紫砂壺:產於江蘇的宜興,它具有吸香性和透氣性,茶葉在裏面溶出的營養物質達95%以上,所以用得越久的紫砂壺泡製出的茶湯就越香,此壺專用於沖泡烏龍茶。

  ⑵ 聞香杯:主要用於聞茶湯的香氣。

  ⑶ 品茗杯:主要用於品茶湯的味道。

  ⑷ 茶荷:又稱茶撮,專用於盛茶、賞茶。

  ⑸ 茶道:由茶針、茶鬥、茶勺、茶匙、茶夾、等組成。

  a、 茶針用於疏通壺嘴;

  b、 茶鬥用於方便盛茶;

  c、 茶勺用於撥取茶葉;

  d、 茶匙用於更換殘茶;

  e、 茶夾用於取拿杯具;

  f、 茶夾用於剩放;

  g、 壺筆用於調節紫砂壺的內外溫度。

  ⑹ 茶牀:用於操作功夫茶的表演過程。

  ⑺ 茶海:用於盛裝多餘的水。

  ⑻ 茶巾:用於吸乾杯或壺底的水滴。

  ⑼ 茶筒:用於盛裝幹茶。

  ⑽ 香爐:用於燒香。

  ⑾ 明爐組:專用於燒水。

  ⑿ 茶托;用於安放聞香杯和品茗杯。

  ⒀ 公道杯:用於調和茶湯的顏色、濃度及份量,隱含了中國茶道中公平待人的道理。

  ⒁ 茶漏:用於過漏茶渣。

  ⒂ 壺墊:專用於放紫砂壺。

  此外,泡製功夫茶,茶壺講究用宜興的紫砂茶壺;茶杯最好是景德鎮產小瓷杯;水須山泉,最差的也要井水,自來水是萬萬不入流的。用火也有名堂,最好是用橄欖核燒火,次爲蔗渣,最次是炭火,蜂窩煤乃大忌。

功夫茶做法?

功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雖有好的茶葉、茶具,而不善衝,也全功盡廢。潮州功夫茶的烹法,有所謂“十法”,即活火、蝦鬚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衝、蓋沫、淋頂與低篩。也有人把烹製功夫茶的具體程序概括爲:“高衝低灑,蓋沫重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或稱“八步法”

治器——沖茶前的準備工作,從起火到燒開水,衝燙茶具;

納茶——將茶葉分粗細後,分別把茶葉裝入茶壺,粗者置於底、中者置於中、細者置於上,茶葉不可裝得太滿,僅七八成即可;

候茶——講究煮水,以“蟹眼水”爲度,如蘇東坡所說,“蟹眼已過魚眼生”,初沸的水沖茶最好;

衝點——講究“高衝”、開水從茶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壺心,以防“衝破茶膽”,茶葉衝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沖壞;

刮沫——沖茶時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壺蓋颳去,然後把茶壺蓋好;

淋罐——茶壺蓋好後,即用開水衝淋壺蓋,既可衝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壺外加熱;

燙杯——在篩茶前,先燙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溫,茶不易涼,也能使茶生香;

篩茶——講究“低篩”,這是潮州功夫茶的特有篩茶方法,把茶壺嘴貼近已整齊擺放好的茶杯,然後如“關公巡城”般地連續不斷地把茶均勻地篩灑在各個杯中,不能一次注滿一杯,以示“一視同仁”,但一壺茶卻必須循環篩酒以至於盡,即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泡功夫茶的步驟有哪些?茶葉的不同會有相對應的泡茶方法嗎?

