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古代民歌《前有邵巡撫》原文及賞析

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後來寥參軍,不戰隨我行。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

古代民歌《前有邵巡撫》原文及賞析

這首歌謠輕鬆幽默,“敷陳其事”而“帶情韻以行”,嘲笑了敵人的畏敵如虎、蠢笨無能,間接地表現了農民義軍的靈活機動、英勇善戰,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時勢造英雄。風起雲涌的明末農民大起義,造就了諸多傑出的農民起義領袖,其中首推大名鼎鼎的李自成,而與其並稱雄長的,就該是八大王張獻忠了。崇禎十四年(1641)前後,當李自成攻克洛陽時,張獻忠正於湖北、四川與明軍周旋鏖戰。其始,他被楊嗣昌督師打得大敗,陷入困境。困境中,他遂改變用兵策略,突破重圍,暫避其鋒銳轉入四川。楊尾追不放,也隨之進入蜀中,並先後同四川巡撫邵捷春、參軍寥大亨聯兵,前後圍追堵截。張獻忠率義軍“以走致敵”,使敵人疲於奔命,狼狽不堪。楊急欲剿滅義軍,於是廣貼告示,謂“有斬張獻忠首級者,賞銀萬兩。”孰料,次日其營中便出現義軍的揭帖:“有能殺楊閣部來者,賞銀三錢。”楊驚愕不已,無計可施。當此時,張獻忠突然率部出蜀,勢如疾風驟雨,一晝夜急馳三百餘里,進至湖北襄陽,半夜賺開城門,抄了楊嗣昌的老巢。攻陷襄陽後,義軍大擺酒宴,歡慶勝利。相傳,《前有邵巡撫》就是義軍將士們在酒宴上唱起來的。

開頭兩句,“前有邵巡撫,常來團轉舞。”摹寫明軍截義軍但又不敢迎戰的醜態。邵巡撫,受楊嗣昌指揮圍剿義軍的四川巡撫邵捷春。巡撫,明代一省或數省的地方最高長官之一。“團轉舞”,猶言不敢直接交鋒,只是遠遠地團團亂轉,虛張聲勢以唬人。這裏的 “舞”字很是傳神。它活畫出明軍將士虛張聲勢、色厲內荏的虛弱本質與拙劣醜態; 且語含輕蔑、挖苦與嘲弄。

中間兩句,“後有寥參軍,不戰隨我行。”描述明軍在後尾隨,不敢迫近與戰的情形。寥參軍,即參軍寥大亨,邵巡撫圍剿義軍失利被革職後,四川軍務由他代理。參軍,王府或將軍府中的重要幕僚。兩句的大意是:寥參軍率領所部尾隨在義軍之後,名曰追擊,實際上追又不敢放膽急追,更不敢大膽開戰,只是像條夾尾巴的狗跟着義軍的屁股,義軍走他們就走,義軍停他們立刻就停。其中的 “行”字,用得很準確貼切。此處之所以用 “行”字,而不用 “追”字“跑”字,就在於它能恰到好處地突現官兵膽小如鼠,毫無鬥志,被義軍牽着鼻子乖乖尾隨的情狀,也間接表現出義軍那種從容不迫、睥睨追堵的形象。

最後兩句,“好個楊閣部,離我三天路。”寫義軍甩開敵人之遠,其進擊行動的神速。“楊閣部”,即楊嗣昌,因其以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的官銜督師,故稱 “閣部”。“三天路”,形容雙方距離甚遠。辛辣尖刻地嘲諷了堂堂閣部大人竟是不值一哂的草包,也流露出義軍突破重圍,取得勝利後的由衷喜悅與暢快。

敷陳其事而妙用其筆,情出樂觀而伴以譏諷,是《前有邵巡撫》最顯著的特點。這裏寫的是農民義軍“以走致敵”的驚險經歷,但隻字未提義軍如何神出鬼沒,迂迴穿插,聲東擊西的進軍與鏖戰,而是落墨於官軍的行軍表現,終致於圍追堵截宣告流產。開篇以 “前有”一詞領起,寫前邊之官軍堵又不敢堵,慌慌張張打轉轉;以 “後有”二字領起繼之,次寫後邊之官軍追又不敢追,戰戰兢兢慢慢騰騰;最後寫統兵的主帥遠遠地被甩在後面追也追不上。通篇平鋪直敘,依次道來,這就是所謂的 “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即運用了賦的手法。敷陳其事又不斤斤於細枝末節,而從大處着筆,勾勒出事物的輪廓,以典型的動態顯示特徵。如,以舉重若輕的 “團轉舞”與“隨我行”,概括特徵,點染神韻,活畫出官軍在整個軍事行動中畏首畏尾、戰戰兢兢的情狀,也間接地突現了農民義軍勢若驟雨疾風般的進軍,似猛虎怒龍般的神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