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生活站

位置:首頁 > 綜合知識 > 

官莊毛尖和碣灘茶

官莊毛尖和碣灘茶

官莊毛尖和碣灘茶都是中國的優質茶葉。

官莊毛尖是產於江蘇省溧陽市官莊鎮的一種綠茶。因爲生長在沙質壤土和礦物質豐富的山區,官莊毛尖具有清香、鮮爽、味甘、湯色鮮綠、葉底勻齊的特點。它的品質好,口感細膩,被譽爲江南名茶之一。

碣灘茶是產於安徽省黃山市的一種綠茶。由於採摘時必須選取嫩芽、嫩葉,此外還需經過獨特的加工工藝,因此碣灘茶具有茶葉色澤翠綠、香氣濃郁、滋味鮮爽、湯色清澈、葉底嫩綠的特點。它的口感細膩,茶香濃郁,是安徽茶的代表之一。

總之,官莊毛尖和碣灘茶都是中國綠茶中的佼佼者,它們品質優良,口感細膩,被廣泛地喜愛和推崇。

小編還爲您整理了以下內容,可能對您也有幫助:

沅陵張家坪旅遊景點介紹 沅陵張家坪旅遊景點介紹圖

沅陵有哪些特產

基本概況 沅陵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原始人就在這一帶繁衍;夏、商、周時,少數民族在此生息,史稱“南蠻”。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置沅陵爲黔中郡郡治。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縣,迄今兩千多年。秦漢以後,沅陵歷爲州、路、府、道、省府、行署、專署治所。 沅陵資源豐富。 一是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境內可供開發的景點有400多個,在全國頗負盛名的主要有唐太宗李世民赦建的千年佛學院龍興講寺、成語“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出典處大秦藏書洞、驚世之謎的黔中郡郡址和戰國至漢代山型巨墓羣、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西漢頃侯吳陽墓、元代知州黃澄存夫婦合葬墓(男屍保存完好)、囚禁張學良將軍的鳳凰山、明代辰州三塔、教派齊全建築各異的宗教一條街、辛亥後全國三所新式學校之一的百年老校沅陵一中、借母溪原始次森林、電站大壩羣、千島湖風光等等。 二是森林資源豐富。 森林覆蓋率高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有天然林國之稱,盛產“辰杉”,是南方商品材的主要供應基地。全縣有林地400萬畝、草場300萬畝、水面30萬畝。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板栗、桐油、曬菸、花生等。馳名中外的“碣灘茶”、“官莊毛尖”“辰杉”久享盛名,譽滿神州;板栗年產量5000噸左右,佔全省總產量的30%,素有“板栗之鄉”美稱;蜂蜜、桐油、松脂年產量均在萬擔以上。沅陵縣是全國14個退耕還林示範試點縣之一,同時又是湖南省四個林業基本建設重點縣之一,至2003年底止,森林覆蓋率達71.19%,活立木蓄積量爲1506萬立方米,年商品材採伐量在10萬立方米以上,除鬆、杉優勢外,還有樟、梓、楠、稠、柏、銀杏等百種珍稀樹種,楠竹儲量在500萬根以上。沅陵有各種藥材1968種,初具經營規模的有黃姜、白朮、茯苓、玄湖、天麻、杜仲、黃柏、銀杏、五倍子、山蒼子等百餘種。 三是水能資源豐富。 境內沅水、酉水交匯,大小溪河900多條,水能蘊藏量達300萬千瓦,國家、省先後在此修建包括五強溪電站在內的大中型水電站三座,總裝機容量近200萬千瓦。四是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的礦產達40種,其中黃金、鉛、鋅、鎢等有色金屬儲量居全省第—。百年老礦湘西金礦(現爲辰州礦業)就在境內。 沅陵交通便利。千里沅水、319國道、G56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08年12月18日竣工通車的G56杭瑞(杭州至瑞麗)高速公路常吉段穿越境內100多公里,並在縣內開設官莊、馬底驛、沅陵、筲箕灣(辰溪)4個出口。擬建中的張桂高速(張家界至桂林)亦將穿縣境西南而過,並將經過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旁邊,利於遊人旅行。 沅陵經濟落後。自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沅陵長期服從國家重大建設,失去了許多發展機遇,至今仍是國家級貧困縣。爲了加快沅陵的紹濟發展,省、懷化市、沅陵縣委縣已形成共識,決定充分開發利用好沅陵的文化旅遊資源,將沅陵打造成湖南繼張家界之後的第二張國際旅遊品牌,使張家界、沅陵、鳳凰、永順、桃花源資源互補,連成一體,形成新的旅遊經濟環線。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沅陵縣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懷化市北端,沅水中游。與常德桃源、益陽安化、漵浦、辰溪、瀘溪、古丈、永順、張家界接壤。沅水由西南入境,向東注入洞庭湖,橫貫縣境,將全縣分成南、北兩部分,沅水以北屬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屬雪峯山系。地勢由南、北山嶺向沅江傾斜,南部凸起,東西稍低,中間陷落,構成沿河谷地。 沅陵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脈與雪峯山脈之間,沅水以北屬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屬雪峯山系,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大縣。 雪峯山脈 自越城嶺佛頂山以北爲起點,向北經城步、黔陽、漵浦至安化等縣,長200多公里。呈弧線狀。山體主脊海拔在1000—1500米,最高峯二寶頂山海拔2021米。雪峯山脈西坡較緩,東坡較陡,成爲湖南東西兩半部自然呈現的天然分界線,也是資水與沅水的分水嶺。 武陵山脈 武陵山脈屬雲貴高原雲霧山分支的東延部分。呈北向東,分佈於湘西北。海拔多在800—1200米。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200多座,最高峯壺瓶山海拔2098.7米,山勢高大,氣勢雄偉。其山脈北支分佈於湘川鄂邊界的有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龍山、東山峯、壺瓶山等,中支沿澧水乾流之北有天星山、紅星山、朝天關、張家界、白雲山等,南支從貴州省境內延伸過來進入省內有臘爾山、羊峯山、天門山、大龍山、六臺山等。上述三支山脈均消失於洞庭湖平原。 沅陵水能資源豐富。境內沅水、酉水交匯,大小溪河900多條,水能蘊藏量達300萬千瓦,國家、省先後在此修建包括五強溪電站在內的大中型水電站三座,總裝機容量近200萬千瓦。 沅江 沅江又稱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兩源,南源龍頭江,源自貴州省都勻的雲霧山,北源重安江,源於貴州省麻江縣平月間的大山,兩源匯合後稱清水江,至鑾山入湖南省芷江縣,東流至黔城與舞水匯合處稱沅江,流經會同、洪江、中方、漵浦、辰溪、瀘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縣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1033公里(湖南568公里),流域面積89163平方公里,其中位於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93.3億立方米。 酉水 酉水是沅水支流中最大者,又名更始河、北河。其源頭之水有二支(中源出自重慶酉陽縣酉源山犀水潭,北源出自湖北宣恩縣之忠洞裏,南源稱秀山河,出於貴州鬆桃平溪),三源於重慶石堤匯合後始稱酉水。酉水流經鄂、渝、黔、湘4省市縣,貫穿我省龍山、保靖、永順、古丈4縣,至沅陵溪子口注入沅水,幹流總長477公里,流域面積1.8530萬平方米公里。石堤以上兩岸高山峽峙,河寬10-50米,石堤至保靖拔茅54公里,河道漸寬,一般在100米左右。拔茅至鳳灘107公里,系水庫航道,可通航20-50噸船隻;泗溪河口以下則終年水深在3米以上,水面寬,常年可能50-100噸船舶。酉水乾流在湘西境內流程爲146公里,在保靖境內流程爲71公里。酉水支流頗多,較大者有16條,總長74.8公里,其中以花垣河爲最,猛洞河流域因天下第一漂而 爲旅遊勝地。酉水爲湘西物資流通、旅客往來的交通要道,沿河碼頭甚多,名鎮比比皆是。 [編輯本段]資源情況 沅陵縣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礦區和新開發的旅遊區。境內礦藏已探明的有煤、硫鐵礦、重晶石、鉛、鋅、金、銅、銻、錳、金剛石等,其中硫鐵礦屬大型礦牀。沅陵縣是全國重點黃金產區和十大水電基地之一。隨着五強溪電站的竣工,該縣形成了170平方公里的庫區,有近千座島嶼。 山地資源 沅陵縣山地面積佔全縣總面積582550公頃的72.7%,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山區縣。適宜各種植物的生長和禽畜的飼養,爲該縣發展林業、農牧業提供了良好條件。 森林資源 縣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類型多樣,40.8%的山地土壤由板頁岩風化而成,自然肥力較高,酸鹼度適中,含有機質較多,保水保肥力較強,海拔400-600 米的山地面積大,發展林業條件優越。樹種繁多,有喬、灌、木質藤本植物111科, 310 屬1004種森林植物種羣,並擁有一批有待開發的經濟價值很高的特有樹種。全縣擁有松脂資源2000多噸/年,栓皮櫟、芳香油類、木本野生藥材等林副產品豐富。有各種野生動物100多種。 飼草、水面資源 全縣有大面積可利用山地、農林隙地草場,理論載畜量可達41.7萬個單位。 五強溪庫區水面開發潛力巨大,全縣可利用水面達上萬公頃,水產品5000餘噸。 水能資源 全縣水能資源豐富,居湖南省第一,國家八五重點工程- -五強溪水電站修建在該縣境內,使全縣擁有五強溪、鳳灘、高灘等3座大型水電站, 礦產資源 已探明金、鎢、銅、銻、 鉛鋅、 硫鐵等20餘種。 旅遊資源 沅陵旅遊風景區位於湖南西北部,系武陵、雪峯兩大山脈交匯地,處沅水中游,面積210 平方公里。屬中帶季風溼潤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6℃。景區溝壑縱橫,懸崖絕壁,峯俊石奇,直刺雲天,形成多處罕見的峯林異景。五強溪電站的興建,給崇山峻嶺的大山區築起了一座煙波浩瀚、僅次於洞庭湖的高峽平湖--五溪湖。五溪湖融湖光山色於一體,嵌以久負名勝的古剎、山寨、茶園等人文景觀,形成了獨特旅遊景觀,尤以二酉山、鳳凰山、河漲洲、壺頭山、夸父山等更爲瑰麗。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縣,屬武陵郡.以沅江及周邊的高地(陵)命名(此說有爭論)。 沅陵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境內已有先民漁獵、農耕、繁衍生息。春秋時期屬楚巫中地,戰國屬楚黔中地,秦屬黔中郡,故城在縣內太常鄉窯頭村。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沅陵縣,屬武陵郡。高後元年(前187年)封長沙王子吳陽爲沅陵頃侯。新莽時改沅陵縣爲沅陸縣。東漢時,縣屬荊州武陵郡。三國時,縣隨武陵郡,先屬蜀,後屬吳。齊置武陵都尉府於沅陵。陳天嘉元年(公元560年),縣改屬沅州通寧郡。太建七年(575年),改通寧郡爲沅陵郡,治沅陵,縣屬沅州沅陵郡.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置辰州,治沅陵。大業二年(606年),復改辰州爲沅陵郡,隸荊州。隋末沅陵郡爲樑蕭銑所據。 唐武德二年(619年),蕭銑部將董景珍以沅陵郡降唐,改爲辰州,縣屬辰州。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爲10道,縣屬辰州,隸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爲15道,縣屬辰州,隸黔中道。天寶元年(742年),改辰州爲盧溪郡,縣屬盧溪郡。乾元元年(758年)改盧溪郡爲辰州,縣屬辰州。後梁開平元年(907年),馬殷據湖南,受封楚王,縣、州地隨屬馬楚,歷後唐、後晉、後漢無變。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南唐滅馬楚,三年縣地隸武平軍節度使(治武陵),先後爲劉言、王進逵、周行逢所據。