一、亂器。所謂亂器,就是把茶器洗工淨。一般的功夫茶是幾個茶杯配一個茶壺(茶杯由三個爲宜),亂器就要用開水把茶杯和茶壺洗工淨。\x0d\x0a二、納茶。所謂納茶就是把茶葉放進茶壺裏。納茶時候一般不用手間接去拿茶葉,而是用一個小勺來盛茶葉,那樣避免茶葉帶動手氣、汗味,還要向客人引見茶的特點、產地。茶葉放進茶壺的時候還要留意把茶碎放正在茶壺裏面,把零顆零顆的茶葉放正在茶壺上面和出水口處,那可避免沖茶的時候茶碎隨茶水流出來。\x0d\x0a三、候湯。候湯則是等待水開。那個環節是無講究的,水開則湯沸,可分爲一沸、二沸、三沸三個階段。開始冒水泡的時候太稚,溫度不夠,不宜泡茶,叫做嬰兒沸;當水頂水壺蓋時,湯未太開了,太老了,叫做百壽湯也不宜泡茶;只要當水泡連串衝上來,水面浮珠的時候纔是最合適泡茶的湯,那樣的湯才能泡出茶的最佳顏色和味道。\x0d\x0a四、沖泡功夫茶的步驟,品美文若飲甘露茶。沖茶切忌把湯間接衝壺心,湯要沿滅茶壺的邊緣衝入去,高衝低灑。如果把湯間接衝正在茶壺核心則茶的香氣揮發得太快,容難分發出來,減少了茶香。那叫做玉液回壺,以水到壺口爲度。\x0d\x0a五、刮沫。湯進茶壺必定會衝出一些泡沫,刮沫就是要把那些泡沫刮掉。那個程序也是檢查茶壺好壞的時候,看看茶壺制製得能否“三山齊”。如果茶壺制製得好,能做到“三山齊”,那麼沖茶的時候衝滿水,水不會流出來,泡沫也剛剛好浮上茶壺口,那樣便於刮沫。\x0d\x0a六、淋罐。用開水把茶壺淋一遍,那樣無三個做用。其一,熱氣內外夾攻,使茶香迅速揮發出來,逃加熱氣;其二,小停頃刻,等到罐身的水乾,標誌滅茶熟;其三,能夠除去壺外的茶沫。\x0d\x0a七、燙杯。功夫茶全過程逃求一個“熱”字。燙杯就是要讓茶壺具無一定的高溫。要做到低、快、勻、盡。“低”則是開水要低低地衝入茶杯外;“快”就是燙杯的時候動做要快;“勻”就是零個茶杯都要燙得均勻;“盡”則是燙杯後要把杯女裏的水倒乾淨。\x0d\x0a八、斟茶。那就是把泡好的茶斟出來,茶杯一般是無三個擺成品字形,正在斟茶的過程外無兩個特別的動做,開始是沿滅三個茶杯一圈圈、循環的斟沏,以三四圈爲宜,當茶到最後,將壺外所缺斟於每一杯外,那些是全壺茶湯外的精華,當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動做要連慣,那兩個動做人稱“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切忌滿一杯之後再斟其它杯。\x0d\x0a不同的茶葉也可以按此法進行。

越紅工夫茶的越紅工夫茶製作工藝

工夫紅茶。所產工夫茶稱越紅工夫茶,初製茶稱“越毛紅”。時,我市已有少量生產,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珠茶外銷受阻,爲適應向蘇聯及東歐國家出口紅茶的需求,浙江省決定茶區改制紅茶,我市亦由珠茶改制紅茶。1957年,紹興青壇紅茶初制廠和諸暨市山口紅茶初制廠生產的“蘭花香型”紅茶受到中國茶業公司好評。

越紅工夫茶索緊細挺直,,內質香味純正,湯色紅亮較淺,葉底稍暗。越紅毫色銀白或灰白。工夫茶的初制分萎凋、揉捻、發酵、乾燥四道工序。 50年代,天氣明朗時,萎凋爲日光萎凋,即在室外將青葉均勻地攤放在清潔的地面上或竹製品上,攤葉以葉片基本不重疊爲度,攤至一定時間進行翻葉;遇陰雨天,改爲室內自然萎凋,即將青葉攤放在茶廠內萎凋架上的萎凋簾上進行萎凋,但日光萎凋較難掌握,室內自然萎凋,時間較長。50年代中後期,紹興縣稽東一帶利用當地生產土紙時使用的類似於土坑的烘紙設施,在陰雨天進行加溫萎凋,效果良好,後經改進在紹興縣其餘產區推廣,之後得到省生產部門肯定,加以總結推廣。60年代初,紹興市紅茶產區推廣萎凋槽萎凋,萎凋葉質量穩定,生產效率提高,逐漸成爲主要的萎凋方式。70年代,紹興縣茶場 製成連續萎凋機,工效更高。萎凋槽萎凋,操作上主要是掌握好溫度、風量、攤葉厚度、翻葉、萎凋時間等因素。

一般鼓風氣流溫度控制在35℃以下,做法是,春季採用加溫萎凋,而夏秋季氣溫高,只鼓風不加溫。雨水葉和露 水葉,需要加溫萎凋的要先鼓風,吹乾葉子表面水分再加溫。風量根據葉層厚薄等情況而定,攤葉厚的,風力要大些,薄的要小些。

