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五險一金自己怎樣交

五險一金自己怎樣交

如果你的戶口是在本地,可以自己到當地社區街道的社保服務點進行辦理,繳納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如果不是本地戶口,則只能通過社保代繳機構進行繳納,需要交一定的手續費。辭職後,可以自己繳納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但其他險種不能自行繳納。如果要生育,需要在現單位工作並繳納生育金滿一年才能報銷相關費用。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個人交五險一金怎麼交?

個人交五險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交:

      1.交靈活就業社保,可以攜帶好自己的身份證、戶口本原件和複印件(需要有當地戶籍,部分地區要求有當地居住證就可以)前往當地社保基層經辦機構(如事處、社區公共服務中心等 )或當地社保經辦機構辦理靈活就業社保參保手續,參保完成,即可前往工作人員指定地點繳納保費,或也可委託銀行代扣代繳;

      2.交城鄉居民社保,一般還需要有當地農村戶口,在每年規定的交費期限以家庭爲單位,攜帶戶口本前往村裏指定地點辦理參保手續即可。

個人交“一金”可以按照以下方式交:

      並非所有的地方都可以自己交公積金,此處以長沙爲例,其允許個人繳納公積金,可以攜帶好戶口本或居住證等資料前往當地公積金中心繳納。

自己交五險一金怎麼交

一、自己交五險一金怎麼交

1、自己交五險一金的方式如下:

(1)本地戶籍辦理的本地人需要購買社保的,可以直接去當地的地稅局購買,個人掛靠單位辦理社保,是以人力資源公司的名義去購買;

(2)非本地戶籍辦理的外地人口不可以直接到社保局購買社保,只可以通過企業爲員工購買的方式,才能買到當地的職工社保。

2、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時繳納工傷保險費。職工個人不繳納工傷保險費。

用人單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數額爲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乘以單位繳費費率之積。

對難以按照工資總額繳納工傷保險費的行業,其繳納工傷保險費的具體方式,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規定。

第十一條

工傷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

跨地區、生產流動性較大的行業,可以採取相對集中的方式異地參加統籌地區的工傷保險。具體辦法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會同有關行業的主管部門制定。

個人能交五險一金怎樣交

法律主觀:

五險一金當中只有一些保險可以由勞動者個人繳納,例如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其他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不能夠由勞動者進行繳納。一、五險一金個人能交嗎五險一金不可以自己繳納。對於靈活就業人員而言,可以自己繳納的險種只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二、五險一金的繳納比例五險一金,單位需要承擔一部分,這部分從單位銀行賬戶中直接扣除,員工也需要承擔一部分,從員工工資中扣除。1、養老保險是“五險”中佔比最大的部分,單位和個人都需要繳納,單位繳納比例爲20%,個人繳納比例爲8%。2、醫療保險單位和個人都需要繳納,其中單位繳納8%,個人繳納2%。3、失業保險單位和個人都需要繳納,其中單位繳納2%,個人繳納1%。4、工傷保險直接是單位繳納,個人不繳納。單位繳納比例一般爲0.5%-2%,每個地區社保局、甚至每個單位繳納比例都不同,一般以上一年度單位工傷申報情況來定。5、生育保險同樣是單位繳納,個人不繳納。單位繳納比例一般爲0.5%。6、“五險”是法定的,住房公積金不是強制的,單位可以自願選擇是否繳納,繳納比例一般是8%-12%,以繳費比例12%。三、住房公積金繳存範圍下列單位及其在職職工1、機關、事業單位;2、國有企業,城鎮集體企業,外商投資企業,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城鎮私營企業及其他城鎮企業或經濟組織;3、民辦非企業單位、社會團體;4、外國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和其他經濟組織常駐代表機構。城鎮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人員,可以申請繳存住房公積金(注:並不是每個社區城市的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都允許城鎮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人員交納住房公積金,具體情況請諮詢當地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職工和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均不得低於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5%;有條件的城市,可以適當提高繳存比例。具體繳存比例由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擬訂,經本級審覈後,報省、自治區、直轄市批准。城鎮個體工商戶、自由職業人員住房公積金的月繳存基數原則上按照繳存人上一年度月平均納稅收入計算。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爲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立手續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令限期繳存;逾期仍不繳存的,可以申請人民強制執行。根據法律規定可以得知,五險一金不可以自己繳納。對於靈活就業人員而言,可以自己繳納的險種只有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其他保險不能夠繳納。

法律客觀:

《 社會保險法 》第二條 國家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等 社會保險 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 工傷 、失業、生育等情況下依法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標籤:一金 五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