宋乾德元年(963年),辰、錦、敘等州歸順,立辰州盧溪郡軍事,治沅陵,隸荊湖北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五月,宋知辰州呂文興降元,改辰州爲辰州路,治沅陵,屬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隸湖廣行中書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吳王朱元璋遣徐達克辰州路,改辰州路爲辰州府,治沅陵。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元行中書省,置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縣屬辰州府,隸湖廣佈政使司。宣德八年(1433年),封遼簡王朱植第十七子朱貴譎爲沅陵王,傳122年無子除。嘉靖十二年(1533年)湖北分守道駐沅陵,歷134年。清康熙三年(1664),分設湖南布政使司於長沙,縣屬辰州府,隸湖南布政使司.雍正八年(1730年),縣屬辰永靖道,十三年(1735年)改爲辰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1736年),改稱辰沅永靖兵備道,縣仍屬辰州府,隸辰沅永靖兵備道.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封建王朝結束。 中華元年(1912年),廢沅陵縣存辰州府,府僅轄沅陵縣地。3年裁府恢復沅陵縣,屬辰沅道。10年廢辰沅道,縣直屬湖南省。24年7月,設湘西綏靖處於沅陵。轄19縣,劃爲5個行政督察區,縣屬沅瀘辰漵區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治沅陵。 25年,湘西綏靖處改爲湘西綏靖公署。綏靖區增至25縣,分置4個督察區,縣屬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26年,全省劃分9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27年,縣屬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署。29年,全省劃分10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31年,置省府湘西行署於沅陵,轄第八(駐永順)、第九(駐沅陵)、第十{駐洪江)3個督察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撤銷湘西行署。 1949年9月8日,沅陵縣成立,王振宗任,張子祥任。1950年1月1日,湖南省臨時在沅陵設置湘西行政公署,轄沅陵、會同、永順3個專區,縣屬沅陵專區。1952年8月,撤銷湘西行政公署及其所轄3個專區,沅陵縣改屬芷江專區。12月,芷江專區遷駐黔陽縣安江鎮,改名黔陽專區,縣屬黔陽專區。1968年,黔陽專區改稱黔陽地區,1981年,黔陽地區改稱懷化地區行政公署,縣屬懷化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改屬懷化市至今。 2000年,沅陵縣轄7個鎮、42個鄉、3個民族鄉:沅陵鎮、沃溪鎮、五強溪鎮、明溪口鎮、麻溪鋪鎮、涼水井鎮、官莊鎮、太常鄉、白田鄉、沙金灘鄉、醜溪口鄉、慄坡鄉、舒溪口鄉、烏宿鄉、清水坪苗族鄉、棋坪苗族鄉、落鶴坪鄉、高砌頭鄉、筲箕灣鄉、用坪鄉、池坪鄉、坳坪鄉、竹園鄉、苦藤鋪鄉、鄭家村鄉、張家坪鄉、張家灘鄉、渭溪鄉、荔枝溪鄉、杜家坪鄉、馬底驛鄉、楠木鋪鄉、長界鄉、黃壤坪鄉、北溶鄉、深溪口鄉、肖家橋鄉、落坪鄉、大合坪鄉、七甲溪鄉、火場土家族鄉、軍大坪鄉、筒車坪鄉、楓香坪鄉、高坪鄉、清浪鄉、洞溪鄉、陳家灘鄉、七甲坪鄉、蠶忙鄉、楠木鄉、柳林汊鄉。總人口599680人,其中: 沅陵鎮 58107 明溪口鎮 11342 麻溪鋪鎮 15911 涼水井鎮 14889 官莊鎮 20558 五強溪鎮 17899 沃溪鎮 11978 柳林漢鄉 9240 太常鄉 11770 白田鄉 13483 沙金灘鄉 4837 醜溪口鄉 9674 慄坡鄉 6859 舒溪口鄉 13855 烏宿鄉 10095 清水坪苗族鄉 7977 棋坪苗族鄉 11631 落鶴坪鄉 7240 高砌頭鄉 10154 筲箕灣鄉 16826 用坪鄉 9511 池坪鄉 14075 坳坪鄉 8770 竹園鄉 7160 苦藤鋪鄉 9479 鄭家村鄉 8802 張家坪鄉 17397 張家灘鄉 10006 渭溪鄉 9347 荔枝溪鄉 10978 杜家坪鄉 6994 楠木鋪鄉 14357 馬底驛鄉 14711 長界鄉 5841 黃壤坪鄉 7877 北溶鄉 13418 深溪口鄉 10286 肖家橋鄉 11317 落坪鄉 6526 大合坪鄉 11229 七甲溪鄉 6567 火場土家族鄉 6230 軍大坪鄉 6513 筒車坪鄉 6748 楓香坪鄉 6011 陳家灘鄉 9985 清浪鄉 14043 桐溪鄉 9285 高坪鄉 11407 七甲坪鄉 12390 蠶忙鄉 11087 楠木鄉 700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4年,全縣原轄60個區鄉鎮,650個行政村,總人口64萬,縣域面積5852平方千米,是湖南省版圖最大的縣。4月,報經省民政廳批准,沅陵縣委、縣決定對部分鄉鎮實行區劃調整,全縣撤併18個鄉鎮,鄉鎮由52個精簡到42個:將官莊、軍大坪等18個鄉鎮撤併調整爲8個鄉鎮(其中,蠶忙鄉並於七甲坪鎮)。 2004年底,沅陵縣轄8個鎮、31個鄉、3個民族鄉。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提起龍船,沅陵人就像喝了幾碗燒灑,吞下幾腿狗肉,頭就熱,口就癢,血就騰,渾身脹起一股股的“包穀子”勁。每年農曆四月下旬,那些船迷們再也忍不住心頭之癢,提起一面大銅鑼到處遊說,招兵買馬。然後將一隻只龍船從龍船亭擡出,颳了又刮,油了又油,那些油船用的豬板油和韭菜頓時成了市場的俏貸。看那些船迷們油船的樣子,恨不得龍船長出腳來,不劃自走。四月二十八,各“龍”紛紛戲水,從此,本來就熱鬧的古城更加擁擠了,像一根築多了肉的香腸。船迷們少不得要八個一羣,十個一堆地品嚐去年大賽之韻味,預測今年大賽這前景,往往爭得面紅耳赤。那些心寬體胖的鬍子們更是以“無敵龍舟”之“引水”。一堆龍船經居然五杯濃茶還不能相陪到底,難怪外地人說:“沅陵人額外一條經”。在衆多的龍船經中,“偷料”只怕是沅陵人額外多出來的一條經。其理由是買的料笨,偷的料靈,龍船要靈不要笨。因此,那些迷船的漢子平時就注意了存放好料的地方。每逢龍船時節,漢子們便半夜去偷料。好一羣偷料漢子,幾十米長的木料,三、四人一擡便去,高一腳,低一腳的不知哪來的勁!如若木料的主人能在他們脫離“危險區”時追上一程,罵上一通,那是偷料者求之不得的事情,因爲偷料者跑在前,失料者在後,那就意味着龍船在比賽時也會被別人追着跑,自然會羸。雖然剛偷來的料有時也會被別人偷走,但他們卻喜歡這種熱鬧,不厭其煩地又到處去偷工。有時失料者告到官方,官方也最多說不得一句:“偷龍船料我有什麼辦法呢?”因此,偷料的習慣一直保留至今。所以,沅陵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話:“龍船料要偷,十賽羸九頭”。 關頭 龍船做好後,都要舉行下水儀式,人們稱這種儀式叫“關頭”。關頭時,全船劃手手執橈片按順序站立在船廠的兩旁,像等待出征的將士。旗手、鑼鼓手騎在船纜之上,像戰場上的元帥。還有數掛鞭炮、數筒黃煙助興,掌墨師傅跪在船頭,面朝江水,神情嚴肅,口中唸唸有詞,一手拿雄雞,一手提利斧,在衆人一聲吆喝下,一斧將雞頭剁掉,旋即將豬頭、魚、糉子拋入江中。此刻,鞭炮齊嗚,黃煙瀰漫,八位童男赤身搖動火把,圍着龍船奔跑,當地人稱之爲“炮火“,說是驅趕,迎來光明。而後,劃手們齊聲吶喊,將船連邊同旗手、鑼鼓手一同舉起,衝向江水。龍船在燃燒般的氣氛中飛一樣地划向江心,這便是沅陵龍船的”關頭”。 清橈 五月初,各村的碼頭上都有聚集着一羣扛着橈片的劃手,任憑有了幾十年船齡的鬍子們調遣。鬍子們老了,做農活着不起力,平日少人問津,自然有些寂寞。此時此刻,他們的身價提高百倍。他們在衆人面前顯示出驚人的眼力和天平般的公正,將劃手們放在恰當的位置之上。 俗話說:“菜老莖多,人老話多”。鬍子們擺事實出龍船權威的架勢,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強調劃手們應分成七個部分,即“頭橈”、“引水”、“前羊角”、“鼓倉”、“後羊角”、“夾艄”、“艄公”。頭橈必須有跪勁、腰勁,還要能堅“陽雀”(倒立)。“引水”分“頭引”、“二引”、“三引”、這三對橈必須有十年以上的船齡。他們是全船劃手的引導、楷模。“前羊角”位在撐纜的前木架前後,僅次於引水,力氣要好,要有推勁,前拉後推,船才起勢。劃“夾艄”(艄公前的兩對橈)者,最主要的任務是協助艄公掌好艄,其次纔是划船,俗稱二艄公。艄公就不用多說了,他是全船的核心,要是比賽時走了艄,就是在好的劃手也一定會輸。至於鼓倉者,比較而言就要次人一等。所以,被鬍子們點作引水者則神氣十足,被點作劃前、後羊角者則不卑不亢,被點作劃鼓倉者當然有點不高興了。可是當它們看到還有許多小夥子未被點上,扛着橈片站在岸上時,也就心滿意足了。龍船一次又一次地在鬍子們眼裏試劃,每劃一次,劃手都有被重新調動位置或另外換人的可能。難怪在清橈階段誰也不敢怠慢。否則,一旦被“清洗”出來,不僅自己的臉沒地方放,就邊親朋戚友就會招人嘲弄。更可怕的是已經愛上他的姑娘臉上至少的半年開不起花。 賞紅 搶紅 龍船別鄉“下海”,除了去彭家灣試水外,主要目的還是去城裏“搶紅”。每到大賽前夕,沅陵發慷慨之氣,他們除了給龍船捐現款外,還要去商店買回紅布(綢)、鞭炮、香菸。有錢的扯咽一匹匹整“紅”(二十丈),各請書法高手在上面寫上什麼“帥”、“天”、“百戰百勝”、“天上第一龍”等一類奉承話,懸掛在大江兩岸,等着心中的龍船來搶紅。窮的也要從牙縫裏省出些錢,買回紅布,絲成兩條系在竹竿上,表示好事成雙。再帶上兩掛鞭子,一條好香菸去江邊湊湊熱鬧。他們把榮譽和希望都寄託在“紅”上,象在賭場上下了賭注。如果心中的龍船贏了,自覺有一份功勞,少不得要在大街小巷多走動幾回,等着別人說幾聲中聽的話,倘若輸了,只好少出頭露面,怕的是讓人嘲弄。五月初五到十一,沅水兩岸成了彩色的世界,到處是“賞紅”的人,到處是“搶紅”的船。 賞紅者看到自己的目標一出現在江面上,便揮篙搖紅。龍船得到信號,飛一般地划向岸邊,詢問賞紅的有何要求。老實的怕劃手累了就直接將“紅”送上,而彎子多的人則不那麼簡單。他們一定要搶紅的給他來一次、兩次、三次表演賽後,才點燃爆竹,連同他心裏的一起炸開。劃頭的一手奪下紅綢,包在頭上,象戴起一頂皇冠,續而又去“搶”另一條紅。直到將全船人的頭上,橈片上,甚至整個船身都纏上了紅,方纔罷休。 賞紅的得到龍船在衆目之下給他單獨表演,自然也是出人頭地的事,雖說花了錢財,心裏卻十分舒服。 砸船 五月十二日至十四日,赤、橙、黃、綠、藍、白各色龍船彙集在古城之下,大戰幾日,總有勝負。然而在衆多劃手和數百萬名觀衆之中,很難找到心服口服的認輸者。他們總會爲自己輸了的船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終點線有欺假!”“劃上水吃虧些!”“不走艄試下傢伙羅!”“船差!”有的輸船者硬是咽不下那口氣,一怒之下,打碎橈片、砸爛龍船,以示輸船沒輸人,然後連夜偷料趕做新船,氣勢不凡地去找昨日對手報“仇”。於是有人說:沅陵人的可愛之處全在於此-------砸船! 儺戲 儺戲是沅陵縣內最最的戲劇。 清康熙《辰州府志》即有儺戲演出的記載。乾隆年間,已演出《孟姜女》連臺大本戲。縣內保留的儺戲劇目有《孟姜女》、《七仙女》、《龍王女》、《鮑三娘》四大本和《蠻八郎賣豬》、《三媽土地》、《觀花教子》等小本戲。演出時戴面具,一唱衆和,鑼鼓幫腔。曲調有姜女調、開山調、師孃調、梅香閣等,由於儺戲與酬神同時演出,藝人附於壇門。近幾年來,七甲坪、蠶忙一帶的儺戲老藝人恢復演出活動,促成了1998年全國巫儺戲研討會在沅陵召開。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沅陵縣是湖南省的資源大縣,林業大縣,也是水資源面積較大的縣。全縣總水面近1.67萬公 頃,是水產業、畜牧養殖業的主戰場,是農業的“半壁河山”。肉食水產加工、優質板栗、 木材及加工系列產品、紅薯澱粉、系列名茶、麻辣系列產品、黃葛粉、黃葛飲料、中藥材、 礦產品等十多種產業已成爲全縣的拳頭產品,廣銷省內外。 改革開放以來,沅陵縣從實際出發,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作出了突出產品抓質量,名優項目上規格,產品流通重效益的基本決策,同時決不放鬆糧油生產,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 2008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富民強縣爲目標,突出“四個加快”發展重點,頑強拼搏,努力克服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不利影響,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巴中張家坪運動公園在哪裏