攤葉掌握“嫩葉薄攤、老葉厚攤”的原則,攤放時把葉子抖散,攤得均勻,並使葉子呈蓬鬆狀態,做到厚薄一致。萎凋過程中要翻抖幾次,將上層茶葉翻抖到下層。雨水葉、露水葉在萎凋前期適當多翻抖。當萎凋葉葉形萎縮,葉質柔軟,茶梗不易折斷,手捏葉子成團,鬆手時葉子緩慢散開,葉色轉爲暗綠,表面光澤消失,茶葉的青草氣減退並散發出萎凋葉特有的清香時爲適度。 揉捻是工夫紅茶製造的重要工序。飲紅茶要求滋味濃,而綠茶要求耐沖泡,故紅茶在揉捻時細胞破壞率比綠茶高。要達到80%以上,成條率要達到80-90%。由於萎凋葉一經揉捻實際上便開始發酵,而發酵時溫度不能太高,故揉捻車間要求低溫高溼,夏秋季,在揉捻車間經常灑水,以降低環境溫度,增加溼度。

制紅茶的揉捻機揉筒直徑比制綠茶的揉筒大,一般爲90釐米和65釐米。揉捻時分2-3次揉,加壓同綠茶一樣,掌握輕一重一輕的原則,當揉到條索緊卷,茶汁充分外溢,並粘附於茶葉表面時,即可進行發酵。 越紅工夫茶的乾燥採用烘乾,一般分毛火和足火兩次進行,中間需加以攤涼。

毛火需高溫快烘,目的是迅速以高測破壞茶葉中的多酚氧化酶活性,使發酵過程中的酶促化學變化立即停止,減少不利於品質的變化;同時攤葉要薄,到烘至七至八成干時出烘乾機,攤一些時間使 茶葉變涼,在攤涼過程中茶葉中的水份重新分佈,這樣有利於烘至足幹 。足火要低溫慢烘,這時茶葉含水量已較低,溫度低一些,利於充分發揮香氣。攤葉要比毛火時厚一些,當烘至紅茶色澤烏潤、香氣顯露、茶葉達足干時即完成初制。

“功夫茶”是什麼意思?急!急!急!急!

工夫茶盛行於廣東潮汕地區。飲工夫茶一般以3人爲宜,比較考究的是選用宜興產的小陶壺和白瓷上釉茶杯,這種茶杯口徑只有銀元大小,如同小酒杯。小陶壺(罐)裏裝入烏龍茶和水,放在小炭爐或小酒精爐上煮。

茶煮好後拿起茶壺在擺成品字形的3個瓷杯上面作圓周運動(當地俗稱爲“關公巡城”)依次斟滿每一個小杯,此時就可以捧起香氣四溢的小茶杯慢慢品嚐。飲茶時不能一杯斟滿再斟一杯,而要按杯的多少來回輪流順序斟。因此工夫茶除了泡製要功夫外,飲茶也需要費工夫。

擴展資料:

明末清初福建閩南的一些明代遺臣不服清廷統治,入武夷山爲僧,種茶、製茶、品茶、銷茶。清代才子、浙江錢塘文人袁枚於雍正四年到武夷賞茶,記曰:“杯小如胡桃,壺小如香椽,每斟無一兩……”此法與俞蛟所記相比,只是潮州之器具更爲講究,程序更爲繁複而已。

俞蛟出生於乾隆十六年,明顯比袁枚遊武夷山遲了25年,其文章問世肯定更遲了,說明武夷茶品飲方法是“潮州功夫茶”之雛形。且武夷山由於是正山小種紅茶和烏龍茶的發源地,當時製茶者又多爲閩南人,因此對“工夫茶”、“功夫茶”是分得很清楚的,即前者爲茶葉,後者爲沖泡技巧。

“功夫茶”的泡飲技藝經發展、完善,程序雖繁複,卻富涵文化,因而爲飲者效仿、沿用。如今的武夷茶藝、閩式功夫茶、臺灣功夫茶茶藝等都是在此基礎上挖掘、深化而來的,已成了閩、粵、臺的飲茶藝術。近幾年來功夫茶藝已向中國北方傳播,爲北國飲者賞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工夫茶

越紅工夫茶的紅碎茶製作工藝

在揉切這道工序中,我市使用的機械主要爲轉子式揉切機,亦有嵊州富潤茶廠等少數生產單位使用先進的C.T.C揉切機和LTP錘擊機。

揉切是將萎凋葉切碎,這一工序是形成紅碎茶外形、內質的關鍵工序。我市主要分兩種揉切方法,一是轉子機揉切法,二是LTP加CTC揉切法。使用轉子機進行揉切的,如原料嫩度差或淨度差的,則先用大型揉捻機,揉捻約半小時,再進行揉切。如原料較嫩、淨度好,則萎凋葉直接進行揉切;有的茶廠採用兩臺不同型號的揉切機配套進行揉切,有的茶廠將萎凋葉經揉捻後用LTP加CTC聯裝機揉切,茶葉顆粒好,但葉底較暗,而直接用聯裝機進行揉切的顆粒較差,但葉底明亮。 乾燥工序採用大型機械,一般分毛火和足火兩次進行,中間攤涼。毛火要及時進行,同時要注意高溫、薄攤、使達到適度發酵的葉子能及時破壞酶的活性,迅速阻止酶促化學反應。同製作工夫紅茶一樣,亦是毛火溫度高,足火溫度低。