巴中張家坪運動公園位於巴中市張家坪鎮西郊,是集依山傍水、文化旅遊、休閒度假和綜合文化體育爲一體的大型旅遊度假區。

和政縣景點

和政縣景點有鬆鳴巖、古動物化石博物館、三岔溝、鐵溝風景名勝區、張家坪遺址等。

1、鬆鳴巖:國家4級旅遊景區,位於和政縣城南23公里處的太子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區由西方頂、南無臺、雞冠峯三峯構成,突兀挺拔狀似筆架。

2、古動物化石博物館:是以收藏展示晚新生代古哺乳動物化石爲主的專題性博物館,現爲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4級旅遊景區。

3、三岔溝:隸屬於臨夏回族自治州和政縣羅家集鄉、緊挨油榨巖村、木橋村、大春溝村,依山傍水,地處要塞,茂林成蔭。

4、鐵溝風景名勝區:位於縣城南太子山,距和政縣城20公里。景區呈峽谷狀,縱深約12公里。峽口有鍊鐵遺蹟,故名爐子灘。

5、張家坪遺址:遺址東鄰馬家溝,西接鄭家坪社,南依張家山,北接沙坡地。遺址斷崖上有灰層,散落大量的人骨、陶片等,根據散落的陶片特徵判斷此遺址屬齊家文化。

碣灘茶的生長環境

古時的碣灘茶茶園坐落在湖南省西部古屬辰州府的沅陵縣北溶鄉境內,南臨千里沅水,北依武陵山巒。沅陵縣東臨洞庭湖平原,西枕武陵羣山,素有“湘西門戶”之稱,山高林茂,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地。滔滔沅水數百灘,其中以清浪灘最有名,逆清浪灘而上十公里有一山名碣灘山。碣灘山巍峨壯觀,駝峯突兀,湍急的沅水在清浪灘頭激起層層浪花,被江風霧化,飄然繚繞,使碣灘山終年籠罩在雲霧之中。高山霧雨出好茶,這裏出產碣灘、官莊、二酉清、齊眉鋒等數十種名茶,其中碣灘茶最負盛名。

碣灘,因“灘中礁石豎立如碑”而名,碣灘茶,又因產於沅水北岸碣灘山坡而名。碣灘茶系我國雲貴茶葉組系,源遠流長。據考早在唐代以前,碣灘周圍幾十裏就有茶樹的自然羣落。明朝朱元璋改水路驛站爲陸路驛站後,碣灘茶被大量移栽到了沅陵縣屬“辰龍關”前的界亭驛(今官莊鎮界亭驛村)。從此,碣灘茶便逐漸衰落,而官莊界亭驛茶日趨興盛。1972年冬,墾恢復碣灘茶園。爲保持碣灘茶原有質地,對留存下來的古茶樹採用插枝、埋芽等辦法,進行無性繁殖,逐步恢復發展起來。碣灘茶有綠茶和毛尖兩種,其形、色、香、味均獨特無二。鋒葉油滑皎潔,身骨柔嫩勻稱,銀毫細密如織,沖泡後湯色黃綠清透,杯中茶葉時起時落如銀魚遊翔。

茶樹生長的地質體土壤類型

(一)淺變質碎屑岩土壤類型

本類分佈區的茶葉產量和質量均屬上乘,湖南省內名茶皆產於此,按岩石形成時代又可分爲兩類。

1.冷家溪羣含凝灰質變質碎屑岩黃紅壤類型

主要分佈在省內臨湘、岳陽、長沙、株洲一帶(圖3-10),是我省綠茶、紅茶產區,以其質量好、產量高著稱於世,其中不乏名茶。

(1)君山銀針

君山又名洞庭山,是洞庭湖的明珠。君山東西長1km,南北寬0.7km,山體呈橢圓形,面積1443畝,有大小72座山頭。

君山茶來歷說法不一,一說是1400多年前初唐盛世,但是據考證,在唐宋到明代中葉的名茶史料中,都無“君山茶”記載。直到明嘉靖、萬曆年間(16世紀)纔有人在君山種茶數畝的記載;到清乾隆26年(1762年),君山茶品質推爲湖茶第一;同治《巴陵縣誌》載“君山貢茶,自乾隆46年始,歲貢18斤”;嘉慶年間萬年淳在《君山茶歌》中說“君山之茶不可得,只在山南與山北,巖縫石隙露數珠。春來長在雲霧中,種出味香那易識,造化珍重供玉食”。君山的岩石是震旦系和冷家溪羣淺變質岩系構成的,故長在巖縫石隙中的茶樹是以其爲成土母巖的淺變質碎屑岩土壤類型中。

圖3-10 湖南冷家溪羣變質岩黃紅壤茶葉種植區及名茶分佈略圖

君山銀針含可溶性總糖2.57%,咖啡鹼4.07%,灰分4.95%,氨基酸4.30%,兒茶素17.56%,水可溶物總量38.77%。將茶葉泡入杯中,芽身芽蒂汲水後,繼而徐徐下降,後豎於杯底,似春筍出土,一起一落,水光芽影,渾然一體,使人賞心悅目;內質香氣清鬱,滋味甘醇甜和,葉底黃亮勻厚,茸毛清晰。因此1955年參加德國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展覽,以“芽身黃似金,茸毫白如玉”譽爲“金鑲玉”,獲金質獎章,並贊爲“茶蓋中華,價連天下”。以至目前由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和北京市文聯共同舉辦的“迎奧運五環茶”選中,作爲“黃”的代表。

照片3-10 君山島基岩爲震旦系、冷家溪羣淺變質岩

(2)北港毛尖

北港毛尖產於岳陽縣北港,它在唐代已出名,被列爲貢品,稱“邕湖含膏”。清同治《巴陵縣誌》載“邕湖諸山,出茶,味極甘香,非他處草茶可比”。邕湖是今之南湖,湖之東南諸山系冷家溪羣淺變質岩系。這裏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質肥沃,水陸交錯,極宜植茶,故自古以來就有名茶產出。

北港毛尖屬散形黃茶類,外表呈金,毫尖顯露,沖泡後水色橙黃、明亮,香氣高悅,滋味醇厚回甘,芽狀葉肥,嫩黃似朵,1987年在全省名茶評比中被評爲全省名茶。

(3)高橋銀峯

長沙縣從高橋、範林到金井,沿金井河(撈刀河之上游)爲冷家溪羣淺變質岩,廣種茶葉,歷史悠久。明清時期,僅高橋一帶就有48家茶莊。2006年5月23日《長沙晚報》報道,高橋鎮鄒廣宇家發現了一塊保存完好的“永興祥茶號”金字招牌,專家鑑定至少有150多年曆史(照片3-11),當時所產茶葉商船經撈刀河通湘江直達武漢、上海口岸。高橋銀峯即是在此產茶帶上由湖南茶葉研究所於1959年創制出的名茶,經商業部茶葉局及有關單位鑑評,一致稱讚高橋銀峯品質優良,可列爲名茶;其成分水溶物達45.42%,含礦質灰分4.99%,咖啡鹼4.27%,可溶性糖2.56%,兒茶素11.48%。該茶外形條緊細捲曲,白毫茸然,似銀裝素裹,內質湯色清蝗,香氣高悅持久,味鮮嫩純目,葉底嫩勻明亮,飲後確能“腦如冰雪心如火,舌不餖飣眼不茶”,令人神清意爽,精神煥發。故在1989年農業部西安全國名優茶評選會上被評爲全國名茶。

(4)井紅碎茶

金井紅碎茶與高橋銀峯都產於冷家溪淺變質岩衍生的紅壤上。茶葉外形烏潤,茶湯紅亮,滋味鮮爽濃強,葉底紅豔,在多次省部級評比中,質冠羣芳名列榜首,1984年被農牧漁業部評爲優質產品,1985年評爲國優,獲銀質獎。

2.板溪羣紫紅色粉砂質板岩、砂岩黃紅壤類型

主要分佈在安化、桃江、沅陵、古丈、會同等縣,在地質學上據其巖性對比,將該區稱爲岳陽—懷化小區(圖3-11),其巖性主要爲淺變質砂質板岩、含礫砂岩條帶狀板岩,由於其中部是以紫紅色爲主的淺變質粉砂質板岩和砂質板岩,故將該區的板溪羣俗稱爲“紅板”(照片3-12)。

圖3-11 湖南板溪羣紫紅色變質岩黃紅壤茶葉種植區及名茶分佈略圖

“紅板”以紫紅色粉砂質板岩、砂岩衍生土壤種植的茶樹,茶葉產量高、質量好,現知有多種名茶,如碣灘茶、古丈毛尖、獅口銀芽、大庸毛尖、官莊毛尖、安化松針等,這類茶葉其芽葉肥壯,葉色黃綠,持嫩性好,製成的綠茶白毫顯露,內質清香持久,滋味鮮爽醇厚,湯色清澈明亮,色澤翠綠光潤耐沖泡。

照片3-11 鄒廣宇捧祖傳雙面刻金字招牌

照片3-12 古丈縣板溪羣紫紅色板岩和砂質板岩

該類型分佈區是我省綠茶、紅茶主要產區,其中安化、桃江年產茶超過5000噸,成爲省內著名產茶大縣。

(1)古丈毛尖

古丈是湖南產茶歷史最悠久的茶區之一。西晉《荊州土地記》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武陵七縣就包括古丈;東晉裴淵的《坤元錄》記載“辰州漵浦縣西北三百五十里無射山,山多茶樹。”無射山在今瀘溪、沅陵、古丈交界處《;新唐書·地理志》和唐杜佑《通典》載有“溪州土貢茶芽,靈溪郡土貢茶芽二百斤”。溪州、靈溪郡即今永順、保靖、龍山和古丈縣。以上史料說明,古丈產茶有近1600餘年歷史(照片3-13,3-14)。

照片3-13 古丈河西鎮白鶴灣出土的茶竈炊具

照片3-14 據說有300年樹齡的“茶樹王”

古丈雖然產茶歷史悠久,但1949年前夕,名茶竟一度無人問津,全縣植茶稀稀落落只有719畝,產量99公擔。1949年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將發展茶葉生產作爲農村脫貧致富的重要項目,以茶作爲古丈的標誌(照片3-15)。到1989年,全縣茶園已發展到13000畝,產茶2000公擔以上,其中尤以古丈毛尖最爲有名(照片3-16,3-17,3-18)。

古丈毛尖古爲貢品;1957年出席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展出;1982年、1983年、1986年分別被商業部、外經部、農業部評爲總優名茶;1985年獲湖南省“名、優、特新產品芙蓉獎”;1988年在北京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獲金獎;1991年《中國食品輕工業十年新成就展示會》“優秀新產品獎”。古丈毛尖遠銷德國、日本和中國香港等地,窨製成的古丈毛尖茉莉花茶更是香飄萬里,飲譽海風外。

照片3-15 縣城中一座雕塑,茶是古丈的標誌

照片3-16 袁隆平稱古丈毛尖是中國名茶

照片3-17 獅子口茶園

照片3-18 獅子口茶園的“銀針”

古丈茶園主要分佈在海拔800~1000m的山坡,土壤母質多爲紫色板岩,含磷高;古丈毛尖品質特點是條索緊細,秀而稍直,色澤翠綠,白毫滿披,香氣高悅,滋味醇爽回甘,尤耐沖泡,葉底嫩勻明毫,含氨基酸3.14%,咖啡鹼4.51%,茶多酚27.11%,兒茶素類13.72%,水溶性物總量38.18 %[13]。

(2)碣灘茶

碣灘茶產於湘西古屬辰州府沅陵縣碣灘茶場,因茶場坐落在沅水江畔的碣灘山上而得名。碣灘山爲板溪羣紫紅色板岩、砂質板岩組成,土質肥沃富含磷、茶樹生長旺盛,芽葉肥壯,葉質嫩軟,芽茸甚多(照片3-19,3-20)。

照片3-19 碣灘茶種植在紫紅色板岩土壤上

照片3-20 碣灘茶園(山下爲沅水,現爲五強溪水庫)

碣灘茶種植最早見於西晉《荊江土地記》,所載“武陵七縣通出茶,最好”,王威廉考證,沅陵碣灘就包括其中。相傳1300多年前,唐高宗第八子李旦被武太后(則天)貶至辰州,與胡鳳姣產生了愛情。李旦後來回京做了皇帝稱睿宗,胡鳳姣受詔進京,由辰州泛舟順沅江而下,途經碣灘,品嚐了碣灘茶,甚覺甜醇爽口,擇其上者帶回京城,備受文武百官讚賞。此後指令碣灘廣壁茶園,官府監製把上品納爲“貢茶”,據傳此時碣灘茶已進入日本。因此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時,還向周總理打聽碣灘茶。

碣灘茶之有名在沅陵縣誌《唐·陸贄翰苑集序》有清楚的記述:“邑中產茶處多,先以碣灘產者爲最,……報先摘者則爲毛尖,今且以之充土貢產矣。”

碣灘茶形、色、香、味俱美,外形緊細捲曲,鋒苗秀而,白毫顯露色綠潤,沖泡後能“三起三落”,宛如游龍戲蝦,湯色黃綠明亮,有毫渾,香味鮮爽甘醇;更爲奇特之處是近懷者因香濃不間其香,遠懷者倒倍覺芬芳;當地民俗,不僅以茶當酒款待客人,而且作爲除痰去病、益壽延年之佳品,家家必備,人人皆飲。有人讚頌“形若碧雲茸若霜,巧奪天工芽中藏;清湯綠葉醉人眼,越夜長留齒頰香”,故1981年在湖南省名優茶評選會上被評爲“名茶”、1989年被農業部評爲“全國優質茶”,到1991年連續8屆被評爲省名茶。

(3)官莊毛尖

唐陸羽《茶經》中引東晉《坤元錄》雲:“辰州漵浦縣西北三百五十里無射山,雲蠻俗當吉慶之時,親族集會歌舞于山上,山多茶樹”,官莊即屬此區域內。歷史上的貢茶“介亭毛尖”就出在官莊附近的黃金坪,沅陵縣誌記載“官莊介亭毛尖唐代盛行,清乾隆時期作爲貢品”。

官莊毛尖產區林深谷幽,常年雲霧繚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紫紅色板頁岩土壤肥沃,是湖南出產優質茶的重要產區。官莊毛尖外形條索緊細微曲,色澤翠綠,白毫顯露完整,香氣清高持久,湯色晶瑩綠亮,滋味濃爽,經久耐泡,葉底嫩勻明淨;含茶多酚23.42%、氨基酸2.26%、咖啡鹼4.91%、兒茶素總量15.73%、水溶性物總量37.62%;1981年、1982年連續兩屆評爲省優名茶。

(4)安化黑茶

黑茶生產始於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在有關奏章中就提到了黑茶。最早生產黑茶是四川,是由綠色茶做色後蒸壓而成;湖南黑茶生產在四川之後,由於四川黑茶產量有限,而湖南黑茶產量大,價格低廉,於是在16世紀四川黑茶逐漸爲湖南黑茶實際上是安化黑茶所代替。

安化黑茶是由特殊製茶工藝生產的茶葉,據傳有兩種方法:一是安化邊江劉姓家庭不向外傳的神祕產品;二是清道光初年一張姓晉商和安化黃沙坪當地製茶師傅花費數年工夫研製而成。總之採製工藝十分講究。

黑茶的茶葉原料採摘於資江兩岸雅沙垃、黃沙坪、溪州、江南、小淹等村鎮崇山峻嶺的淺變質碎屑岩土壤之茶園(照片3-21),有的還是次野生茶園(多年無培管)。

黑茶中有一種叫“千兩茶”者,它是以優質黑毛茶爲原料,用棍錘築制在長筒形的篾簍中,築造成高147cm,直徑20cm,重約37kg,將其置於涼架上,經夏秋季節約50d左右的日曬夜露(不能淋雨),在自然條件催化下,自行發酵、乾燥,吸“天地之靈氣,納宇宙之精華”於茶體內,再進入長期陳放期,陳放越久,質量越好,品位越佳。據說1953年生產的“千兩茶”,專家估價48萬元,在電視臺上播出(照片3-22~3-25)。

3.震旦寒武系淺變質砂質板岩、板岩和砂岩紅壤類型

主要分佈在湘南的桂東、汝城、江華等縣,是省內紅茶、黑茶產區,其中如江華毛尖、五蓋山米茶等也是省內很有名氣的優質茶葉。

照片3-21 安化黑茶茶園

照片3-22 安化千兩茶

照片3-23 安化千兩茶

照片3-24 身價數十萬元的1953年生產的千兩茶

照片3-25 電視臺播放1953年千兩茶的專家價估

(1)五蓋山米茶

據明《萬曆郴州志》記載:“五蓋山東州東南三十里,周圍百八十里,有五個山峯聳之常年時有云、霧、雨、露、雪所蓋,故稱五蓋山”。全山總面積20餘萬畝,廣佈野生茶樹,產茶豐富,品質優異,據清嘉慶《郴縣縣誌》記述“茶,郴屬均產,以五蓋爲佳也”,其中以海拔1000~1400m的碧雲庵、萬惠庵、兩江口一帶所產爲冠。

五蓋山茶早在明代已被列爲貢品,當時多系清明時採摘“未”的嫩芽製成。相傳所製茶葉“一升茶有一升米重”,故稱米芽。

五蓋山米芽品質特點是外形細嫩勻稱,色彩銀光隱翠,全系芽尖,茸毛貼身,內質姨香持久,湯色清澈,滋味鮮而甘醇,葉底嫩而明亮。產品經湖南省名茶評比,被譽爲湖南名茶中的“明珠”。

(2)江華毛尖

屬我國曆史名茶,據有關文獻記載,清乾隆年間(1779年)前後,江華毛尖主產於縣境東的大圩區貓仔衝一帶,以後發展到兩岔河上游河路口一帶的雲霧山腰和溪谷之旁。

江華毛尖外形條索肥厚,緊結捲曲,白毫顯露,內質湯色晶瑩,香氣清高,滋味濃醇甘爽,葉底嫩綠;含茶多酚27.40%、兒茶素總量13.29%、咖啡鹼4.37%、氨基酸4.01%、水溶物總量45.30%。1987~1989年連續三年獲“湖南省名茶獎”。