茶砂壺釃茶法也稱爲

茶砂壺釃茶法是一種精緻的泡茶方法,主要流行於廣東、福建和臺灣地區。下面從食材清單和製作步驟兩個方面進行詳細介紹:

1. 食材清單:

* 茶砂壺:1個

* 青茶:適量

* 水:適量

* 茶杯:4個

* 茶盤:1個

* 茶匙:1個

* 茶巾:1條

2. 製作步驟:

①治壺:將茶砂壺洗淨,用開水燙熱,再用茶巾擦拭乾。

②投茶:用茶匙將青茶放入茶砂壺中,每壺約放4克左右的茶葉。

③出浴:將水燒至初沸(80℃左右),將水倒入茶砂壺中,水量約達壺身的1/3。

④淋壺:將茶水倒入茶盤中,用茶巾將壺身擦拭乾淨。再將開水注入壺中,至滿。

⑤燙杯:將茶杯用開水燙熱,使杯身均勻受熱。

⑥釃茶:將茶水從茶砂壺中倒入茶杯中,每杯約倒1/3的茶水。

⑦品茶:在茶香四溢、清新宜人的氛圍中,細細品味青茶的香氣和滋味。

以上就是茶砂壺釃茶法的詳細介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泡功夫茶的時候爲什麼要淋罐燙杯呢?這麼做有什麼好處?

中國的飲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很多人也有在日常生活中飲茶的習慣。在我國喝茶的工具有很多種,茶葉也多種多樣,因此泡茶的技藝也是不同的。功夫茶就是其中一種,這種泡茶的方法在潮汕地區廣爲流傳,那麼喝功夫茶是比較講究的,有嚴格的步驟,其中淋罐燙杯就是主要步驟之一,這樣做的原因和好處有以下幾點:

首先我們先說一下淋罐,它的具體步驟是再注入開水泡茶後,將茶壺蓋子蓋好,然後用滾燙的熱水淋在壺罐上。這樣做的好處主要有這三方面:第一,可以形成壺內外的熱氣夾攻,使壺內的茶葉香氣迅速散出,讓茶香四溢;第二,停留片刻,讓壺身的水分全乾,讓壺裏的茶葉更好地成熟,味道更加醇厚;第三,則是有消毒的作用,可以沖走壺身外側的茶沫,在倒茶時不會因爲茶沫影響口感。

其次,我們說一下燙杯,它就是在往茶杯中倒茶之前,先用滾水將茶杯沖洗一下。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去除異味,避免串味影響茶口感。因爲多數茶具在用之前都會用自來水清洗,雖然可洗去表面的茶漬及浮塵,但是可能會沾染一些濁氣,因此需要再用熱水沖洗;第二,提升溫度,保證喝茶口感。如果將茶直接倒在冰冷的杯子中,溫度會很快下降,影響喝茶的口感,尤其是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情況下;第三,沖洗茶杯也算是對客人的一種當面禮儀。尤其是在客人面前再次用開水衝淋清潔茶具,讓客人飲用時更加的舒心,這也是一種細心的表現。

綜上所述,工夫茶泡茶過程中的淋罐燙杯是不可忽視的環節,不論是從禮儀角度還是從茶葉的口感角度而言。

功夫茶怎麼倒?

第一步:先溫器,也稱溫壺,先將開水衝入空茶壺。

第二步:微微保持兩三秒後將水倒掉。

第三步:將茶葉用茶勺放入茶壺中。 

第四步:注入開水。

第五步:溫杯,即等候茶水泡好的當兒,用剛纔的溫壺及潤茶的茶水倒入茶杯中。

第六步:揭開茶蓋微微錯開露出一小絲縫。

第七步:將第一遍茶水倒去不用。

第八步:重新在茶壺中注入開水。

第九步:將溫杯的水倒掉。

第十步:將第二遍泡的茶水倒入茶杯中。

第十一步:倒的時候將溫洗好的小茶盅一字排開,依次來回澆注,稱“巡河”。倒茶便完成了。

標籤:功夫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