(二)碳酸鹽岩土壤類型

湖南省碳酸鹽巖的地質時代主要爲泥盆紀至二疊紀,其地層分佈在湘中、湘南廣大丘陵地區,所衍生的土壤爲紅壤;此外在湘西也大片出露寒武紀碳酸鹽巖地層,所衍生的土壤爲黃壤。在上述地區多種植茶樹,但大片茶園分佈則是在土層厚度大、脫鈣化作用徹底的紅壤和黃壤區域,如湘中邵東宋家塘、婁底萬寶、漣源茶園山等地,多有正規茶場生產,故產量在湖南省內佔有重要地位,是主要的紅茶產區,但是質量平平,現未見有優良茶葉品種報道。

(三)紫色碎屑岩(紅層)土壤類型

紫色碎屑岩土壤類型省內分佈廣,少有茶葉種植,尚無名茶產出報道,但是江西武夷丹霞地貌之紫紅碎屑岩土壤類型中有國內外聞名的“烏龍茶”(照片3-26、照片3-27)。

照片3-26 武夷山景區中的烏龍茶茶園

照片3-27 武夷山的茶文化

(四)第四系紅土土壤類型

第四系紅土土壤類型湖南省內分佈較廣,但多處於平地丘崗,沿洞庭湖周邊及河流階地分佈。所產名茶甚多,有的在歷史上就是名茶,有的則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開闢茶園逐漸發展創立名牌的,有代表性的列舉如下。

(1)君山銀針、君山毛尖

前述君山銀針時,根據“巖縫石隙露數株(茶樹)”,認爲君山茶是種植在淺變質碎屑岩土壤類型中,但後來的《茶經》對君山茶的記述中,談到君山大小72個山頭全種有茶,直至現在仍如此。這72個山頭全是“泥沙質,透水力很強,降水向下滲透,將水儲存在數十米厚的細砂土層中,下面又有透水能力不強的岩石作底板,茶樹就生長在這個地下水水庫之上”[13]。

據第四紀地層學研究,數十米的細砂土層是第四系晚更新統紅土土壤類型(照片3-28)。晚更新世紅土是風成的,唐代方千詩《題君山》有“元是崑崙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句,此句與君山第四系晚更新統風成砂,雖然是偶合,但也似有道理。

照片3-28 君山第四系晚更新統紅土土壤類型上的茶樹

從已有資料看來,君山銀針的茶樹種植環境有三點是很清楚的:一是淺變質碎屑岩土壤類型;二是第四系更新統紅土土壤類型;三是茶樹春來長在雲霧中。

(2)洞庭春

洞庭春茶產在瀕湖丘陵地段的岳陽黃沙街,茶園面積2400畝(照片3-29,3-30),以成土母質第四紀中更新世紅土衍生成的紅壤。

照片3-29 洞庭春茶葉

照片3-30 洞庭春茶園

洞庭春茶系著名茶葉專家、全國農業勞模劉先知、肖玲夫婦研製而成的名茶,形美質優,外形條索緊結微曲,肥碩勻齊,白毫滿枝,內質香氣鮮濃特大,滋味醇厚鮮爽,湯色清澈明淨,葉底嫩綠明亮。經農業部國家茶葉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分析,其內含物豐富,各項衛生指針均符合國家標準,被定爲釣魚臺國賓館招待外國首相一級的禮金。因此,1985年參加南京全國名茶評比會,被評爲全國十一大部級名茶之一;1990年在廣州國家級名茶評比會上,以總分102.33名列全國第二,獲國家銀質獎;曾四次獲部優、五次獲省優金獎,被譽爲湘北第一有機茶。

(3)東湖銀毫

東湖銀毫是湖南農業大學(原湖南農學院)實驗農場茶園實行科學種茶,在第四系中更新世紅壤丘崗上培育的名茶。該茶具有色碧綠,毫閃光、鮮嫩澈、湯清澈味醇爽形優美的特點。據分析,含氨基酸4.54%,葉綠素0.162%,茶多酸19.00%,1981年、1982年、1985年參加三屆湖南名優茶評比,連續獲得省名茶稱號。

(4)蘭嶺有機茶

湘陰縣六塘鄉蘭嶺產綠茶,早在14年前成立了湖南蘭嶺茶葉責任有限公司,由它建立了示範基地,引導農民種茶,主要在第四系中更新世紅土丘崗開羣茶園1萬餘畝(照片3-29);同時創建了蘭嶺茶葉生物防治研究所,各個生產環節實行“有機化”管理,不施農藥、化肥;創立了有機茶品牌,獲得了國家綠色食品、國家有機食品以及德國BCS 有機食品的認證,成爲國內同行業唯一進入美國超市的有機綠色食品。1998年同志喝了蘭嶺茶後,連聲說“好喝,好喝”(照片3-31,3-32)。

(5)其他

長沙縣大漁茶園(照片3-33,3-34)、汨羅天馬山茶園、瀏陽淳口茶園、汨羅天井茶園(照片3-35)、茶陵洣江茶園(照片3-36)等都是在第四系更新統網紋紅土土壤類型上培植的茶園,都有省優部優名茶產出,有的歷史悠久。如茶陵洣江所產茶葉,早在南北朝的《茶陵圖經》中就提及“茶陵者,所謂陵谷生茗焉”;1871年的《茶陵州志》記載:“景陽山在州東,接江西吉安府永新縣界一名茶山,以陵谷間多生茶茗,故名”。景陽山名茶山,從景陽流經茶陵的一條水,稱洣水,又稱茶陵江,由此可見茶陵洣江一帶產茶已有1500餘年了。

照片3-31 第四系更新統網紋紅土土壤類型

照片3-32 蘭嶺茶及茶具

照片3-33 長沙縣大漁茶場

照片3-34 長沙縣大漁茶場第四系網紋紅土土壤剖面

照片3-35 汨羅市天井茶場第四系網紋紅土土壤剖面

照片3-36 茶陵洣江茶場

綠茶名茶有哪些品種

綠茶類屬不發酵茶(發酵度:0)。這類茶的茶葉顏色是翠綠色,泡出來的茶湯是綠,因此成爲綠茶。例如雨花茶、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峯、太平猴魁等。炎茶和餅

顏色:碧綠、翠綠或黃綠,久置或與熱空氣接觸易變色大生露

原料:嫩芽、嫩葉,不適合久置。

香味:清新的綠豆香,味清淡微苦。

性質:富含葉綠素、維生素C。

茶性較寒涼,咖啡鹼、茶鹼含量較多,較易刺激神經。

我國擁有四大茶區:西南茶區、華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

西南茶區綠茶名茶:

雲南省勐海的南糯白毫、大理的蒼山雪綠、下關的翠花茶、寶洪茶(十里香茶)、雲海白毫、化佛茶、翠華茶、墨江雲針、綠春馬玉茶等;四川省的竹葉青、永川秀芽、文君綠、峨眉毛峯、蒙頂甘露、青城雪芽、寶頂綠茶、峨蕊、靈山銀芽、雲頂綠茶、三清碧蘭等;貴州省的都勻毛尖、貴定雲霧茶、湄江翠片、遵義毛峯、羊艾毛峯等。

華南茶區綠茶名茶:

廣東省的古勞茶、仁化銀毫等;廣西的南山白毛茶、桂林毛尖、覃塘毛尖、象棋雲霧、凌雲白毫等;福建省的石亭綠、天山烘綠、七境堂茶、龍巖斜背茶、蓮芯茶等;臺灣的三峽龍井。

江南茶區綠茶名茶:

浙江省的龍井、顧渚紫筍、惠明茶、平水珠茶、徑山茶、泉崗輝白、天尊貢芽、日鑄雪芽、雲峯、蟠毫、鳩坑毛尖、安吉白片、雙龍銀針、開化龍頂、江山綠牡丹、臨海雲峯、建德苞茶、天目青頂、雁蕩毛峯、東白春芽、普陀佛茶、華頂雲霧、蘭溪毛峯、餘姚瀑布茶、遂昌銀猴、磐安雲峯、仙居碧綠、松陽銀猴、婺州舉巖、望府銀毫等;湖南省的安化松針、高橋銀峯、碣灘茶、嶽麓毛尖、東湖銀毫、桂東玲瓏茶、古丈毛尖、獅口銀芽、湘波緣、河西圓茶、五臺山米茶、黃竹白毫、郴州碧雲、江華毛尖、雪峯毛尖、韶峯茶、牛抵茶、官莊毛尖、南嶽雲霧茶、月芽茶、東巖茗翠等;江蘇(蘇南)的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金壇雀舌、前峯雪蓮、南山壽眉、梅龍茶、金山翠芽、天池茗毫、翠螺、無錫毫茶等;安徽(皖南)的黃山毛峯、太平猴魁、黃山銀鈞、涌溪火青、休寧松蘿、老竹大方、敬亭綠雪、眉茶、瑞草魁、九華毛峯、黃山翠竹、天山真香眉等;江西省的廬山雲霧、婺源茗眉、狗牯腦、上饒白眉、崖霧茶、雙井綠、小布巖茶、麻姑茶、瑞州黃檗茶、龍舞茶、新江羽絨茶、周打鐵茶、九龍茶、山谷翠綠、通天巖茶、窩坑茶、雲林茶、攢茶、井岡翠綠、羅峯茶、三清雲霧、黃獅茶、墨菊、泰和蜀口茶等;湖北(鄂西南)的象牙茶、恩施玉露、峽州碧峯、金水翠峯、水仙茸勾茶、碧葉青等。

江北茶區綠茶名茶:

安徽(皖北)六安瓜片、舒城蘭花茶、天柱劍毫、金寨翠眉、皖西早花茶、嶽西翠蘭、昭關松針等;湖北(鄂北)雙橋毛尖、車雲山毛尖、仙人掌茶、龜山岩綠、隆中茶、碧山松針、棋仙茶、玉茗露等;山東省沂蒙碧芽、日照的雪青、冰綠等;河南省信陽毛尖、靈山劍鋒、太白銀毫、香山翠峯、仰天雪綠、清淮綠梭等;陝西省西鄉的午子仙毫、紫陽的紫陽毛尖、紫陽翠峯、秦巴霧毫、漢水銀梭等。

以上爲中國綠茶名品,希望對您有幫助。

湖南有那些好的綠茶?

最出名的有君山銀針(黃茶)、古丈毛尖、大庸龍鬚茶、大庸毛尖、安化松針、高橋銀峯、湘波綠、南嶽雲霧茶等。

麻煩大家轉發下,2015年7月28日;湖南省懷化市沅陵縣麻溪鋪鎮金石公司嚴重污染

有“湘西門戶”之稱的沅陵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縣域面積5852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人口65萬,歷爲郡、州、道、府、縣治所,曾是整個湘西、經濟、文化中心.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繁榮的經濟,使這座千年古城擁有了輝煌燦爛的文明和盎然迸發的活力.立於長虹臥波的沅水大橋,定神遐思,依稀看見大唐龍興講寺的飄逸禪影,聽到二酉藏書洞中傳出的琅琅書聲,感受到鳳凰山上張學良將軍的扼腕悵惘,領悟到五溪湖裏漁夫晚唱的笑語歡歌……每一片青瓦,每一聲號子,每一抹餘暉,都讓人感受到這座千年古城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沅陵縣城鳥瞰圖

沅陵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有林地400萬畝、草場300萬畝、水面30萬畝.其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板栗、曬菸、花生等.碣灘茶、官莊毛尖馳名中外;板栗年產量5000多噸,佔湖南全省年總產量的30%,素有“板栗之鄉”的美稱;蜂蜜、桐油、松脂年產量均在萬擔以上.沅陵縣是湖南省4個林業基本建設重點縣之一,森林覆蓋率達71.2%,活立木蓄積量爲1120萬立方米,年商品材採伐量在10萬立方米以上,樹種以鬆、杉爲主,還有樟、梓、楠、稠、柏、銀杏等百餘種珍稀樹種,楠竹儲量在500萬株以上.沅陵有各種藥材1968種,初具經營規模的有白朮、茯苓、玄湖、天麻、杜仲、黃柏、銀杏、五倍子、山蒼籽等百餘種.沅陵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的有鎢、銅、黃金、鋁、硫、鋅、鉛等28餘種,其中黃金、硫、鐵等有色金屬儲量位居湖南省之首,已具開採規模的有黃金、鎢、銻、硫鐵、鉛鋅等.湖南辰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系全國15大采金企業之一,年產黃金1.4噸以上.沅陵是全國10大水電基地之一,水能蘊藏量達295萬千瓦,有裝機容量120萬千瓦的五強溪水電站,有亞洲最大的混凝土空腹重力拱壩、裝機容量80萬千瓦的鳳灘電站,還有利用外資新建裝機容量爲5.7萬千瓦的高灘電站.由於五強溪水電站的建設,境內形成了170平方公里的水面,爲水產養殖提供了理想的場所.沅陵歷史悠久,有1999年被評爲“全國10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公元前162年的西漢頃侯吳陽墓,有成語“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出典地二酉藏書洞、唐代的千年佛學院龍興講寺、保存完好的元代古屍和明朝的虎溪學院.特別是2000年最新考古發現的楚秦黔中郡古城遺址、戰國至漢代山型巨墓羣、曾囚禁過張學良將軍的鳳凰古寺及湘西剿匪烈士陵園等人文景觀,構成了沅陵的歷史文化奇觀,旅遊開發前景十分廣闊.319國道、正在建設的常吉高速公路、沅陵至張家界高等級公路以及四季通航的千里沅江穿境而過,水陸交通便捷.

世界最古老的佛學院之一----大唐龍興講寺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借母溪原始次生林) 近年來,沅陵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富民強縣爲目標,突出“四個加快”發展重點,搶抓機遇,真抓實幹,全縣經濟社會呈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態勢.2007年,沅陵完成國內生產總值60.83億元,農業總產值達13.6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66.8億元,財政收入3.7億元,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7088元和1721元.藉助2007年舉辦的以“老鄉老外老龍船”爲主題的第3屆全國傳統龍舟大賽,共引進縣外投資項目53個,利用縣外資金8.1億元、外資2740萬美元.同時,資本市場融資獲得突破,湖南辰州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的成功上市標誌着懷化市有了第一家上市公司.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借母溪原始次生林

今年,沅陵繼續實施 “四個加快”發展戰略,助推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力爭實現工業總產值93億元、增加值44億元.做大做強工業主導產業.突出主攻水電、礦產和林農產品加工三大產業,採取“整合、扶持和引進”的辦法,重點抓好西澳公司、鳥兒巢電站、金石礦業、嘉漢板業、佤鄉人綠色食品加工等一批新上項目的建設,重點支持辰州礦業、金石公司、永興礦業、長青礦業、港海礦業、明科公司等一批優勢企業達產、擴產和技改.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按照“土地集約、產業積聚、生態環保”的要求,重點抓好沅陵工業園建設,力爭完成工業園規劃報批,啓動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抓緊制訂工業園招商引資優惠,積極引導企業落戶園區,確保工業園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面對國家緊縮“銀根”,借鑑辰州礦業成功上市融資的經驗,積極探索融資新途徑.積極探索“財政引導,企業入股”籌集企業貸款擔保基金的辦法,加快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推進銀企合作,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狠抓節能減排.進一步加大礦山秩序和環保不達標企業整治力度,加大“三廢“治理力度,確保全縣規模工業主要污染物排放達標率在80%以上,萬元工業增加值綜合能耗降低率達6%.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以交通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爲契機,進一步加快城鎮建設步伐,力爭全縣城鎮化率增長2至3個百分點.加快縣城擴容提質.按照“提升城北,發展城南”的思路,重點抓好常吉高速公路連接線、319國道縣城段擴寬、鳳鳴大道續建、望聖西路、龍興路等城南五條大道建設,拉通城南道路骨架,加快城南開發;重點抓好龍舟廣場三期工程、濱江大道配套設施完善、鴛鴦西街、張沅路口、星程大廈等城北六大項目建設,進一步提升城北品質.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重點抓好官莊、筲箕灣、大合坪等集鎮新區開發和七甲坪、五強溪、涼水井、麻溪鋪、明溪口、二酉鄉集鎮綠化、亮化和美化工程.繼續對全縣23個鄉鎮下派掛職委員,加強城鎮建設領導力量.拓寬農民到集鎮建房獎勵範圍,適當提高獎勵標準,積極鼓勵農民和外出務工人員到縣城和鄉鎮集鎮建房或購房.加大縣財政對鄉鎮集鎮公益設施建設、維護以及環衛經費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城鎮管理.加快推進旅遊產業化.搶抓常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的歷史機遇,着眼於融入張家界、自治州大湘西旅遊圈,突出歷史文化遊和五溪湖生態遊,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重點抓好辰州文化城、二酉山、借母溪等重點景區景點建設,打造旅遊拳頭產品.搶抓借母溪獲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機遇,認真搞好規劃編制,儘快啓動保護區建設.着力完善旅遊配套設施,提升旅遊接待服務水平.加快特色旅遊商品開發,重點開發特色文化產品、土特產品和風味食品,提高旅遊購物消費比重.加大旅遊宣傳促銷,以常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和電視臺“心連心”藝術團來沅慰問演出爲契機,精心策劃旅遊宣傳促銷活動,推出沅陵旅遊品牌,拓寬旅遊客源市場,力爭接待遊客比上年增長10%,旅遊總收入增長20%.加快推進以交通爲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把今年作爲“交通建設年”,爭取烏宿酉水大橋開工、太常酉水大橋和朱五公路立項,蒙福渡改橋加快建設進度,完成縣到鄉鎮公路改造169公里、通暢工程430公里、通達工程178公里.繼續把通暢工程建設作爲縣級領導“三聯”工作的重要內容,強化目標考覈.縣財政對縣鄉公路路基改造和通暢工程每公里分別配套7萬元和2萬元,縣直部門按每公里1萬元的標準對口幫扶聯繫點的通暢工程.加快農網改造,切實解決農村用電難、用電貴的問題.

天貓美國普衛欣提示:霧霾天氣出行記得做好防護。

中國傳統龍舟之鄉---沅陵

“沅有芷兮澧有蘭……觀流水兮潺湲”,屈原曾在《湘夫人》中對沅陵作過如此描繪.在清人林則徐的一副對聯中,沅陵風光旖旎、山清水秀的景緻更是得到盡情的頌揚:“一縣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爲君清.”如今歷史悠久、風景秀麗的沅陵,人傑地靈,物產富饒,資源豐富,是經濟繁榮、文化活躍的一方熱土.沅陵真誠歡迎有識之士投資興業,共創輝煌.

沅陵有哪些特產

基本概況 沅陵歷史悠久。新石器時代,原始人就在這一帶繁衍;夏、商、周時,少數民族在此生息,史稱“南蠻”。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置沅陵爲黔中郡郡治。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縣,迄今兩千多年。秦漢以後,沅陵歷爲州、路、府、道、省府、行署、專署治所。 沅陵資源豐富。 一是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境內可供開發的景點有400多個,在全國頗負盛名的主要有唐太宗李世民赦建的千年佛學院龍興講寺、成語“學富五車、書通二酉”的出典處大秦藏書洞、驚世之謎的黔中郡郡址和戰國至漢代山型巨墓羣、199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西漢頃侯吳陽墓、元代知州黃澄存夫婦合葬墓(男屍保存完好)、囚禁張學良將軍的鳳凰山、明代辰州三塔、教派齊全建築各異的宗教一條街、辛亥後全國三所新式學校之一的百年老校沅陵一中、借母溪原始次森林、電站大壩羣、千島湖風光等等。 二是森林資源豐富。 森林覆蓋率高於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有天然林國之稱,盛產“辰杉”,是南方商品材的主要供應基地。全縣有林地400萬畝、草場300萬畝、水面30萬畝。主要經濟作物有茶葉、板栗、桐油、曬菸、花生等。馳名中外的“碣灘茶”、“官莊毛尖”“辰杉”久享盛名,譽滿神州;板栗年產量5000噸左右,佔全省總產量的30%,素有“板栗之鄉”美稱;蜂蜜、桐油、松脂年產量均在萬擔以上。沅陵縣是全國14個退耕還林示範試點縣之一,同時又是湖南省四個林業基本建設重點縣之一,至2003年底止,森林覆蓋率達71.19%,活立木蓄積量爲1506萬立方米,年商品材採伐量在10萬立方米以上,除鬆、杉優勢外,還有樟、梓、楠、稠、柏、銀杏等百種珍稀樹種,楠竹儲量在500萬根以上。沅陵有各種藥材1968種,初具經營規模的有黃姜、白朮、茯苓、玄湖、天麻、杜仲、黃柏、銀杏、五倍子、山蒼子等百餘種。 三是水能資源豐富。 境內沅水、酉水交匯,大小溪河900多條,水能蘊藏量達300萬千瓦,國家、省先後在此修建包括五強溪電站在內的大中型水電站三座,總裝機容量近200萬千瓦。四是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的礦產達40種,其中黃金、鉛、鋅、鎢等有色金屬儲量居全省第—。百年老礦湘西金礦(現爲辰州礦業)就在境內。 沅陵交通便利。千里沅水、319國道、G56杭瑞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08年12月18日竣工通車的G56杭瑞(杭州至瑞麗)高速公路常吉段穿越境內100多公里,並在縣內開設官莊、馬底驛、沅陵、筲箕灣(辰溪)4個出口。擬建中的張桂高速(張家界至桂林)亦將穿縣境西南而過,並將經過借母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旁邊,利於遊人旅行。 沅陵經濟落後。自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沅陵長期服從國家重大建設,失去了許多發展機遇,至今仍是國家級貧困縣。爲了加快沅陵的紹濟發展,省、懷化市、沅陵縣委縣已形成共識,決定充分開發利用好沅陵的文化旅遊資源,將沅陵打造成湖南繼張家界之後的第二張國際旅遊品牌,使張家界、沅陵、鳳凰、永順、桃花源資源互補,連成一體,形成新的旅遊經濟環線。 [編輯本段]自然地理 沅陵縣地處湖南省西北部,懷化市北端,沅水中游。與常德桃源、益陽安化、漵浦、辰溪、瀘溪、古丈、永順、張家界接壤。沅水由西南入境,向東注入洞庭湖,橫貫縣境,將全縣分成南、北兩部分,沅水以北屬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屬雪峯山系。地勢由南、北山嶺向沅江傾斜,南部凸起,東西稍低,中間陷落,構成沿河谷地。 沅陵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武陵山脈與雪峯山脈之間,沅水以北屬武陵山系,沅水以南屬雪峯山系,是一個典型的山區大縣。 雪峯山脈 自越城嶺佛頂山以北爲起點,向北經城步、黔陽、漵浦至安化等縣,長200多公里。呈弧線狀。山體主脊海拔在1000—1500米,最高峯二寶頂山海拔2021米。雪峯山脈西坡較緩,東坡較陡,成爲湖南東西兩半部自然呈現的天然分界線,也是資水與沅水的分水嶺。 武陵山脈 武陵山脈屬雲貴高原雲霧山分支的東延部分。呈北向東,分佈於湘西北。海拔多在800—1200米。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峯有200多座,最高峯壺瓶山海拔2098.7米,山勢高大,氣勢雄偉。其山脈北支分佈於湘川鄂邊界的有八面山、八大公山、青龍山、東山峯、壺瓶山等,中支沿澧水乾流之北有天星山、紅星山、朝天關、張家界、白雲山等,南支從貴州省境內延伸過來進入省內有臘爾山、羊峯山、天門山、大龍山、六臺山等。上述三支山脈均消失於洞庭湖平原。 沅陵水能資源豐富。境內沅水、酉水交匯,大小溪河900多條,水能蘊藏量達300萬千瓦,國家、省先後在此修建包括五強溪電站在內的大中型水電站三座,總裝機容量近200萬千瓦。 沅江 沅江又稱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兩源,南源龍頭江,源自貴州省都勻的雲霧山,北源重安江,源於貴州省麻江縣平月間的大山,兩源匯合後稱清水江,至鑾山入湖南省芷江縣,東流至黔城與舞水匯合處稱沅江,流經會同、洪江、中方、漵浦、辰溪、瀘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縣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幹流全長1033公里(湖南568公里),流域面積89163平方公里,其中位於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量393.3億立方米。 酉水 酉水是沅水支流中最大者,又名更始河、北河。其源頭之水有二支(中源出自重慶酉陽縣酉源山犀水潭,北源出自湖北宣恩縣之忠洞裏,南源稱秀山河,出於貴州鬆桃平溪),三源於重慶石堤匯合後始稱酉水。酉水流經鄂、渝、黔、湘4省市縣,貫穿我省龍山、保靖、永順、古丈4縣,至沅陵溪子口注入沅水,幹流總長477公里,流域面積1.8530萬平方米公里。石堤以上兩岸高山峽峙,河寬10-50米,石堤至保靖拔茅54公里,河道漸寬,一般在100米左右。拔茅至鳳灘107公里,系水庫航道,可通航20-50噸船隻;泗溪河口以下則終年水深在3米以上,水面寬,常年可能50-100噸船舶。酉水乾流在湘西境內流程爲146公里,在保靖境內流程爲71公里。酉水支流頗多,較大者有16條,總長74.8公里,其中以花垣河爲最,猛洞河流域因天下第一漂而 爲旅遊勝地。酉水爲湘西物資流通、旅客往來的交通要道,沿河碼頭甚多,名鎮比比皆是。 [編輯本段]資源情況 沅陵縣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礦區和新開發的旅遊區。境內礦藏已探明的有煤、硫鐵礦、重晶石、鉛、鋅、金、銅、銻、錳、金剛石等,其中硫鐵礦屬大型礦牀。沅陵縣是全國重點黃金產區和十大水電基地之一。隨着五強溪電站的竣工,該縣形成了170平方公里的庫區,有近千座島嶼。 山地資源 沅陵縣山地面積佔全縣總面積582550公頃的72.7%,是湖南省面積最大的山區縣。適宜各種植物的生長和禽畜的飼養,爲該縣發展林業、農牧業提供了良好條件。 森林資源 縣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類型多樣,40.8%的山地土壤由板頁岩風化而成,自然肥力較高,酸鹼度適中,含有機質較多,保水保肥力較強,海拔400-600 米的山地面積大,發展林業條件優越。樹種繁多,有喬、灌、木質藤本植物111科, 310 屬1004種森林植物種羣,並擁有一批有待開發的經濟價值很高的特有樹種。全縣擁有松脂資源2000多噸/年,栓皮櫟、芳香油類、木本野生藥材等林副產品豐富。有各種野生動物100多種。 飼草、水面資源 全縣有大面積可利用山地、農林隙地草場,理論載畜量可達41.7萬個單位。 五強溪庫區水面開發潛力巨大,全縣可利用水面達上萬公頃,水產品5000餘噸。 水能資源 全縣水能資源豐富,居湖南省第一,國家八五重點工程- -五強溪水電站修建在該縣境內,使全縣擁有五強溪、鳳灘、高灘等3座大型水電站, 礦產資源 已探明金、鎢、銅、銻、 鉛鋅、 硫鐵等20餘種。 旅遊資源 沅陵旅遊風景區位於湖南西北部,系武陵、雪峯兩大山脈交匯地,處沅水中游,面積210 平方公里。屬中帶季風溼潤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6℃。景區溝壑縱橫,懸崖絕壁,峯俊石奇,直刺雲天,形成多處罕見的峯林異景。五強溪電站的興建,給崇山峻嶺的大山區築起了一座煙波浩瀚、僅次於洞庭湖的高峽平湖--五溪湖。五溪湖融湖光山色於一體,嵌以久負名勝的古剎、山寨、茶園等人文景觀,形成了獨特旅遊景觀,尤以二酉山、鳳凰山、河漲洲、壺頭山、夸父山等更爲瑰麗。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置縣,屬武陵郡.以沅江及周邊的高地(陵)命名(此說有爭論)。 沅陵歷史悠久,新石器時期,境內已有先民漁獵、農耕、繁衍生息。春秋時期屬楚巫中地,戰國屬楚黔中地,秦屬黔中郡,故城在縣內太常鄉窯頭村。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沅陵縣,屬武陵郡。高後元年(前187年)封長沙王子吳陽爲沅陵頃侯。新莽時改沅陵縣爲沅陸縣。東漢時,縣屬荊州武陵郡。三國時,縣隨武陵郡,先屬蜀,後屬吳。齊置武陵都尉府於沅陵。陳天嘉元年(公元560年),縣改屬沅州通寧郡。太建七年(575年),改通寧郡爲沅陵郡,治沅陵,縣屬沅州沅陵郡.隋開皇九年(589年),改置辰州,治沅陵。大業二年(606年),復改辰州爲沅陵郡,隸荊州。隋末沅陵郡爲樑蕭銑所據。 唐武德二年(619年),蕭銑部將董景珍以沅陵郡降唐,改爲辰州,縣屬辰州。貞觀元年(627年),分天下爲10道,縣屬辰州,隸江南道。開元二十一年(733年)分天下爲15道,縣屬辰州,隸黔中道。天寶元年(742年),改辰州爲盧溪郡,縣屬盧溪郡。乾元元年(758年)改盧溪郡爲辰州,縣屬辰州。後梁開平元年(907年),馬殷據湖南,受封楚王,縣、州地隨屬馬楚,歷後唐、後晉、後漢無變。後周廣順元年(951年),南唐滅馬楚,三年縣地隸武平軍節度使(治武陵),先後爲劉言、王進逵、周行逢所據。宋乾德元年(963年),辰、錦、敘等州歸順,立辰州盧溪郡軍事,治沅陵,隸荊湖北路。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五月,宋知辰州呂文興降元,改辰州爲辰州路,治沅陵,屬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隸湖廣行中書省。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吳王朱元璋遣徐達克辰州路,改辰州路爲辰州府,治沅陵。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元行中書省,置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縣屬辰州府,隸湖廣佈政使司。宣德八年(1433年),封遼簡王朱植第十七子朱貴譎爲沅陵王,傳122年無子除。嘉靖十二年(1533年)湖北分守道駐沅陵,歷134年。清康熙三年(1664),分設湖南布政使司於長沙,縣屬辰州府,隸湖南布政使司.雍正八年(1730年),縣屬辰永靖道,十三年(1735年)改爲辰永靖兵備道。乾隆元年(1736年),改稱辰沅永靖兵備道,縣仍屬辰州府,隸辰沅永靖兵備道.直至宣統三年(1911年)封建王朝結束。 中華元年(1912年),廢沅陵縣存辰州府,府僅轄沅陵縣地。3年裁府恢復沅陵縣,屬辰沅道。10年廢辰沅道,縣直屬湖南省。24年7月,設湘西綏靖處於沅陵。轄19縣,劃爲5個行政督察區,縣屬沅瀘辰漵區行政督察專員辦事處,治沅陵。 25年,湘西綏靖處改爲湘西綏靖公署。綏靖區增至25縣,分置4個督察區,縣屬第一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26年,全省劃分9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三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27年,縣屬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署。29年,全省劃分10個行政督察區,縣屬第九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治沅陵。31年,置省府湘西行署於沅陵,轄第八(駐永順)、第九(駐沅陵)、第十{駐洪江)3個督察區,抗日戰爭勝利後撤銷湘西行署。 1949年9月8日,沅陵縣成立,王振宗任,張子祥任。1950年1月1日,湖南省臨時在沅陵設置湘西行政公署,轄沅陵、會同、永順3個專區,縣屬沅陵專區。1952年8月,撤銷湘西行政公署及其所轄3個專區,沅陵縣改屬芷江專區。12月,芷江專區遷駐黔陽縣安江鎮,改名黔陽專區,縣屬黔陽專區。1968年,黔陽專區改稱黔陽地區,1981年,黔陽地區改稱懷化地區行政公署,縣屬懷化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改屬懷化市至今。 2000年,沅陵縣轄7個鎮、42個鄉、3個民族鄉:沅陵鎮、沃溪鎮、五強溪鎮、明溪口鎮、麻溪鋪鎮、涼水井鎮、官莊鎮、太常鄉、白田鄉、沙金灘鄉、醜溪口鄉、慄坡鄉、舒溪口鄉、烏宿鄉、清水坪苗族鄉、棋坪苗族鄉、落鶴坪鄉、高砌頭鄉、筲箕灣鄉、用坪鄉、池坪鄉、坳坪鄉、竹園鄉、苦藤鋪鄉、鄭家村鄉、張家坪鄉、張家灘鄉、渭溪鄉、荔枝溪鄉、杜家坪鄉、馬底驛鄉、楠木鋪鄉、長界鄉、黃壤坪鄉、北溶鄉、深溪口鄉、肖家橋鄉、落坪鄉、大合坪鄉、七甲溪鄉、火場土家族鄉、軍大坪鄉、筒車坪鄉、楓香坪鄉、高坪鄉、清浪鄉、洞溪鄉、陳家灘鄉、七甲坪鄉、蠶忙鄉、楠木鄉、柳林汊鄉。總人口599680人,其中: 沅陵鎮 58107 明溪口鎮 11342 麻溪鋪鎮 15911 涼水井鎮 14889 官莊鎮 20558 五強溪鎮 17899 沃溪鎮 11978 柳林漢鄉 9240 太常鄉 11770 白田鄉 13483 沙金灘鄉 4837 醜溪口鄉 9674 慄坡鄉 6859 舒溪口鄉 13855 烏宿鄉 10095 清水坪苗族鄉 7977 棋坪苗族鄉 11631 落鶴坪鄉 7240 高砌頭鄉 10154 筲箕灣鄉 16826 用坪鄉 9511 池坪鄉 14075 坳坪鄉 8770 竹園鄉 7160 苦藤鋪鄉 9479 鄭家村鄉 8802 張家坪鄉 17397 張家灘鄉 10006 渭溪鄉 9347 荔枝溪鄉 10978 杜家坪鄉 6994 楠木鋪鄉 14357 馬底驛鄉 14711 長界鄉 5841 黃壤坪鄉 7877 北溶鄉 13418 深溪口鄉 10286 肖家橋鄉 11317 落坪鄉 6526 大合坪鄉 11229 七甲溪鄉 6567 火場土家族鄉 6230 軍大坪鄉 6513 筒車坪鄉 6748 楓香坪鄉 6011 陳家灘鄉 9985 清浪鄉 14043 桐溪鄉 9285 高坪鄉 11407 七甲坪鄉 12390 蠶忙鄉 11087 楠木鄉 7008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4年,全縣原轄60個區鄉鎮,650個行政村,總人口64萬,縣域面積5852平方千米,是湖南省版圖最大的縣。4月,報經省民政廳批准,沅陵縣委、縣決定對部分鄉鎮實行區劃調整,全縣撤併18個鄉鎮,鄉鎮由52個精簡到42個:將官莊、軍大坪等18個鄉鎮撤併調整爲8個鄉鎮(其中,蠶忙鄉並於七甲坪鎮)。 2004年底,沅陵縣轄8個鎮、31個鄉、3個民族鄉。 [編輯本段]風土人情 提起龍船,沅陵人就像喝了幾碗燒灑,吞下幾腿狗肉,頭就熱,口就癢,血就騰,渾身脹起一股股的“包穀子”勁。每年農曆四月下旬,那些船迷們再也忍不住心頭之癢,提起一面大銅鑼到處遊說,招兵買馬。然後將一隻只龍船從龍船亭擡出,颳了又刮,油了又油,那些油船用的豬板油和韭菜頓時成了市場的俏貸。看那些船迷們油船的樣子,恨不得龍船長出腳來,不劃自走。四月二十八,各“龍”紛紛戲水,從此,本來就熱鬧的古城更加擁擠了,像一根築多了肉的香腸。船迷們少不得要八個一羣,十個一堆地品嚐去年大賽之韻味,預測今年大賽這前景,往往爭得面紅耳赤。那些心寬體胖的鬍子們更是以“無敵龍舟”之“引水”。一堆龍船經居然五杯濃茶還不能相陪到底,難怪外地人說:“沅陵人額外一條經”。在衆多的龍船經中,“偷料”只怕是沅陵人額外多出來的一條經。其理由是買的料笨,偷的料靈,龍船要靈不要笨。因此,那些迷船的漢子平時就注意了存放好料的地方。每逢龍船時節,漢子們便半夜去偷料。好一羣偷料漢子,幾十米長的木料,三、四人一擡便去,高一腳,低一腳的不知哪來的勁!如若木料的主人能在他們脫離“危險區”時追上一程,罵上一通,那是偷料者求之不得的事情,因爲偷料者跑在前,失料者在後,那就意味着龍船在比賽時也會被別人追着跑,自然會羸。雖然剛偷來的料有時也會被別人偷走,但他們卻喜歡這種熱鬧,不厭其煩地又到處去偷工。有時失料者告到官方,官方也最多說不得一句:“偷龍船料我有什麼辦法呢?”因此,偷料的習慣一直保留至今。所以,沅陵流傳着這樣一句俗話:“龍船料要偷,十賽羸九頭”。 關頭 龍船做好後,都要舉行下水儀式,人們稱這種儀式叫“關頭”。關頭時,全船劃手手執橈片按順序站立在船廠的兩旁,像等待出征的將士。旗手、鑼鼓手騎在船纜之上,像戰場上的元帥。還有數掛鞭炮、數筒黃煙助興,掌墨師傅跪在船頭,面朝江水,神情嚴肅,口中唸唸有詞,一手拿雄雞,一手提利斧,在衆人一聲吆喝下,一斧將雞頭剁掉,旋即將豬頭、魚、糉子拋入江中。此刻,鞭炮齊嗚,黃煙瀰漫,八位童男赤身搖動火把,圍着龍船奔跑,當地人稱之爲“炮火“,說是驅趕,迎來光明。而後,劃手們齊聲吶喊,將船連邊同旗手、鑼鼓手一同舉起,衝向江水。龍船在燃燒般的氣氛中飛一樣地划向江心,這便是沅陵龍船的”關頭”。 清橈 五月初,各村的碼頭上都有聚集着一羣扛着橈片的劃手,任憑有了幾十年船齡的鬍子們調遣。鬍子們老了,做農活着不起力,平日少人問津,自然有些寂寞。此時此刻,他們的身價提高百倍。他們在衆人面前顯示出驚人的眼力和天平般的公正,將劃手們放在恰當的位置之上。 俗話說:“菜老莖多,人老話多”。鬍子們擺事實出龍船權威的架勢,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強調劃手們應分成七個部分,即“頭橈”、“引水”、“前羊角”、“鼓倉”、“後羊角”、“夾艄”、“艄公”。頭橈必須有跪勁、腰勁,還要能堅“陽雀”(倒立)。“引水”分“頭引”、“二引”、“三引”、這三對橈必須有十年以上的船齡。他們是全船劃手的引導、楷模。“前羊角”位在撐纜的前木架前後,僅次於引水,力氣要好,要有推勁,前拉後推,船才起勢。劃“夾艄”(艄公前的兩對橈)者,最主要的任務是協助艄公掌好艄,其次纔是划船,俗稱二艄公。艄公就不用多說了,他是全船的核心,要是比賽時走了艄,就是在好的劃手也一定會輸。至於鼓倉者,比較而言就要次人一等。所以,被鬍子們點作引水者則神氣十足,被點作劃前、後羊角者則不卑不亢,被點作劃鼓倉者當然有點不高興了。可是當它們看到還有許多小夥子未被點上,扛着橈片站在岸上時,也就心滿意足了。龍船一次又一次地在鬍子們眼裏試劃,每劃一次,劃手都有被重新調動位置或另外換人的可能。難怪在清橈階段誰也不敢怠慢。否則,一旦被“清洗”出來,不僅自己的臉沒地方放,就邊親朋戚友就會招人嘲弄。更可怕的是已經愛上他的姑娘臉上至少的半年開不起花。 賞紅 搶紅 龍船別鄉“下海”,除了去彭家灣試水外,主要目的還是去城裏“搶紅”。每到大賽前夕,沅陵發慷慨之氣,他們除了給龍船捐現款外,還要去商店買回紅布(綢)、鞭炮、香菸。有錢的扯咽一匹匹整“紅”(二十丈),各請書法高手在上面寫上什麼“帥”、“天”、“百戰百勝”、“天上第一龍”等一類奉承話,懸掛在大江兩岸,等着心中的龍船來搶紅。窮的也要從牙縫裏省出些錢,買回紅布,絲成兩條系在竹竿上,表示好事成雙。再帶上兩掛鞭子,一條好香菸去江邊湊湊熱鬧。他們把榮譽和希望都寄託在“紅”上,象在賭場上下了賭注。如果心中的龍船贏了,自覺有一份功勞,少不得要在大街小巷多走動幾回,等着別人說幾聲中聽的話,倘若輸了,只好少出頭露面,怕的是讓人嘲弄。五月初五到十一,沅水兩岸成了彩色的世界,到處是“賞紅”的人,到處是“搶紅”的船。 賞紅者看到自己的目標一出現在江面上,便揮篙搖紅。龍船得到信號,飛一般地划向岸邊,詢問賞紅的有何要求。老實的怕劃手累了就直接將“紅”送上,而彎子多的人則不那麼簡單。他們一定要搶紅的給他來一次、兩次、三次表演賽後,才點燃爆竹,連同他心裏的一起炸開。劃頭的一手奪下紅綢,包在頭上,象戴起一頂皇冠,續而又去“搶”另一條紅。直到將全船人的頭上,橈片上,甚至整個船身都纏上了紅,方纔罷休。 賞紅的得到龍船在衆目之下給他單獨表演,自然也是出人頭地的事,雖說花了錢財,心裏卻十分舒服。 砸船 五月十二日至十四日,赤、橙、黃、綠、藍、白各色龍船彙集在古城之下,大戰幾日,總有勝負。然而在衆多劃手和數百萬名觀衆之中,很難找到心服口服的認輸者。他們總會爲自己輸了的船找出一大堆不是理由的理由。“終點線有欺假!”“劃上水吃虧些!”“不走艄試下傢伙羅!”“船差!”有的輸船者硬是咽不下那口氣,一怒之下,打碎橈片、砸爛龍船,以示輸船沒輸人,然後連夜偷料趕做新船,氣勢不凡地去找昨日對手報“仇”。於是有人說:沅陵人的可愛之處全在於此-------砸船! 儺戲 儺戲是沅陵縣內最最的戲劇。 清康熙《辰州府志》即有儺戲演出的記載。乾隆年間,已演出《孟姜女》連臺大本戲。縣內保留的儺戲劇目有《孟姜女》、《七仙女》、《龍王女》、《鮑三娘》四大本和《蠻八郎賣豬》、《三媽土地》、《觀花教子》等小本戲。演出時戴面具,一唱衆和,鑼鼓幫腔。曲調有姜女調、開山調、師孃調、梅香閣等,由於儺戲與酬神同時演出,藝人附於壇門。近幾年來,七甲坪、蠶忙一帶的儺戲老藝人恢復演出活動,促成了1998年全國巫儺戲研討會在沅陵召開。 [編輯本段]經濟概況 沅陵縣是湖南省的資源大縣,林業大縣,也是水資源面積較大的縣。全縣總水面近1.67萬公 頃,是水產業、畜牧養殖業的主戰場,是農業的“半壁河山”。肉食水產加工、優質板栗、 木材及加工系列產品、紅薯澱粉、系列名茶、麻辣系列產品、黃葛粉、黃葛飲料、中藥材、 礦產品等十多種產業已成爲全縣的拳頭產品,廣銷省內外。 改革開放以來,沅陵縣從實際出發,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作出了突出產品抓質量,名優項目上規格,產品流通重效益的基本決策,同時決不放鬆糧油生產,大力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 2008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的領導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富民強縣爲目標,突出“四個加快”發展重點,頑強拼搏,努力克服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不利影響,國民經濟保持較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進步。

標籤:毛尖 官莊